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Space X歷史性的載人發射,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2020-09-03 Globalinsight

SpaceX的賭注從未像現在這樣高。原本在周三,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的龍飛船將進行首次載入發射,向國際空間站輸送兩名NASA太空人。由於天氣原因,發射時間改為30號下午3點22分(北京時間31日凌晨3點22分)。

如果成功,這標誌著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商業航空航天公司將人類帶入地球軌道。美國宇航局和太空迷已經為這個裡程碑等待了將近十年。

載人航天非常困難且昂貴。火箭必須可靠,車輛必須配備昂貴的生命支持系統,並具備一定程度的冗餘度。迄今為止,只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三個國家實現了這一壯舉。

對於SpaceX而言,這是邁向火星的又一步,但從更廣義的角度看,這表明太空飛行不一定是最強大國家的專屬。

目前,全球仍籠罩在新冠疫情陰影之下,企業和政府的正常運作都受到影響,儘管如此,SpaceX龍飛船的發射還在向前推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必須繼續執行任務,以保證國際軌道站中美國太空人人員配備齊全。

航天局最高官員吉姆·布萊登斯汀也表示,希望這次發射能給在持續疫情影響下的人帶來鼓舞,激發人們的敬畏精神,振奮人心。


SpaceX的載人發射為什麼重要?

自2011年航天計劃結束以來,美國還沒有再次將自己的太空人送入太空。自那以後,NASA的太空人不得不前往俄羅斯,並乘坐俄國的聯盟號飛船進行訓練。每位太空人的訓練需要NASA支付8600萬美元的高昂花費。

但是NASA不選擇創造自己的後繼者。取而代之的是,它與有能力的企業合作,讓後者研發出能安全運送太空人往來國際空間站的的飛船。這確實是一個有爭議的決定,但商業公司可以降低成本並刺激創新,而NASA將有更多的時間和資源來專注於更深入地探索太陽系,如Artemis項目打算在2024年之前將人類送上月球活動。

3月,NASA太空人BobBehnken(左)和Doug Hurley(右)進行了龍飛船的發射和對接的完整模擬。

2010年美國太空政策的轉變為SpaceX的早期成功提供了機會。在2014年,SpaceX和波音都獲得了NASA的合同,以提供商用發射服務。到目前為止,SpaceX似乎已經兌現了降低人類航天成本的承諾。與平均耗資16億美元的一次太空梭任務相比,NASA僅需為SpaceX即將進行的空間站飛行支付1.1億美元

2014年,NASA籤了兩份合同:42億美元用於波音公司製造Starliner運載工具,26億美元用於SpaceX製造具有載人功能的龍飛船,該太空飛行器此前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那時,NASA已經為SpaceX研發運貨的龍飛船投入了資金。美國宇航局表示,波音公司獲得的資金多,是因為它需要從無到有設計Starliner。

波音公司最近遭受了重大挫折,當時Starliner太空艙在一次關鍵的無螺旋試驗飛行中發生故障。另一樁合作方面,如果SpaceX能夠執行載人火箭發射任務,那將是 NASA的一項重大勝利。

更不用說,這樣一來,美國也可以不再依賴俄羅斯,獨立輸送太空人了


何時何地起飛?

NASA和SpaceX原定於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三下午從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但是當他由於天氣原因,NASA將在美東時間5月30日下午重新發射

火箭將從歷史悠久的「 Pad 39A 」發射一起飛,阿波羅時代的任務就從這裡開啟,包括1969年首次登月,目前被SpaceX從NASA 租來使用。


在大流行期間發射是否安全?

根據NASA的說法,答案是肯定的。

太空人們一直處在嚴格的隔離環境中,並進行至少兩輪的病毒檢測測試。

NASA,SpaceX和軍事人員將需要聚集在控制室中以支持發射,他們還實施了其他安全措施,例如在新班次開始時更換控制室,以便對另一個房間進行深層清潔。

NASA還敦促民眾遠離甘迺迪發射中心, 鼓勵在家觀看直播,防止增加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截至當地時間28日晚8點30分,美國新冠肺炎累計死亡101573例;累計確診病例1720613例,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

而一向言論驚人的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在網絡反覆表達了自己對於新冠疫情的看法,認為美國的反應過於誇張,呼籲取消隔離政策,他的特斯拉工廠更是頂風作案,不顧禁令強行開工。接受彭博社採訪時,馬斯克直言美國新冠數據不可靠。

誰飛向太空?

