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念灌輸到價值澄清的道德教育實踐觀轉向

2020-12-03 人民網

原標題:從觀念灌輸到價值澄清的道德教育實踐觀轉向

  當前,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特別是當代媒體技術的發展,那些離道失德、道德淪喪的社會現象更容易引起公眾關注,這種眼球經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要來得熱烈和活躍。英國歷史學家阿諾·湯因比曾在《人類文明的困境》一書中不無憂慮地指出:人類社會的心靈尚未發展到駕馭物質文明的水平;尤其是現今的道德真空比過去任何時代更惡化。湯因比對人類道德現狀的評價並非誇張,也非憑空猜測。現代人類的道德實踐處於深刻的危機之中,傳統觀念灌輸式的道德教育實踐已經難以駕馭現代人的道德行為選擇,因此,必須進行一場道德教育實踐觀的轉變,以提高道德教育水平。

  思想道德建設的關鍵在教育。僅就現行的道德教育體制、方法、原則而言,還存在著諸多不能適應當前實際的問題,因而難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那麼,對現有道德教育體制、方法和原則特別是道德教育實踐觀進行變革,必然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社會,當時社會的變化改變了傳統單一的社會文化體系,人們面臨更豐富的信息以及更多的價值觀選擇。學校道德教育因此也面臨更大的難題,傳統的說教、榜樣、說服、鼓勵甚至宗教等都不能解決這些新問題。價值澄清理論深受杜威的價值相對論和多元價值觀的影響,並接受了認知論關於發展兒童道德認知判斷力的主要觀點,以及人本主義教育理念關於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給學生以選擇和發展自己能力的主張。在學校教育中提倡價值澄清理論指導下的道德教育實踐觀,就是張揚學生自己的主張,讓學生自己去選擇為核心的學校道德教育理論,這一理論體現了道德教育對道德接受者自主選擇的關懷理念。價值澄清指的是人們在價值觀形成過程中,通過分析和評價的手段,幫助人們減少價值混亂,促進價值觀形成,並在這一過程中有效發展學生思考和理解人類價值觀的能力。這一理論強調價值觀的形成不是依靠灌輸,而是要通過澄清的方法,教導學生「如何獲得一種觀念」比「獲得怎樣的觀念」更加重要。因此,它是一個使人通過一個明智的過程來獲得相應價值觀的教學策略。所以,價值澄清法的主要任務不是認同和傳授「正確」的價值觀,而在於幫助學生澄清其自身的價值觀,並能夠把這樣的評價過程熟練應用到他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價值澄清模式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道德教育的灌輸形式,注重發展學生的道德意識、道德判斷和價值選擇能力,符合現代道德教育的發展要求,對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感知社會問題的敏感性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都是有積極意義的。澄清理論工作者還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教學方式和測量學生價值觀的量表,所以使道德教育工作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實效的優點。當然,這一學說也有其不足的方面,比如它倡導把個體的經驗作為確立價值觀的標準,是有失偏頗的。然而,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多元文化和價值衝突造成了一定的混亂和緊張,行為主體道德選擇的自主性能夠使道德主體達到道德思維能力的增強,學會在這些價值衝突中進行理性的判斷和選擇,能促進思想的開放,其差異性和多樣性正是我們選擇的前提。

  道德認識不同於其他認識的一個特徵,是它必須體現為行為,沒有道德行為,等於沒有道德。行為主體道德認識的內化畢竟不能說是學校關懷道德教育目標的實現,因為,道德作為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是以其功能的發揮為存在標誌的,因此,價值澄清理論指導下的道德教育要引領學生積極開展道德實踐,要把所學到的道德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地去體認、感悟和內化,要通過各種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拓寬關懷道德教育的空間,通過道德關懷實踐的活動使學生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學會求知、共處、做事、做人;學會關懷自己、關懷他人、關懷社會、關懷人類。

