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不可考,裡面不但記載了各種妖魔鬼怪,神明,神話,巫術,植物,地理等領域。由於可能詞語的用詞缺乏,加上年代已久,以及裡面部分內容非常荒誕,在古時甚至近代的人都把《山海經》視為神鬼類的書籍。然而最近不少學者逐漸發現到山海經裡面許多神秘一面,逐一揭開,我們才意識到山海經可能是一本真實的百科全書。因此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在山海經「妖獸」的真面目,有些是未證實,但和某些動物很貼切的生物。
1.犰狳 "Qiú yú"
《山海經·東山二經》:又南三百八十裡,曰餘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荊杞。雜餘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訆,見則螽蝗為敗
大概譯文:
再往南三百八十裡,是座餘峨山,山上有茂密的梓樹和楠木樹,山下有茂密的牡荊樹和枸杞樹。雜餘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黃水。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兔子卻是鳥的嘴,鷂鷹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看見人就躺下裝死,名稱是犰狳,發出的叫聲便是它自身名稱的讀音,一出現就會有螽斯蝗蟲出現而為害莊稼。
基本上,這貨可以稱得上是山海經最被人認可的真實生物之一,名字都沒變。樣子像兔子,鳥的嘴巴,鷂鷹的眼睛,蛇的尾巴,見到人就睡覺(裝死),還不是你?
外形特徵完完全全符合,這簡直解釋得太詳細了,至於「見人則眠」。
其實就是蜷曲法,和「見人則眠」符合一致。不過就是無法聯想這貨為什麼和蝗蟲有關?另外,目前犰狳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瀕危物種,這是不是可以說明犰狳在古時亞洲是有生活的物種?
順便給你們看下山海經圖冊繪畫的犰狳形象。
2.鸚鵡
《山海經·西山經》「黃山,無草木,多竹箭。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
其實山海經最早讓我意識到有真實存在的這個想法並不是犰狳,而是這個。沒錯,就是人舌能言的鸚鵡!
大概譯文:黃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鬱鬱蔥蔥的竹叢。山中有一種鳥,形狀像貓頭鷹,卻長著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嘴,像人一樣的舌頭能學人說話,名稱是鸚鵡。
我其實就在想,如果鸚鵡在後世已經絕種,那我們會不會把鸚鵡想成,長著人類的舌頭,會說話的鳥妖?
3.旄牛 (Máo Niú )
《山海經北山經》:「﹝潘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 郭璞註:「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長毛。」
大概譯文:再往北二百裡就是潘侯山,山上是茂密的松樹和柏樹,山下是茂密的榛樹和楛樹,山南面蘊藏著豐富的玉石,山北面蘊藏著豐富的鐵。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牛,但四肢關節上都有長長的毛,名稱是犛牛。邊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櫟澤。
沒錯,這貨就叫犛牛,依然還存在的物種(話說也是名字都沒變)。樣子像牛,四肢關節有長長的毛,恩感謝,原作者解釋的真的很詳細。犛牛是以中國青藏高原(北山經符合了)中心的稀有物種,更是藏族的寶獸。對於古時的藏族,犛牛全身上下都是寶,可以稱得上是全能家畜(詳情參考百度百科),因此也族是藏族歷史上重要的圖騰崇拜物。註:藏族創世紀神話《萬物起源》中說:「牛的頭、眼、腸、毛、蹄、心臟等均變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泊、森林和山川等」。
奇怪的是,一個對藏族接近神的存在的物種,為何山海經沒有描述到它代表的文化,當然也有可能當時他們不把藏族文化當一回事(或者語言溝通上的問題)。
4.鹿蜀
《山海經南山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大概譯文:杻陽山上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白頭,通身是老虎的斑紋,尾巴是紅色的,鳴叫起來像是有人在唱歌。它名字叫做鹿蜀。據說將它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可以使子孫昌盛。
很多人讀到鹿蜀的時候,第一個就想到斑馬,不過很明顯就不是。因為這裡很清楚說了,是「白首」,也就是白色的頭,如果是全身白色,不可能這樣描寫,還有斑馬有紅尾巴麼。(看到一些節目,硬說他是斑馬,我也是醉了)
像馬,白頭,虎紋,紅尾,我去竟然全符合了!這位朋友就是霍加狓,雖然樣子和斑馬有點相似,但基因和斑馬完全無關,反而是長頸鹿的近親。
霍加狓分布於非洲剛果的熱帶雨林和高山森林中,雖然這位朋友相信很多人都對他陌生,但在剛果雨林的原居民可是一直都知道霍加狓的存在。而且更有力的證據就是,大約1662年歐洲人在波斯波利斯遺址(伊朗)發現了關於霍加狓的壁畫,在波斯波利斯遺址的一處雕刻,是有關各地使者向大流士王朝貢,其中一隻隊伍就很明顯看出來有非洲人特徵的成員和一隻不知名的生物站在邊上。這一看,咦不就是霍加狓麼。(註:波斯波利斯始建於公元前522年,當時處於後王朝的埃及早已被波斯人打敗過,因此在波斯波利斯的雕塑上看到霍加狓,不出奇。)
無論如何,山海經很清楚寫出了,霍加狓在中原古時也存在過,他的名字叫鹿蜀。
中國文明上下五千年,有許多現在下已經滅絕的珍奇異獸,你還知道哪些山海經中的怪獸呢?留言討論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