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開發出Cas9-MMEJ可編程基因編輯方法,有望治療143種由DNA微...

2020-12-05 生物谷

2019年4月25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利用CRISPR-Cas9和一種很少使用的DNA修復途徑編輯和修復一種特定類型的與微重複(microduplication)相關的基因突變。這種可編程基因編輯方法克服了之前在基因校正中所遭遇的低效率。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4月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recise therapeutic gene correction by a simple nuclease-induced double-stranded break」。

圖片來自Thomas Splettstoesser (Wikipedia, CC BY-SA 4.0)。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分子、細胞與癌症生物學教授Scot A. Wolfe博士說,「這就像擊中重置按鈕(reset button)一樣。我們不需要添加任何校正性的

遺傳

物質,而是細胞將DNA重新拼接在一起,並移除微重複。這是基因校正的捷徑,具有潛在的治療吸引力。」

微重複是染色體發生變化而使得 DNA上的小片段被拷貝或複製。在某些基因中,當添加的核苷酸數量不能被3整除時,這些微重複就能夠導致所謂的「移碼突變」。這改變了基因向蛋白的翻譯,從而導致功能喪失。由微重複引起的移碼突變導致多達143種不同的疾病,包括肢帶肌營養不良(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赫曼斯基-普德拉克症候群(Hermansky-Pudlak syndrome)和家族黑蒙性白痴病(Tay-Sachs)。

Wolfe博士是CRISPR-Cas9和其他基於可編程核酸酶的基因編輯方法的專家。大多數這些技術都需要在缺陷基因處產生DNA鏈斷裂並引入校正性的

遺傳

物質。將新序列插入到DNA斷裂中,並通過在細胞中發現的一種稱為同源介導修復(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的的先天性DNA修復機制進行修復。儘管在治療上有希望,但是這種校正基因的方法是低效的並且具有其他的技術挑戰。

Wolfe和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威爾斯通肌肉營養不良中心主任、神經學教授Charles P Emerson Jr.博士認為可能存在更為直接的方法來校正由微重複引起的疾病。他們推斷如果微同源介導的末端連接(microhomology-mediated end joining, MMEJ)途徑可以被有效利用,而不是利用同源介導修復途徑,它將會移除重複序列並恢復基因的功能序列。

與其他的細胞修復機制相比,MMEJ途徑的效率更低,也更稀有。MMEJ途徑通常會導致DNA斷裂處的兩側發生缺失,而且MMEJ途徑只負責一小部分DNA修復---據一些估計,不到10%的DNA修復。

Emerson博士有一個很有希望的疾病目標,用於評估這種編輯方法的可行性---由TCAP基因中的微重複引起的2G型肢帶肌營養不良(LGMD2G)。Emerson實驗室和Wolfe實驗室構建的釀膿鏈球菌Cas9核酸酶(Strestococcus pyogenes Cas9, SpCas9)靶向TCAP基因的微重複中心附近的DNA斷裂。他們接著利用SpCas9處理了源自LGMD2G患者的多能性

幹細胞

。正如他們預測的那樣,MMEJ修復機制移除了這種微重複的一個拷貝---有效地將DNA重新拼接在一起,拼接效率非常高,因而去除了突變的

遺傳

物質並讓這個基因得到恢復,從而能夠產生正常的TCAP蛋白。

Emerson說,「對TCAP基因微重複進行基因編輯的簡單性和高效性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發現時刻,這就為當前無法治療的LGMD2G開發一種治療方法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這已成為我們的近期目標。」

有多少種由微重複引起的疾病可能利用MMEJ核酸酶基因編輯加以治療呢?通過與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兒科副教授Christian Mueller博士合作,這些研究人員證實與赫曼斯基-普德拉克症候群1型相關的HPS1基因中的微重複能夠在患者細胞中加以校正。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神經學助理教授Oliver King博士隨後開發出計算方法來搜索人類基因組資料庫,鑑定出143種與微重複相關的疾病可能能夠利用他們的Cas9-MMEJ方法加以治療。

Wolfe說,「從這樣一個平常的開始,我們相信這種基於MMEJ的治療策略的簡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可能允許為許多當前無法治療的疾病開發出基於核酸酶的基因校正療法。」(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Sukanya Iyer et al. Precise therapeutic gene correction by a simple nuclease-induced double-stranded break, Nature (2019). DOI: 10.1038/s41586-019-1076-8.