龍飛船載人發射是兩位NASA女太空人麥克阿瑟(Megan McArthur)和奈伯格(Karen Nyberg)期待已久的任務,不過執行任務的卻是他們的丈夫,兩名同樣來自NASA、經驗豐富的太空人:49歲的羅伯特·貝恩肯(Robert Behnken)和53歲的道格拉斯·赫爾利(Douglas Hurley)。


這四位太空人在NASA的2000年暑期培訓時相識,之後分別結為夫妻。兩位男太空人均是對方婚禮上的伴郎,20年來,這四位太空人輪流進入太空。

同時,兩位即將飛天的太空人和SpaceX也有緊密的合作,接受過龍飛船為期2年的飛行訓練。而龍飛船則是繼水星,雙子座,阿波羅和太空巴士之後,第五個獲得NASA認證的能夠安全執行載人發射的飛船。

這兩位太空人都以軍事測試飛行員的身份開始職業生涯,有幾百個小時的飛行經驗,也都曾參與過往返國際空間站的飛行任務。NASA早在2018年就選中二位進行這項任務,他們註定將延續了長期的軍事試飛員的榮耀,是開啟載人航天史上這一歷史性時刻的絕佳人選。

NASA希望將本肯和赫利留在空間站,直到 下一艘龍飛船運載更多人到達空間站。兩位太空人表示預計在空間站停留一到三個月,最長不超過110天,任務結束時,他們將再次乘坐龍飛船,穿越大氣層,最終降落在大西洋上。


龍飛船是什麼?安全嗎?

這是一個膠囊狀的太空飛行器,直徑約4米,配備七個座位和觸控螢幕控制項。

太空人將乘坐龍飛船通過獵鷹9號運載火箭進入軌道,太空人將在發射當天使用空中「乘員進入臂」進入機艙。火箭將龍飛船送入高空後,龍飛船將分離出來,並點燃自己的推進器,繼續向空間站前進。

龍飛船整個系統是全自動的,太空人只需要在屏幕上作業系統並與指揮中心保持聯絡即可。太空人們也不打算攜帶額外的大件行李。在到達國際空間站之前,太空人將在飛船上待上19個小時。

SpaceX和NASA已籤署龍飛船的安全開發計劃,以保證重大任務的安全執行。龍飛船還配備了獨特的緊急中止系統,旨在在出現問題時確保安全。

儘管沒有百分之百完全避免風險的方法,但NASA嘗試過以下努力:需要確保龍飛船的災難性故障概率在1/270。經過多次試驗和測算,135次飛行中的失敗次數是2。

什麼是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已經繞地球運行了二十年,主要由美國和俄羅斯來運營。這些年來,一共有來自19個國家的240位太空人到訪過空間站。這裡進行過數千項科學實驗,研究涉及人體對太空的反應、新藥物開發等方面。

通常約有六位太空人留在空間站,目前這裡只有三位NASA的太空人。

這項任務要花多少錢?

根據NASA 2019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在過去的十年中,通過俄羅斯聯盟號搭載一位太空人,平均需要花費5540萬美元,最高則多達8600萬美元。

同一份報告估計,如果用龍飛船發射,NASA支付的費用是約每人5500萬美元。

非營利組織行星協會的最新研究表明,總體而言,與美國以前的人類太空飛行計劃相比,NASA的商業「外包」計劃是划算的。

SpaceX走到這一步有多困難?

多年來,SpaceX與NASA的關係有了長足的發展。在2000年代,SpaceX最初的幾次火箭發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在安全地將早期的獵鷹1號火箭送入軌道前,該公司在2008年幾乎破產。在此之後,NASA與Space X籤訂了160億美元的合同,讓龍飛船通過獵鷹9號運載火箭為空間站運送貨物。

從那時起,SpaceX和NASA一直緊密合作,過程中有過兩次失敗的發射經歷。2015年,當時一枚火箭向太空站運送5000磅貨物中,在進入軌道時爆炸。2016年,另一枚獵鷹9號火箭在佛羅裡達發射臺上炸毀,摧毀了一枚價值2億美元的通信衛星。

但是到目前為止,SpaceX發射任務絕大部分都順利進行。

去年,飛船在進行地面測試時,緊急中止引擎發生了爆炸。SpaceX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來重新配置飛船設計,以便在1月份的試飛中表現完美。

龍飛船會再進行載人任務嗎?

SpaceX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通過重複使用硬體,來降低太空發射的成本。例如,運輸貨物的龍飛船已經三次飛向太空。

自2015年以來,獵鷹9號的第一級助推器在完成幾十次任務後都安全降落,這是火箭在升空時產生原始推力的最大部件。

用於這次載人任務的火箭將是全新的,發射後SpaceX將其降落在無人駕駛船上,以嘗試回收火箭的第一級助推器。Space X透露,每艘龍飛船還可以進行多次太空旅行

SpaceX最大的野心是宇宙飛船Starship循環使用。Starship目前還處於開發初期,馬斯克希望,該運載工具的每一部分,以及將其送入太空的巨型火箭助推器,都可以重複使用,並完成飛回地球並自行著陸的核心環節。

