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譯者李文俊:門羅描寫的痛苦不在表面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2004年,門羅憑藉《逃離》獲得加拿大吉勒獎。

《逃離》中文版封面

2006年,門羅的小說《熊從山那邊來》被改編為電影《柳暗花明》。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82歲的加拿大女小說家艾麗絲·門羅摘得大獎。門羅以短篇小說聞名全球,迄今為止已出版14部作品,多以女性為中心,聚焦於加拿大普通小鎮的生活經驗,探索普通女性複雜的心理與情感世界。

  門羅小說集《逃離》中文版由著名翻譯家李文俊擔綱翻譯。李文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對門羅獲獎並不意外,門羅作品有很明顯的女性特色,內中哲理也頗值得玩味。

  「《逃離》裡每一篇都很有意思」

  問:門羅獲獎你會覺得意外嗎?

  答:我對她獲獎沒有意外,在英美有很多人看好她,她也確實有得獎的水平。在中短篇小說的寫作上,她是目前最好的作家,有人將她稱為西方的契訶夫。

  問:你是什麼時候注意到門羅的?

  答:最早就是從西方報導裡,那些動態新聞常提到她,說她得了總督獎,所以我就記住了她的名字。後來十月文藝推薦我翻譯《逃離》,現在聽到她得獎我很愉快,覺得自己的勞作沒有被浪費。

  問:她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答:她的小說很有看頭,內容豐富,短小精悍,回味無窮。《逃離》裡每一篇都很有意思,她的寫作手法不是現代派,但是她的思想很接近現代派。她關注女性的命運,描寫她們在婚姻、戀愛當中所遇到的困難。她的小說很有嚼頭,裡面有許多內在的哲理,值得玩味,她的語言很平實,但是平實中很有道理,能夠抓住人性的方方面面。

  「她就是個很普通的人,像家庭婦女一樣」

  問:你和她本人有沒有過接觸?

  答:她來過中國一次,是來旅遊,當時中國人誰也都不知道她,也沒有人注意到她過來。我去過幾次加拿大,但是都因為有別的事情也沒能見過她。

  問:她的作品是否有非常典型的女性特色?

  答:她有很明顯女性特色,我在翻譯過她的作品後,有人寫書評提到我對她書中女性的部分很理解,能夠傳遞過來,這一點我也覺得很榮幸。她的作品裡大多都是女性為主角,有的作品是兩三篇連環性的,講的同一個主人公的不同生活。

  問:你覺得這次諾獎給了門羅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在我的印象裡,諾貝爾文學獎從來沒有給過加拿大作家,他們長期受到冷落,尤其是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以及英屬殖民地的一些國家都有作家得獎之後,我相信一定會有人為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卻一直沒有人得這個獎項感到不平。

  門羅得獎也理所應當,她從事創作已經有好幾十年,一直在寫。她其實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婦女,大學畢業後沒有更高的學位,嫁人之後在加拿大開了個書店。門羅是她第一任丈夫的姓氏,她再婚之後並沒有改變這個姓氏。她一直不斷寫書,和讀者見面,除此也沒有更多的文學活動。她就是個很普通的人,像家庭婦女一樣,走在街上看上去很平常。

  「作品體現了生活的複雜性」

  問:在你翻譯及閱讀過的她的作品中,哪些讓你特別喜歡?

  答:《逃離》裡有一個小說叫《撥弄》,講的是一對生活在小鎮的姐妹倆,妹妹說話很刻薄,喜歡刺傷人,姐姐每年會固定去一個地方看莎士比亞的戲劇,作為心靈的安撫。有一年她去看戲後沒趕上回來的火車,散步碰見一個遛狗的男人,兩個人聊得很投機,她就去了男人家裡,得知對方是東歐移民。他們很聊得來,約好了第二年再碰面。

  第二年她看完戲再去,看到那個男人在門口坐著,卻不理她,她只好離開。之後她繼續自己的生活,在一個醫院裡做護士長。有一天送來一個病人,她覺得很眼熟,一看姓名,發現姓和那個男人一樣,但名字不同,同樣也是東歐移民。她才知道這是那個男人的弟弟,有些弱智,那一年她看到的也是這個男人的弟弟,那個男人出去遛狗了。

  時間過去了那麼久,她也不可能再回頭去找他,她就這樣在小城裡度過了她的青春,這真是造物主的撥弄。

  門羅在小說裡描述著種種人生痛苦,這些痛苦並不在表面。就好像加拿大這麼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靜,其實內在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痛苦,她寫出了對人類的了解,她的小說對了解人類的內心很有幫助。

  問:她作品裡所反映的痛苦是否都集中在精神方面?

