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史丹福大學的來歷——大部分人缺乏常識和思考並熱衷傳播謠言

2020-09-06 破立

本文摘自《浪潮之巔》吳軍著

關於史丹福大學的各種傳奇故事在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有些是真的,有些是杜撰的。其中流毒最深遠的訛傳是這樣的:

有兩個鄉巴佬夫婦,找到哈佛大學,提出為哈佛大學捐一棟大樓。哈佛大學的校長很傲慢地說,捐一棟樓要一百萬,然後三句兩句變把老夫婦打發走了。這對老夫婦一邊走一邊嘮叨,才一百萬,才一百萬。他們有一個億要捐,於是乾脆自己捐了一所大學,這就是今天的史丹福大學。

這個訛傳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廣為流傳,以至於史丹福大學不得不在官方網站上闢謠。其實,這個故事裡面的漏洞很多。首先,了解史丹福大學歷史的人都知道老利蘭·斯坦福可不是一般的人,絕不是什麼鄉巴佬。他不僅是加州的鐵路大王,還擔任過加州州長、美國聯邦參議員,屬於精英階層,他甚至還是林肯總統在美國西部重要的政治盟友。我們在後面還會介紹他的夫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第二,在19世紀,一億美元是一個天文數字,100萬美元也是一大筆財富。美國以前最大的銀行花旗銀行到20世紀30年代,存款才達到幾千萬美元。直到史丹福大學創辦的20年前,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捐款不過700萬美元,用於創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霍普金斯醫學院。在老斯坦福的捐款中,現金只有1000萬美元,這已經是當時美國最大的捐款了。老斯坦福的捐款中最值錢的是8000多畝的土地。當年加州屬於「蠻夷之地」,土地值不了多少錢,但是現在斯坦福所處的帕洛阿爾託市是世界上土地最貴的地方,這些土地的地價漲了不止萬倍。第三,哈佛大學和美國所有的大學對捐助者從來都是非常殷勤的。坦率地講,它們比中國的大學要殷勤很多,不會怠慢任何慈善家。這是美國大學能得到巨額捐款的重要原因之一。至於為什麼會有前面那麼荒唐的謠言出現並且流傳,這裡面有三個原因。首先,可能是哈佛大學當年校長艾略特的兒子杜撰了這個謊言,這是目前通行的解釋。其次,這個謊言多少符合一些邏輯並且容易給人傳奇的感覺。最後,不得不說世界上有多少人缺乏常識和思考,並且熱衷於傳播謠言。

關於史丹福大學,真實的故事是這樣的:老利蘭·斯坦福夫婦把他們唯一的孩子小利蘭·斯坦福送到歐洲旅行,為日後在那裡讀書做準備,結果他們的孩子不幸在歐洲去世。斯坦福夫婦很傷心,後來決定把全部的財富為全加州的孩子做點事情,他們曾經考慮過各種慈善的形式,比如創辦一些醫院,等等,最後在一些美國東部大學校長,包括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的建議下,決定建立一所大學,紀念他們自己的孩子。這所大學被命名為小利蘭·史丹福大學,簡稱史丹福大學。

1885年史丹福大學註冊成立,兩年後舉行了奠基儀式,1891年開始正式招收學生。當時一共有約500名學生,只有15名教授,其中一半來自康奈爾大學。在這首批學生中,產生了一位後來的美國總統胡佛,就是那位被評為最差的、把美國帶進1929-1933年大蕭條的總統。但是斯坦福仍然很為他感到自豪,並建立了著名的胡佛研究中心。雖然斯坦福是一所私立大學,但是早期不收學費,直到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學校財政上難以維持為止。

