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R裡探索火星10小時,海豚互娛能比火星救援官方做的更過癮嗎?

2021-01-08 36kr

目前VR遊戲當中比較熱門的作品,有相當一部分都是FPS遊戲。例如《僱傭兵》《Bullet Sorrow》,以及去年China Joy期間就備受關注的《邊境計劃》。然而事實上,36氪在與不少VR遊戲開發者交流時,大家也都對探索新的遊戲類型有自己的看法。海豚互娛就是其中之一。

海豚互娛CEO陳博向36氪介紹,他們正在開發的遊戲作品《Mars Alive》中文名稱《方碑任務》,是一款探索類遊戲,背景設在火星,時間是五年之後。遊戲採用次世代級畫面,科技感則來自團隊對這個題材深入的挖掘。共計物理時長可以達到10小時,玩家在體驗節奏上,約30-40分鐘可以存檔一次。選擇生存類沙盒遊戲這一題材,是海豚互娛押注北美市場玩家更熱衷的一類遊戲。我在看到遊戲畫面的時候,自然聯想到了前不久熱映的好萊塢電影《火星救援》。陳博介紹,該電影官方其實曾經推出過VR體驗的版本,但是總時長只有10分鐘,又在展示預告片內容上佔用了大量的時長,相當多的玩家對這樣的表現是無法滿足的。火星探索的背景確實是重度玩家們容易感興趣的主題。總體上,海豚互娛希望能夠避免重複目前數量眾多的FPS遊戲類型,希望能在玩法和題材的差異化上獲得玩家的青睞。

但在當前階段,《Mars Alive》開發進度僅在50%,陳博詳細介紹了PS平臺上開發並上線一款遊戲的詳細流程。海豚互娛已經與PS平臺籤署GDPA協議並拿到開發機,國內遊戲工作室獲得索尼開發機的不足50家。他們預計今年7月會在PS平臺進行FQA,期間需要進行反覆的測試和調整。作品最終完成的時間約在10月份。此後4-6個月推出PS4版本。開發周期共耗時14-16個月。

時間如此漫長,期間面對遊戲大廠有可能產生的動作,一個創業公司要如何應對呢?陳博表示,其實在主機遊戲市場,小型遊戲工作室一直一來都要面臨與大廠共處的處境。就像電影上線面市一樣,遊戲市場也有如同院線市場一樣的旺季。每年3月左右,以及聖誕新年檔,都是遊戲大作扎堆上線的時期,甚至PS設備在聖誕檔的銷量都會對其全年的表現有重大影響。這就是遊戲市場一直一來的規律。所以小公司的作品想要獲得更高的關注,就如同小成本電影一樣,除了自身在題材上品質上做的更好,也要在發行策略上動腦筋,《Mars Alive》會錯峰聖誕新年檔,在其後上線,整體主機遊戲的銷量也集中在遊戲剛剛上線的前3個月左右,長尾市場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預計銷量可以達到7萬份,其中國行版銷量可能接近1萬份。

當然《Mars Alive》在創業公司的VR遊戲作品中也不能算作小成本了,整體製作成本要達到800萬。想要讓這部作品產生不錯的市場反饋,僅僅靠上線時間的選取還不夠,海豚互娛也做了相對完整的發行計劃。除了會上線PS平臺,他們也籤約了鳳凰傳媒旗下的東方明珠代理遊戲的國行發行,港澳臺地區籤約了Winking公司代理發行,並獲得該公司400萬元的預付款。在與發行方共同討論後,《Mars Alive》定價在29.9美元。與發行方的分成後,海豚互娛可以拿到70%的分成,利潤率可以達到20%。

儘管海豚互娛還並沒有成型的作品得到市場驗證,但是優秀的VR公司除了上述提到的作品品質與發行策略外,經驗豐富的團隊也是這一領域的早期公司必備的條件之一。海豚互娛的團隊目前有27個人,其中20人為研發團隊,12人美術,策劃與程序各4人。主要負責人來自Gameloft、育碧、PDE、Virtuos等國外遊戲廠商,一半以上有主機遊戲研發經驗。

目前國內的VR遊戲創業公司數目不少,但估值過億的只有奧飛動漫投資的神武互動和萬歲遊戲。TVR、維京互動、唯晶科技、互聯星夢、酷咔數字、思熊網絡等也都獲得了千萬級的投資。這些公司多是針對主機遊戲市場,團隊也都擁有遊戲行業豐富的開發製作經驗。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遊戲工作室在寒冬下,沒有拿到融資或收入不佳,紛紛轉型其他業務或回歸手遊端遊市場。海豚互娛擁有上述優秀公司的特質,但作品還需經過VR市場的再次檢驗。