星際飛船是馬斯克對SpaceX長期計劃的核心:將人類送入火星,並在火星生活。

如果SpaceX成功,也意味著太空旅行可能開啟序章。

別的公司也在努力,貝佐斯的Blue Origin等航天技術公司計劃提供不進入地球軌道的簡短亞軌道發射預定服務,起價在20萬至25萬美元之間,並且在迅速上升中。

另一方面,有消息稱SpaceX已經和乘客籤約——進行為期數天的太空旅行,每人的費用為3500萬美元。甚至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都希望乘坐 SpaceX並在國際空間站上拍攝電影。

譯文出處:

CNNBusines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SpaceX's historic astronaut launch

The Next Web. Here’s why youshould care about SpaceX’s crewed rocket launch

New York Times. Meet Bob Behnkenand Doug Hurley, SpaceX’s First NASA Astronauts


本文由出海瞭望原創出品

轉載、進群請添加微信G5639588559

相關焦點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NASA一直藉助俄羅斯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來往於國際空間站,為此,美國每年為每個太空人向俄羅斯需要支付約8600萬美元的巨款,NASA或者說美國迫切希望結束對俄方的依賴,來實現美國本土發射太空人的能力。因此,NASA早在2014年就授予space X和波音總計68億美元的合同,對兩家私營公司給予厚望,在此之前,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飛船2019年進行了首次試驗飛行,但是任務失敗,飛船未能飛往國際空間站。此次飛行計劃名稱為demo 2,在此前2019年demo 1發射計劃中,space x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載人航天能力,並且在今年1月進行了飛行中止測試。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美國NASA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人羅伯特·本肯和道格拉斯·赫利將在5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16:32從佛羅裡達39A發射場搭乘獵鷹九號Falcon 9火箭升空,在SpaceX的Crew Dragon載人龍飛船飛赴國際空間站ISS 此次發射,對於NASA和SpaceX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 歷史性時刻!Space X載人火箭實現載人首飛
    這也是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 而這一次的載人飛行,距離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代表人類第一次踏入外太空,已經59年了。 由私人航天公司實施載人飛行在全世界尚屬首次,如果順利發射,無論是對 Space X 還是對 NASA,甚至是對全世界航天事業發展而言都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更何況此次發射的地點為見證了諸多美國航天歷史瞬間的甘迺迪航天中心。
  • SpaceX 將在5月27進行載人火箭發射,可通過直播觀看
    我們已經收集了所有你需要知道的關於歷史性的發射,何時何地你可以收看,下面。,該計劃涉及兩家商業航天公司SpaceX和波音,建造和發射載人航天艙,用於運送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美國宇航局表示,通過鼓勵工業界提供往返於低地球軌道的載人運輸服務,美國宇航局可以將重點擴大到建造用於深空任務的太空飛行器和火箭上。太空船:SpaceX團隊的「龍」號是「龍2號」太空艙的載人運輸版本,用於將貨物運送到國際空間站。雖然5月底只有兩名太空人將登上太空艙,但太空艙可配置為最多搭載7名乘客。
  • NASA稱SpaceX Crew-1載人發射因風向不利而推遲一天
    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由於一些因素,原定於周六進行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載人發射推遲了一天。此次發射將涉及SpaceX的Crew Dragon太空艙,攜帶4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這對NASA和SpaceX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時刻,標誌著自2011年以來首次從美國本土發射太空人進行機組輪換。
  • Space X首次載人發射在即,兩名太空人已進入隔離區,5月27日發射
    【ALENG 自媒體】5月14日早間自媒體專稿,對於矽谷大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來說,即將於兩周後進行的Space X公司首次載人發射任務,將是其人生當中值得驕傲的一個歷史性事件,這次發射任務,不僅對於馬斯克個人而言,意義重大,而且對於美國宇航局來說,也是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因為這標誌著自從太空梭退役以來,首次從美國本土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此前,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
  • Space X再次打破記錄
    當宇宙飛船靠近空間站時,會放慢相對速度,經過一系列深思熟慮的流程,以確保整個過程中所有的系統都在正常安全運行。在發射之前,貝恩肯說他們已經準備好使用飛船上的觸控螢幕進行控制。貝恩肯說:「對接任務要靠近空間站近距離飛行,然後慢慢接觸,可能與操控太空梭或戰鬥機有所不同。」
  • SpaceX 首次發射載人火箭成功,這次發射任務有哪些意義與亮點?
    其中,隨著2011年7月19日美國太空梭執行完最後一次任務退役後,美國失去了從本土出發的載人航天能力,只能依靠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SpaceX此次任務,從NASA傳奇發射架LC-39A出發,這裡見證了阿波羅登月和太空梭計劃的成功。