相關焦點

  • 一種找到自我價值的心理療法——價值澄清教學法
    瑞斯等認為價值觀念不明確的人,在生活上沒有確切的方向,而且不知道如何運用時間,如果能夠澄清個人的價值,才會朝向特定目的努力,並作出合理的思考判斷。個人的價值觀與其經驗背景、思考方式等有關,其主觀上的判斷,不一定符合社會上的主流價值觀點,所以學校教學進行價值澄清教學法,強調依學生個人的經驗、思考、智能等,決定他所選擇的價值,而不是提供既定的架構供其實行。
  • 內在成長:推翻小時候被灌輸的觀念,重塑自己的認知
    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青少年事情,而恰恰這個時候很多人是不具備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的,人的思想觀念大多被「灌輸」而成。成人後,一些錯誤的理念在生活和工作中彰顯出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勇敢地打破過去,重塑自己的認知。
  • 德育模式(下):價值澄清模式和社會模仿模式
    同學們,上次我們講完了德育模式(上)中的認知模式、體諒模式和集體教育模式,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德育模式(下)——價值澄清模式和社會模仿模式。1.價值澄清模式價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是拉斯、哈明。價值澄清學派認為,當代社會並沒有一套能得到社會公認的道德原則。但學生又正處於一個價值觀相互衝突的世界。因此在處理事務時,常常面臨價值選擇的問題。
  • 國內思想周報 | 西方道德價值是淮南之橘
    國內思想周報 | 西方道德價值是淮南之橘 澎湃新聞記者 張博 2014-07-21 12:18 來源:澎湃新聞
  • 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維度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農民群體的價值觀念日趨複雜多元,現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難以滿足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發展,最關鍵的就是激發鄉村主體群眾即農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使其真正擺脫「等靠要」的消極思想,擺脫懶惰觀念的束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鄉村振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群體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加強農民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覺悟和文化道德素質,是助力新時代農民養成正確價值觀、積極參與鄉村社會治理的重要路徑。
  • 2020國家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皮亞傑道德發展...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0國家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皮亞傑道德發展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第四階段 「公正階段」或自律道德階段 10-12歲 該階段的兒童繼可逆性之後,公正觀念或正義感得到發展,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
  •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灌輸不好觀念,那麼將來長大就會無限放大
    要淡化孩子的貧富意識,首先應該從家長方面入手,很多家長都想儘量讓孩子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不買房買車不出國留學,但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灌輸這種觀念會造成孩子認為能佔便宜是一種本能。可能家長有時經濟緊張,不能給孩子做詳細的財務建議,但還是要講點什麼。
  • 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導讀--理論...
    ·國家機關的年輕幹部為什麼需要到基層大熔爐中進行實踐鍛鍊?這是因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基層的社會生活恰恰最具體、最複雜、最真實,最能鍛鍊人和培養人。奮鬥的過程就是積極進行勞動實踐的過程,積極的勞動創造不僅為幸福的實現提供物質條件,而且創造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幸福體驗;積極的勞動創造不僅能為個人創造美好生活,也能給社會創造更多價值,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實現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積極的勞動創造不但滿足了人們眼前的利益需要,更有利於為滿足長遠的利益需要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說,越奮鬥,越幸福。
  • 網友熱評:道德觀念持不同意見的異類而已
    木子美也好,韓寒也罷,不過是大千世界中對當今佔主流地位的道德觀念持不同意見的異類而已。值得那麼如臨大敵嗎?  可悲的是中國人向來無法容忍對主流倫理道德的質疑。中國人已經習慣於維持一種恆古不變的大一統道德倫理觀念。而且相信道德倫理觀念具有宗教的力量。所以數千年來一直希望天下太平是統治者施行德政的結果。相信道德對於人的約束力要高於法律!
  • 「道德與法治」如何強化學科育人特色
    從生活情境入手「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無論是道德教育還是法治教育,都不只是教給學生寫在書本上的道德和法律知識,而應注重培育學生做人、做事的法治意識和實踐智慧,引導他們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如果直接將法律法規等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對於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來說,會感到既抽象又無趣,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學習就變成生硬灌輸,很難達到讓學生知行統一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好主次關係,對小學生來說,課程應以道德教育為主,法治教育的內容次之,但本質上是一致關係。無論是道德教育還是法治滲透,都應該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特點,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 學生教育中教師應當注意的德育模式三四五講解
    三、價值澄清模式★★★★★(2017年統考已考選擇題)價值澄清模式是美國學者路易斯拉思斯和悉來西蒙兩人提出的。1966年他們在合著的《價值與教學》一書中創立了價值澄清法。所謂價值澄清模式是指使受教育者通過價值評價和選擇的學習,獲得最合適和清晰的個人價值觀的一種道德教育模式。該理論的基本假設前提是:兒童處於幾種價值觀衝突的複雜社會中,這個社會沒有一套公認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這就決定了教師不可能直接把價值觀教給學生,而只能通過學習、分析、討論、評價、反思等方法來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價值觀體系。
  • 孩子沒道德觀念,巧用兩種心理學主流道德理論,提升娃認知水平
    很顯然此時孩子的道德觀念已經出現了問題,當他們缺乏道德觀的時候,自然就會做出一些無法被人們容忍的事情。當然我們要承認,孩子的道德發展有一定的規律性,家長必須遵循他們的發展規律,巧用兩種心理學主流道德理論,提升孩子的認知水平。
  • 「現代化進程中的哲學問題與道德治理」學術研討會暨國家治理現代...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價值標準仍需理論工作者進一步深入研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中國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我們在探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同時,既要立足於中國現代化的特色,也要參照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的模式及其價值優劣。二、城鎮傳統與後現代機遇。我國治理現代化處在社會的雙重轉型過程中,從傳統到現代,從現代到後現代,兩個轉型同時在進行,並交織在一起。
  • 道德教化之德慧智教育在大同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新綱要》),把中華美德、道德體系、道德水準、道德觀念、道德規律、道德教化、道德力量、道德實踐、道德養成……和「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倡導共產主義道德……」更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進入新領域、開啟了新航程。
  • 提升生命的價值,實現生命的意義 專家深入闡發思想道德教育與中國...
    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在南京師範大學聯合舉辦了「中國青年發展與思想道德教育」圓桌論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齊立旺 攝  中國青年網南京6月9日電(特約記者 馬慧娟 通訊員 鄧希泉 郭元凱)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在南京師範大學聯合舉辦了「中國青年發展與思想道德教育」圓桌論壇。
  • 當代社會價值衝突,是利益衝突還是觀念衝突
    價值衝突通常會以利益衝突的形式表現出來,但究其實質還是價值層面或價值觀念上的衝突。東華大學人文學院黃軍甫副教授認為,現階段,中國不僅應該總結經濟上的發展成就,還應總結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發展成就。當前,價值衝突已成為一個受到關注的社會問題。
  • 全國2018年4月自考中小學教育管理真題答案及評分參考
    點擊查看:全國2018年4月自考中小學教育管理真題 | 2018年4月自學考試真題及答案2018年4月髙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中小學教育管理試題答案及評分參考(課程代碼00458)(1分)29.指經過各級各類學校收集、加工和整理後,(1分)能用於學校教育、教學、生產、科研和經營 管理方面的各種知識、圖形、公式、法則等有效情報的總稱。(2分)30.是學校成員以特定的教育價值觀念為引導,(1分)使用各種符號系統建構的生活方式。(2分)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