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命的價值,實現生命的意義 專家深入闡發思想道德教育與中國...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在南京師範大學聯合舉辦了「中國青年發展與思想道德教育」圓桌論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齊立旺 攝

  中國青年網南京6月9日電(特約記者 馬慧娟 通訊員 鄧希泉 郭元凱)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在南京師範大學聯合舉辦了「中國青年發展與思想道德教育」圓桌論壇。來自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揚州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河南師範大學、江蘇理工學院等專家學者,就《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踐行、青年思想教育分類開展與引導、青年網上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要求,進行了學術交流研討。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良馴(左)、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馮建軍(右)進行發言。中國青年網通訊員齊立旺 攝

  期間,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顧建軍教授進行了致辭,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良馴作了學術發言和會議總結。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馮建軍教授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長鄧希泉分別主持上午論壇和下午論壇。

  張良馴講解了《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的制定原因和意義、文件定位、主要內容,並從公共政策學角度闡述了「黨管青年原則」、「青年首先發展思想」和「聯席會議機制」的內涵。他認為,青年思想道德是青年發展的第一個領域,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是促進青年發展的重要方面。他希望能加強與高校在青年發展研究上的學術交流和合作,並提議高校可以探索設置青年學的獨立學科。馮建軍教授研究認為,網際網路已經全面進入青少年的生活,但青少年在其中存在一定的責任缺失和道德失範情況,他建議,必須加強網絡社會責任感教育。

