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基因編輯技術開發猴子模型可用於治療自閉症

2020-12-06 生物谷

2019年6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利用基因組編輯系統CRISPR,麻省理工學院和中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自閉症的猴子模型。這些猴子表現出一些特定的,類似於患有自閉症的人類患者的行為特徵和大腦連接模式。

此前,基於自閉症和其他神經發育障礙的小鼠模型,科學家們研究出了許多候選藥物用於臨床試驗,但它們都沒有成功。然而,這種新型模型可以幫助科學家們為某些神經發育障礙開發更好的治療方案。

「我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模型,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閉症的神經生物學機制,並最終發現更易於轉化人體臨床的治療方案,」作者說道。「我們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案來治療自閉症譜系障礙,迄今為止針對小鼠的治療方法並不令人滿意。雖然小鼠研究仍然非常重要,但我們相信靈長類遺傳模型將幫助我們開發更好的藥物 「。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此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數百種與自閉症譜系障礙相關的遺傳變異,其中許多變異只能帶來很小的風險。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專注於一個具有強烈關聯的基因,稱為Shank3。除了與自閉症有關外,Shank3的突變或缺失還可引起相關的罕見疾病,稱為Phelan-McDermid症候群,其最常見的特徵包括智力障礙,言語和睡眠能力受損以及重複行為等。

Shank3編碼的蛋白質存在於突觸中---腦細胞之間的連接點,允許它們相互通信。它在稱為紋狀體的大腦的一部分中特別活躍,其涉及運動規劃,動機和習慣行為。 Feng和他的同事之前曾研究過Shank3突變的小鼠,發現它們顯示出一些與自閉症有關的特徵,包括避免社交互動和強迫性重複行為。

作者認為,儘管小鼠研究可以提供有關疾病分子基礎的大量信息,但使用它們來研究神經發育障礙也存在缺陷。具體來說,小鼠缺乏靈長類物種所特有的高度發達的前額葉皮層。這一區域對於做出決定,保持集中注意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這些研究人員利用CRISPR技術獲得了帶有Shank3突變的猴子。通過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他們發現具有Shank3突變的獼猴表現出與具有相同基因突變的人類相似的行為模式。它們往往在夜間經常醒來,並且表現出重複的行為。與其他獼猴相比,它們的社交互動也更少。

磁共振成像(MRI)掃描也揭示了這些猴子與自閉症譜系障礙相似的症狀。神經元顯示紋狀體和丘腦的功能連接性降低。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研究人員希望開始測試可能影響自閉症相關症狀的治療方法。他們還希望鑑定出生物標誌物,利用在MRI掃描中看到的獨特的功能性大腦連接模式,這將有助於他們評估藥物治療是否有效。(生物谷Bioon.com)