史丹福大學的創辦過程非常不順利。斯坦福開課的兩年後,老斯坦福便與世長辭了,整個大學的經營和管理重擔便落到了他的遺孀簡·斯坦福的身上。當時美國經濟情況不好,斯坦福夫婦的財產被凍結了。(我估計要麼當時美國財產法關於信託財產方面的法律不健全,要麼斯坦福夫婦沒有把他們的財產轉到自己生前信託下面。)校長喬丹和學校其他顧問建議簡·斯坦福關掉史丹福大學,至少等危機過去再說。這是,簡·斯坦福才想到她丈夫生前買了一筆人壽保險,她可以從中每年獲得一萬美金的年金。這一萬美金大抵相當於她以前貴族式生活的開銷。簡·斯坦福立即開始省吃儉用,將家中的管家和僕人由原來的的17人減至3人,每年的開銷減少到350美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大學教授一家的生活費。她將剩餘的近萬元全部交給了校長喬丹,用於維持學校的運轉。從斯坦福夫人身上我們看到一位真正慈善家的美德。慈善不是在富有以後拿出自己的閒錢來沽名釣譽,更不是以此來為自己做軟廣告,慈善是在自己哪怕也很困難的時候都在幫忙社會的一種善行。

然後,靠斯坦福夫人的年金補貼,學校畢竟不能長期維持下去。於是她親自到首都華盛頓,向當時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尋求幫忙。最終,美國最高法院解凍了斯坦福夫婦在他們鐵路公司的資產。斯坦福夫人當即賣掉這些資產,將全部的1100萬美元交給了學校的董事會。史丹福大學早期最艱難的6年終於熬過去了。喬丹校長讚揚道:「這一時期,整個學校的命運完全靠一個善良婦女的愛心來維繫。」今天,不僅是幾十萬斯坦福校友,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感謝斯坦福夫人。她用她的愛心,靠她堅韌不拔的毅力開創出一所改變世界的大學。


