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城區林地放養赤眼蜂能吞噬松毛蟲、楓香毒蛾等害蟲蟲卵,不叮人。資料圖
滾動新聞記者 譚旭燕 實習生 彭玲 長沙報導
迪士尼有部動畫叫「蟲蟲特攻隊」,而今嶽麓山、橘子洲等地也會有這樣一支「蟲蟲特攻隊」。
如果你最近在遊嶽麓山的時候,看到樹上有個小綠盒子,盒子上寫著「赤眼蜂放蜂盒」幾個字,千萬別以為這是遊客亂扔的垃圾,也別好奇地去摘下它一探究竟,因為盒子裡裝著赤眼蜂蟲卵,是特攻隊的「營地」。
6月3日,記者從嶽麓區農林畜牧局了解到,為了防止松毛蟲、楓香毒蛾等害蟲破壞樹木生長,影響城市綠地發揮生態調節的作用,包括嶽麓山、橘子洲在內的長沙城區林地引進「以蟲殺蟲」的辦法,大力培育並放養赤眼蜂,讓喜歡寄生在多種害蟲蟲卵上的赤眼蜂,吞噬掉害蟲的蟲卵,以達到清除松林害蟲的目的。
「蟲蟲特攻隊」會不會對遊客造成影響呢?赤眼蜂會咬人嗎?長沙市嶽麓區農林畜牧局局長彭海軍說,大家不用擔心,赤眼蜂不咬人,吃完其他蟲卵後失去食物也會死掉。
比藥物殺蟲成本低且無汙染
「現在林子裡的害蟲主要還是松毛蟲、楓香毒蛾等,這些害蟲吃葉子還啃樹,對林業資源影響很大。」彭海軍介紹,松毛蟲喜歡寄生在松柏類樹木上,體表有黑色和黃色條紋,專門啃食松葉,而楓香毒蛾常常出現在楓樹上,竹蝗就喜歡爬在竹子上,一旦害蟲大量繁殖,將在森林裡引發大面積蟲災,嚴重的時候將會吃掉整片林木。
為什麼選擇「以蟲治蟲」的方式來殺害蟲?彭海軍說,培養赤眼蜂是一個比較先進科學的辦法,見效快、成本低,而且無汙染。「如果沒有培養赤眼蜂,就只能藥物殺蟲了,不僅人工和農藥成本很高,而且對周圍的環境還會造成影響」。
不僅如此,放養赤眼蜂的生物防治技術還具備長效性,1至2次放蜂,可多年受益。更重要的是,對高山森林防蟲,不用運水上山,減少人工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而且對松樹林周圍的農作物害蟲有附帶防治作用。
也就是說,赤眼蜂吞噬有害生物的蟲卵行為,不僅僅會發生在林子裡,赤眼蜂一旦飛到道路邊、小區裡,都會將路邊樹木和小區綠化帶裡的害蟲「一網打盡」。
能寄生在400多種昆蟲卵中
一隻成年的赤眼蜂長不到1毫米,翅呈梨形,具單翅脈和穗狀緣毛。害蟲在產卵時會釋放一種信息素,赤眼蜂能通過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害蟲的卵,它們在害蟲卵的表面爬行,並不停地敲擊卵殼,快速準確地找出最新鮮的害蟲卵,然後在那裡產卵、繁殖。赤眼蜂由卵到幼蟲,由幼蟲變成蛹,由蛹羽化成赤眼蜂,甚至連交配懷孕都是在卵殼裡完成。一旦成熟,它們就破殼而出,然後繼續通過破壞害蟲的卵繁衍後代。
赤眼蜂寄主範圍很廣,能寄生在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半翅目、脈翅目等9目46科400多種昆蟲的卵,尤其喜愛寄生在鱗翅目昆蟲的卵內。鱗翅目天蛾科、夜蛾科、螟蛾科、舟蛾科、毒蛾科等多種害蟲的卵,均是赤眼蜂嗜好的寄主。
吃完害蟲蟲卵自己也會死
彭海軍介紹,引入天敵的辦法,對在嶽麓山的遊客並不會造成影響,因為赤眼蜂非常小,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而且赤眼蜂並不咬人,它來到這個世上的目的就是尋找寄主,吃掉它們的蟲卵作為食物。「一旦害蟲的蟲卵被吃完了,赤眼蜂失去了食物,也會死掉。」
據嶽麓區農林畜牧局介紹,一個四四方方幾釐米大小的放蜂盒,可以孵化出5000至6000隻的赤眼蜂,每畝林地需要投放6至8個蜂盒。
放置放蜂盒的時間也有講究,不能下雨,一般選擇在氣溫30℃以下、相對溼度50%以上、一天的早晚進行施工作業效果更好。「最好溫度高一點,赤眼蜂就出來得快」,嶽麓區農林畜牧局放蜂人員介紹說,放蜂一定要選個天氣晴朗,氣溫高的日子,而且要儘量在一天之內放完。
[計劃]
5年內長沙將在10萬畝林地裡放赤眼蜂
此次長沙市城區生物天敵赤眼蜂防治林業害蟲項目,由長沙市林業局組織開展,湖南省興林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長沙市森林保護站和嶽麓區農林畜牧局具體實施。項目內容主要是向包括嶽麓區坪塘街道、含浦街道、嶽麓街道、蓮花街道等地1萬畝松林或松闊混交林,釋放有害生物天敵赤眼蜂。
長沙市林業局的數據顯示,目前長沙市林地面積930萬畝,其中松林面積330萬畝,近年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年發生在20萬畝以上,其中松毛蟲、楓香毒蛾等松、闊類食葉害蟲呈上升趨勢,對森林資源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為了減少林業有害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未來5年內長沙市將實施10萬畝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蟲項目,逐步降低有害生物蟲口密度,預防集中暴發,進一步促進健康森林發展。
[外地做法]
北京植物園請瓢蟲、草蛉幫忙
2012年4月,北京植物園在碧桃樹上共計釋放瓢蟲、草蛉、花絨寄甲、赤眼蜂卵塊56000粒,釋放瓢蟲、腫腿蜂、花絨寄甲、蒲蟎成蟲1600餘萬頭。同時設置「天敵小工廠」,通過在樹幹上設置「陷阱」,誘使具有上下樹習性的害蟲到此聚集,從而建立使天敵在此取食害蟲並繁殖後代的微環境。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表示,利用以「天敵」昆蟲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技術來進行公園園林病蟲害的防治,可以大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是既環保又有效的病蟲害治理方式。據新京報
亞洲蟑螂在美國是益蟲
在得州的裡奧格蘭德峽谷,不挑食的亞洲蟑螂成為棉鈴蟲等害蟲的天敵,此外,它們還吃甜菜夜蛾的蟲卵。棉鈴蟲是危害棉花、大豆和西紅柿等作物生長的害蟲;甜菜夜蛾則不利棉花、捲心菜和其他多種作物生長。得州韋斯拉科從事昆蟲研究的美國農業部研究員鮑勃·普凡嫩施蒂爾說,在裡奧格蘭德峽谷,種植大豆的農田裡,每平方米土地上至少有100隻亞洲蟑螂。在實驗中,普凡嫩施蒂爾和同事在農田裡擺放上害蟲卵。24小時內,這些蟲卵就被蟑螂吃掉86%。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