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新:心靈成長是自己的功課

2021-01-09 東方網

原標題:蔣亞新:心靈成長是自己的功課

——長江經濟廣播電臺副總監、節目主持人兼心理諮詢師蔣亞新接受新華網專訪

策劃、撰稿:劉婷

攝影:李華芳

長江經濟廣播電臺副總監、《今晚我和你》節目主持人兼心理諮詢師蔣亞新接受新華網專訪

  新華網湖北頻道8月12日電 在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長江經濟廣播電臺心理諮詢類夜間談話節目《今晚我和你》承載著為武漢這座有800多萬人口城市進行心理減壓的重任。特別是該節目2008年改版為武漢和湖北唯一一檔心理諮詢類夜間談話節目,該節目以紮實的心理諮詢與輔導知識為基礎,以濃厚的人文關懷為特色,以真實的心靈分享為途徑,以心靈成長為目的,為壓力巨大的人們提供一個疏導情緒、促進心靈成長的空間,營造出武漢夜空獨具魅力的聽覺享受。8月8日,長江經濟廣播電臺副總監、《今晚我和你》節目主持人兼心理諮詢師蔣亞新接受新華網專訪,以下是訪談實錄:

  服務民生 關注老百姓心靈健康

  新華網:作為電臺的知名節目主持人,亞新這個名字如今成為了品牌,您的夜間談話欄目《今晚我和你》一直備受聽眾歡迎。特別是2008年5月,該節目改版為武漢和湖北唯一一檔心理諮詢類夜間談話節目,收視率連創新高,您是如何做到的?

  蔣亞新:我學習心理學十來年了,《今晚我和你》這檔夜間談話節目和所有情感類節目一樣,都是談人們的情感,談人們的內在。所有的節目主持人都是用自己的本能和所學心理學知識的積累去做情感類節目。到了2008年,自己學習心理學到達一定程度之後,我就想把《今晚我和你》節目改版成為心理諮詢類夜間談話節目。

  為什麼強調心理諮詢?一方面是因為大家的生活壓力都比較大,生活節奏會比較快,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我就把它改版為湖北省和武漢市唯一的一檔具有專業性心理諮詢功能的節目。這樣它就與以往的談話節目有所區分了,一方面更加服務老百姓的心靈健康,符合大家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我也想藉助電波平臺讓大家多了解心理學、傳播心理學,讓大家知道心理學是什麼。事實證明,改版後的《今晚我和你》在收視率調研中每年都是遞增的,這也是大家需求的結果。

直播《今晚我和你》節目

  新華網:《今晚我和你》心理諮詢類夜間談話節目最大的特色是什麼呢?

  蔣亞新:一般情感類節目都是用心理學角度看待婚姻關係、伴侶關係、親子關係、職場人際關係以及我們內在心事的整理。我們發生的事情可以從頭腦、觀念、價值以及是非對錯等去分析和判斷,去尋求一些解決的辦法。但是《今晚我和你》節目要求是從心靈的角度,心理學的角度去重新解讀它,這就是跟其他節目不一樣的地方。

  同時,《今晚我和你》節目注重媒體的社會責任、更多的體現了平民意識和人文關懷。它必須為大眾服務,所以我希望把這檔節目主持的更接地氣,更貼近老百姓一些。一般的談話類節目60分鐘,主持人可以接十幾個聽眾電話。我這個節目從剛開始接兩三個電話,到現在只接一個電話,甚至兩天節目時間都是給同一個聽眾。因為,如果給聽眾十幾分鐘的時間,傾訴者只能說一個大概,主持人給予方法解答,看起來很好,但是實際上你只是了解非常粗淺的一部分,我覺得這是對聽友不太負責任的做法。所以我希望節目越來越慢,選擇有代表性的聽眾,聽眾打電話進來,導播會把他們電話記下來,下完節目之後,我會一一聯繫他們,從他們中選有典型問題的聽友進來,表面上看是服務一個人,其實是服務帶著同一問題的群體。我更希望以點帶面將節目做的更深入一些,將所有跟節目當事人相類似的群體全部都服務好。

  新華網:除了在節目中服務聽眾,節目之外還有哪些服務形式呢?

