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寒地培育水稻壯苗?那就認真看看以下幾點吧

2020-12-06 北大荒種稻人

東北寒地的氣候特點決定了北方水稻與南方水稻育苗方式的不同。東北地區水稻育秧技術更複雜、管理流程更多。同樣,好的秧苗素質也更重要,所以在黑龍江種稻有「苗好八成糧」之說。想要培育出理想的壯苗,秧田管理至關重要,本文針對黑龍江寒地大棚育秧的現狀,從「地上調溫、地下控水、合理施肥、適時防病、科學除草、插前三帶」 幾個方面歸納總結了旱育壯苗的關鍵技術要點,希望對正在從事水稻種植的你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地上調溫

1.種子根發育期

此期主要是指播種後到不完全葉抽出,以培育健壯種子根為主。育秧棚盤土內最適溫度為28~32℃,盤土表面溫度不超過35℃,超過此溫度時要肩部通風降溫,下午45時關閉通風口,最低溫度不得低於10℃。注意:當秧苗出苗80%時要及時撤去地膜以防烤苗。

2. 第一完全葉伸長期

從第1完全葉露尖到葉枕露出,葉片完全展開。管理重點是地上部控制第1葉鞘高度不超過3釐米,地下部促發與第1葉同伸的鞘葉節5條根系。秧苗第一高度葉下1釐米處溫度控制在25~28℃,最低溫度不低於10℃。如遇凍害,早晨提早通風,緩解凍葉枯萎。

3. 離乳期

從第2葉露尖到第3葉展開。管理重點是地下部促發與第2~3葉同伸的不完全葉節根8條健壯生長,地上部控制好第1葉與第2葉、第2葉與第3葉的葉耳間距各1釐米左右,防止莖葉徒長。秧苗第一高度葉下1釐米處溫度控制在:2葉期22~25℃,3葉期20~22℃之間,最高溫度不超過25℃,最低溫度不低於10℃。尤其是2.5葉期,溫度不易超過25℃,以防出現早穗現象。2.5葉期時應根據溫度情況,逐步加大通風量,外界最低氣溫高於7℃時可晝夜通風。

二、地下控水

在水分管理方面應堅持以下原則:「始終旱育,只澆水,不灌水;儘量減少澆水次數,每次澆透;設置曬水池,提高水溫,儘量澆15℃以上的水」。

1. 種子根發育期

在澆足底水的前提下,此期一般不澆水,如溼度過大應撤膜散墒,以免出現白芽現象;如床土變白水分不足,或發現頂蓋現象,要敲落頂蓋,露種處適當覆土,幹處補水,接上底墒。

2. 第一完全葉伸長期

除苗床過幹處補水外,一般少澆或不澆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狀態。

3. 離乳期

要做到「三看」澆水:即一看床面是否發白和根系生長情況,二看早晚葉尖是否吐水及水珠大小,三看午間高溫時心葉是否捲曲。如床土發白、根系發育良好、早晚心葉葉尖不吐水或水珠變小,午間心葉捲曲,則易在早晨澆水,且一次澆足。

4.移栽前準備期

秧苗3.1~3.5葉,管理重點是控水蹲苗壯根,在不使秧苗萎蔫的情況下,使其處於饑渴狀態,蹲苗、壯根,以利於移栽後髮根好、返青快、分櫱早。

三、合理施肥

為了保證秧苗健壯生長,應在秧苗1.5葉期、2.5葉期各追肥、調酸一次。肥料易使用水溶性的葉面肥,不太推薦硫酸銨和尿素(使用不當易燒苗)。調酸可按照調酸劑說明使用,調酸後應立即噴一遍清水洗苗,以防燒苗。

