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獎 - 上)

2020-10-11 真不倒翁


諾貝爾獎,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諾貝爾物理學獎始於 1901 年,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在每年 12 月 19 日頒發。獎項的目的在於表彰在物理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和發明的人。

(一)

1901 年,威廉·倫琴,德國物理學家。發現不尋常射線,之後以他的名字命名(X 射線,又稱倫琴射線,以倫琴作為輻射量的單位)。

1902 年,亨德裡克·洛倫茲和彼得·塞曼,荷蘭物理學家。關於磁場對輻射現象影響的研究(塞曼效應)。

1903 年,亨利·貝克勒、皮埃爾·居裡和瑪麗·居裡,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發現天然發射性,皮埃爾·居裡和居裡夫人對前者做進一步研究。

1904 年,約翰·斯特拉特,英國物理學家。測定重要氣體的密度而發現氬(測量氫氣、氧氣、氮氣等氣體密度,因測量氮氣而發現了氬)。

1905 年,菲利普·萊納德,德意志帝國(現德國)物理學家。關於陰極射線的研究。

1906 年,約瑟夫·湯姆遜,英國物理學家。對氣體的電傳導理論和實驗研究。

1907 年,阿爾伯特·麥可孫,美國物理學家。藉助精密光學儀器做光譜學和計量學的研究。

1908 年,加布裡埃爾·李普曼,法國物理學家。利用幹涉現象重現色彩在照片上的方法。

1909 年,古列爾莫·馬可尼和卡爾·費迪南德·布勞恩,義大利王國(現義大利)和德意志帝國(現德國)物理學家。做出對無線電報發展的貢獻。

1910 年,約翰內斯·范德瓦爾斯,荷蘭物理學家。關於氣體和液體的狀態方程的研究(範德瓦爾斯方程,簡稱範氏方程)。

(二)

1911 年,威廉·維恩,德意志帝國(現德國)物理學家。發現影響熱輻射的定律(維恩位移定律)。

1912 年,古斯塔夫·達倫,瑞典物理學家。發明用於控制燈塔和浮標中氣體蓄積器的自動調節閥。

1913 年,海克·卡末林·昂內斯,荷蘭物理學家。對低溫下物理性質的研究,特別是製成液態氦。

1914 年,馬克斯·馮·勞厄,德意志帝國(現德國)。發現晶體中 X 射線的衍射現象。

1915 年,威廉·亨利·布拉格和威廉·勞倫斯·布拉格,英國物理學家。用 X 射線對晶體結構的研究。

1916 年,未頒獎。

1917 年,查爾斯·巴克拉,英國物理學家。發現元素的特徵倫琴輻射。

1918 年,馬克斯·普朗克,德意志帝國(現德國)物理學家。發現量子,推動物理學發展。

1919 年,約翰尼斯·斯塔克,德國物理學家。發現極隧射線的都卜勒效應和電場作用下的譜線分裂現象。

1920 年,夏爾·紀堯姆,瑞士物理學家。發現鎳鋼合金在精密物理中的重要性。

(三)

1921 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德國和瑞士物理學家。對理論物理學的研究和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

1922 年,尼爾斯·玻爾,丹麥物理學家。對原子結構和原子發射輻射的研究。

1923 年,羅伯特·密立根,美國物理學家。關於基本電荷和光電效應的研究。

1924 年,曼內·西格巴恩,瑞典物理學家。關於 X 射線光譜學領域的發現和研究。

1925 年,詹姆斯·弗蘭克和古斯塔夫·赫茲,德國物理學家。發現那些支配原子和電子碰撞的定律(弗蘭克-赫茲實驗)。

1926 年,讓·佩蘭,法國物理學家。研究物理不連續結構和發現沉積平衡。

1927 年,阿瑟·康普頓和查爾斯·威爾遜,美國和英文物理學家。通過水蒸氣的凝結來顯示帶電荷的粒子的軌跡的方法(雲室)。

1928 年,歐文·理查森,英國物理學家。關於熱離子現象的研究,發現瑞查森定律。

1929 年,路易·德布羅意,法國物理學家。發現電子的波動性。

1930 年,錢德拉塞卡拉·拉曼,英屬印度(現印度)物理學家。對光散射的研究,發現拉曼效應。

(四)

1931 年,未頒獎。

1932 年,維爾納·海森堡,德國物理學家。創立量子力學,發現氫的同素異形體。

1933 年,埃爾文·薛丁格和保羅·狄拉克,奧地利和英國物理學家。發現原子理論有用的新形式(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薛丁格方程和狄拉克方程)。

1934 年,未頒獎。

1935 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中子。

1936 年,卡爾戴維·安德森,美國物理學家。發現正電子。

1937 年,柯林頓·戴維孫和喬治·湯姆孫,美國和英國物理學家,實驗發現有關電子被晶體衍射現象。

1938 年,恩裡科·費米,義大利國王(現義大利)物理學家。證明可由中子輻射產生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發現有關中子引發的核反應現象。

1939 年,歐內斯特·勞倫斯,美國物理學家。發明和發展回旋加速器,並獲得了有關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成果。

1940 年,未頒獎。

(五)