  蔣亞新:在節目之外,我們還成立了《今晚我和你》心靈成長團隊的聽友俱樂部,我們都統稱叫「雅心」成長團隊,意思是讓我們的心能夠文雅、優雅、高雅。節目中,主持人可能剛剛將傾訴人的角給掀開,因為時間有限,又不能全貌的展示出來,所以在節目之外,我們就成立了一輩子一起成長的免費公益沙龍。周末兩天,我們公益性沙龍分享活動都會固定在一個朋友的地方,這是免費為我們提供的,都是不涉門檻的。沙龍形式很豐富,比如讀書會,我們選一些心理成長類的書籍,志同道合的聽友們聚集在一起,一些受過專業心理學訓練和成長較快的學員帶領大家一起去讀書。其次有心靈分享活動,我們會設置一個主題,讓大家根據自己實際進行探討。還有就是戶外活動,除了學習成長之外還要會享受生活,我們會組織聽友就近活動。這樣我們就把節目內的聽友和節目外的成長學員結合起來,線上和線下的服務,我覺得很好。

「雅心」成長團隊公益沙龍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

  新華網:節目中,傾訴者希望從您這得到「仙人指路」,但您並沒有對傾訴者給予過多的答案,而是耐心傾聽後引導傾訴者回歸內在的自己,強調人性的力量,為什麼?

  蔣亞新:我是湖北省最早的一批心理諮詢師。多年來,諮詢師有一個非常基本的原則,就是不用給別人建議,而是希望來訪者就是聽眾朋友和你建立信任關係之後,自己能夠成長。你給建議相當於把腦袋嫁接到別人身上了,可是節目之後呢,他的腦袋還是要回到自己肩膀上去。所以我覺得與其授之於魚到不如授之於漁,引導對方回歸到他的內在。我的原則是一定要讓他自己學會成長。

  新華網:相信每個人內在的力量。

  蔣亞新:對的,因為所有的素材,所有發生的事,只有當事人心理最清楚,他告訴你,我才知道。他不告訴你,我什麼都不知道。當事人是掌握素材最多的人,所以他是最有可能成長和有智慧處理事情的人,所以這個主動權要交給他,而不是我,就像我的生活由我來做決定一樣。所以當事人的事情也要交還給對方,要讓對方回歸到他的內在去處理,激發他內在的潛力、積極性和動力,幫他看清楚問題到底在哪裡。我只是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當中,他通過我的這面鏡子看到處理問題的方式在哪裡,這才是最好的。

2013年「今晚我和你」節目歲末感恩春晚大聯歡

  心理學就是生活學 用於「五大」關係裡

  新華網:好多人都說,心理學是針對特殊病人的,您怎麼看?

  蔣亞新:這就是一個很大的誤區。當初節目改版,我們很多的同事包括朋友也說,你這個節目收視率會下降,都以為是針對特殊人群做的。實際上不是,事實證明,聽眾都非常喜歡節目形式上的改變以及內容上的設置。因為心理學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每個人都有心理傷痕,要去療愈,只有真正心理健康的人,你的下一代才會真正的健康。所有親密關係的層面上你才會有健康的東西賦予在這個關係裡,包括你的親子關係,也會賦予孩子更加健康的東西,所以心理學對所有人都是有作用的,是非常有價值的學科。

  其實,心靈成長真的是一門生活學,它不是漂浮在半空中的,它是扎紮實實體現在我們的五大關係裡,比如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婚姻關係、伴侶關係、親子關係、職場人際關係以及自己和自己的關係,自己和自己的關係決定了外在的四大關係。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心理學當成是針對特殊人群的東西,覺得自己是個正常人,不是神經病也不是精神病,不需要這個東西,這樣就錯了。

  新華網:您常說,人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學老師,我們該如何做到自我成長呢?

