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青少年事情,而恰恰這個時候很多人是不具備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的,人的思想觀念大多被「灌輸」而成。成人後,一些錯誤的理念在生活和工作中彰顯出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勇敢地打破過去,重塑自己的認知。
在所有的觀念中,「精明」文化是誤導人最深的觀念之一。很多孩子都從小被父母教導過「要學聰明一些」「不要那麼老實巴交」、「給別人幹能偷會兒懶就偷會懶」……以至於這些孩子長大後將依然貫徹「精明」文化,在社會上碰得頭破血流,栽了大跟頭。
H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女孩,在上大學期間為了鍛鍊自己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利用休息時間去發宣傳單。我相信很多人在大學期間都有過發宣傳單的經歷,同樣的你可能也遇到過這樣的勸說:「不用那麼認真,一次可以多發幾張,這樣就可以早些發完了,畢竟也沒有人盯著我們。」或者「我們乾脆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講剩下的彩頁全部都扔到垃圾桶裡算了。」
很多人可能會真的向別人勸說的那樣去做了,但是H君沒有,他說:「我們這樣不好吧,人家花錢印刷了宣傳頁,還花錢僱我們來發宣傳頁……」在同學眼中H是一個有些固執、愚笨的,但是她就是憑藉著這樣固執、愚笨的精神一張張派發宣傳單,一次次遭到拒絕但是毫不氣餒鍛鍊出了自己與陌生人講話的勇氣和技巧。在走上工作崗位後,勇敢地抓住一次主持的機會,後來更是走向了「講師」的舞臺。
奉行「精明」文化的人,容易成為一個利己主義者。在工作中表現為投機取巧、挑肥揀瘦,在與人交往中則會表現為表裡不一,人前一套背後一套。我曾經在培訓過程中見過極致的「精明」文化教育出來的人。領導派下來輔助我準備培訓的場地,指導擺桌子就擺桌子,擺了桌子後不知道擺凳子,非要你指揮才會去動,擺完凳子之後就問問你「還有什麼要做的嗎?」看到我正在忙碌絲毫沒有上來幫忙的意思。這樣的人在工作中註定是鬱郁不得志的,不會得到重用。
雖然問題的根源也不在於他們自己,他們也是深受「精明」文化的荼毒。但是,當自己長大成人步入社會後就應該有反思學習的能力,從一件件事情當中去驗證自己理念到底是否正確,推翻小時後被「灌輸」的錯誤的觀念(雖然灌輸這些觀念給你的人是出自於對你愛,但這種觀念依然是錯誤的),重塑自己的認知。《道德經》中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奉行「精明」文化的人應牢記,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才是真正的聰明、真正的「精明」。天道好勤,愛出者愛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