該公司正在開展Pre-A輪融資,計劃融資500萬元。2016年4月,他們曾獲得了UCCVR天使輪投資。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裡的物理學
    薩根對探索太陽系內行星以及系外行星有很大的興趣,他還研究外星生命和外星文明,儘管這方面並沒有什麼結果。他的研究成果之一是火星表面顏色和季節變化,指出火星上存在沙塵暴,這些都在《火星救援》裡被大篇幅應用。
  • 《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火星救援》太空人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電影之外,中美能合作開展火星救援嗎?
    電影《火星救援》帶來了一個真問題:正處於政治夾縫中艱難前行的中美航天合作,能否在未來的載人登陸火星任務中成為現實呢?中美能在航天領域開展實質性合作嗎?年度太空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今日在國內上映。好萊塢當然不會無視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片中再次突顯中國航天元素:沒有中國的幫助,美國航天員回不了地球。
  • 差評太多急降價: 《火星救援VR》登陸Oculus
    差評太多急降價: 《火星救援VR》登陸Oculus 17173彤管有煒 | 2016-12-15 10:59
  • 電影推薦:《火星救援》
    最近幾年太空題材的商業大製作屢見不鮮,前有《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再到這部《火星救援》,好萊塢的名導演們似乎越來越願意衝出地球,走向太空去思考問題了。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地心引力》這部畫面勝過劇情的太空美景宣傳片,其餘兩部我都不止一次的走進了電影院,《火星救援》我甚至看了三遍,在臺灣的時候就忍不住看了兩遍,等到回到大陸剛剛上映又和同伴去回味了一遍。其實這兩部的劇情也不是多麼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僅僅屬於把一個好故事用及其壯麗的畫面表現出來而已。當然對於多數國產電影來說要是能做到這一步,就已經能夠讓人拍手叫好了。
  • 《火星救援VR》已登PS VR及Vive 圓你的火星夢
    【17173VR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由20世紀福克斯推出,以《火星救援》原著為基礎的年度科幻大片《火星救援》的VR體驗,將會登陸PS VR和Steam VR平臺,不過暫時不支持Oculus Rift。
  • 《火星救援》真的完爆《星際穿越》嗎?
    票房中等大師名頭叫得響,題材新鮮度不夠《火星救援》10月2日在北美公映,首周末票房5500萬美元,乃史上10月電影開局成績的第二高。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個周末,《火星救援》再次入帳3700萬美元。上映10天,耗資1.08億美元製作的《火星救援》已收回成本。
  • 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火星上能種土豆嗎?快報對話「火星叔叔」鄭永春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還有科幻吃貨最關心的問題,等移民到了火星,能像電影《火星救援》裡一樣種土豆嗎?快報特別聯繫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第一位卡爾·薩根獎得主鄭永春,為大家科普你想知道的火星。在微博上,鄭永春擁有30多萬的粉絲,是國內知名的科普大咖。
  • 《火星救援》中的科學與不科學
    換句話說,即使是火星上的風速達到了160公裡每小時,其實風力也就相當於地球上16公裡每小時的風力,這點風也就能放個風箏。所以,其實電影中所描寫的大風暴不可能出現。雖然原作作者安迪·威爾自己也知道這一點,但是他也有他作為故事的「造物主」的權利:「我需要一個讓航天員離開火星的方法,所以我在這裡稍微杜撰了一下。而且,難道你不覺得突如其來的大風暴感覺很酷嗎?」
  • AOC火星救援京東專場第二季拼了!
    太空科幻巨作《火星救援》11月25日正式在內地上映,上映首日吸金超過5000萬,上映一周可以說口碑與票房雙豐收,預計《火星救援》有望衝擊單周5億元的票房高點。全球領先的專業顯示設備提供商AOC,此次深度植入《火星救援》,百餘臺旗下LV3系列高端顯示器、V02系列大屏幕智能電視等產品入駐美國NASA,開啟精彩火星救援之旅。