四、適時防病

秧田病害主要有立枯病、青枯病、惡苗病、白化苗、爛芽、爛種、白芽病等,其中危害較重的為立枯病和青枯病。

立枯病是一種土傳病害,由鐮刀菌、立枯絲核菌、腐黴菌引起,在秧苗離乳期易發病,此外,土壤鹼性大,外界環境忽冷忽熱也易得此病。

預防:做好置床和營養土的調酸工作,將土壤PH值控制在4.5--5.5之間;在秧苗1.5葉和2.5葉期各進行一次防病,瑞苗清可有效預防此病的發生,可按說明使用;嚴格秧田管理,培育壯苗。

青枯現象是水稻秧苗的生理性失水,是根系吸水量抵不上葉片蒸發量,水分入不敷出,造成秧苗卷葉萎蔫的現象。在秧苗2--3葉期易發生,一般是秧苗素質弱,根系不發達易出現青枯現象,尤其是當天氣連續低溫,突然有低溫轉高溫時,更易造成青枯現象。

預防:嚴格秧田管理,按技術要求,地上調溫煉苗提高秧苗素質,地下控水促進根系發育。

五、科學除草

防除稗草,一般在水稻1.5--2.5葉期,噴施10%氰氟草酯(千金)乳油40—60毫升/畝,兌水10—15升噴霧。若秧田還有闊葉草及莎草科雜草則推薦使用10%氰氟草酯(千金)乳油40—60毫升/畝+48%排草丹150毫升/畝混配,兌水10—15升噴霧。 不推薦苗床封閉除草,以減少苗床除草劑藥害。

六、插前三帶

1.移栽前一天帶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銨125~150克,少量噴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可提高秧苗抗寒性,促進早生根。

2.帶藥:70%艾美樂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兌水3公斤噴灑,可防稻田早期潛葉蠅。

3帶生物肥: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或生物肥,按產品說明書使用,可促進根系早生快發,壯苗促櫱 。

