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痴呆患者會失蹤?

2020-11-03 夏寶小媽咪

東安格利亞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道路網絡密集、複雜和混亂的地區,痴呆症患者更容易走失。

研究人員研究了數百份警方為痴呆症患者提供的「失蹤人員」報告,並將每個案例與周圍的道路網絡進行比較。

他們希望他們的發現可以為未來的保護指南提供幫助。

出國治療機構和生元國際得知,來自東安格利亞諾維奇醫學院的麥可·霍恩伯格教授說:「痴呆症患者迷路或失蹤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大約70%的痴呆症患者可能會至少失蹤一次,有些人可能會失蹤多次。

「在英國,每年約有4萬名痴呆症患者首次失蹤——隨著預計的痴呆症患者人數的增加,這一數字可能還會繼續增長。」

「不幸的是,痴呆症患者失蹤的第一件事完全出乎意料,當時他們正在做一些日常活動,比如遛狗或從當地商店買報紙。」

「當痴呆症患者失蹤時,可能會有危及生命的後果。但人們對痴呆症患者失蹤的真正原因知之甚少。」

研究小組開始研究道路網絡的設計是否與失蹤人員有關。

據出國治療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他們查看了諾福克郡三年多來210名失聯痴呆症患者的警方記錄,並將每個案例與附近的公路網進行了比較。

同樣來自東安州諾維奇醫學院的博士生Vaisakh Puthusseryppady說:「我們知道痴呆症患者有導航困難,所以我們想看看人們走失和他們走失的戶外環境之間是否有關係。」

「我們對道路布局特別感興趣,因為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導航,特別是道路網絡的複雜性,道路交叉口的複雜性,以及道路網絡整體布局的有序程度。」

「我們發現,道路交叉口的密度越高,道路交叉口越複雜,整個道路網絡的布局越不有序或不像網格狀,痴呆症患者迷路的風險就越大。」

「我們認為這是因為每個十字路口都代表著一個點,人們需要在那裡做出關鍵的導航決定。交叉路口越多,這些交叉路口就越複雜,整個道路網絡就越混亂——對痴呆症患者來說,問題就越大。