今日頭條搜索斯坦度大學圖片


今日頭條搜索史丹福大學圖片

相關焦點

  • 謠言傳播的8½定律(上)
    在俄亥俄大學,心理學家馬克•佩佐(Mark Pezzo)進行了一項案例研究:學生們聽說校園裡有人得腦膜炎死了。故事迅速傳播開來,焦慮的學生試圖追究事實真相:「這是真的嗎?」「你得腦膜炎了嗎?」「據說校園裡的人都得來次巨疼的腰椎穿刺,你聽說了嗎?」錯誤消息的大市場裡,合格的謠言像流行病似的流存下來,而不合格的謠言很快就消亡了。如何謠言區分合格與否呢?或者說,成功的謠言有哪些規律呢?
  • 關於張首晟離世的四個謠言
    [摘要]在幾乎所有人都感到震驚之際,關於張首晟離世的謠言和 「陰謀論」也開始甚囂塵上。於我們而言,謠言終會止於智者,逝者理應得到尊重,不造謠、不傳謠。在幾乎所有人都感到震驚之際,關於張首晟離世的謠言和 「陰謀論」也開始甚囂塵上。謠言一:張首晟離世與晶片產業有關有人列出了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時間節點,顯得張首晟的去世仿佛和晶片產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47條關於新冠病毒的謠言與常識乾貨
    新冠病毒的肆虐,讓每一個人都小心翼翼。但是,疫情期間不斷出現的各種謠言也開始擾亂視聽,既有顛覆常識、毀三觀的個案,也有博眼球、騙流量的情況,更有藉機推銷產品的例子。無論是什麼性質,謠言傷害的始終是普通老百姓。《消費者報導》特別為大家整理出36條關於新冠病毒的熱點謠言以及11條必備的常識乾貨,讓你安穩渡過抗疫期。
  • 「6翅8腿雞」的謠言為何有人信?
    關於肯德基等企業的謠言其實不止這些,另一個流轉同樣很廣的傳聞全是所謂逃稅問題,謠言給出的建議是在這些外企快餐店內就餐一定要索要發票,否則就是在幫助或縱容對方逃稅。但納稅常識告訴我們,顧客索不索要發票,與商家納不納稅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繫。而另一個常識告訴我們,如果一個體量如此龐大的商家竟然公然逃稅的話,稅務局早就找上門去了,還能任其不斷發展壯大?
  • 洪水未退,謠言四起,為何謠言那麼容易瘋傳?
    在洪水未退的情況下,謠言卻已四起,人們為何如此熱衷於相信謠言呢?⒉傳謠者的獵奇心理普通老百姓都有「獵奇的心理」,也就是「八卦的閱讀傾向」,而這種傾向則倒逼媒體更加熱衷於去搜集、傳播這類奇奇怪怪的信息。當讀者每點擊一次的時候,他們的流量池也會隨著增長。等嘗到甜頭後,誰又捨得放棄一門「無本」的買賣呢?
  • 專家稱"世界末日"是謠言:帶有迷信和反科學色彩
    不同的人群相信末日論有不同的心態:有的是非理性的跟風,有的是對現實的焦灼、不滿和失望,還有的是調侃起鬨……我認為,這種社會心理的形成有其複雜的社會根源,比如經濟發展的普惠性、社會文化的建設、人文關懷的傳達、科學理性精神的確立狀況等。  謠言並不可怕,因為無論哪個社會,都會有極少數人出於各種動機散布謠言。謠言止於智者,只要人們不去相信,它就不會掀起什麼風浪。
  • 斯坦福闢謠「新冠小貼士」 | 疫情緊急之下,正確抗疫更重要
    上面包含公眾需要的幾乎一切資料,包括切不限於:新冠病毒是什麼,它的傳播方式,和人們保護自己可以採取的措施等。而史丹福大學提到的那些權威信息和保護措施,在這則假冒史丹福大學的小貼士,一條都沒有出現。鑑定:謠言。理由:缺乏可信來源,情況不屬實。來源:還是前面提到的印度網站 Bollyy.com。在本次疫情期間的許多知名假消息,都偽造了所謂「臺灣專家」、「日本醫生」、「史丹福大學」的背書。
  • 社會現狀:真相永遠跑不贏謠言,大多數人缺少鑑別謠言的能力
    (真無聊)看到了吧,對於某一特定事物,真相只有一個,而謠言可以天馬行空,編造出N個版本。一個枯燥無味的真相和N個花裡胡哨的謠言,誰會在傳播中勝出?很顯然,是謠言。學識水平高、閱歷豐富的人,既可以從知識儲備中直接識別一部分謠言,也可以通過知識的組合和其他信息渠道來對謠言進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對謠言有較高的「免疫力」。但很可惜,這樣的人只是少數。
  • 謠言傳播如病毒複製 如何阻斷網絡謠言
    網絡謠言背後反映出不成熟的網民心態和不健全的管理機制,值得思考      「撿到粗心小朋友的高考準考證,誰認識通知下,別耽誤了高考大事。白××,考點市一中,考場013,座號11,準考證號204101311。請大家幫忙互相轉發,別耽誤了孩子高考!聯繫電話138××××8131。」
  • 「閏四月裡的說法兒」——謠言和傳染病
    但是花上幾十塊錢,既能促進家庭和睦,又能交流感情,誰還去在乎它究竟是什麼來歷,有沒有道理呢。不過關於來歷,我猜應該和菜市場有關係。最起碼雞蛋5塊錢一斤的時候,沒見到誰給自己六十多歲的弟弟買。送罐頭也只選10塊錢三瓶的水果罐頭,絕不可能是瑞士的臭鯡魚。
  • 你傳播謠言了?隨意傳播謠言可能會遭受以下處罰甚至是刑事處罰
    ,這也間接的導致了人們只能待在家裡無所事事,俗話說飽暖思淫慾,再加上某些心術不正的人,便開始製造傳播謠言,給目前疫情的控制造成了負面影響,也在廣大的人民群眾心中造成了恐慌。隨著新聞的報導我也注意到了一些謠言傳播者的處罰結果。其中,蘭西縣兩人因散布疫情謠言被警方拘留,分別予以行政拘留7日並處500元德治安處罰。除了治安處罰,還有的被口頭警告,當然截止到目前處罰最重的就是行政拘留加罰款了,那麼是否說明傳播謠言最重的處罰就是如此了呢?當然不是!傳播謠言造成嚴重後果的還會被處以刑事處罰!那麼具體規定如何,我將給大家詳細講解。
