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李玉尚:1949年之後新政權如何應對寄生蟲病

2020-12-05 澎湃新聞

【編者按】

近日,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消息成為熱門話題,而伴隨這一消息,「瘧疾」、「中醫」等也成為網友討論的關鍵詞。

瘧疾是寄生蟲病的一種。寄生蟲病當下似乎已被現代人遺忘,然而,歷史上它也曾肆虐中國,甚至其影響不亞於鼠疫等烈性疾病。寄生蟲病在中國有怎樣的歷史,是什麼導致了寄生蟲病的高感染率?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教授李玉尚對疾病史頗有研究,就相關問題,李教授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採訪。

澎湃新聞

:寄生蟲病似乎已被現代人遺忘,這是為什麼?

李玉尚

:2009年日本京都的一次會上,青山學院大學的飯島涉教授對我談及這樣一件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著名中國農史專家天野元之助曾對他說,研究中國農業史要注意農業環境,研究農業環境要注意寄生蟲病。天野教授緣何對寄生蟲病如此「情有獨鍾」?答案或許是,1926-1948年他作為滿鐵調查員,22年間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當時已經衰敗的中國農村和正在肆虐的寄生蟲病,一定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隨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寄生蟲病的流行區域和感染率大幅度萎縮或下降,人們對寄生蟲病曾經造成的巨大危害慢慢淡忘。日本也是這種情況,如在天野教授曾經任教過的京都大學,寄生蟲病研究室也在這幾年被取消了。

寄生蟲病歷史為現代人所遺忘,不僅僅是由於當下它的感染率已是相當之低。抗戰時期,黃紹竑主政浙江,他在目睹了省會雲和的瘧疾後指出:「我常說:鼠疫、霍亂、腦膜炎等急性傳染病,只是流行一次,或死亡一次,而瘧疾卻是年年流行,年年死亡。鼠疫等病猶如烈火,人民不敢接近;瘧疾則如緩水,人民容易接近,而易於玩忽。」對於開化而言,血吸蟲病則是另外一種極為可怕的地方病,黃紹竑回憶道:「離開化城三十多裡的某鄉,那裡有三千多畝的良田,都荒蕪了,因為這種可怕的寄生蟲——住血蟲,就繁殖在那片廣漠的水田裡面。那附近村莊的人民,差不多都因患這種病而死絕了。」

黃紹竑,曾任浙江省主席

民國時期寄生蟲病的肆虐從天野和黃紹竑兩人的經歷中或許可窺見一斑。從更久的歷史來看,寄生蟲病在改變歷史方面,並不亞於鼠疫等烈性傳染病,著名醫史學家範行準在1955年出版的《中國預防醫學思想史》中指出,「歷史告訴我們,傳染病足可亡國的,羅馬亡於瘧疾,埃及亡於血吸蟲病,中國也有金明兩個朝代亡於鼠疫。」

澎湃新聞

:歷史上主要的寄生蟲病有哪些?

李玉尚

:中國過去有五大寄生蟲病,即瘧疾、血吸蟲病、鉤蟲病、絲蟲病和黑熱病。

瘧疾遍布中國各省,所以它的名稱有很多,如 「發冷」(廣東、廣西),「瘴氣」(雲南、貴州),「打擺子」、「打皮寒」(四川、江西)、「寒熱病」(江浙),「瘧子」、「冷熱病」、「打脾寒」(北方地區)。其發病多在「雙搶」最忙時節,故江西有「稻穀黃,擺子上了床」之說,貴州亦有「八月穀子黃,擺子鬼上床,十有九人病,無人送藥湯」的民謠。

瘧疾流行之區尤以雲南、貴州、四川、廣西、海南等地最為嚴重,西南和東南沿海諸省成為歷史上著名的「瘴癘之區」,這也成為中原王朝在很長時間內不得不在這些地區實施羈縻制及土司制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國的瘧疾防治工作雖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控制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血吸蟲病被稱為「大肚子病」或「水膨脹」,這是晚期病人出現的腹水現象。在其發病早期,又被農民稱為「黃病」、「傷」或「麻痧」等等,因為「膨脹」病患者,往往在農忙以後,即相繼出現發熱下痢、無力等症狀,他們以為這是因過度勞動而致的「傷」。根據1950-1980年代的調查,中國血吸蟲病患者有1100餘萬,直接受到威脅的人口高達1億。近年來,中國長江流域的血吸蟲病疫情又呈現擴散趨勢,新流行區不斷發現。

