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燒就滅絕了!針鼴脊柱被澳大利亞山火燒到融化 慘狀令人揪心

2020-11-25 海外網

圖源:每日郵報

海外網1月14日電 近日,相關研究人員發布了一張針鼴暴露在外的脊柱因火災高溫而融化的照片,並敦促澳大利亞相關部門報告森林大火之後針鼴的狀況。這張令人心碎的照片也引發人們對於火災對瀕危物種影響的擔憂。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照片於2019年8月拍攝於雪梨北部的海灘,這隻小針鼴因附近叢林的火災得到控制已經脫離危險。照片通過阿德萊德大學研究人員運行的公民科學家數據收集APP「EchidnaCSI」分享。

針鼬。(圖源:每日郵報)

據悉,針鼴在遭遇火災威脅時並不四處逃跑,而是逃向地下。科學家解釋稱,當針鼴受到火災威脅時,它們會進入一種「麻木」的冬眠狀態:「當發生山火時,針鼴不會試圖逃離火場,而是鑽到地下,或者躲在倒下的圓木裡,等火熄滅」。冬眠狀態使它們能夠保存能量,蟄伏更長時間。

研究人員分享這張照片以期提高公眾對袋鼠島針鼴數量危機的認識。他們表示,由於火災嚴重,許多當地物種可能也會以類似的方式結束生命:「目前,這場被認為『幾乎不可阻擋』的山火對袋鼠島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我們擔心針鼴數量在此期間銳減。」

研究人員還表示,「袋鼠島上的針鼴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儘管它們可以通過在地下挖洞的方式在火災中倖存下來,但火災可能太過猛烈,無法躲避。」他們呼籲澳大利亞政府協助建立資料庫,以了解動物最近的森林大火中的倖存情況。(海外網/吳倩 實習編譯/陳盼)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吳倩、王珊寧