  • 別把謠言當常識,顛覆常規認知的冷知識,我們需要這樣一本書
    現在,教授也要被打臉了,因為,這個關於舌頭的味覺分布的知識是謠言!從味覺地圖的由來說起,它最早源自德國科學家D.P. Hanig,他在1901年發表的一份研究中,提出了人類舌頭某些區域對待味覺更敏感。然而,就是有些人較真,在1973年,匹茲堡大學的維吉尼亞·科林斯(Virginia Collings)重複了D.P. Hanig 的實驗。她發現了每個舌區對各種味道的嘗出閾有所差別,但各區的閾值差別微小到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的區別甚至還沒有個體與個體之間味覺敏感度差異那麼大。
  • 那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謠言
    那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謠言保護理智 拒絕謠言 不要恐慌忙亂!如今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關鍵時期,全國戒嚴,可是網絡並沒有癱瘓,普通民眾缺乏專業的醫療知識,有些似是而非的謠言就在網路上流傳起來。這些謠言,有的出自所謂的「專家」之口,似真似假,有些人信以為真;有的荒誕可笑,擾亂了社會秩序。下面這些謠言你相信了嗎?
  • 「謠言傳播手冊」丨為什麼你的闢謠跑不過謠言
    這句話非常出名,也曾被許多人引用過,但它是否正確那就值得商榷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並不是所有謊言都像長了腿一樣傳播的飛快,具備強大傳播力的一般叫做「謠言」,它只佔「謊言」中很小一部分。因此我們可以得知,一則消息傳播的廣泛與否與其本身的真假性是沒有直接關聯的,而是由內容、人物、故事和利益相關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大多數情況下謠言會比真相傳播的更快呢?鄭仁強老師說過:「規則是小人刺向君子的尖刀。」這句話套用在謠言和真相的傳播上也並無不可。
  • 大學生對網絡謠言的認知和行為的研究及分析
    三、研究結果 根據回收的問卷,我們可以從大學生對網絡謠言的認知態度、接觸程度和辨別能力,大學生認為謠言產生的原因,大學生在網絡謠言中傳播中的實際行動來分別分析。 1.大學生對謠言的態度認知。對謠言的態度方面。
  • 網絡謠言傳播如病毒複製 闢謠為何如此難?
    網絡謠言背後反映出不成熟的網民心態和不健全的管理機制,值得思考「撿到粗心小朋友的高考準考證,誰認識通知下,別耽誤了高考大事。白××,考點市一中,考場013,座號11,準考證號204101311。請大家幫忙互相轉發,別耽誤了孩子高考!聯繫電話138××××8131。」高考前幾天,上面這條信息,通過好心網友,在微博、微信和QQ群、貼吧上瘋狂轉發。
  • 美媒: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熱衷於模仿西方風格
    原標題:美媒: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熱衷於模仿西方風格  美國《大西洋月刊》9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大學努力向常青藤看齊 未來幾周,返校的美國大學生將在看起來像中世紀城堡的哥德式建築內安家。這些建築物大多是一個世紀前設計的,當時尚屬年輕的美國大學掀起仿冒狂歡,克隆英國大學圖書館、教堂、庭院、雕像……希望藉此複製牛津和劍橋的感覺和聲望。現如今,中國的大學開始效仿美國的模仿狂歡。上海一所大學複製了英國莊園,河北一所大學的建築風格則模仿哈利·波特的魔法學校,寧波諾丁漢大學複製了英國學校的標誌性建築及英式花園。還有中國開發商聘請美國設計公司模仿史丹福大學設計高中校區。
  • 闢謠手冊: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謠言大匯總
    謠言二:用56℃的熱水洗澡能對抗病毒洗熱水澡也無法提升體內溫度,不能對抗病毒,人在 56℃ 的水裡洗半小時,可能會得熱射病,有生命危險。人體的體溫是相對恆定的,洗熱水澡也無法提升體內溫度,無法預防病毒。
  • Nature:比疫情更可怕的是偽科學謠言的傳播
    3.1 謠言的傳播更為分散 從總人數來看,相信疫苗有益的人是多數,且這些人也認為自己處於社交網絡的主流,然而從網絡的視角來看,反對疫苗的聲音,正在變為網絡中的主流,同時和對疫苗態度猶疑未決的社群聯繫越來越緊密。
  • 重大災害事件中謠言的形成、傳播規律及幹預策略
    作者: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 鄭素俠  在人類歷史上,每每遭遇重大災難事件,往往是謠言四起的時刻。特別是在網絡時代,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各類傳播平臺,為各類信息自由流動提供了便利,謠言與闢謠的信息進行著交鋒和博弈,加劇了公眾的焦慮與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