  與會專家進行發言。中國青年網通訊員齊立旺 攝

  鄧希泉重點分析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與青年思想道德、西方青年發展理論的焦點及其理論局限、思想道德發展理論對中國特色青年發展理論的創新意義。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高兆明教授從「無時態」理論入手,指出要重視人格的統一性,打造倫理共同體,幫青年樹立對「真、善、美」的信念、培養青年自我負責的態度等。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閆旭蕾教授認為,思想道德教育是促使青年走向「高尚」的必然選擇並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論中國生命哲學思想的內涵與意義
    作者楊文彬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國家,生命哲學一直佔有主流地位。中國的生命哲學認為,生命是一切存在的源泉。關注生命哲學,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體會哲學思想的魅力,追求思想和精神的提升,這在當下具有重要的意義。
  • 唐金海代表:深入開展生命教育 提升群眾健康素養
    唐金海代表(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深入開展生命教育 提升群眾健康素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堅決守護人民健康」。
  • 妥建清:中國眼光,世界意義——中國哲學「主體」思想的現代價值
    如是中國儒家思想文化發展的歷史表明,傳統儒家一貫強調主體自身的心性修養,最終意在成就超越訓詁、考證等「小學」之技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在此意義上,儒家哲學文化念茲在茲於一種「生命的學問」,而不是知識之學。無論是孔子「攝禮歸仁」進而強調「仁者愛人」,還是孟子標舉「捨身取義」,抑或是宋明儒家倡言「天地之性」「本然之性」與道德本心,其都是將「成德」作為切己體道的核心的。
  • 探尋生命價值和意義!上海「生命教育」聯合教研室落戶靜安→
    探尋生命價值和意義!該教研室將引領全市社區教育機構,開展生命價值和意義以及如何提升生命質量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上海仁濟醫院黨委宣傳處處長袁蕙芸、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也應邀前來現場,介紹了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救治患者情況並講述了《查醫生援鄂日記》的創作背景。
  • 教育專家匯聚合川 探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新實踐路徑
    國家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副司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鄭增儀,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委員、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鄧睿,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重慶市陶研會會長宋乃慶,中共合川區委副書記、區長徐萬忠、副區長陳皎,以及來自全國28個省市的相關領導、教育專家、教師代表共計800餘人參加開幕式。
  • 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繼續我的「靈魂三問」
    昨天在海灘上,很偶然參與了一起遊客溺水事件的處理,親眼目睹一條年輕的生命(逝者應該還不到30歲,為尊重生命之故,我並未進行拍照)的消亡,猶如消失在天邊的一絲微雲,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憾與教育。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在哪裡?我向自己發出了一系列有關生命與人生的「靈魂三問」。
  • 實現人生價值,綻放生命之花
    他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精神是無限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在對周圍人的奉獻中實現了人生價值,從而獲得樂鏡,延長了生命的寬度。因為奉獻他走出了困境,延長了生命,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他是臺灣的一名愛滋病患者。在《我是演說家》的舞臺上,向人們普及愛滋病的知識,並且呼籲人們不要用有色的眼鏡去看他們,贏得大家的讚賞。
  • 技術與生命之維的耦合:未來教育旨歸
    因此,該文基於耦合視角,提出未來教育需在技術與生命之維的雙向擴展中達成耦合。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新技術變革引領著未來教育的器物、制度和思想之變,但同時也以其「用」「藝」和「道」規約著教育,帶來遮蔽生命意義的異化風險。未來教育的邏輯起點、價值過程和行動指向均與生命不無關係,生命之維是未來教育的原點和歸宿,但生命之維的實現離不開技術的支撐。
  • 原創| 提升思維維度:時間是生命的維度,思想是生命的維度!
    梁冬主持的節目《覺著》和各個領域最頂級的人探討什麼是生命!我以為這是目前為止我看到的最頂級的訪談節目,內容探討的非常深入,而且言之有物。思維維度越低,自由度越低。康德說:只有兩樣東西,讓我越思考越崇敬,一是我頭頂的星空,二是人類的道德法律。康德一生生活在東普魯士柯尼斯堡的小鎮上,一生幾乎都沒有離開過,沒有結婚。按我們人類喜愛娛樂的天性來講,枯燥無比,但是康德的精神世界之豐富就如浩瀚的宇宙,他的哲學深奧而包羅萬象。一個人的思維維度越高,獲得的自由越大。這時候康德的自由不再以時間和地域為界,而以無邊無際的宇宙為坐標。
  • 區生命教育體驗館即將對外開放
    8級地震來襲時,地動山搖是什麼感覺;被困高處,該如何逃生;突遇火災,煙霧瀰漫,如何正確逃生……日前,記者從區職業教育中心與區紅十字會獲悉,區生命教育體驗館即將正式面向全社會開放。該館被中國紅十字副會長尹德明予以「功能齊全,規模較大,值得推廣」的高度評價,將是紹興市內第一個規模較大、功能最全的生命教育基地。去年,在區紅十字會、區教體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區職業教育中心建成1400多平方米的生命教育體驗館並投入試運行。該館以關愛生命為主題,以呈現人的全生命周期為主線,以及生命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安全問題。
  • 雲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談價值主義教育思想
    人類教育活動順應人類社會活動的這一本質要求,實現和發展人的價值,這就使教育活動必然基於人類社會活動的核心地位和全過程。  從價值主義出發,人類活動都是價值發展活動,都是以價值創造與價值消費為核心內容的活動,人類社會的一切關係歸根到底都是價值關係。人的一切行為、思想、情感和意志都以價值為源動力,追求價值最大化,最大限度和持續性提高每一個人和人類社會活動的價值總量。
  • 藍蝶任誌慶:專注生命教育培養生命領袖
    「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於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係,學會積極地生存、健康地生活與獨立地發展,並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由此獲得身心靈的和諧,事業成功生活幸福,從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
  • 生命意義與幸福人生——我校舉辦生命教育專題講座
    西工大新聞網12月14日電(唐婧)12月12日晚19:00,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邀請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原主任費俊峰教授為我校學子帶來題為「生命意義與幸福人生」的翱翔雲課堂心理健康講座接下來,費老師通過一則漫畫小故事道出「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由此指出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探索。
  • 綻放生命之花 湖南舉行2017未成年人 「珍愛生命·快樂成長」主題...
    月1日訊(記者 胡曉春 孫潔 攝影 杜放 張子夜)生命教育,是德育永恆的主題,它是一項積累道德正能量的「未來工程」,關乎國家存亡、民族興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活動以經驗分享、成果展示、節目匯演、遊戲沙龍等豐富多彩的方式,踐行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展現了湖南省未成年人生命教育工作的經驗做法和特色成效,全力營造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濃厚社會氛圍。
  • 探索生命價值 寫下生命的約定 生命教育課直擊中小學生心靈
    這些令父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殤警示著家庭、學校、社會:對中小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緩。值得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校加入了生命教育的行列中,請跟隨華商報記者的腳步走進中小學的生命教育課堂,看看打動學生的精彩瞬間有哪些?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島」困境,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兩張皮」現象未能根本改變,體現在: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確認識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的關係;在隊伍建設上,教師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識有待提升;在人才培養上,各門學科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在管理機制上,多部門合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 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教育:尊重生命是核心
    讓生命教育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萌芽「能不能請您談談,從事殯葬行業的真實感受?您會害怕,或者不習慣嗎?您覺得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近年來,生命教育等名詞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在青少年群體中,開展相關教育是否必要、教學內容如何設置、教育開展現狀如何?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位校內外專家和研究人士。生命教育知識更像一個工具、一部字典張偉從事殯葬工作已有8年,對於生命教育的意義,他有著獨到見解。
  • 智庫建議|將抗擊疫情作為「活教材」融入中小學生命教育與價值觀教育
    抗疫「活教材」如何融入中小學教育1、就教育內容而言,可結合疫情「活教材」,運用鮮活的案例,不斷豐富生命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擴大教育的深度和廣度。生命教育方面,重在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本質、愛護生命,激發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 仁愛思想的現代價值
    由中國人民大學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主辦的「國際儒學論壇・2008」國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京舉行。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餘名與會學者,就儒家仁愛思想的義理闡釋、歷史實踐、宗教向度和當代價值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一、儒家仁愛思想的義理闡釋。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仁愛」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體現了儒家思想最基本的價值。
  • 道德教化之德慧智教育在大同
    為此,我們就與道德建設天然聯繫在一起的、中華道德根文化的德慧智教育在大同市地方的緣起、試點、推廣、前途為題,即「道德教化之德慧智教育在大同」展開一些回顧總結,以便不忘初心、揚帆遠航,牢記使命、繼續前進,為大同市地方教育的進一步健康良性發展助力,助推偉大復興中國夢,促進人類道德命運共同體的早日構建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