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心理學(人體科學)這個領域研究確實難度很大,用個小故事來說明:
有個亮子(視覺正常人)來到了由盲人構成的世界。在盲人世界裡要知道是什麼東西都得靠親手摸。新來的亮子對盲人們說自己可以不摸也能知道前面是什麼東西。於是亮子為盲人做了表演,結果表演很成功。
這一現象引起了盲人科學家的興趣,盲人科學家想研究一下這個不用摸就能知道面前是什麼東西的能力到底存在不存在。於是盲人科學家和亮子展開了合作研究。
他們來到室外開始了第一次公開實驗,盲人科學家設計了一個實驗方案,為了讓亮子無法觸摸到實驗物品,他們把物品用箱子裝起來。實驗開始了,由於物品被裝在了箱子裡,所以亮子看不見裡面放的是什麼,因此實驗沒成功。
於是亮子提出了看法,他說實驗方案應該共同參與設計才好,經過協商,箱子由亮子製作提供,由盲人科學家驗收箱子的可靠性。
第二次實驗開始了,亮子用透明材料做了個箱子,由盲人科學家鑑定箱子沒問題,實驗很順利的取得了成功,亮子不接觸物品而說出了是何物。
為了實驗的可重複性,盲人科學家決定等過段時間再重新實驗。
沒過多久,第三次實驗開始了,但不巧的是這個時候剛好是夜晚,一片漆黑,亮子無法看見箱子裡的東西,亮子說還沒進入狀態,提出再等一等,幾個小時等過去了,天終於亮了,於是表演者看見了裡面的東西並準確的說出來了,這次實驗最後做成了。
盲人科學家看了後提出是不是換個地方也能做成功呢?第四次實驗他們把實驗場地由室外變成了室內,並把屋裡的門窗都關閉,這時室內又漆黑一片,很顯然亮子這次無法看見東西,實驗理所當然沒做成功。
在以上幾次實驗過程中,亮子心裡其實很清楚實驗要成功的條件是要有光的狀態,但盲人的世界沒有光的概念,因此也很難給盲人科學家說清楚這些。而盲人科學家卻會認為時間地點的變換都不應該影響實驗的成功,而把東西放在箱子裡只是為了防止亮子能接觸到物品,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設想無意中會影響到「光亮」這個關鍵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