相關焦點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
  • 優化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鐮狀細胞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波士頓兒童醫院和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應用於患者自己的造血幹細胞中,開發出一種治療一種最為常見的遺傳性血液疾病---鐮狀細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的策略。
  • 如何運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發高分文章?
    最近「基因編輯嬰兒問世」事件引起了業內強烈的轟動,在該項研究中賀建奎採用了CRISPR-cas9技術對胚胎進行編輯,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來達到預防HIV病毒的目的。
  • 劉如謙團隊再作創舉:首次開發線粒體基因編輯工具 ​
    Liu)表示,目前至少有6000-10000種已知的遺傳疾病與基因突變相關,為了真正解決致病原因,需要開發出糾正或改善基因突變的方法。基因編輯剪刀,CRISPER可以通過剪切DNA破壞致病基因。但很多情況下,研究人員並不想破壞致病基因,因此劉如謙開發了「單鹼基編輯法」。儘管如此,但該技術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新英格蘭: 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
    來自Nature 12月8日的消息,經過70多年後的今天,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提供分子治療。研究人員報告使用另一種基因編輯方法成功治療了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中海貧血。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針對鐮狀細胞性貧血的根本原因,研究小組們報告了兩種有希望的開創性基因療法試驗的結果。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另一種形式的血紅蛋白(稱為胎兒血紅蛋白)的產生。
  • 點擊「重置按鈕」,解決導致疾病的基因複製問題
    他們利用CRISPR/Cas9和一種很少使用的DNA修復途徑來編輯和修復與微複製(microduplications)相關的特定基因突變,本質上,這種可編程的基因編輯方法克服了之前的基因校正效率低下的問題。微複製是染色體上的變化,染色體上的小片段DNA被複製或複印。在某些基因中,這些重複可以導致所謂的「移碼突變」,即添加的核苷酸數量不能被3整除。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這些研究表明 Crispr/Cas9 有望應用於基因治療,可以改變引起疾病的基因的核酸序列。我們對最近應用 Crispr/cas9 技術用於基因治療研究做一歸納。首先介紹一下,體內條件下,Crispr/cas9 直接針對受精卵和成體動物(如圖 2A 所示)。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比如愛滋病、血液病、腫瘤等多種人類頑疾;那麼近期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治療癌症和HIV上有哪些突破性進展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原文:Treating Cancer with CRISPR?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長生不老」有望?李嘉誠竟是金主!
    如果盤點一下生命科學最近五年的大新聞,有一個詞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基因編輯!近期2020年諾貝爾獎已經全部揭露。而備受關注的化學獎,就頒給開發了一種新基因編輯方法的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科學詹妮弗·杜德納。
  • Nature:基因編輯技術開發猴子模型可用於治療自閉症
    2019年6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利用基因組編輯系統CRISPR,麻省理工學院和中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自閉症的猴子模型。這些猴子表現出一些特定的,類似於患有自閉症的人類患者的行為特徵和大腦連接模式。此前,基於自閉症和其他神經發育障礙的小鼠模型,科學家們研究出了許多候選藥物用於臨床試驗,但它們都沒有成功。
  • 讓Cas9基因編輯無可奈何的HSV感染,有望被歸巢核酸內切酶攻克
    隨後可從潛伏狀態重新激活,進而引起皮膚和黏膜表面病變。儘管目前的抗病毒療法可以降低HSV急性感染的嚴重程度並減少病毒再激活頻率,但它們並不能減少或消除潛伏病毒,因此HSV感染,常常復發,難以根治。近日,美國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的 Keith R.
  • Nature重磅:電穿孔技術可將基因編輯縮短至幾周
    2017年,Kymriah與Yescarta的獲批上市宣告了CAR-T療法時代的到來,也讓我們看到了基因編輯與細胞療法的無限潛力。昨日,一篇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則有望進一步加快細胞療法的研發進程。業內諸多專家們表示,這可能會給細胞療法領域帶來重大變革。
  • Science:基因編輯大牛張鋒開發出RESCUE技術,可擴大RNA編輯能力
    鑑於RNA壽命相對較短,靶向RNA中與疾病相關的突變可避免基因組發生永久性變化。此外,使用CRISPR/Cas9介導的編輯難以對諸如神經元之類的某些細胞類型進行編輯,因而需要開發新策略來治療影響大腦的破壞性疾病。
  • Nature解讀!科學家有望利用CRISPR-Cas9基因療法治療快樂木偶症候群!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Cas9 gene therapy for Angelman syndrome traps Ube3a-ATS long non-coding RNA」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利用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等技術或有望恢復人類神經元培養物中UBE3A基因的功能並能有效治療Angelman症候群模型的缺陷,相關研究結果或為後期科學家們治療
  • 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
    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
  • DNA鹼基編輯:基因編輯工具「升級版」—新聞—科學網
    ——哈佛大學著力打造對抗人類遺傳疾病利器
  • 等位基因特異性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遺傳性耳聾
    這種新的方法涉及經典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的一種優化的更加精確的版本,能夠更好地識別在貝多芬小鼠中發現的這種引起疾病的基因突變。這種精確的工具允許科學家們選擇性地讓一個稱為Tmc1的聽力基因的缺陷拷貝失活,同時讓它的健康拷貝發揮功能。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研究人員報導,他們的系統成功地在小鼠基因組的30億個鹼基中識別出Tmc1基因缺陷拷貝中單個錯誤的DNA鹼基。
  • 多項研究開發出可增強基因組編輯範圍的新型CRISPR/Cas9工具
    CRISPR的應用範圍從治療遺傳疾病到農作物的營養功效,它已經成為最有前景的基因組編輯工具之一。然而,Cas9酶依賴特定的DNA郵政編碼來確定切割和編輯的位置。雖然來自釀膿鏈球菌的Cas9(SpCas9)受到最廣泛使用,但是它需要靶位點旁邊存在兩個G鹼基。只有不到10%的DNA序列符合這一要求。
  • 「Nature子刊」升級版!「最小」的CRISPR-Cas3系統 可快速準確刪除DNA片段,編輯效率近100%
    近日,有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緊湊型級聯CRISPR-Cas3系統,可快速準確對大規模DNA片段進行刪除。該系統稱為Cascade–Cas3,由進行性核酸酶Cas3,以及一個基於Type IC Cascade的最小系統組成,用於對細菌的基因組進行編輯。
  • 盤點全球10大基因編輯公司
    基因編輯技術轉變為醫療手段,通過構建一系列運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醫療手段,來糾正體細胞中的基因突變。該公司已經在四個主要領域啟動了方案:涉及造血細胞基因編輯的離體治療,免疫腫瘤學的離體治療,靶向肝臟等部位的體內治療,以及針對其他器官系統的體內治療。除了完全自主開發的項目以外,公司還與Vertex、Casebia Therapeutics等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開發基於CRISPR技術的基因治療方案。該公司2017年收入完全由合作收入構成,比2016年增長近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