31699720,.再燒就滅絕了!針鼴脊柱被澳大利亞山火燒到融化 慘狀令人揪心,.2020-01-14 16:20:51,.204477,.吳倩、王珊寧

相關焦點

  • 再燒就滅絕了!針鼬脊柱被澳大利亞山火燒到融化 慘狀令人揪心
    圖源:每日郵報   海外網1月14日電 近日,相關研究人員發布了一張針鼬暴露在外的脊柱因火災高溫而融化的照片,並敦促澳大利亞相關部門報告森林大火之後針鼬的狀況。這張令人心碎的照片也引發人們對於火災對瀕危物種影響的擔憂。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照片於2019年8月拍攝於雪梨北部的海灘,這隻小針鼬因附近叢林的火災得到控制已經脫離危險。照片通過阿德萊德大學研究人員運行的公民科學家數據收集APP「EchidnaCSI」分享。
  • 澳大利亞山火熄滅後,萬物開始復甦,科學家卻說這是悲劇的開始?
    因為2020年這一年人類遇到了太多的挫折,人類疲於引發這些困難和挫折,而忽略了時間的快慢,在這些困難中,病毒就不說了,至今還在全世界肆虐,造成幾十萬人死亡,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場災難才能結束,除了這個災難,在2020年還有一場災難讓人印象深刻,那就是發生在澳大利亞的山火,澳大利亞山火雖然過去了幾個月,但是這次大山火造成的巨大損失和慘狀依然時不時浮現的人們的腦海中,澳大利亞這次大山火不僅燒毀了大片森林
  • 軍方清理喪生山火的動物屍體 專家:澳洲山火後恢復生態需100年
    1月11日,軍方開始清理澳大利亞第三大島袋鼠島上的動物屍體,該島以生態旅遊業聞名,生存著海豹、鯨、考拉、袋鼠和南澳唯一的野生鴨嘴獸,目前該島48%已被燒。專家Mick Clarke受訪稱澳大利亞要恢復環境,或將需要100年時間。
  • 大火燒了四個月,澳大利亞還不醒嗎?
    此刻,熊熊的大火仍在澳大利亞的海岸蔓延,血色天空籠罩了整個澳大利亞。根據NASA的衛星圖像顯示,澳大利亞基本上被大大小小的火場包圍了。計算一下,這場火的縱向距離大約有1400-1500公裡,幾乎相當於有一場林火,從上海,直接燒到了廣州!曾經是動物樂園的袋鼠島,此刻也成了人間煉獄,將近一半的無尾熊死於大火。
  • 澳大利亞的山火燒這麼久的原因找到了,你還敢去旅遊麼?
    從去年10月份,澳大利亞入春以來開始,森林大火(bushfire)就在整片南方大陸侵襲。火勢最為嚴重的兩個州:新南威爾斯和昆士蘭,也恰恰是澳大利亞人口最集中的區域目前,僅在新南威爾斯,就有60多起大火肆虐。一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被大火摧毀,面積接近於兩個上海。受災區主要是城市外的荒原。僅有600棟房屋被摧毀。
  • 黑龍江齊齊哈爾發生一起事件,位於訥河市,現場情況令人揪心
    黑龍江齊齊哈爾發生一起事件,位於訥河市,現場情況令人揪心 雖然這段時間天氣有些轉涼,但火災事故仍然頻頻發生,部分原因是由於線路問題導致的。尤其在商鋪或者工廠內,平時要更加注重消防安全問題,杜絕明火的出現,同時也要時刻檢查線路是否出現老化情況。
  • 針鼴——多刺的非食蟻動物
    澳大利亞的許多動物都是食蟻動物。與食蟻動物一樣,針鼴具有一個長長的黏黏的舌頭、強有力的前肢和對社會性昆蟲的良好食慾。但是,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也只有這些了。針鼴甚至也不是有袋動物,而是屬於單孔類動物。澳洲針鼴是澳大利亞分布最廣的哺乳動物。它們是膽怯、孤獨的動物,生活在大片的開闊地中。它們有兩個逃避敵害的策略:「變成一個刺球」和「變成沉底的船」(針鼴能夠往地下挖洞,一直挖到只露出它們的刺)。
  • 澳大利亞山火,小袋鼠被火光包圍拼命逃竄,還有一隻停在那不知所措
    1月3日,一輛汽車的攝像頭拍到在南澳大利亞袋鼠島上,幾隻小袋鼠在漫天的叢林大火中慌忙四處逃竄。據NASA近日公布的衛星圖顯示,袋鼠島過火面積已達三分之一,超2萬隻考拉死亡,袋鼠也死傷無數。延伸閱讀:澳大利亞山火有多嚴重?
  • 針鼴,何許物也?
    針鼴以古老的生活方式生存在澳大利亞古老的生態環境中。棲息於內陸沙漠地區的灌叢、草原、疏林和多石的半荒漠地區等地帶,白天隱藏在洞穴中。交配的時候兩個頭閉合、兩個變大伸到雌針鼴的兩個生殖道裡,交配時兩對頭交替使用。這樣同側射精的方式或許是為了和其它雄性之間競爭,因為同時幾個雄針鼴都找上了同一隻雌針鼴。
  • 長達4個月澳大利亞山火警示了什麼?