  蔣亞新:每天有許多人在你的生命裡面留下很多印記,你吸收東西進去,能夠有東西將它排洩出去,這種心理排毒功能,我們自己有自己的一套。我們儘量在熟悉壓抑、逃避、轉化等這種常用的心理機制之外,更多的靠近自己的內心。我們不能只靠大腦去生活,雖然大腦是解決問題的,但建立人際關係時,我們是靠心去理解的。

  首先我們要建立自己的社會知識系統。你會發現,有的人朋友很多,閨蜜很多,這些人就是你潛在的心理專家,在你心情鬱悶和高興的時候,你的所有悲喜有人跟你分享,一起來承擔。大家一定千萬不要把自己放在微博、微信、電腦、手機裡面,一定要從裡面出來,一定要跟人多接觸。其次就是內在的排毒功能要建立,做到這兩點,一個人的生活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最後,我也希望大家多讀一讀、學一學心靈成長、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武漢、湖北、乃至全國,包括世界各地有那麼多好的工作坊,有一些走的非常好的導師,如果我們受到內在的感召了,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學的。保持自身的開放性和學習性,我覺得做到這兩點就可以了。

長江經濟廣播電臺副總監、《今晚我和你》節目主持人兼心理諮詢師蔣亞新

  新華網: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您怎樣理解人生的幸福?

  蔣亞新:諮詢師只是個標籤,好的諮詢師真正的就是一個人,他不是活在標籤裡面,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其實我們和你們都是一樣的,在幸福的理解上沒有太大區別。我作為諮詢師,在心靈的世界裡面走了這麼多年,我唯一感覺到很欣慰的就是,我始終跟我自己的心呆在一起,這是最幸福的事情。