資訊出處:Using gene editing, neuroscientists develop a new model for autism

相關焦點

  • Nature:基因編輯CRISPR 找到「國產」自閉症獼猴模型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科學研究團隊研究人員藉助CRISPR基因編輯系統在獼猴上成功改造了與自閉症高度相關的Shank3基因。,但是前在小鼠身上開發的治療方法並不令人滿意。儘管老鼠的研究也很重要,但我們相信,靈長類動物遺傳模型將幫助我們開發更好的藥物,甚至可以將基因治療應用於一些嚴重的自閉症。」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院士曾經也表示,之所以選擇靈長類(獼猴)作為腦科學的動物模型主要是基於兩點。第一點就是靈長類的高等認知能力是老鼠所不具備的。
  • 【果殼網專訪】仇子龍:自閉症猴子模型有什麼用?
    別的不說,為了證明轉入的突變基因是否有可能遺傳,他們一直等到第一代轉基因猴生下了第二代小猴子並進行分析,耗時之長可想而知。有參與課題的學生說,這是一個勵志經典。轉基因自閉症猴子,有什麼特別?果殼網科學人:為什麼說對於自閉症的研究,靈長類動物模型比過去用大鼠、小鼠做的動物模型更為重要?
  • 「Nature子刊」基因編輯猴子胚胎產生HIV抗體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研究HIV治療的新方法
    最近有研究人員把基因編輯技術運用與猴子身上,發現基因編輯的猴子胚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治療HIV的新方法!基因編輯(gene editing),又稱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或基因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
  • 【Nature子刊】基因編輯猴子胚胎產生HIV抗體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研究...
    導言:基因技術對人類的影響很大,利用的好可以造福人類。最近有研究人員把基因編輯技術運用與猴子身上,發現基因編輯的猴子胚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治療HIV的新方法!基因編輯(gene editing),又稱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或基因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因為基因編輯應用於人類是違法與違背倫理的,所以最近有研究人員把基因編輯技術運用與猴子身上,發現基因編輯的猴子胚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治療HIV的新方法!
  • 中國繁育出轉基因猴子:自閉症有救了
    多達200隻雌性猴子,8個致病基因在大腦過度表達的轉基因猴子……來自上海仇子龍團隊對轉基因猴子的研究首次表明MeCP2基因的過量表達導致了類似自閉症的譜系障礙,也為人類自閉症等疾病的治療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研究中使用的轉基因自閉症獼猴。
  • 「收藏」自閉症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總結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齧齒動物已被廣泛用於研究ASD的發病機理。然而,齧齒動物和人類之間在社交行為和大腦解剖學方面存在較大的進化差異。為此,除了自閉症嚙齒類模型,研究者們嘗試建立了一些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模型來促進ASD的研究。
  • 季維智院士:幹細胞和基因編輯的優勢與挑戰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解決一些重要的基礎問題和開發技術。 在本世紀有兩個最重要的成果,幹細胞和基因編輯。 幹細胞給人類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希望,全世界臨床研究註冊中幹細胞研究超過7000例,但還沒有真正用於臨床。
  • 轉基因食蟹猴的構造----自閉症離藥物治療還有多遠
    但是自閉症離藥物治療還有多遠呢? 為了進一步了解造成自閉症的基因或者基因群,發現自閉症的發病機制,並為藥物開發提供支持,和其他疾病一樣,建立動物模型是必然的而且重要的一步。   迄今為止, 科學家們已經構造出了11種不同的轉基因自閉症小白鼠模型。
  • 最新CRISPR基因技術,或可用於檢測和治療新冠病毒
    利用該技術,確定了最佳的引導RNA,未來可用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和治療。靶向RNA的Cas13酶。基於CRISPR的基因篩選技術已經幫助科學家們識別了多種疾病的關鍵基因。然而,目前這項技術只能靶向或編輯DNA,應用範圍十分有限。對人類基因組的許多區域來說,靶向DNA可能是無效的,而對於像冠狀病毒或流感病毒這樣的RNA病毒,現有的篩選系統更是束手無策。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比如愛滋病、血液病、腫瘤等多種人類頑疾;那麼近期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治療癌症和HIV上有哪些突破性進展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原文:Treating Cancer with CRISPR?
  • 對自閉症模型小鼠進行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可減輕大腦的連通性
    信用:神戶大學由醫學院研究生院的TAKUMI Toru博士(RIKEN腦科學中心團隊負責人)和TSURUGIZAWA Tomokazu博士(法國NeuroSpin / CEA)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已成功開發了一種對有意識的小鼠進行fMRI掃描的系統。該方法隨後被用於檢測自閉症模型小鼠的腦網絡功能障礙並監測對社交線索的神經反應。
  • 楊輝: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為此,建立更為高效、安全的基因編輯工具,開發更為靈敏的脫靶檢測技術,成為了全球研究的熱點。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組長楊輝多年來專攻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對基因編輯中的脫靶安全性檢測以及使用該技術建立動物模型和探索基因治療方面獲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楊輝建立的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 Nature|劉如謙團隊在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
    研究者曾嘗試採用CRSIPR-Cas9技術敲除LMNA基因的致病拷貝,但這有破壞LMNA基因野生型拷貝的風險,難以用於臨床治療【4-6】。近年來,可實現A·T--G·C鹼基對轉換的新型單鹼基編輯器ABE(Adenine Base Editor)的出現,讓早衰症治療有了新的希望【7】(詳見:突破丨Nature長文發表基因編輯最新成果——無需切割DNA也能自由替換ATGC)。
  • Nature綜述:鹼基編輯的前世今生
    近日(2020年10月19日),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Base editing: advances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的綜述性文章,重點介紹了DNA和RNA鹼基編輯器,及其治療相關技術開發的目標
  • Nature:科學家逆轉自閉症症狀
    ,很多原因科學家們並不清楚,大約1%的自閉症患者機體中都缺失名為Shank3的基因,而該基因對大腦發育非常重要,如果缺失這種基因,個體就會出現典型的自閉症症狀,包括重複性的行為及避免與社會互動的行為等。
  • Nature:開發出Cas9-MMEJ可編程基因編輯方法,有望治療143種由DNA微...
    2019年4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利用CRISPR-Cas9和一種很少使用的DNA修復途徑編輯和修復一種特定類型的與微重複(microduplication)相關的基因突變。這種可編程基因編輯方法克服了之前在基因校正中所遭遇的低效率。
  • 專訪楊輝研究員: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為此,建立更為高效、安全的基因編輯工具,開發更為靈敏的脫靶檢測技術,成為了全球研究的熱點。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組長楊輝,多年來專攻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對基因編輯中的脫靶安全性檢測以及使用該技術建立動物模型和探索基因治療方面獲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
  • 基因編輯幹細胞基因編輯技術-源井生物
    為了生成健康的患者源細胞,一種基於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Cas9的細菌系統(簇狀分布)的基因編輯技術可用於修復突變,從而產生不需要患者免疫抑制的新型植物。儘管該基因具有重複序列和富含GC的序列,但RPGR基因拷貝中有13%顯示出基因突變糾正和轉化為野生型等位基因。這是首次使用CRISPR糾正患有感光細胞變性患者的iPSC中的致病突變。這一重要的概念驗證發現支持針對視網膜疾病的個性化基於iPSC的移植治療的發展。
  • Science|識別基因功能的新技術Perturb-Seq並揭示自閉症風險基因
    導讀頂級期刊《Science》發布張峰等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開發一種新的體內大規模遺傳功能研究技術Perturb-Seq,可同時研究生物體內不同細胞類型中不同基因的功能,並篩選了幾十個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揭示了相關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異常。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這是美國首次嘗試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治療癌症。截至目前為止,接受治療的3名患者似乎是安全的。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定該療法是否會真正治療癌症,但此次研究的重點是確保該過程安全可行。一旦獲得FDA的批准,醫生表示他們將能夠針對不同的基因,更有效地攻克癌症。未來,研究人員計劃將再治療15名患者,並評估其安全性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