    視頻截圖文|新京報記者肖隆平 實習生 劉思圓編輯|胡杰校對 | 郭利本文約3224字,閱讀全文約需6分鐘2019年9月6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北部地區發生了第一場山火。從這場山火開始,澳大利亞的山火一直燒進了2020年1月。
  • 可愛而奇怪的針鼴,你了解它們嗎?
    除了針鼴,也會這樣做的唯一物種是鴨嘴獸,鴨嘴獸是針鼴的近親。在每年的繁殖期,雌性針鼴的腹部會長出一個像袋鼠那樣的育兒袋,然後將產下的一個只有硬幣大小的蛋「裝」進育兒袋中。孵化幾周後,幼崽就出殼了,出殼後10天的幼崽靠舔食由雌性針鼴腹部的乳孔流出的乳汁為生,直到幼崽已經長到近2個月時再從育兒袋中出來(在那之前幼崽已經開始長刺了)。之後幼崽會待在地洞裡,媽媽每隔5~7天會餵幼崽一次,直到幼崽7個月大的時候,它們就可以獨自生活了。
  • 從蛋殼裡孵化出來,卻靠吃奶長大的動物,世界僅存兩種在澳大利亞
    而鴨嘴獸和針鼴就是在這裡得以被保留了下來,鴨嘴獸和針鼴都被稱為「最原始的哺乳動物」,其中鴨嘴獸2500萬年前就已經存在澳洲了。鴨嘴獸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億八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時代;一些人可能聽說過它,以為它已經滅絕了,其實它一直都在,目前分布在澳大利亞的東部地區和塔斯馬尼亞州,數量稀少,異常珍貴。
  • 澳大利亞「珍奇動物」鴨嘴獸面臨滅絕危機
    科學家在1月20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警告說,長期乾旱和氣候變化的其他影響正在致使澳大利亞獨有的鴨嘴獸走向滅絕。據法新社1月20日報導,研究人員說,由於乾旱、開墾土地、汙染和建築大壩,這種棲息在河流中的動物已經從澳大利亞東海岸40%的歷史棲息範圍消失。他們寫道,如果把氣候變化惡化的預測考慮在內,那麼到2070年,這種鴨嘴、產卵的哺乳動物的數量可能會減少73%。
  • 擁有4個「丁丁」的澳洲針鼴,它們是如何交配繁衍的?
    當其他大陸的哺乳動物都開始從有袋類向胎盤類進化的時候,生活在澳洲大陸上的有袋類開始了獨立於有胎盤類動物的演化歷程,這也導致了澳大利亞依然殘存許多有袋動物。
  • 針鼴的「育兒袋」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訊 :  阿威/文  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和伊裡安鳥上,生長著一種奇異的動物,它身長50-70釐米,體重5—10千克,身上長著刺,像刺蝟和豪豬;嘴巴細長,四肢粗壯,看上去像一隻玩具小象;舌頭細長,長有倒鉤,可以伸出嘴外很遠,又像食蟻獸。這種可愛的動物叫針鼴。
  • 存活了八千萬年的動物,名為針鼴,長得像刺蝟卻是鴨嘴獸的近親
    雖然針鼴的眼睛和耳朵都很小,視力也不是很好,但是它們卻有著發達的外耳殼,可以讓它們捕捉到輕微的動靜。它們還長有一張堅硬無毛卻呈管狀的長嘴,但針鼴這樣特殊的嘴裡卻沒有一顆牙的存在,也不能張開。也正是因為針鼴的嘴巴是不能張開的,所以針鼴就有著長達30釐米以上的帶有黏液的舌頭,而且它們的舌頭不僅靈活還有倒鉤呢!其實像針鼴這樣有著長長嘴巴的生物基本上都是靠吃螞蟻度日的,而針鼴也沒有違背這一規定,也是靠著自己的舌頭把螞蟻給黏住,然後再吃進肚子的。
  • 針鼴?傻傻分不清楚
    澳大利亞真是個充滿「異獸」的國度,無論你到哪座城市,都能在不經意間遇見一些奇妙的動物。
  • 澳洲「刺蝟」——針鼴
    它,就是澳大利亞的特產動物——針鼴 別看針鼴的個子不大,體長不過尺餘,但它卻有一套保存自己賴以生存下去的奇妙本領。首先,它有一套覓食的工具療一長鼻子、長舌和銳利的爪。因為針鼴最愛吃的是螞蟻和白蟻,這就要靠它那個長得像竹筒般的鼻子去探尋蟻巢的所在了。而它的眼睛又不大好使,只能起點輔助作用罷了。
  • 澳大利亞的動物都有什麼地方特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特狀況?
    這並不是誇張的說法,作為考拉重點保護區域的新南威爾斯州已經有至少三分之一的考拉被大火燒死,整個國家有數以億計的動物死於火災,甚至有很多分布區域狹窄的野生動物可能已經滅絕,例如山袋貂Burramys parvus和幾種吸蜜鳥科物種。網上還有很多袋鼠和考拉在火災中奔逃和喪生的照片,讓人看著十分揪心,也很心疼這些走投無路的、絕望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