「這是因為這些因素會讓痴呆症患者更有可能犯錯誤,拐錯彎,導致他們迷路或失蹤。」

「我們希望,通過識別這些環境風險因素,我們的發現可以潛在地幫助識別或預測痴呆症患者可能在哪些地方失蹤的風險更高,並有助於制定保護指南,防止他們今後失蹤。」

他補充說:「這也將為未來適合痴呆症患者的城市設計提供建議。」

《道路網絡結構對痴呆症相關失蹤事件的影響:空間緩衝方法》發表在2020年10月29日的《科學報告》雜誌上。出國治療機構和生元國際會及時給大家更新更多的國外資訊。

相關焦點

  • 年僅37歲男子卻被診斷為早發性痴呆!為什麼現在年輕人記憶越來越差?
    彭國平副主任說,陸爸爸有時候會忘記吃沒吃過飯,有時候去田裡幹農活常常會走錯地,為此鄰裡還產生了不少矛盾,「根據他們父子的臨床表現和他的檢查結果,我們又為他倆個進行了基因篩查,結果發現他父子倆個存在相同的早發性痴呆的基因突變。」
  • 患者出現快速進行性丘腦痴呆,雙側丘腦T2高信號,你的診斷是?丨臨床...
    患者出現快速進行性丘腦痴呆,雙側丘腦T2高信號,你的診斷是?
  • Alzheimers Dement:Suvorexant可改善疑似AD痴呆和失眠患者的睡眠情況
    導語:Suvorexant改善了疑似AD痴呆和失眠患者的TST。一項隨機、雙盲臨床試驗評估了orexin受體拮抗劑suvorexant治療輕中度疑似阿爾茨海默病(AD)痴呆患者失眠的臨床情況,研究結果已在線發表於Alzheimers Dement。
  • 闢謠|吃多油條會痴呆,用鋁鍋會腦萎縮?
    有網友稱,自己因為喝了濃度較大的明礬水,得了老年痴呆症兩年了,她認為明礬中的鋁被人體吸收後很難排出體外,在人體蓄積,損害大腦及神經細胞,可能導致腦萎縮、痴呆等症狀。還有人認為,中國人常吃的一種早餐中也會添加明礬,而明礬中的鋁會誘發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英文簡寫AD)的發生。生活中真有那麼多危險因素嗎?阿爾茨海默病到底有沒有辦法預防?
  • [ANA2016]中年、晚年血壓變化均與痴呆風險相關
    痴呆風險增加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對來自弗雷明漢後代隊列的1440例參與者的數據進行觀察,這些參與者每隔四年接受5次連續檢查,始於中年(1983–1987;平均年齡 55歲),持續到晚年(1998–2001;平均年齡69歲)。
  • 痴呆的老年大腦並非全痴呆!音樂可能成為研究關鍵
    雖然他許多過去的記憶仍然存在,但痴呆圍繞著這些記憶創造出黑暗的邊緣,使他它們無法被觸及,變成支離破碎和令人困惑的碎片,他無法再將它們拼湊起來。霍根鮑姆寫這篇文章並非是為了激起人們對皮亞特或其家人的同情,而是希望我們能更好地理解這種疾病,它正在殺死如此多的重要神經元,並使患者的行為發生不可逆轉的改變。在診斷之前,霍根鮑姆曾問皮亞特,患上痴呆症是什麼感覺。
  • 伴有體位性低血壓的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卡巴拉汀可改善其認知功能
    與精神症狀和多巴胺抵抗運動症狀一樣,痴呆和 OH 是重要的疾病拐點,因之導致的殘疾表明晚期帕金森病痴呆(PDD)階段的具體治療有待改善。至關重要的是OH可能會獨立導致 PDD 的認知損害。事實上,與仰臥位相比,OH患者的認知功能在坐姿時更差,這可能是由於腦灌注壓的減少。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Alberto J.
  • 老年認知障礙(痴呆)的早期識別
    認知障礙指上述區域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受損,它可以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認知障礙按嚴重程度分為輕度認知障礙和痴呆。在65歲及以上人群中,輕度認知障礙患病率為10%-20%,痴呆患病率為5.56%,痴呆已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病、癌症、腦卒中之後威脅老人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2015年中國痴呆人數已居世界第1位。
  • 人體健康之路易體痴呆
    路易體痴呆路易體痴呆(DLB)是一種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波動性認知障礙、帕金森症候群和以幻覺為突出表現的精神症狀。20世紀80年代前,路易體痴呆的病例報導並不多,直到後來細免夜組化的誕使之檢出率大度提高。有學者認為DLB發病僅次於AD,在神經變性所致的痴呆中居第二位。
  • 腦萎縮、痴呆、智能減退專業藥物研製成功
    我國首個治療腦萎縮、痴呆、智能減退的專用藥物,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三類新藥——「維智」研製成功並上市,該藥的上市標誌著腦萎縮、痴呆無專用藥時期的結束。截止發稿,全國各地患者家屬紛紛採取各種辦法致電,急迫諮詢該藥購買途徑。     許多中老年人都有頭痛、頭暈、健忘、腦供血不足的毛病,這都是腦萎縮、痴呆的早期症狀。還有失眠、腰膝酸軟、手足麻木、尿頻、尿急、多疑、自私、說話不利索、行動遲緩等。這些症狀很輕微,發展緩慢,不易引起患者和家人的注意,就診率極低。此階段是治療和預防的最佳期,如得不到及時治療和控制,病情就會發展為中期。