  答:精神方面為主,也有一些生計方面的。她寫的都是一般人、普通人的生活,不是社會底層也不是有錢的富翁,而是開書店的人、教書的人……反映的是知識分子的內心生活,體現的是生活的複雜性。

  問:翻譯門羅的作品是否順利?

  答:比福克納好譯多了,她的故事比較完整,不怪異。裡面的語言也都是普通人的語言,並不深奧,我需要把握的是怎麼把語氣傳達出來。

  《世界文學》2010年第一期登過一篇也是我翻譯的《熊從山那邊來》,這篇我也很喜歡,涉及的是老年痴呆症的問題。講的是一對夫婦年老之後,女的記憶不好了,老頭把老太太送到療養院去療養,再去看她的時候,發現她在幫療養院裡的一個老頭打牌,還幫他撿起掉在地上的紙牌,而對自己原先的丈夫卻完全不認識了。

  而療養院裡老頭的太太因為經濟問題,不得不把自己的丈夫接回家,這讓留在療養院裡已經不認識自己丈夫的老太太很傷心。神志都清醒的另外兩位老人,也在彼此的交往中產生感情。

  正當他們決定把各自伴侶送回療養院時,患病的老太太在療養院中卻恢復了神志,認出了自己的丈夫,卻不再認識一起打牌的老頭…… (姜妍)

  《逃離》簡介

  《逃離》是門羅代表作,入選《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圖書,榮獲加拿大文學大獎吉勒獎等文學大獎,作家也憑藉此部作品獲得了第三屆布克國際獎。

  《逃離》由8個故事組成,8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女性,都生活在加拿大小鎮上。她們的日常生活細節,是當代小說中失落已久的,農活、甜點、清湯寡水的日常交際、萬語千言的日記和書信;她們目光所及處的風景,也是我們久久不曾領略的,楓樹、野菊花、落雨的下午、地毯上的線條;她們所經歷的生老病死,也多是由自然之力造成的死亡,死於海難,或者惡劣的天氣,這一切是極具加拿大氣質的,提示著作者的地域屬性和文化身份。「逃離」是現代社會賦予他們的悲劇性機緣,以朱麗葉為主人公的《機緣》《匆匆》《沉寂》裡,朱麗葉逃離女校教職去追隨偶然結識的漁夫,她的父親逃離原有的生活去做農夫,她的女兒驟然離家,棄她而去,在另一個地方過著富足的生活。

  《逃離》可以被視為「概念小說集」,8個故事隱隱被一個概念、一種氣質統一,人物的生活背景、遭遇、情感也多有近似。8個故事並無隔離之感,氣韻也並不被阻斷,混在一起組成了長卷。

  艾麗絲·門羅訪談:

  我那時從不向人述說言論、思想

  我其實三十六七歲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書。而我二十歲時就開始寫作,那時我已結婚,有孩子,做家務。即便在沒有洗衣機之類的家電時,寫作也不成問題。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總能找到時間。

  但如果你是個女人,尤其是有家的女人,你就得顧全所有需要你的人,無論是需要你的幫助,還是需要你的陪伴。那時女人的生活,似乎是很無定型的,她們在家裡寫作,但空餘出的時間似乎又有很多非正式的社交活動,電話。

  沒人認為你具有自己獨特內在的東西。你還沒能證明給人看的東西,的確很難說是你所具有的。我那時從來不向人述說言論、思想。乘孩子們午睡時寫作是很難的,我不敢講這個大話,現在的女人恐怕也做不到。這是我年輕時最艱難的地方。但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挺不錯,因為那時我並沒真正做好寫作的準備,只是排練而已。如果我二十五歲時就通過出版小說迅速證明了自己,那說不定倒是件糟糕的事情。 《世界文學》2007/1

