山東大範圍強降雨來襲降水量將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專家:全球變暖致...

2020-12-03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7日訊 受氣旋和冷空氣影響,今晚到明天白天,山東9個市有大到暴雨,全省平均降水量30到50毫米。氣象部門表示,11月份還出現30毫米以上的降水量,對山東來說比較極端和罕見。在歷史上,曾在1961年、1962年、2003年出現過降水量達30毫米以上的降雨。

山東省氣象臺數據顯示,截至今天下午四點,全省平均降水量1.9毫米,123個大型降水監測站有90個出現降水,最大降水點在濟寧金鄉,達8.3毫米。今天白天的降水量比較小,今晚到明天白天,菏澤、濟寧、臨沂、棗莊、泰安、淄博、濰坊、青島、煙臺這些地方都將會出現比較強的降水,級別為大到暴雨。」山東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高留喜告訴閃電新聞記者。

據山東省氣候中心氣象資料顯示,山東歷史同期,只在1961年和1962年出現過降水量40毫米左右的降雨,2003年出現過降水量30毫米左右的降雨。本次降雨全省平均降水量30~50毫米,超過了前幾次的量級,因此,對於山東來說比較罕見和極端。

「我認為與人類活動、全球變暖這種大背景氣候有關係,因為它導致了大氣環流的異常,大氣環流異常會導致天氣事件異常現象的出現,包括西南的急流明顯增強,從南海帶來大量的水汽,主要在山東上空進行匯聚,另外,在山東的像魯東南這邊還有一些不穩定的能量存在。」高留喜表示。

今天16時,山東省氣象臺還發布了寒潮藍色和海上大風黃色預警,18日的白天到夜間,海上將會出現南風轉北風七到八級,陣風九到十級。內陸地區的風力也有七級左右。同時,受降雨影響溫度大幅下降,全省大部分地區在20日溫度較低。魯西北、魯中、半島內陸基本上在-1°C到1°C,其他地區在3-5°C,需要注意防範。