  • 7種標誌物或可預測痴呆風險
    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陳興棟團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丁玎團隊和該研究院分子表型代謝組平臺唐惠儒團隊,帶領崔梅副教授和蔣豔峰博士,利用代謝組學技術發現了7種痴呆症的候選血清代謝生物標誌物,為痴呆發病機制及幹預治療措施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病的區別有哪些?記住這2點,輕鬆判斷!
    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病的區別?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1、病變部位不同帕金森病是腦部黑質多巴胺神經細胞病變引起的。老年性痴呆是由於腦部顳葉海馬病變引起的。2、早期表現不同帕金森病:患者早期最為突出的表現是以運動症狀為主,如運動遲緩,走路小碎步、肌張力異常、手腳發抖、震顫,行走困難等,同時還會合併其他症狀,包括睡眠不佳,便秘,大小便失禁等,帕金森病患者晚期也會出現認知障礙,但整個病史的發展過程主要以運動症狀為主。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的首發症狀往往是以記憶障礙為主。
  • 科學家發現痴呆病人腦細胞死亡的一條具體途徑
    首頁 » 細胞凋亡 » 科學家發現痴呆病人腦細胞死亡的一條具體途徑 科學家發現痴呆病人腦細胞死亡的一條具體途徑 來源:科訊網
  • 38歲男子被查出「痴呆晚期」 罪魁禍首竟是梅毒
    近日,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接診了一位38歲的男性患者病例,正值壯年,卻出現了記憶力衰退、言語不清等症狀,與痴呆症非常相似。患者曾在精神專科醫院診治,可病情卻依然越來越嚴重。當天,患者的母親帶著兒子的核磁共振片子來問診,醫生詢問得知,老人的兒子今年38歲,雖然正值壯年,但經常忘事兒,還時常一個人自言自語,症狀像極了「老年痴呆症」,此前老人曾帶兒子去精神專科醫院診治,但病情卻仍在不斷加重。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內四科主任唐偉表示:「38歲的人頭核磁相當於七八十歲老人的核磁共振的影像,萎縮很明顯,而且腦室也擴大,不是很正常。
  • 人老了會不會痴呆,也許和生物鐘有關-虎嗅網
    目前研究人員已利用在不同模式生物中的遺傳學篩選,以及對睡眠疾病患者進行基因測序的方式找到了調控節律的關鍵基因,正是由這些基因構成的網絡形成了我們體內看不見的「時鐘」。但隨著人年齡的增加,這個原本穩定的時鐘有時也會慢慢出現毛病,於是有些人會出現節律相關的問題。
  • 《來自海洋的你》熱播 人魚公主周雨彤淚腺失蹤
    「痴呆」CP甜不過三秒 周雨彤直擊少女心最新劇情中,戴汐為尋找失蹤的父親,與池陸開啟荒島探險之旅,兩人相互扶持,從瘴氣林中逃出後,感情迅速升華,戴汐接受池陸告白時的傲嬌小表情讓網友直呼可愛。這對歷經生死的CP終於修成正果,兩人的甜蜜一吻也是直擊少女心。
  • 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進展到痴呆,體育活動起到什麼作用?
    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進展到痴呆,體育活動起到什麼作用?近年,一些研究證實,體育活動不僅能預防痴呆的發生,而且可以延緩早期痴呆向中晚期痴呆的進展。體育活動強度越高,對改善認知功能越有效。
  • 38歲的他突然痴呆了!醫生發現幕後真兇竟是它……
    這個小夥子已經到了痴呆晚期,與人沒法交流,日常生活能力也喪失了,即使現在積極治療,也無法治癒了。 2 潔身自好的妻子痴呆了 無獨有偶,門診另一年輕女性阿芳(化名),也是因為近一年來近事記憶力減退、傻笑及間斷髮作的精神異常。
  • 聽力與痴呆: 從耳到腦的探索|失語症|病理|生理學|解剖學_網易訂閱
    目前關於痴呆患者聽力障礙的研究主要關注的是簡單的音調辨識,但是我們日常的聽力環境是十分複雜的,它融合了各種背景音。因此,聽是一個高度活躍的認知過程(圖1),並且嚴格依賴聽覺皮層的神經元編碼和連接處理網絡:聽覺腦(圖2)。
  • 科學家彭加木為什麼會在羅布泊失蹤?幾次大規模尋找,都一無所獲
    其實彭加木失蹤的事件,算是我國建國之後,比較出名的一件科學家失蹤事件,那麼彭加木具體的失蹤時間是在1980年的6月17號,當時彭加木所在的一行人困在沙漠當中,物資和水源都已經耗盡,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彭加木覺得不能坐以待斃,所以彭加木決定單獨去尋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