  譯者李文俊曾獲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李文俊,1930年出生在上海,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文學》原主編,曾任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兼文學翻譯藝術委員會主任。譯作多樣,尤以翻譯福克納作品見長。上海譯文社出版的《福克納文集》7部作品中,李文俊一人獨譯了4部。除此,他還參與撰寫了《美國文學簡史》《大百科全書英美卷》《外國文學插圖精鑑》等。

  2011年,中國翻譯協會授予李文俊「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06年開始設立,主要授予在翻譯與對外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方面作出傑出貢獻,成就卓著、影響廣泛、德高望重的翻譯家,是中國翻譯協會設立的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該獎曾授予季羨林、楊憲益、沙博裡、草嬰、屠岸等翻譯家和文化學者。

  門羅的書

  迄今為止,門羅已出版14部作品,其中包括13部短篇小說集,一部由幾個故事鬆散聯繫起來、勉強可被稱為長篇的故事集。國內已出版其極具口碑的小說集《逃離》,由著名翻譯家李文俊翻譯。門羅的短篇小說集有《快樂陰影之舞》(1968)、《我青年時期的朋友》(1973)、《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1973)、《你以為你是誰?》(1978)、《愛的進程》(1986)、《公開的秘密》(1994)、《一個善良女子的愛》(1996)、《憎恨、友誼、求愛、愛情、婚姻》(2001)、《逃離》(2004)、《石城遠望》(2006)、《親愛的生活》(2012)等。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門羅每隔4年都要出一部短篇小說集,開始享有世界級的聲譽。