身患血吸蟲病的病患

鉤蟲病也是一種歷史上感染甚廣、危害人身健康和影響農業生產甚巨的疾病。農民把這種病稱為「懶黃病」。在浙江湖州菱湖,也叫「黃胖病」,其典型症狀是「黃」和「胖」,感染者沒有氣力,不能進行田間勞作,但特別嗜食,這是鉤蟲病嚴重感染時的情況。在浙江德清,此病被當地民眾稱為「溼熱黃」,當地亦流行一首關於鉤蟲病的民謠:「一年生,二年胖,三年田地都賣光,四年不死拖去葬。」由於嚴重鉤蟲感染者無力勞作,故只能將田地賣掉。以前中國人曾被稱為「東亞病夫」,與這種病的廣泛流行實有莫大之關係。

絲蟲病這個病名雖然對許多人來說是很生疏的,但是這種疾病曾經流行非常廣泛,尤以東南沿海省份和海島地區為重。該病在民間的稱謂有「大粗腿」、「大蛋」、「白尿」、「流火」、「紅筋脹」、「大腳風」、「冬瓜腿」、「油水腿」等等。這些病名的由來,是因為患者腿粗腳大,腿腳紅腫並發燒,另外某些部位皮膚變厚和粗糙,如同大象皮膚一樣,故又稱「象皮病」。從流傳的一些民謠中可以反出映出此病的危害,如福建建陽縣有「下洋下洋,氣候不良,出了粗腿,到處悽涼」之說。

黑熱病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地區。這種病在蘇北淮海一帶被稱為「痞塊腫」、「蝦蟆疳」。「痞塊腫」是指脾臓腫大。該病患者以孩童居多,患者大多身體瘦弱和脾腫腹大,猶如鼓氣的蝦蟆,故被稱為「蝦蟆疳」。根據1935年姚永政的調查,蘇北淮陰地區農村中82%的村莊流行該種疾病。根據1951年的調查,黑熱病流行率約為萬分之10~50,患者約53萬人。

如果歷史上的感染率都如1950年代那樣高,那麼許多地區將是一片茫茫荒野。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說明寄生蟲病是有「歷史」的。

中國血吸蟲病流行分布圖

澎湃新聞

: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寄生蟲病的高感染率?

李玉尚

:舉四川的鉤蟲病來說,它的流行與當地農業結構相關。

明末清初的社會動蕩使四川土著人口劇減,來自閩粵移民將番薯及其種植技術也帶到了四川各地。乾嘉之際及其之後,番薯和玉米更向丘陵山地地區擴張。這一過程不僅表現在番薯和玉米種植面積的擴大上,還表現在玉米、番薯間種、套作制度的形成和施糞的增加。農民使用糞便的習慣使乾嘉之際後,四川鉤蟲病總的趨勢是感染人群不斷增加,感染區域不斷擴大,終在1950年代達到最高峰。

不僅如此,在以這兩種作物為主要食物的丘陵、山地地區,由於營養水平不及稻區,造成鉤蟲病不僅在以這兩種作物為主要糧食的地區有極高的感染率,而且症象嚴重,從而對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害。到民國時期,有症象的人口約佔全部人口的40%。在江南地區,最上等的桑田,也是鉤蟲病感染最烈的地方。明清以來,隨著傳統桑區植桑面積的擴大,鉤蟲病流行程度加強;另一方面,隨著桑地的擴張,鉤蟲病在非傳統桑區也廣泛流行。在湖州德清、吳興和長興三縣,三縣全部人口的80%感染鉤蟲病,40%有臨床症象,這和四川番薯淨作區和番薯、玉米混作區何其相似!

江南桑田

澎湃新聞

:前面談到寄生蟲病是有「歷史」的,能舉例談談嗎?