相關焦點

  • 植物免疫誘導劑氨基寡糖素促水稻生長增產的應用技術
    氨基寡糖素又稱為農業專用殼寡糖,分為水劑和粉劑兩種,以雪蟹殼為原料,取締傳統蝦殼或其他殼類的原料來源,同時採用複合酶解法,優化提取工藝,生產出低分子量殼寡糖,將寡糖分子量降解在2000Da以下,既解決了產品添加和混用的問題,同時又提高了寡糖的活性。
  • 如何種植萬壽菊培育壯苗?
    如何種植萬壽菊培育壯苗?尹可鑑萬壽菊俗名「臭芙蓉」,又叫金盞菊,屬菊科萬壽菊屬。原產墨西哥及美洲地區,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易栽培、好管理。在雲南栽種的萬壽菊單產和葉黃素含量均比北方高,騰衝市於2017 年引進試驗種植,2018 年種植 2000 hm2,畝產值為 2000 ~ 3000 元。
  • 進階的雜交水稻,從培育一粒種子開始
    吳俊說:「你要是下田還怕太陽曬,那確實從事不了這一行。」吳俊是湖南醴陵市人,說話時還帶著家鄉口音,透露著湖南人直爽的性格。從小在農村長大,他對土地並不陌生,也從沒把下田當作苦差事,「和自然界打交道本身在心理上是一件放鬆的事情,簡簡單單地跟禾苗在一起,其實心情挺愉悅的。」
  • 水稻中的巨人,2.8米高比姚明還高!創下世界最高水稻記錄
    我們習慣了彎腰來收割稻穀,可有一種水稻平均高2.4米,最高能達到2.8米,比巨人姚明還高,創下了世界最高水稻的記錄。人正常直立即可收割。讓我們來了解這種水稻吧,看看你家那裡的地理氣候是否適合種植。2/生長環境毫秕一般種植於雲南德宏州,這裡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平均水產量能達到136.3億立方米,且地表水大部分未被汙染,有著適合水稻種植的低而寬緩的山原區,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緊靠北回歸線附近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空氣透明度好全年太陽光照質量,日溫差大,霜期短,霜日少。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培育出了高大的毫秕。
  • 聽說你今晚參加舞會,想要成為全場的焦點嗎,那就快來看看吧!
    小編今天要告訴大家,不是只有童話故事裡才有舞會,現實生活中的你也可以一樣動人,快來很小編學習新知識吧!一挽青的絲給你帶來原創作品!動動小手評論一下吧!謝謝啦!首先小編要告訴大家,在參加舞會的時候我們要分清是否是正式的舞會。有的舞會是同學們之間組織的。可能會去蹦迪什麼的。而正式的舞會是會收到邀請函,就是比較隆重的。
  • 分享資深老農經驗,積極培育水稻壯秧,做好相應的田間管理
    導語:分析培育水稻壯秧的標準,選擇和安排好早稻秧田,掌握施肥的技巧,從而提高水稻的產量如果我們培育水稻壯秧,那麼水稻會生長得更好,產量也就更高啦。然而呢,水稻高產不僅僅培育壯秧就能實現的,選擇和安排好早稻秧田,掌握施肥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哦。一、為什麼要培育壯秧?壯秧的標準怎樣?培育壯秧是水稻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秧好半熟稻,壯秧產量高。」這是廣大貧下中農對培育壯秧重要性的高度概括。
  • 世界三大寒地黑土區分布在哪裡?東北平原上榜
    黑土亞類具土類典型特徵;草甸黑土亞類為向草甸土過渡類型,心土層以下有明顯鏽色斑紋;白漿化黑土亞類為向白漿土過渡類型,剖面中上部出現白漿化土層。深度80CM--150CM,緯度更高地區,會出現永凍土底冰,無霜期更短。 世界寒地黑土分布概況:世界上共有三大片寒地黑土。
  • 黑龍江寒地蔬菜春季備耕生產技術
    黑龍江寒地蔬菜春季備耕生產技術_闞寶忠冬春1-3月是溫室生產和露地作物、大中棚育苗管理的重要階段,也是溫室早春茬和越冬茬定植蔬菜的棚室管理關鍵期,大棚早春茬茄果類蔬菜及生菜、芹菜隨著東北寒地的氣溫逐步回升,蔬菜生產逐漸開始,但因為天氣變化反覆無常,陰晴交替不定,凍融循環頻繁,雨夾雪天氣常有出現,為棚室生產帶來諸多不利因素。針對生產實際,提出如下具體生產技術措施。
  • 中國科學家發現培育綠色高產水稻新品種關鍵基因
    DELLA蛋白的積累導致了「綠色革命」,實現水稻植株半矮化和抗倒伏的高產目標,NGR5蛋白高水平積累並不改變半矮化的優良性狀,但能增加水稻分櫱數,在減少氮肥施用量的條件下能進一步提高產量。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供圖中新網北京2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獲悉,該所傅向東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歷時8年協作與攻關,研究發現並從現有水稻品種中獲得關鍵基因NGR5,有望培育出「少投入、多產出」的綠色高產水稻新品種,既為綠色高產高效農作物分子設計育種奠定理論基礎,也提供出具有育種利用價值的基因資源。
  •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科學家傳記繪本講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這美麗的一切無疑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他從此愛上了大自然,一心一意地想要去學農。難忘饑荒年,決心研究雜交水稻袁隆平是怎麼想的,就是怎麼做的。1958年的8月,從農學院畢業的他,來到一所偏遠的農校工作。
  • 直擊謝華安院士團隊培育"彩色"水稻新品種