相關焦點

  • 《逃離》譯後記
    2004年第二次獲吉勒獎即是因為這本《逃離》,評委們對此書的贊語是:「故事令人難忘,語言精確而有獨到之處,樸實而優美,讀後令人回味無窮。」獎金為二萬五千加元。門羅還得到過別的一些獎項。另據報導,法國《讀書》雜誌一年一度所推薦的最佳圖書中,2008年所推薦的「外國短篇小說集」,即是門羅的這本《逃離》。我國的《世界文學》等刊物也多次對她的作品有過翻譯與評介。
  •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門羅作品《逃離》在線閱讀
    《逃離》 愛麗絲·門羅著《逃離》艾麗絲·門羅 (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李文俊 譯2009年7月第一版定價: 28.00一個年輕的士兵離開戰場,回家去找未婚妻,卻在路上碰到另一個女人,和她墜入愛河……故事仍然發生在加拿大小鎮,門羅的家鄉,休倫湖附近。門羅曾說:「書裡所描寫的那些感覺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傳性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文筆令人讚嘆。在門羅最為內地讀者熟知的作品《逃離》中,門羅用珍珠一般語言則集中關注無數女人一生都不曾留意的細節與情緒,該書一舉獲得2009布克國際獎。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門羅:寫作是一場絕望的競賽
    雖然與文字打了一輩子交道,老人卻想不出什麼語言來形容這份「美妙」。只是很快,門羅就恢復到了往日的謙遜與平和。在獲得諾獎之後的幾天裡,她並沒有接受幾家媒體的採訪。即便是面對加拿大廣播公司的話筒,這位滿頭白髮、臉頰削瘦、帶著銀色耳環的老人家仍然像對待她的短篇小說一樣,惜字如金。門羅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拿大人。
  • 有29 本小說,是 15 位學者、評論家和譯者的心儀之作 | 2017 年度...
    他們年齡和身份各異,包括從 50 後到 80 後,從作家、譯者、學者,到書評人、圖書編輯、文學批評家等。某種程度上,這也是複雜性和可能性的一種體現。這是小說類推薦的第二部分,推薦人主要是學者、譯者和批評家。他們包括袁筱一、範曄、景凱旋、張定浩、陳以侃。
  • 解讀譯者行為批評視域下的翻譯忠實觀
    譯者的「求真」行為以翻譯上的「忠實」為前提條件,但「求真」並非「忠實」之翻版。「忠實」僅限於語碼轉換和意義再現層面,即翻譯的基本層;是單維的對靜態文本的比較,旨在證明譯文和原文的相似度,堪稱對原文靜態意義的解讀策略,屬文本批評視域。譯者行為批評中的「求真」與「務實」互相制約,是對意志體人的行為之動態描寫,是多維、立體的,處於翻譯之高級層,是「怎樣譯」的翻譯策略,屬人本批評視域。
  • 「隱身」的譯者
    然而,這本書的原稿卻出人意料地在網絡上洩露,於是在譯者和編輯之間上演了一場「誰是洩密者」的遊戲。一勺風電影《翻譯疑雲》劇照拋開劇情不談,電影中的一些細節或許可以向外界展示圖書譯者工作的大致樣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譯者的神秘感。劇中9名不同語言的譯者,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有的安靜沉穩,有的活潑開朗,有的急躁易怒。
  • 上萬臺MSSQL伺服器淪為門羅幣礦機,騰訊安全專家提醒要這樣做!
    上萬臺MSSQL伺服器淪為門羅幣礦機,騰訊安全專家提醒要這樣做! 新型挖礦木馬來了!
  • 【新譯者訪談】竺家榮:我從根兒上來說是比較自卑的,翻譯是為了...
    當年她曾因《失樂園》有著大量性描寫而拒絕過出版社的翻譯邀請,如今竺家榮認為,這些不拘一格、不受束縛的日本文學,「能夠讓中國讀者接觸到多種文學表現,看到各國文學對人性的多方面探究,拓展視野,善莫大焉。翻譯是一個構築人類精神的巴別塔的神聖事業。」這也是她投身文學翻譯的目的之一,也可以說是一種使命感。
  • 獲獎作品《傷心情歌手》,作者石黑一雄,譯者張曉意
    譯者感言:  當下翻譯現狀一二談  石黑一雄的短篇小說《憂傷情歌手》榮獲大益文學院主辦的文學獎——大益文學雙年獎的最佳域外作品獎,評委會邀請我這個譯者寫點獲獎感言。  當下翻譯現狀一,譯者的知名度與原著和原作者的知名度息息相關。早在2002年,譯林出版社就引進、出版了石黑一雄的多部作品,然而石黑一雄在中國一直默默無聞;馬愛農老師因為《哈利·波特》系列而名聲大噪。這一現象的結果就是譯者的收入往往與其付出的勞動不相匹配。
  • 《流浪地球》:如果有一天災難來臨,我將與地球一起逃離
    影片描述了人類的困境——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毀滅,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面對絕境,人類將啟動「流浪地球」項目,試圖與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電影宣傳照,包括主要參與者1、巧妙的電影主題薄膜表面溫度極低,百米冰雕河川凌地上升,北京、上海等處被冰雪覆蓋,……科幻大片的視野突然變寬了。
  • 為什麼三體人不在地球建立安全聲明,卻要逃離地球呢?
    當三體星系坐標被萬有引力號廣播之後,同時地球的坐標也會在一段時間之內被歌者發現,但在與智子的茶道談話之後,可以發現三體人是知道安全聲明的,並且在後來雲天明的童話故事中也透露出三體人不僅知曉安全聲明,並且有技術實現黑域,但是三體為什麼在知道坐標暴露之後逃離太陽系呢?
  • 轉向內心世界的激情——《南回歸線》譯者序
    書名:《南回歸線》作者:[美]亨利·米勒譯者由於他作品中露骨的性描寫,英語國家長期拒絕發表他的作品,所以他最初在英語國家默默無聞。英語國家的廣大讀者讀到亨利·米勒的上述三部作品,首先還要感謝盟軍在1944年以後來到巴黎。英美軍隊的軍人及隨軍人員在巴黎市場上發現了亨利·米勒的書,爭相傳閱,並把它們偷偷帶回國。
  • 六年級上《橋》:通過神態、語言、動作、環境描寫感受人物形象
    六年級上《橋》:通過神態、語言、動作、環境描寫感受人物形象一、學習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好文中的短句。通過老支書的神態、語言、動作感受感受老支書忠於職守的信念和捨己為人的偉大品質。能找出環境描寫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