  • 《火星救援》:懸念感很強,技術美感到達登峰造極地步,過癮吶!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火星救援》。故事講述的是載人航天宇宙飛船阿瑞斯3號成功抵達火星,誰知一場破壞力極其巨大的風暴向太空人們襲來,阿瑞斯3號被迫中斷任務,緊急返航。他躲進駐火星的航天基地療傷。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短暫的絕望後,馬克決定利用有限的食物,在這顆空無一人的星球上種植作物,尋找一線生機。與此同時,地球方面也很快發現馬克生還的事實,他們想盡辦法部署營救計劃。孤軍奮戰的馬克,能否等到救援隊伍的到來?《火星救援》最最出色的地方在於:質感!質感!質感!
  • 創業者看《火星救援》的理由
    而且這部絕地救援的片子,居然從頭到尾都洋溢著一種「雖然我被搞慘了,但是我沒放棄,我就要在這絕望的生活中尋找機會和槽點」的樂觀主義精神,實在是值得大家體驗一下。1.未來就在影片裡影片一開始,因為突然出現風暴,馬特·達蒙被落在了火星這項「火星探索任務」正是NASA未來打算實施的。
  • 《火星救援》:達蒙版火星生存百科全書靠譜
    另外如果可以,導演別再把我扔回火星種土豆了,在地球種土豆比火星要好很多,我可以到商店買一些肥料,不用費勁積攢糞便去施肥。」   對於是否認同《火星救援》中的角色是自己這幾年表現最出色的,達蒙笑說:「演員經驗越豐富,表現會越好,大家都希望出演的下一部是最好的。我做演員有30年左右,希望越來越好。」
  • 這部18年前上映的科幻片,評分只有7.5,但比《火星救援》更精彩
    要說立意深刻、觀賞性不錯的電影,小影來推薦一部,名字叫《火星任務》。想必大家都看過《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普羅米修斯》,但鮮有人看過甚至聽說過《火星救援》。《火星任務》的豆瓣評分只有7.5,而《火星救援》高達8.4分,《地心引力》也有7.8分。我要是告訴你《火星任務》是《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普羅米修斯》的結合體你會不會驚訝。
  • 《火星救援》:我們這個時代的魯濱遜漂流記
    首先,主人公,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的人設就非常符合一個能在無人環境中生存的要求。植物學家,農民也。機械師,工人也。有了農民和工人這兩項特長,你基本就可以徵服地球,哦不,火星。接下來,觀眾就在兩個小時的時喜時悲中看著他像打怪練級一樣,完成了讓我們瞠目結舌的一系列生存任務。種土豆,你們行嗎?摩爾斯電碼,你們行嗎?
  • 吐槽《火星救援》中的科學性到底多大?
    那麼火星上的太陽風暴到底啥樣?  大風暴是不可能在火星上出現的。火星上的氣壓很低,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換句話說,即使是火星上的風速達到了160公裡每小時,其實風力也就相當於地球上16公裡每小時的風力,這點風也就能放個風箏。所以,其實電影中所描寫的大風暴不可能出現。
  • 馬特·達蒙真的需要被第三次拯救嗎?看《火星救援》中的科學與不...
    換句話說,即使是火星上的風速達到了160公裡每小時,其實風力也就相當於地球上16公裡每小時的風力,這點風也就能放個風箏。所以,其實電影中所描寫的大風暴不可能出現。雖然原作作者安迪·威爾自己也知道這一點,但是他也有他作為故事的「造物主」的權利:「我需要一個讓航天員離開火星的方法,所以我在這裡稍微杜撰了一下。而且,難道你不覺得突如其來的大風暴感覺很酷嗎?」
  • 火星和土豆的愛恨糾葛 聽聽《火星救援》電影主創怎麼說
    」嘛,NASA一個接一個開發布會,電影《火星救援》成了年度期待指數最高的科幻電影,甚至比去年的《星際穿越》勢頭更猛。但我先讀到了《火星救援》的劇本,他們說,你先看這個吧,這個劇本寫完了,普羅米修斯的還沒寫完呢。我讀了劇本之後立刻就愛上了它。我後來也看了書,想看看書裡有沒有什麼別的東西;但是劇本已經是很出色的改編了。所以我去和劇本作者德魯·高達(Drew Goddard)聊了聊。他也是一位導演,我問他:「你這個劇本很好啊,不打算拍嗎?」他說:「我在忙別的事情,你想接下嗎?」就這麼簡單。
  • 《火星救援》|一份來自火星的生存指南
    星爺曾在《少林足球》裡,對著光頭的趙薇說過:「你快點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險的!」那麼火星就不危險了嗎?火星的地表情況,並沒有嚇退各國科學家們的研究熱情,多年來,他們仍然在不斷觀測、了解這顆星球,試圖挖掘火星深藏的秘密。在眾多奔赴宇宙探測的太空人中,有一個太空人受到了上帝的戲弄,意外的留在了火星,開啟了驚險萬分的自救生涯。他就是《火星救援》裡的主人公馬克·沃特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