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Suntur
配樂/ M19 - 怒り-坂本龍一
點擊可聽往期朗讀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在大海裡獨踞;
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
連接成整個陸地。
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衝刷,
歐洲就會失去一角,
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莊園,
無論是你的還是你朋友的。
無論誰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
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你而鳴。
作者 / [英國]約翰·多恩
翻譯 / 佚名
No Man Is An Island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ach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ner of thine own
Or of thine friend's were.
Each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For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Therefore, send not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John Donne
這幾天已經形成習慣,每天早起第一眼就是看最新的疫情公報,心中暗暗期待著「新增」趕緊下降,卻總是事與願違。今天的確診和疑似新增又比前兩天高出很多,幾乎是在陡峭上升。專家說,新冠病毒的致死率遠低與SARS。但致死率再低,那死去的也不僅僅是一組數字,而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人。
多恩說:「無論誰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每一個在疫情中死去的人,都是我們的一部分,不僅僅是人類這個概念的一部分,還是我們身體和精神的一部分。我們關在家裡的人和那些在病痛中受苦的人沒有什麼不同,都是面對著這場瘟疫,只不過他們離病毒更近。
無論誰死去,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無論誰受苦,都是我的一部分在受苦。
這幾天,我總是會想起林生斌,那個在杭州縱火案中痛失妻子和三個孩子的男人,最近他因向武漢默默捐出5000個口罩再次進入公眾視野。自從那件事發生之後,這個被人稱作林爸爸的人就走上了以公益療愈痛苦的道路。如果你關注他的行蹤,就會知道他在做著什麼。老婆孩子在天堂,但有更多受苦的孩子們仍然在地上。以近乎聖徒的勇氣活下去,做些事情,而不多想其他,又總令我想起加繆《鼠疫》裡的裡厄醫生。
在《鼠疫》最後一章,有這樣一段文字描述裡厄醫生的想法:「每當他情不自禁地想把自己內心的思想直接摻合到成千上萬的鼠疫患者的呻吟中去的時候,他就會想到自己所經受的痛苦沒有一項不是別人的痛苦,想到平時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的痛苦往往是與別人毫不相干的,而現在大家卻都能夠同病相憐,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情。」這種快慰應該這麼理解,它其實是人們在經歷過生死之後,對同樣作為人類一份子的他者「同病相憐」的一種高度體認。
魯迅不也有這樣的表達嗎?「街燈的光穿窗而入,屋子裡顯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識的牆壁,壁端的稜線,熟識的書堆,堆邊的未訂的畫集,外面的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瘟疫蔓延的日子裡,每天都有無數個故事在發生。每個故事都和我們有關,因為這一場瘟疫,是屬於我們共同的敘事。就像一場噩夢,人們知道它總有結束的那一刻,當我睜開眼,世界一如從前。但如果噩夢醒不來呢?假如瘟疫下的生活變成一種常態,我們是否還會像這樣每天關心這些故事,這些人,他們是否又重新變回一個個不斷變化的數字?假如我們原本就生活在另一種「瘟疫」裡呢?
薦詩 / 流馬
詩人、作家
出版有詩集《夜晚懷疑我》
隨筆集《假如你沒有機會加入黑手黨》
第2524夜
聲優 /不繫舟、糕師(英文)點擊可聽
聲優值守 / 楊潔
版面值守 / 流馬
詩作及本平臺作品均受著作權法保護
轉發就是最好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