  新華網:感謝您接受新華網獨家專訪,也祝願長江經濟廣播電臺(調頻100.6,中波1125)每天晚上22時至23時《今晚我和你》節目越辦越好。

  蔣亞新:謝謝你,謝謝新華網。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心靈成長讀書會正式啟動
    2019年3月28日,「心靈成長讀書會」 正式啟動,近百位讀書會負責人參加了讀書會啟動儀式和授權儀式,同時讀書會負責人將接受運營管理系統培訓。讀書會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心靈語坊讀書會項目、線上線下交流、海外遊學、邀請國內外名師分享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推廣心靈成長方面的科普知識,提高公眾的心理健康意識,努力為公眾提供豐富的資源和機會,讓每個人藉由自己的療愈之路,能為這個國家或社會,帶來更多的愛與光的正面力量,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現代生活中人們不可或缺的東西是手機,然而最大的問題是忘了讀書。
  • 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書」:喚起心靈的感動
    「給孩子的心靈成長書」畢淑敏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畢淑敏專為青少年創作的「給孩子的心靈成長書」系列叢書,用充滿母性光輝的文字、豐富真切的人生經驗、透徹心扉的成長期盼,為孩子們開設了一堂堂有趣而真摯的心靈成長課,妥善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心靈謎題。  「成長不僅是青春期的拔節,還是人生都在進行的過程,你能夠看到自己身心的變化,甚至人生休止符的到來。成長,無法拒絕。」這是畢淑敏對成長所做的注釋。
  • 【金薩滿】當薩滿遇見心靈成長
    當擁有薩滿能力的人,在人的層面進行心靈成長時,我相信他會更有力量!更如實地運用他自己和他所擁有的能力。當心靈成長的薩滿不斷覺知時,他能在意識和非常態意識(薩滿意識)中,更有自我覺察與洞見能力,更善於運用自己,他終究會遇見「道」。對於他來說:悟道得道,不過如此的大道至簡———去向內在與自己和諧,順應自然。
  • 看見真實的自己——與心靈最美麗的遇見
    或許,我們所需要的只是像父母長輩那樣一個簡單的「看」的動作而已,所需要的只是騰出一隻心靈之手將那些刺眼逼仄的東西就那麼簡單地輕輕一擋而已。那樣,我們心靈的眼睛就可以坦然地直視乃至逼視自己和這個看似光怪陸離的世界,從而看見一個真實的自我以及屬於自我心靈領地的真實外在。
  • [靈性功課]參加靈修班並不能加快靈性進化(被刪重發)
    不應刻意加快任何東西,不應設法取得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快速進步,不應試圖為了更多地發展能力及使脈輪吸收更多能量而做過多的練習或訓練。每個人都該量力而行。有些人認為那很有趣。他們覺得通過這些,自己會在靈性上成長得更快,會更快速地取得進步。這是由於他們不了解靈性進化,不了解按照法則的規定——人在地球上只能通過體驗、通過一生又一生計劃好的各種體驗來獲得覺知。
  • 基督徒廖智談恩典:我們生命的成長需要的不是「心靈雞湯」,而是...
    她認為,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軟弱、問題或者很大的問題時,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改變的不是現在世面上很流行的「心靈雞湯」、或「人生哲理」,基督徒的成長最終需要仰望神的恩典,我們今天面臨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和錯誤的教導,最重要的是要分辨並且更加歡喜親近主,「我們每日都當歡喜親近主,免得我們疏遠生命的源頭,便也如同柳絮隨風飄揚,內心不堅定,隨流就被吹走了。」
  • 心靈成長要這樣「補課」
    新的學期意味著孩子們迎來新的挑戰,在成長之路上繼續前行 。 然而,也有一些孩子似乎放慢了腳步,止步不前,甚至「掉隊」。 突然變得厭學,不願與人溝通,自說自話,煩悶不安...... 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就是「自閉症」? 是什麼讓他們放慢腳步,封閉自我? 行為的反常,跟身體、大腦、情緒成長不同步有關嗎?
  • 起底「心靈法門」:手握300萬信徒 靠法會每年斂財數億
    披著「皇帝新裝」的盧臺長「心靈法門」首領盧軍宏,1960年出生於上海,1989年出國赴澳大利亞並加入澳籍,長期擔任「雪梨華語廣播電臺」的主持人,後任臺長。2007年6月,盧軍宏創辦「澳洲東方華語廣播電臺」,出任董事長兼臺長。於是在「心靈法門「內部,他自稱「盧臺長」。並蠱惑信徒,稱自己是佛祖的「人間代言人」。
  • 做自己的心靈引路者——四種方法自我減壓
    這些現象都可以理解,失去親人的苦楚,當然如刀絞般折磨著每一個人的心靈。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中華民族的親情體現,正因為大家親如手足,才會如此的悲痛。然而,飯還得吃,事還得做,日子還得過。在此,不妨以幾種方式進行自我調節。 一、最好哭出來 看到某些鏡頭,聽到某些故事的時候,當你感到激動或悲痛,請一定要讓自己哭出來。
  • 溝通心靈,共同成長——記廈門京師未名教育2020年4月月會