  • SpaceX 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地球,馬斯克再創歷史
    美國宇航局的兩名太空人,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在5月30號搭乘著載人龍飛船—SpaceX前往國際空間站,停留兩月後,成功返回地球落到墨西哥灣中,這是首艘用於載人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對於航天領域來說,又是一大裡程碑,不得不說,馬斯克的這一舉措,意義非凡。
  • 關於10月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這幾個問題你應該知道
    周末第一天,當你從工作的倦怠中醒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已經離開北京到了酒泉,開始它新的使命。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按流程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8月13日從北京空運至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計劃於10月中旬實施發射。
  • 美SpaceX 公司載人飛船順利升空,飛往國際空間站
    當地時間 15 日晚,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的一枚獵鷹 9 號火箭,按計劃自佛羅裡達州甘迺迪太空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載著四名太空人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意味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擺脫此前長達 9 年對俄羅斯火箭運載的依賴。
  • Space 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又創造了一個奇蹟
    01 Space X首次載人飛船發射成功NASA等這場飛行等了至少8年。而龍飛船本身也與其他太空飛行器也有所不同,直徑4米,高8.1米,可最多搭載7名太空人,且飛船相關信息都如Space X的Model X一樣,呈現在一塊大屏上,太空人可觸屏方式對相關引擎進行控制。外媒評價,這是用大型 iPad 駕駛飛船。
  • 龍飛船今天沒能歷史性發射,就差一個好天氣
    所有這些天氣狀況都需要評估考量,無疑這是非常嚴苛的約束條件。 按照SpaceX副總裁漢斯·科尼格斯曼(Hans Koenigsmann)的說法:「當我們發射一顆衛星時,有時會堅持到最後一刻,等待發射時機。但對於龍飛船載人航天來說,我們沒必要面臨這種風險。
  • SpaceX 首次正式載人航天任務被推遲至11月
    品玩10月13日訊,據 space.com 報導,NASA 近日宣布,SpaceX 的首次正式載人航天發射任務 Crew-1 將被推遲至11月份。據 NASA 聲明,此次任務推遲是為了給 SpaceX 提供更多的硬體測試和數據審查時間,因為在最近的一次發射任務中,獵鷹9號火箭的第一級發動機氣體發生器發生異常。
  • Space 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飛船承載馬斯克「火星殖民」野心
    即便如此,正如馬斯克在發射獵鷹9號之前的採訪中說:「火箭發射可能有無數種失敗的方式,但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種。」就在獵鷹9號點火前幾分鐘,美國總統川普來到甘迺迪航天中心,在現場等待觀看發射。本次發射火箭的39A發射臺曾經執行過數次阿波羅計劃,第一批抵達月球的人類也從這裡出發。
  • 馬斯克和他的Space X即將迎來歷史性時刻
    雖然這次飛行將是Space X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載人發射,但該公司的龍飛船已經多次執行為國際空間站運輸補給的任務。此次載人發射,也被市場視作在Space X多次成功往返於國際空間站之後,邁向火星的第二步。這次載人飛行對NASA同樣重要。
  • 馬斯克的大新聞:SpaceX 商業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今天早晨,馬斯克的 Space X 商業航天公司成功完成了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馬斯克的飛船此次共搭載4名太空人,目的地是國際空間站。這也是世界上首次正式的,由企業負責的載人航天任務。本次的飛行任務由3位美國太空人和一名日本太空人擔當。而本次執行任務的 Space X "龍飛船」也非常有特點:這是由 Space X 開發的第二代龍飛船,它最大的優勢是可以進行重複利用,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成本。
  • Space 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到底是馬斯克厲害還是NASA的功勞?
    昨天凌晨,很多人度過了不眠之夜,為了看馬斯克的載人龍飛船發射。心情是複雜的,有些人期待看到特別壯麗的煙花;有些人盼望哪怕沒煙火表演,至少也得出點狀況;可發射非常順利。於是,有些人又說了,老馬是藉助了NASA的力量才成功的,他自己根本不行!
  • 馬斯克為何選擇在39A發射臺進行首次載人發射?
    在經過了長達18年的探索和實驗之後,矽谷大俠埃隆· 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Space X公司首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即將於本月27日進行,這次極具歷史意義的載人航天發射,將在位於佛羅裡達海岸附近的美國宇航局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Pad 39A)進行,那麼,這個發射臺有何來頭?馬斯克為何將這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發射選擇在這裡進行?
  • 歷史性的SpaceX Crew-1發射將在今天進行 NASA提供視頻直播
    SpaceX公司將在今天創造歷史,其Crew-1飛船的發射將於晚上7:27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進行。雖然SpaceX已經將太空人送入太空,但那只是一次測試任務,而今天的發射將標誌著NASA和SpaceX的首次完成「合同級別」的商業乘員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