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山護林放出「生物武器」 放養赤眼蜂以蟲殺蟲

2021-01-08 湖南頻道

長沙城區林地放養赤眼蜂能吞噬松毛蟲、楓香毒蛾等害蟲蟲卵,不叮人。資料圖

  滾動新聞記者 譚旭燕 實習生 彭玲 長沙報導

  迪士尼有部動畫叫「蟲蟲特攻隊」,而今嶽麓山、橘子洲等地也會有這樣一支「蟲蟲特攻隊」。

  如果你最近在遊嶽麓山的時候,看到樹上有個小綠盒子,盒子上寫著「赤眼蜂放蜂盒」幾個字,千萬別以為這是遊客亂扔的垃圾,也別好奇地去摘下它一探究竟,因為盒子裡裝著赤眼蜂蟲卵,是特攻隊的「營地」。

  6月3日,記者從嶽麓區農林畜牧局了解到,為了防止松毛蟲、楓香毒蛾等害蟲破壞樹木生長,影響城市綠地發揮生態調節的作用,包括嶽麓山、橘子洲在內的長沙城區林地引進「以蟲殺蟲」的辦法,大力培育並放養赤眼蜂,讓喜歡寄生在多種害蟲蟲卵上的赤眼蜂,吞噬掉害蟲的蟲卵,以達到清除松林害蟲的目的。

  「蟲蟲特攻隊」會不會對遊客造成影響呢?赤眼蜂會咬人嗎?長沙市嶽麓區農林畜牧局局長彭海軍說,大家不用擔心,赤眼蜂不咬人,吃完其他蟲卵後失去食物也會死掉。

  比藥物殺蟲成本低且無汙染

  「現在林子裡的害蟲主要還是松毛蟲、楓香毒蛾等,這些害蟲吃葉子還啃樹,對林業資源影響很大。」彭海軍介紹,松毛蟲喜歡寄生在松柏類樹木上,體表有黑色和黃色條紋,專門啃食松葉,而楓香毒蛾常常出現在楓樹上,竹蝗就喜歡爬在竹子上,一旦害蟲大量繁殖,將在森林裡引發大面積蟲災,嚴重的時候將會吃掉整片林木。

  為什麼選擇「以蟲治蟲」的方式來殺害蟲?彭海軍說,培養赤眼蜂是一個比較先進科學的辦法,見效快、成本低,而且無汙染。「如果沒有培養赤眼蜂,就只能藥物殺蟲了,不僅人工和農藥成本很高,而且對周圍的環境還會造成影響」。

  不僅如此,放養赤眼蜂的生物防治技術還具備長效性,1至2次放蜂,可多年受益。更重要的是,對高山森林防蟲,不用運水上山,減少人工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而且對松樹林周圍的農作物害蟲有附帶防治作用。

  也就是說,赤眼蜂吞噬有害生物的蟲卵行為,不僅僅會發生在林子裡,赤眼蜂一旦飛到道路邊、小區裡,都會將路邊樹木和小區綠化帶裡的害蟲「一網打盡」。

  能寄生在400多種昆蟲卵中

  一隻成年的赤眼蜂長不到1毫米,翅呈梨形,具單翅脈和穗狀緣毛。害蟲在產卵時會釋放一種信息素,赤眼蜂能通過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害蟲的卵,它們在害蟲卵的表面爬行,並不停地敲擊卵殼,快速準確地找出最新鮮的害蟲卵,然後在那裡產卵、繁殖。赤眼蜂由卵到幼蟲,由幼蟲變成蛹,由蛹羽化成赤眼蜂,甚至連交配懷孕都是在卵殼裡完成。一旦成熟,它們就破殼而出,然後繼續通過破壞害蟲的卵繁衍後代。

  赤眼蜂寄主範圍很廣,能寄生在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半翅目、脈翅目等9目46科400多種昆蟲的卵,尤其喜愛寄生在鱗翅目昆蟲的卵內。鱗翅目天蛾科、夜蛾科、螟蛾科、舟蛾科、毒蛾科等多種害蟲的卵,均是赤眼蜂嗜好的寄主。