    溝通心靈·共同成長——記廈門京師未名教育2020年4月月會良好的溝通是有效工作的前提。在剛剛過去的4月30日,由未名教育公園校區小夥伴們組織的「溝通心靈·共同成長」主題月會在保障全體教職工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於濱南校區陪讀室拉開帷幕~帶著夢想來未名,因為有你而精彩!本次月會新增了拉歌環節,拉歌曲目是專屬於我們未名人的《未名之歌》。
  • 九型人格簡單描述,找到自己的人生功課
    根據每個性格類型的人,都有一個自己的黑洞,有一個他這一輩子要學習的功課。1號人格:理想崇高是指這種人是團體裡面標杆,而且對改變最有信心的人,比方說關羽,黑洞是什麼?不用自己的高標準來評斷別人。2號人格:在朋友裡面,他們經常會願意和你談談心,他們也很有愛心。是最熱心付出的人,那很可能就是2號人格,那2號人格的問題是什麼?是如何無我的付出,要學的課題就是沒有得到回報的付出。
  • 重遇未知的自己――愛上生命中的不完美
    自己走過的的心靈成長路程可以總結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喚醒沉睡中的自己第二階段開始療傷第三階段,隨心所欲地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內在力量收回來。關照自我,我也許正處於第二和第三階段。擁有覺察自己的能力,作為自己的旁觀者,看清楚自己的想法,看見自己的各種情緒,承認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的一種技能是,負責任地表達,張德芬在書中認為,當下所有的情緒都不是當心的某個人,某件事或者某種物勾起的,而是你內心壓抑了很久,只是在這個時間點集中爆發了,所以不是壓抑,也不是遺忘,而是負責任地表達,不壓抑,不轉移,不自圓其說,不合理化,不否認,而是合理化負責任的表達。
  • 看《心靈奇旅》有哪些人生信條?成長的過程,就是重構心智的過程
    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人生終究是孤獨的,成功也許需要他人的幫助,而成長只能依靠自己。最近看了一本重構心智底層邏輯的書《心智突圍》,自序第一行「成長,就是一個重構自己的過程」讓人心中一顫。我們也許可以和喬伊一樣回到「生之來處」,回顧自己走過的路,並獨自進入人生主題研討,實現成長與重塑。
  • 教育應該如何支撐孩子的心靈健康?
    一個不完整的假設,把孩子們心靈健康成長僅僅寄托在心理學之上,似乎只有受過心理學專業訓練的人才能在孩子們心靈健康生長方面有所作為,其他人都被這個假設「預置」在一邊。然而其他人,尤其是父母和其他科任老師們,完全可以並且應該在為孩子們心靈健康成長提供教育支持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斷舍離》:感動自己是心靈的升華,徵服自己是人生的成熟
    許多人不快樂,過得生不如死,最大的原因是他們總愛把光陰,用在擔心自己的幸福與否之上。如果你不想被煩惱禁錮心靈、囚禁靈魂,首先摒棄雜念,做到心無旁騖。《逆商》書中的年輕人就是自己捆綁自己,從而煩惱不能消除,幸而得到山洞老人的開導,才恍然大悟。
  • 背叛是ta的選擇,療愈是你的功課
    然而,這樣的傷害一旦發生,對遭遇背叛傷害的人而言,療傷止痛就是隨之而來的功課——那麼,這個功課的責任到底在誰呢?所有遭遇了背叛的人,第一時間都會認為,這個責任是屬於對方的:你傷害了我,你就必須為我的傷害負起責任來。是的,就是這樣的一種心理機制,所以,你通常會把療傷止痛的希望建立在對方身上,簡單說,就是「冤有頭、債有主」的邏輯。
  • 兒童成長過程的四個階段
    核心提示:可能絕大多數家長還沒有意識到,兒童的成長,是一個非常高級的生命創造過程。嬰兒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他就與生俱來擁有一個精神胚胎,這個精神胚胎,蘊含了兒童成長的全部密碼,兒童成長的過程實際是一個不斷破譯生命密碼,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
  • 關於心靈教育培訓 心靈海遊明裕導師提出如下建議
    身為美國博恩崔西國際學院培訓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師總教練、心靈海國際教育集團創辦人的遊明裕導師,深知教育培訓的意義重大,尤其是心靈教育的培訓。當心靈教育培訓這一領域逐漸被國人以「心理諮詢」或「藝術治療」來詮釋時,很多人開始意識到了這個時代帶給人的壓力和痛苦。
  • 「心靈導師」實為推銷員 常用套路是販賣希望
    CFP圖片  近年來日漸興起團體覺醒培訓,又稱為心靈自助培訓、心靈培訓,例如 「靈修」、「身心靈」、「成功學」等。主講培訓的「心靈導師」聲稱,通過數小時到數天不等的強化訓練,可以幫助你自救或領悟人生,理解自己為什麼沒有發揮出潛能,學後你會活得更快樂、更滿意。
  • 一周神諭,心靈運勢指引,最困難的已過去了,療愈自己相信自己
    美始於你決定做自己的那一刻。大天使神諭卡屬於新紀元運動體系的牌。請相信,天使們一直圍繞在我們的身邊,傾聽我們的內心的祈求,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請求、聆聽,按照你內心的直覺採取行動。我們學習神諭卡,是為讓我們相信世界是美好的,防止被刺傷而屏蔽來保護自己,學會自我療愈,享受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