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我們在網上能夠方便得知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不同角落的故事,不同的人生和成長經歷,可以說在我們面前是有一面鏡子讓我們去看到這個世界是鮮活的。正是因為看到了很多的故事,我們慢慢地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在變化,但多數發生在遙遠地方的事情,我們最多是感慨一下罷了,只有真切的發生在自己和周邊熟悉人的事才會給我們真切的感受,並會手指影響。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就是這樣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並固定了一個人的對世界、對人性、對愛情、對人生的認知。A和B都是我的同學,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女生。A和我一樣出生在農村,在她大學四年到畢業後兩年都是和父母在一起的,我前段時間見到她,聽了不少的家長裡短,人生百態,那些熟悉的片段還是小時候偶爾聽到婦女們飯後談資。這幾年她家裡做小生意,收入不錯,她依然保持著勤儉持家的習慣,只是對生活,她沒有什麼憧憬,她不相信什麼美好,她說人生就沒什麼美好。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價她是真的早先我們了解到了生活的真諦,還是把自己限制在了生活就應該是那樣的意識裡。
B同學是家裡的獨生女,一直生活在城裡,父母都有正常上班,雖然收入不高,但是生活也算充裕。她是一個積極向上,又很有毅力的女生,愛好廣泛,多才多藝。她說,有趣的事情有很多啊,想要做的事很多啊,她總是一步一步朝著自己想要的目標前進。雖然也是個月光族,但是把自己過得像個精緻小公主。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不同井裡的青蛙,我們有可以跳出井的機會,但是井始終是我們的家,是我們不能跳脫的地方,井的空間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思維是無限的,如何去認識這個世界,需要我們用一生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