  吃完害蟲蟲卵自己也會死

  彭海軍介紹,引入天敵的辦法,對在嶽麓山的遊客並不會造成影響,因為赤眼蜂非常小,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而且赤眼蜂並不咬人,它來到這個世上的目的就是尋找寄主,吃掉它們的蟲卵作為食物。「一旦害蟲的蟲卵被吃完了,赤眼蜂失去了食物,也會死掉。」

  據嶽麓區農林畜牧局介紹,一個四四方方幾釐米大小的放蜂盒,可以孵化出5000至6000隻的赤眼蜂,每畝林地需要投放6至8個蜂盒。

  放置放蜂盒的時間也有講究,不能下雨,一般選擇在氣溫30℃以下、相對溼度50%以上、一天的早晚進行施工作業效果更好。「最好溫度高一點,赤眼蜂就出來得快」,嶽麓區農林畜牧局放蜂人員介紹說,放蜂一定要選個天氣晴朗,氣溫高的日子,而且要儘量在一天之內放完。

  [計劃]

  5年內長沙將在10萬畝林地裡放赤眼蜂

  此次長沙市城區生物天敵赤眼蜂防治林業害蟲項目,由長沙市林業局組織開展,湖南省興林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長沙市森林保護站和嶽麓區農林畜牧局具體實施。項目內容主要是向包括嶽麓區坪塘街道、含浦街道、嶽麓街道、蓮花街道等地1萬畝松林或松闊混交林,釋放有害生物天敵赤眼蜂。

  長沙市林業局的數據顯示,目前長沙市林地面積930萬畝,其中松林面積330萬畝,近年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年發生在20萬畝以上,其中松毛蟲、楓香毒蛾等松、闊類食葉害蟲呈上升趨勢,對森林資源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為了減少林業有害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未來5年內長沙市將實施10萬畝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蟲項目,逐步降低有害生物蟲口密度,預防集中暴發,進一步促進健康森林發展。

  [外地做法]

  北京植物園請瓢蟲、草蛉幫忙

  2012年4月,北京植物園在碧桃樹上共計釋放瓢蟲、草蛉、花絨寄甲、赤眼蜂卵塊56000粒,釋放瓢蟲、腫腿蜂、花絨寄甲、蒲蟎成蟲1600餘萬頭。同時設置「天敵小工廠」,通過在樹幹上設置「陷阱」,誘使具有上下樹習性的害蟲到此聚集,從而建立使天敵在此取食害蟲並繁殖後代的微環境。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表示,利用以「天敵」昆蟲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技術來進行公園園林病蟲害的防治,可以大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是既環保又有效的病蟲害治理方式。據新京報