    謝華安院士在福建南繁育種基地觀察雜交水稻後備苗頭品種   人民網福州4月25日電 「到海南島做一季試驗,開展穿梭育種,一年可以當作兩年用。」雜交水稻專家、中科院院士謝華安說,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福建氣溫低,到「天然大溫室」的海南省開展南繁育種,提高了農業試驗效率和育種進度。   所謂南繁,是指秋冬季節到海南島,從事農作物的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和種質鑑定等活動。謝華安今年76歲,參加工作已經58年,只做了一件事:讓稻穀的產量更高、米更好吃。他最喜歡的一句詩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 80%的人都吃謝華安的「汕優63」,為何袁隆平才是雜交水稻之父?
    網絡上一些噴子的主要論點就是,80%的人吃得都是謝華安的「汕優63」,憑啥袁隆平才是雜交水稻之父?在這些人的眼裡,袁隆平就是坐享其成的官員,根本配不上這麼大的榮譽,乃至惡語相向。袁隆平在1964年在學校試驗田裡發現了一株野生的雜交水稻,並據此研究出了3系雜交水稻,隨後依靠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在1973年,袁隆平團隊成功培育秈型三系雜交水稻,也就是南優2號 。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提高英語成績,下面這些方法是關鍵
    想要提高英語成績,其實非常簡單,對於英語的學習,我始終建議把英語當作一門語言。我的英語成績還算不錯,高中的時候英語沒有低於120分以下,上了大學英語四級、六級都是一次性過的,我認為我的經驗和學習方法可以很好地幫到你。
  • 雜交水稻是不是轉基因水稻?兩者有什麼區別?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轉基因技術突飛猛進,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近有網友提問轉雜交水稻屬不屬於轉基因雜交水稻與轉基因水稻有什麼區別?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我們需要弄明白什麼是雜交水稻。雜交水稻是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種植,雜交水稻不能自己留種再次種植。其次,什麼是轉基因水稻呢?
  • 茄瓜種植一定要做好壯苗,定植密度要控制好,做好疏花疏果工作
    茄瓜種植一定要做好壯苗,定植密度要控制好,做好疏花疏果工作!茄瓜本身含有的營養很豐富,例如其中蛋白含量很高,而且糖分也比較低,維生素也很豐富,含有很多人體所需要的成分,現在農戶種植茄瓜的量還是很大的,當然想要確保茄瓜的產量更高,這些細節一定要注意。首先、選擇優良品種。
  • 平安三村工程助力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以「寒地」山藥闖出致富...
    在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平安普惠的陪伴下,高晶超這一位三江平原山藥的種植者完成了高難度的山藥雜交實驗,打開了寒地山藥的市場,也終於打造出屬於她的百畝山藥種植基地,並帶領樺川縣的百姓共同踏上脫貧致富之路。  結緣——裝滿母愛的山藥食補  高晶超原本是樺川縣蘇家店鎮新勝村一個平凡普通的農家女。
  • 蘋果實生苗砧木的培育技術,需要注意些什麼?有何技巧
    也很多人開始自己種植蘋果,今天小編和大家說說苗圃建立和實生苗砧木的培育技術,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一、蘋果育苗及苗木脫毒技術育苗是培育或繁育種苗的過程。優良品種、優質壯苗是蘋果取得優質豐產的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
  • 袁隆平|我還有兩個夢,要讓雜交水稻走向世界——魅力人物誌
    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手上。——袁隆平初識袁老是在小學的課本上聽過他的故事,那時候只知道他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老師只是簡要的跟我們說他的發明提升了糧食產量,所以,那時候從來沒有認真關注過他。
  • 袁隆平不僅培育出雜交水稻,還領養「美短虎斑貓」,這隻貓幸福了
    他從小就跟隨著父母輾轉多地,在1936年8月就去學校讀書,他在漢口扶輪小學只讀了一年,1938年又被轉學到湖南省弘毅小學讀書。隨後,1939年袁隆平又被轉學到重慶龍門浩中心小學讀書。他的中學時代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連連轉移了五個中學才讀完,哪怕是這樣,袁隆平仍然熱愛學習,在1949年8月,他進入重慶北碚夏壩的相輝學院農學系讀書,在大學期間學到了很多農學知識。
  • 遨遊太空的水稻與常規水稻有什麼不一樣?是不是營養價值更高?
    根據有關數據統計,到2019年年底,已有200多個品種通過審定或者鑑定,在水稻方面,單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就先後培育出57個水稻新品種通過各級品種審定,何況還有其他水稻科研院所,如江西農業科學院選育的野香優航1573其父本便是經航天搭載育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