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樓圖:疑似成年河馬殺死小河馬
網上關於河馬的段子很多,其中猛吹其戰鬥力的更是多到令人眼花繚亂,哪怕是一部原本輕鬆歡樂的《馬達加斯加》,都能看到彈幕因為河馬戰鬥力問題吵得不可開交。
的確,強烈的攻擊性,巨大的身形、鋒利的獠牙和一張大到吞天吐地的大嘴,河馬一看就知道是一個不好惹的狠角色,因此當地攤文營銷號乃至紀錄片各種聲稱河馬「一口把鱷魚咬成兩截」、「每年殺死3000人」、「獅子不敢輕易招惹」時,也幾乎不會有人去懷疑其真實性。
但很遺憾,上面這三句話全是假的。
案例一:阿爾伯特國家公園公布的數據,幼年河馬佔據獅子食譜的19%
案例二:轉自卡福國家公園的報告,河馬佔據獅子食譜1.4%
案例三:來自Gorgongoza官方的報導
案例四:被獅子嚴重抓傷的河馬
案例五:疑似雄獅單殺河馬
案例六:獅群活吃河馬
不僅獅子,非洲二哥也敢襲擊河馬
斑鬣狗在水坑裡擊殺河馬
河馬慘遭斑鬣狗掏肛
河馬雖然腿短,跑起來還真不慢。
尚比亞2002~2008年的數據,河馬殺死了65個人,遠低於尼羅鱷,自己還被人類反殺了115個。
莫三比克2006~2008年調查報告,河馬僅僅造成12人,10人受傷,然後被人類殺死60個。
由此可見,河馬壓根就不是什麼「排名第一的非洲殺人魔王」,其殺傷人類的次數和鱷魚相比簡直少得可憐,有時尚不及大象和獅子,完了到頭來還總被人類捕殺。
這條神論不成立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河馬的咬合力不十分強
根據古生物學家的計算結果,一頭1.5噸成年雄性河馬咬合力僅相當於體重200千克的美國短吻鱷
圖中圈出來的部分是代表咬合力大小的顱骨後端
2.河馬的牙齒結構不適合切割
河馬的頭骨看上去很厚重、威猛,但口腔內部的兩排臼齒非常扁平,根本不具備強有力的切割能力。攻擊鱷魚時能有效使用的只有前面的幾顆獠牙,但也無法做到乾淨利落地「腰斬」尼羅鱷,只能用來穿刺。
3.河馬的牙齒主要用於同類互鬥而非殺敵
這一點很重要,河馬的獠牙大多數時候都用在了和其他河馬之間的搏鬥上,而不是去奪取敵人的性命。事實上,武裝型素食動物在面對食肉動物時的武器使用熟練程度往往不高。
對付同類時,因為雙方一般體型相當,目標比較大,直接用蠻力頂著獠牙往對方身上戳過去就行了。
而撕咬一條趴在地上的鱷魚時,河馬因為咬合力不強,又缺少精確的攻擊技巧,多半只能用前面的幾顆獠牙一通亂咬,偏偏下嘴的地方又是鱷魚最堅硬的背部,因此攻擊被無效化也理所當然了。
對河馬而言,即使偶爾僥倖咬住了、咬實了敵人,也未必能把對方怎麼樣
話說回來,雖然河馬很難殺死尼羅鱷,且目前沒有擊殺鱷魚的記錄,在雙方的長期衝突中表現也不出彩,但尼羅鱷同樣也拿成年河馬沒有辦法。
如圖,平均/最大河馬,最大雄獅/母獅,300千克巨虎,平均尼羅鱷,6米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