閃電新聞記者 殷明慧 何則偉 報導

相關焦點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98年同期 未來3天仍有強降雨
    14至16日長江流域再現大範圍強降雨據中央氣象臺7月13日下午消息,7月14日至16日,長江流域將再次出現大範圍強降雨,川渝陝鄂豫皖蘇浙滬等地將暴雨如注。6月中旬後接連出現的5次強降雨過程,均集中於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遊地區。7月14日至16日,長江流域將再次出現大範圍強降雨,強降雨落區與前期重疊度高。
  • 18-19日吉林省罕見雨雪冰凍天氣降水量突破多項同期歷史極值
    截至20日11時,全省過程平均降水量39.6毫米,地區分布:通化58.5毫米,吉林54.5毫米,遼源46.8毫米,延邊45.9毫米,白山40毫米,長白山保護區36.9毫米,長春33.6毫米,四平32.5毫米,松原30.1毫米,白城4.6毫米。
  • 山東公布2013十大氣候事件 極端天氣事件增多
    如7月強降雨、8月高溫、春季低溫雨雪和冬春氣溫波動,山東多地數據都突破歷史極值。    「2013年最重要的兩個特點是,夏季前期持續強降雨,後期又持續高溫,出現了一些極值。這都比較少見的。」省氣象局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孟祥新說。
  • 中國氣象局:未來10天長江上遊持續強降雨,致災風險高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焦翊丹7月15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2020年汛期專題新聞發布會獲悉,6月以來,南方地區出現了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暴雨天氣,全國降雨情況呈現暴雨過程多、持續時間長、雨區重疊度高、累積雨量大、暴雨強度強等特點。
  • 六問近期南方強降雨為什麼持續這麼久,強度這麼猛?
    一組數據看南方這輪降雨之「猛」 截至7月10日,我國南方共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其中,自6月11日至7月10日,主雨帶北抬至長江中下遊一帶,多雨中心位於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計降水量超過800毫米。
  • 超低溫突然而至多地達歷史極值 今冬山東平均氣溫近10年第二冷
    不少地方前不久「歲末寒潮」的雪還沒融化,新一輪強寒潮又來襲。那這個冬天究竟是不是傳說中的「最冷」?兩次寒潮有什麼不同?寒潮頻發和全球變暖是否矛盾?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山東省氣候中心氣候變化評估室高級工程師曹潔。
  • 專家分析
    入梅後南方地區暴雨天氣頻繁,66%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南方地區平均暴雨日數比常年同期偏多30%,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多。此外,暴雨過程持續時間長,如6月12日至25日的暴雨過程持續了兩周,6月27日至7月12日的暴雨過程持續時間長達16天。  王志華說,雨區重疊度高,累計雨量大是南方降雨的第二個特點。
  • 中央氣象臺: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
    央視新聞7月9日消息,近期,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持續強降雨,據中央氣象臺統計:從今年6月1日至7月7日,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6次強降雨過程,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346.9毫米,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超過1998年同期數據。
  • 中央氣象臺:今起大範圍強雨雪來襲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中央氣象臺消息,從今天起,新一輪雨雪降溫天氣開始影響中國,其影響範圍廣、強度強、局地日降水量大;部分地區風力大、降溫明顯,要注意做好相關防禦。中央氣象臺預計,到19日,我國西北地區東部、東北中南部、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北部等地有大雨,遼寧東部、山東、河南東部、四川盆地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遼寧東南部局地有大暴雨;降雪主要出現在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吉林北部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雪或雨夾雪,局地有暴雪或大暴雪,新增積雪深度將有5~10釐米,局地超過15釐米;東北南部、黃淮東部等局地日降水量有可能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 巴馬年降雨量已突破歷史極值
    中國天氣網廣西站訊 截止2015年11月23日,巴馬國家氣象觀測站年降雨量2199.9毫米,已突破歷史極值!根據逐年雨量統計,巴馬年降雨量極值出現在1994年為2198.1毫米;今年11月份還未結束,降雨量就已超越歷史極值,在加上年餘的38天,今年的降雨量有可能繼續增加。
  • 專家:強降雨後大範圍高溫捲土重來可能性小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表示,強降雨後大範圍高溫捲土重來可能性小。實況:20地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7月歷史極值從7月21日開始,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出現今年以來最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
  • 煙臺8月高溫破歷史極值 去年八大天氣事件公布 科教文體 煙臺新聞...
    7月強降雨頻繁,洪澇災害嚴重  7月出現12次不同範圍的暴雨過程,超歷史同期記錄。  7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467.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05.1毫米,為常年同期降水量的2.9倍,福山、龍口、萊州、蓬萊、招遠、棲霞、長島月降水量均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 山東年均溫14.6℃創歷史新高,2019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孟祥新介紹,2019年8月10日-13日,颱風「利奇馬」北上影響山東,持續時間長、降雨強度大、影響範圍廣,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山東歷史之最。「全省出現罕見大範圍強降雨天氣,平均降水量180.3毫米,青州王墳鎮降水量最大為713.4毫米,臨朐、昌樂等21縣(市)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
  • 山東發布2012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7月上旬強降雨集中在魯東南地區,臨沂市平均降水量319毫米,突破歷史極值;7月29日至8月1日,德州、聊城部分地區累計雨量超過200毫米,商河、茌平日降水量分別為243.5毫米、200.4毫米,突破當地歷史極值,持續強降雨造成魯西北部分地區嚴重內澇,漳衛新河的部分河段、水庫超過警戒水位;9月21日膠南出現特大暴雨,降水量達392.7毫米,突破歷史極值。
  • 全球氣候還在變暖嗎?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 專家解讀全球變暖天氣變冷現象
    雪後出現的低溫是否將是「史上最冷」?氣候「全球變暖」背景下為何頻現大冷天?氣象專家為您帶來權威解答。京津日降雪量破1月份歷史極值新年的第一場大雪,從1月2日到3日,紛紛揚揚降臨京津冀等地。北京和天津地區的日降雪量,均突破1951年以來的1月份歷史極值。
  • 北京低溫可能突破近10年歷史同期極值
    北京市氣象臺會商室專家表示,預計14日的最低氣溫將降至零下9攝氏度,而15日的最低溫則有可能突破近10年歷史同期低溫極值。雖然已是上午10點,但北京的實況氣溫仍徘徊在零下六七攝氏度不肯升高。氣象專家表示,受補充南下的冷空氣影響,14日白天會颳起三四級間五級的偏北風,陣風還會再大一些,氣溫也將遭遇「重創」,預計最高氣溫在零下2攝氏度,最低氣溫降至零下9攝氏度。
  • 超低溫突然而至多地達歷史極值 今冬全省平均氣溫近10年第二冷
    不少地方前不久「歲末寒潮」的雪還沒融化,新一輪強寒潮又來襲。那這個冬天究竟是不是傳說中的「最冷」?兩次寒潮有什麼不同?寒潮頻發和全球變暖是否矛盾?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山東省氣候中心氣候變化評估室高級工程師曹潔。
  • 最新:山東13地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今天強冷空氣還將繼續影響我
    受近日寒潮過程影響,自昨天(7日)起山東大部地區氣溫斷崖式下降,出現大範圍低溫天氣。據山東省氣候中心氣候變化評估室高級工程師邱璨介紹,7日山東的五蓮、周村、慶雲、黃島、日照、青島、汶上、博山、商河、東平、高密、安丘、臨沂等13站最低氣溫突破本站建站以來歷史極值,即墨、東阿2站突破1月歷史極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