李玉尚

:這可以以長江流域的血吸蟲病為例談。1950-1960年代初,長江流域許多縣份的人群感染率尤其嚴重,不少縣份感染率超過50%。1972年和1975年在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和江陵鳳凰山168號漢墓出土的兩具古屍中,都檢出了日本血吸蟲病蟲卵,可以證明長江流域血吸蟲病流行史的源遠流長。如果歷史上的流行程度與1950-1960年相似,那麼長江流域特別是江南地區的人口將不復存在,更不必說唐宋之後這一地區成為中國的經濟重心。在回溯血吸蟲病歷史的時候,人們經常提及「千戶之村」由於血吸蟲病而毀滅,那麼在「千戶之村」的時代,血吸蟲病一定沒有流行或者散在發生。也就是說,長江流域血吸蟲病的歷史,一定是有「歷史」的,經歷了一次或數次散發、流行、大流行、停歇的變化。

明清時代,長江流域的血吸蟲病呈現出散發狀態,即局限在某些區域中。出現全流域內的大流行是在太平天國戰爭之後。在江南地區,太平天國戰爭之後,中央政府不再如之前那樣對江南地區的水利系統投入相當多的精力,工業化和商業化的興起導致土地價格的下降和農業投入的減少。

在洞庭湖地區,由於湖區的淤塞和對糧食的強烈需求,湖區的開發愈演愈烈,血吸蟲病在瀕湖地區集中爆發。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如同太平天國戰爭一樣,戰爭雙方關注的都是戰爭的維繫,而非水利系統的修繕。國民政府疾病防治的重點,是急性傳染病,而非慢性的寄生蟲病。1949年前後,包括血吸蟲病在內的五種主要寄生蟲病形成100年來的流行最高峰,成為擺在新政權面前最重要的衛生問題。

澎湃新聞

:1949年以後,新政權在治療、應對寄生蟲病上有什麼舉措?中醫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李玉尚

:新政權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治療如此巨量的患者。據1950年代估計,浙江嘉興縣農村血吸蟲病平均感染率達71.6%,全縣有35萬血吸蟲病患者,酒石酸銻鉀(納)靜脈注射是當時僅有的治療藥物,一個療程需要20天。按當時醫院的收治能力,全部患者治療一遍需要100年。在治療血吸蟲病理想藥物——吡喹酮問世之前,治療血吸蟲病主要採用銻劑療法,只是這種療法療效低、療程長、副反應大。

民國時期政府試圖廢止中醫,這對於中醫影響甚大,不少中醫因前途暗淡、生活困難而棄醫轉業,但中醫仍有是衛生事業的主要承擔者。由於並沒有理想的治療藥物,在1950年代治療寄生蟲病中,中醫療法得到了相當大程度的發掘與實驗。如浙江常山徐碧輝公開了祖傳三代的腹水草秘方,以後,又發掘了不少民間草藥和單方。至1956年,浙江發現的中醫及民眾的治療藥物已經有10多種。在浙江海寧同樣如此,如1955年,海寧縣黃灣鄉的一位農民獻出一種「活血龍」的草藥,稱是祖傳秘方,對治療「膨脹病」有特效。

在治療瘧疾特效藥的集體攻關中,中醫的重要作用也得到體現。中醫組不僅從中醫典籍中尋找線索,還在全國搜集單方、驗方和秘方。1959年12月中醫研究院油印出版的《瘧疾史》,即是從中醫典籍中尋找線索和經驗的典範。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從歷代醫藥記載中挑選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抗瘧疾藥方進行實驗,並受葛洪《肘後備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漬,絞取汁服」的啟發,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瘧疾史》(油印本)