  亞洲蟑螂在美國是益蟲

  在得州的裡奧格蘭德峽谷,不挑食的亞洲蟑螂成為棉鈴蟲等害蟲的天敵,此外,它們還吃甜菜夜蛾的蟲卵。棉鈴蟲是危害棉花、大豆和西紅柿等作物生長的害蟲;甜菜夜蛾則不利棉花、捲心菜和其他多種作物生長。得州韋斯拉科從事昆蟲研究的美國農業部研究員鮑勃·普凡嫩施蒂爾說,在裡奧格蘭德峽谷,種植大豆的農田裡,每平方米土地上至少有100隻亞洲蟑螂。在實驗中,普凡嫩施蒂爾和同事在農田裡擺放上害蟲卵。24小時內,這些蟲卵就被蟑螂吃掉86%。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嶽麓山投放約120萬隻赤眼蜂 消滅松毛蟲、楓香毒蛾等害蟲
    圖/記者謝長貴 這些天,嶽麓山來了支「蟲蟲特工隊」。這些「特工」身長不足1毫米,戰鬥力卻爆棚,能「快準狠」地把害蟲消滅在萌芽階段。 原來,這些短小精悍「特工」其實是赤眼蜂,它們曾多次登陸嶽麓山,消滅松毛蟲、楓香毒蛾等害蟲。聽起來殺傷力這麼強,這些赤眼蜂會不會對遊客造成傷害呢?景區工作人員表示,赤眼蜂只吃害蟲,不咬人,遊客無需擔心。
  • 《赤眼妖姬》定檔5月12日 詮釋大陸「新武俠」
    日前,武俠影片《赤眼妖姬》定檔5月12日登陸騰訊視頻,該片由張晴帆導演執導,實力派演員張潤、郭軍、宋沐心、張沅媛等人出演,講述了燕回閣刺客玉如英與門派同門之間酣暢淋漓的復仇故事。影片《赤眼妖姬》畫面優美,意境飽滿,打鬥場面乾淨利落,既有傳統武俠片對決的精彩,又在此基礎上全面升級,打造獨特的東方暴力美學風格。在片方放出的先導預告中,主創可以說將動作片的影視風格進行了放大化處理,隨著玉如英冷靜中暗藏殺機的聲音,一個驚天迷局展現在觀眾面前:愛而不得、恨之入骨,如諦語般閃過的畫面,將玉如英心中肝腸寸斷的母愛隱於其中,帶觀眾進入了這個詭異而又陰暗的江湖。
  • 赤眼蜂進田保障糧食豐產豐收
    7月6日,烏蘭浩特市農牧和科技局為全市各鎮(園區)免費發放赤眼蜂蜂卡,通過增加害蟲天敵實現減藥控害,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實現穩步增產增收。在發放現場,烏蘭浩特市農牧和科技局工作人員將100件蜂卡免費發放給各鎮(園區),並派遣技術指導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赤眼蜂投放技術。
  • 生物武器離我們有多遠
    儘管國際社會籤署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但仍然無法有效遏止生物武器的發展勢頭。一些國家和地區擁有較大規模的生物武器,能夠滿足戰略、戰役、戰術等不同層次生物攻擊需要;全球範圍內數十個恐怖組織和其他非國家行為者都對生物武器表示出濃厚的興趣。由此可見,生物恐怖已成為影響全球安全與穩定的重要因素。
  • 浙林飛鷹--記浙江省航空護林管理站五年發展
    他們,就是浙江省航空護林管理站中被譽為「浙林飛鷹」的航空護林人。  發展歷程  浙江省航空護林管理站於2014年9月掛牌成立,2015年3月正式開航。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起點較高,建站3年來,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森林消防指揮部、浙江省林業廳的堅強領導與國家林業局南方航空護林總站的正確指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承浙江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航空護林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人才隊伍培養、規章制度建立、航護能力提升、應急救援處置、航護裝備配備、安全生產管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成績可圈可點。
  • 連山區鋼屯鎮:多措並舉 築牢堅固的護林防火「牆」
    為切實做好冬季護林防火工作,連山區鋼屯鎮高度重視,緊繃防火安全弦,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全力以赴抓好冬季護林防火工作,築牢堅固的護林防火「牆」。在冬季護林防火期,連山區鋼屯鎮採取「包村、包組、包路口、包山頭」等方式,每天有24名護林員在入林的主要地段、路口巡邏查問,對重點林區野外用火24小時進行看護。
  • 護林家族蝴蝶影院在大蜀山成功舉辦
    8月5日,由安徽省林業局直屬機關團委主辦、匯愛公益協辦的護林家族蝴蝶影院在大蜀山成功舉辦!
  • 美韓擬構築生物武器聯合反應機制以應對朝鮮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關超】韓國《朝鮮日報》10月21日報導稱,為應對朝鮮生物武器的威脅,美韓兩國將於2015年共同構建生物武器監視體制。據報導,韓國防部保健福祉官員18日在華盛頓美軍醫研究司令部,同美國防部生化防禦部官員共同籤署了《生物武器監視合作構築協定》。
  • 搜集種子DIY工藝品 屏科大教授推廣保育護林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範貴珠搜集各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DIY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推廣自然珠寶及保育護林概念。(潘建志攝)植物果實和種子,可搭配廢材、木片、枝條、葉片等自然材料,製作成各種工藝品。這些種子除了用來保存或育苗外,也拿來作為DIY課程,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推廣保育護林教育。 範貴珠搜集的種實從常見的孔雀豆、雞母珠、無患子、耳豆樹等,到珍稀的沙盒樹、蓮實藤、鴨腱藤等都有;另外像旅人蕉種子呈現夢幻藍色、青剛櫟種子長得像電影《冰原歷險記》中的果實、蘇木果夾長得像臺灣,常讓第一次看到的民眾驚呼。