和尋找青蒿素一樣,1950年代以來的中醫醫生和藥學家也一直積極從中醫典籍和各地民間藥方中尋找治療血吸蟲病的理想藥物,雖然其最終結果只是中醫對於晚期血吸蟲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對於血吸蟲病慢性早期患者的病原治療並無有效之法,但他們的種種嘗試和努力,體現了特定時代的科學精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抗寄生蟲病原料藥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
    產量 售價 成本 毛利 產值 毛利率等,之後分析了抗寄生蟲病原料藥產業上遊原料 下遊客戶及產業調查分析,並介紹抗寄生蟲病原料藥營銷渠道,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策略建議,最後還採用案例的模式分析了抗寄生蟲病原料藥新項目SWOT分析和投資可行性研究。
  • 徐秀麗:中國近代史研究70年(1949—2019)
    1949年之後連續不斷的政治運動,多數是針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史學界自然不能例外。1949年。林敦奎主張從社會性質角度將近代史下限延至1949年,榮孟源等人很快表示贊同。范文瀾雖一度按1919年下限談論近代史問題,後又開始強調1840—1949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及民族民主革命性質並未改變。
  • 吳徵鑑致力研究寄生蟲病 鑽牛棚茅廁尋找黑熱病元兇
    由於國家積弱積貧,百姓生活困苦,衛生條件極差,寄生蟲病肆虐,抱有「科學救國」思想的吳徵鑑於1933年毅然辭去條件優厚的助教職務,進入南京中央衛生實驗處從事寄生蟲病學研究。1933年至1939年,苦難的國人除了要應對兇殘的日本侵略者,還遭受多種流行寄生蟲病的侵害,尤以瘧疾、血吸蟲病、黑熱病、霍亂等最為嚴重,其中「黑熱病」不經治療的死亡率高達95%以上。
  • 爆笑解說:如何從CT上看出是肺寄生蟲病?
    原創 孫丹雄 醫學界呼吸頻道本文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當寄生蟲裂開的時候,就會裂開一條線索,診斷肺寄生蟲病就相對容易了!各位小夥伴,大家好,今天和各位分享如何從CT上看出是肺寄生蟲病。今天的主題是「裂開」!
  • 獨家訪談|風險社會,如何實現「善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更加警示我們,新型風險層出不窮,風險無處不在。近期,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聯合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共同出品《疫情之下·善治為上》高端訪談節目。風險社會,如何實現「善治」?本期節目圍繞這個熱點話題,獨家對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清華大學應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彭宗超。
  • 國家寄生蟲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工作座談會召開
    國家寄生蟲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工作座談會召開 來源:人民網 2009年11月29日01:14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控應急辦血防辦主任李華忠呼籲,各級衛生部門要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新醫改的形勢下,加大宣傳力度,制訂控制標準,綜合治理,力爭早日達到衛生部《2006-2015年全國重點寄生蟲病防治規劃》的要求。  據介紹,寄生蟲病曾是嚴重危害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疾病。
  • 一周文化講座︱李銀河與作家陳雪談我們的情愛、身體與性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許章潤對談政治評論家馬立誠,說說如何在思潮博弈中認識中國。北京︱深度內容如何病毒傳播時間:6月20日(周六)19:00-21:00地點:朝陽區花家地街中環南路1號尚8文創園(社科院研究生院)D座嘉賓:黃章晉(大象公會創始人
  • 諾貝爾獎最大恥辱:1949年的醫學獎,30萬人的噩夢
    如果要說諾貝爾獎的最大恥辱,當屬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獲得者安東尼奧·莫尼斯(António Moniz)成為了30萬人的噩夢,讓很多人變得如同行屍走肉。到了19世紀末,對大腦進行一系列研究之後,科學家開始嘗試對大腦進行手術。起初,主要的實驗對象是動物,尤其是與人類基因非常相似的靈長類動物,比如黑猩猩。通過切除大腦中的前額葉皮質,本來脾氣暴躁的黑猩猩變得非常溫順,攻擊性顯著下降。
  • 寄生蟲病會傳染嗎 怎樣預防常見的寄生蟲病
    寄生蟲病可以說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病症,如果沒有注意甚至有可能會導致生命安全遭受影響,因此在生活中預防寄生蟲病十分重要,此外,也有很多朋友關心寄生蟲病會傳染嗎?這一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常見的寄生蟲病是否會傳染。寄生蟲病會傳染嗎人體內的寄生蟲病很多情況下是傳染性疾病,體格較為虛弱的朋友或者說不注意生活細節的朋友是易感人群。
  • 為什麼荒野求生的貝爾格裡爾斯經常吃蟲子卻從不會被感染寄生蟲病
    緊急送醫,探險家險些喪命,恢復了大半年之後,他又去了那個洞……貝爺在野外直播「求生」,吃動物昆蟲、吃植物、喝不明液體是常事。雖然每一次他「推薦」的蟲子都是經過他科學篩選的,但也不是每一次都逢考必過。比如,他在節目中就給自己緊急灌過腸……而且每一次拍攝前後,貝爺都會嚴格檢查身體、必要時注射疫苗以及抗生素。暗傷,肯定是有的,感染肯定也發生過,只是我們觀眾不知道而已。
  • 為何貝爺吃過那麼多蟲子,卻沒感染到寄生蟲病
    那麼也有很多小夥伴疑惑了,這貝爾格裡斯就按照他這樣吃蟲子,難道就不會感染到一些寄生蟲病什麼的嗎?大夥可得冷靜,像貝爺這樣的生吃法,不感染上寄生蟲病,這可是絕對不可能的。的確,貝爺吃的這些蟲子確實可以提供到所需的高蛋白和脂肪,但是這個是要在我們處於一個野外,而且是一個暫時無法取得聯繫進行營救時,才可以採用的方法。因為保證身體的供給,才能確認自身可以堅持到獲得營救的時候。
  • 專家訪談|大數據時代企業稅收管理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應對
    2016年「金稅三期」全面實施後,稅務部門近年來的「徵、管、查」均圍繞「以票控稅」越來越嚴,尤其是虛開的企業,將一查到底。而2020年11月13日,國家稅務總局網站公布的《國家稅務總局2020年12月政府採購意向公告》,內容《金稅四期決策指揮端之指揮臺及配套功能建設項目》的採購公示信息,正式宣布金稅四期的到來。
  • 「巴威」或為1949年來一手登陸遼寧最強颱風中央氣象臺專家詳解...
    原標題:「巴威」或為1949年來一手登陸遼寧最強颱風中央氣象臺專家詳解北上颱風特點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要來了。據中央氣象臺預計,颱風「巴威」將於8月27日上午在我國遼寧省莊河市到朝鮮平安北道一帶沿海登陸(颱風級,12—13級,33—38米/秒),登陸後逐漸轉為北偏東到東北方向移動,穿過東北三省,強度逐漸減弱。
  • 養魚者不可不看——如何發現及治療觀賞魚體外寄生蟲病
    在眾魚病當中,要數觀賞魚的體外寄生蟲病最為隱蔽,因為體外寄生蟲病在患病之初,並無明顯的病症。很多初養魚的朋友,一直到整缸魚都死掉了,仍不清楚魚的死因是啥?此魚病是一種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傳染性疾病。幾乎每個魚缸都可能爆發。一般來說,體外寄生蟲是指斜管蟲、車輪蟲、指環蟲、魚波豆蟲等十幾個寄生蟲品種的統稱。
  • 公衛·科普 | 聊聊寄生蟲病的那些事
    公衛·科普 | 聊聊寄生蟲病的那些事 2020-11-03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掃黑除惡】決勝掃黑除惡收官年︱老城區人民法院依法對劉闖等7人...
    【掃黑除惡】決勝掃黑除惡收官年︱老城區人民法院依法對劉闖等7人惡勢力犯罪案件一審公開宣判 2020-12-03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瑾晟:黃金非農強勢來襲 大數據行情如何應對走勢分析指導
    我們一直力求穩健,自然也是收益頗豐,元旦前三周獲利上百美金,本周一1919多至1924、1933多至1940;周二1947多至1949;周三1943多至1948,之後1949空掃損1942;周四1923.5空至1917、1927空至1920、1912多至1916。今日非農數據公布,應該如何應對?
  • 寄生蟲病或許不再是「窮人病」,而是「無知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SME科技故事」(ID: SMELab),原文首發於2020年8月26日,原標題為《愚昧是如何幫助寄生蟲打入人類內部的?》,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常年打獵的父親從兒子7歲起就開始給他生吃五步蛇膽,一吃就是5年,導致28歲的兒子被癲癇折磨了16年,確診為腦曼氏裂頭蚴病時已經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傷。無獨有偶,20年前在廣東被朋友勸說吃下蛇膽的李先生,沒有百毒不侵,反而險些落下偏癱,醫生在他的腦子裡取出了11釐米長的裂頭蚴。因為蛇類捕食蛙類,所以也是曼氏迭宮絛蟲的重要宿主之一,是導致人裂頭蚴病最常見原因。
  • 豬場寄生蟲的防控|豬寄生蟲病【搜豬網_中國生豬預警網】
    寄生蟲病在我國南方和北方對養豬生產的影響是否不同?  危害比較大的寄生蟲主要有三類九種。第一類是線蟲,主要是豬蛔蟲、毛首線蟲、食道口線蟲。豬蛔蟲是寄生於豬小腸中最大的一種線蟲。毛首線蟲又稱鞭蟲,寄生於盲腸內。食道口線蟲寄生於豬的結腸。第二類是原蟲,分別是弓形蟲、球蟲和小袋蟲。弓形蟲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危害極大。豬球蟲,包括艾美耳球蟲和等孢球蟲,後者容易引起仔豬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