  • 美國搞生物實驗室 遵守《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了嗎?
    美嚴格遵守《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了嗎?美國國務院日前發布「2020年軍控遵約報告」。與往年一樣,該報告試圖給美國臉上貼金,同時對其他國家的軍控遵約情況進行捕風捉影的指責。但美方真如自己描述的那樣在全面遵守《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等國際軍控條約嗎?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履約問題更加突出。
  • 1979年前蘇聯烏拉爾地區生物武器病毒洩漏事故,是不是似曾相識?
    1979年4月,前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現俄羅斯葉卡捷琳堡,位於烏拉爾地區,為俄羅斯第三大外交城市)的秘密生物武器軍事設施發生致命炭疽洩漏事故,這些炭疽桿菌隨風沿東南方向移動,病毒洩漏引發沿線50公裡範圍內居民及牲畜患病或死亡。
  • 他抓了兩隻原雞 獲刑8個月和巡山護林588小時
    何名(中)跟隨護林員巡山護林   「在野外活動人流集中期間用擴音器進行護林宣傳,勸止野外用火,勸止亂捕濫獵,勸止亂挖濫採,監督松材線蟲除治,協助開展森林病蟲動態監測……」最近兩周,巫溪縣白鹿鎮香樹村林業專幹何振青在進行森林巡護時
  • 「新型肺炎是基因武器」言論可以休矣,但不能因此輕視生物武器
    對於這類生物武器的防範,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這類言論在2003年非典期間曾經流傳過,如今借著新型肺炎的機會「死灰復燃」。當然,這樣的言論有鼻子有眼,看上去似乎像那麼一回事,但「陰謀論」本身的特點就是不需要邏輯,因為邏輯說不通的地方,只需要一句「這是陰謀」就可以完美掩飾過去。
  • 悠然散步 回顧那一場嶽麓山之夏
    悠然散步 回顧那一場嶽麓山之夏
  • 「放養的土雞」用英語怎麼說?
    「放養的土雞」用英語怎麼說?用Yahoo知道「放養土雞」怎麼說說實話,我和你一樣,「放養的土雞」「土雞更好吃用英語怎麼說我也不會。但是,我和你又不一樣的是:我具備用Yahoo把「放養的土雞」找出來的英語能力。
  • 以勞 代償 他抓了兩隻原雞 獲刑8個月和巡山護林588小時
    何名(中)跟隨護林員巡山護林「在野外活動人流集中期間用擴音器進行護林宣傳,勸止野外用火,勸止亂捕濫獵,勸止亂挖濫採,監督松材線蟲除治,協助開展森林病蟲動態監測……」最近兩周,巫溪縣白鹿鎮香樹村林業專幹何振青在進行森林巡護時
  • 李文輝:強化安全生產能力和護林防火能力建設 保障人民群眾生命...
    12月14日下午,怒江州召開安全生產暨今冬明春護林防火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州委副書記、州長李文輝出席會議並講話,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柴萬宏主持會議,副州長張杰、娜阿塔、徐賢出席。李文輝強調,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和護林防火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來,強化紅線意識,堅守底線思維,不斷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和護林防火能力建設,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李文輝要求,要突出重點,強化舉措,聚焦重點行業領域,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隱患。
  • 美軍16種生物武器,已列裝8種,2019年P4實驗室就洩露兩次
    於是這就衍生出了生物武器,二戰後,美蘇等有實力的大國都在進行此類研究。 西方媒體報導稱,美國曾以釋放日軍戰犯731部隊隊長石井四郎為交換條件,得到了此前日本通過殘忍試驗獲得了大量生物武器的資料。
  • 她是首席生物武器防禦專家,曾消滅非典,731部隊再來都不怕
    人類使用生物武器的歷史十分的悠久,早在中世紀蒙古金帳汗國對熱那亞人的戰爭中,蒙古人就曾經將感染黑死病死亡的屍體用投石車投到歐洲人的城內,最終導致了肆虐歐洲的中世紀大瘟疫,此次瘟疫中,有三分之一的歐洲人染病死亡,生物武器首次展示了其巨大無比的威力。
  • 微生物入侵種和防範生物武器研究——國家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了生物武器的研究。日軍於1941年在承德釋放霍亂菌,殺害了大約10,000名無辜的中國人民,並自食其果而導致1,700名日本士兵死亡。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國家和組織為爭奪世界和地區霸權,或為達到某種罪惡目的而秘密進行生物武器的研究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