1941 年,未頒獎。

1942 年,未頒獎。

1943 年,奧託·施特恩,美國物理學家。關於分子束方法的發展和質子磁矩的研究。

1944 年,伊西多·拉比,美國物理學家。利用共振方法記錄原子核的磁屬性。

1945 年,沃爾夫岡·泡利,奧地利物理學家。發現不相容原理,也稱泡利原理。

1946 年,珀西·布裡奇曼,美國物理學家。對高壓物理學作出貢獻,並發明超高壓裝置。

1947 年,愛德華·阿普爾頓,英國物理學家。對高層大氣物理學研究,發現阿普頓層(電離層)。

1948 年,派屈克·布萊克特,英國物理學家。改進威爾遜雲霧室,以及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線領域內的發現。

1949 年,湯川秀樹,日本物理學家。以核作用力的理論基礎預言了介子存在。

1950 年,塞西爾·鮑威爾,英國物理學家。研究核過程的照相方法,以及有關介子的研究。

(六)

1951 年,約翰·考克饒夫和歐內斯特·沃吞,英國和愛爾蘭物理學家。做出人工加速原子產生原子核嬗變方面的開創性工作。

1952 年,費利克斯·布洛赫和愛德華·珀塞爾,美國物理學家。研究用於核磁精密測量的新方法(核磁共振)。

1953 年,弗裡茨·賽爾尼克,荷蘭物理學家。研究相襯顯微技術,發明相襯顯微鏡。

1954 年,馬克斯·玻恩和瓦爾特·博特,英國和西德(現德國)物理學家。前者關於量子力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對統計詮釋波函數,後者對符合法的研究。

1955 年,威利斯·蘭姆和波利卡普·庫施,美國物理學家。前者研究氫光譜的精細結構,後者精確測量出電子磁矩。

1956 年,威廉·肖克利、約翰·巴丁和沃爾特·布拉頓,美國物理學家。對於半導體研究和發現電晶體效應。

1957 年,楊振寧和李政道,美國物理學家。對於稱不守恆定律(P 破壞、P 不守恆)的研究,發現許多基本粒子。

1958 年,帕維爾·切連科夫、伊利亞·弗蘭克和伊戈爾·塔姆,蘇聯(現俄羅斯)物理學家。發現並解釋切連科夫效應。

1959 年,埃米利奧·塞格雷和歐文·張伯倫,美國物理學家。發現反質子。

1960 年,唐納德·格拉澤,美國物理學家。發現氣泡室。


我是真不倒翁,感謝你的閱讀,關注我,帶給你更多有趣的事物。

相關焦點

  • 歷屆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獎 - 下)
    物理學獎始於 1901 年,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在每年 12 月 19 日頒發。獎項的目的在於表彰在物理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和發明的人。 (七)1961 年,羅伯特·霍夫施塔特和魯道夫·穆斯堡爾,美國和西德(現德國)物理學家。前者對原子核中電子射線的研究,並發現核子結構。後者研究 γ 射線(伽馬射線)共振吸收現象,發現穆斯堡爾效應。1962 年,列夫·朗道,蘇聯(現俄羅斯)物理學家。
  • 歷屆諾貝爾獎得主(化學獎 - 上)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圖片來自網際網路諾貝爾化學獎始於(一)1901 年,雅各布斯·亨裡克斯·范託夫,荷蘭化學家。發現了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溶液滲透壓。1902 年,赫爾曼·費歇爾,德意志帝國化學家。在糖類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1903 年,斯凡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瑞典化學家。提出了電離理論。1904 年,威廉·拉姆齊爵士,英國化學家。
  • 背景資料:歷屆有趣的諾貝爾獎得主
    ■首屆諾貝爾獎得主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的5個獎項得主分別是:因發現X射線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德國科學家倫琴。因化學動力學和滲透壓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荷蘭科學家範託霍夫。
  •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歷屆得主一覽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外媒消息,北京時間2日下午,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Arthur Ashkin, 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因在雷射物理學領域的奠基性工作,獲得此獎項。作為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五大獎項之一,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百餘年的歷史上,有著諸多優秀的獲獎者。
  • 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揭曉:歷屆得主僅有2位是女性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將於北京時間17時45分揭曉。以下為有關諾貝爾物理獎的一些趣味數字:資料圖片:2017年諾獎現場。1.根據諾貝爾獎官網,從1901年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1次。2.其中,僅1位得主獲獎有47次;2位得主共享有32次;3位得主共享有32次。3.此前歷屆得主,僅有2位是女性。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獲獎者都與宇宙、天文有關!歷屆獲獎得主...
    繼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獎獲得者後,當地時間10月8日,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獲得者為加拿大物理學家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以及瑞士兩位天文學家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
  • 歷屆諾貝爾獎得主(化學獎 - 下)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圖片來自網際網路諾貝爾化學獎始於在發展測定晶體結構的直接法上的傑出成就。1986 年,達德利·赫施巴赫、李遠哲和約翰·查爾斯·波拉尼,美國、加拿大和匈牙利化學家。對研究化學基元反應的動力學過程的貢獻。1987 年,唐納德·克拉姆、讓-馬裡·萊恩和查爾斯·佩德森,法國和美國化學家。發展和使用了可以進行高選擇性結構特異性相互作用的分子。
  • 《諾貝爾物理學獎》那些年的他們距離摘冠只差一點
    很多人「擦肩而過」諾貝爾物理學獎2017年的得主為來自韋斯(Rainer Weiss)、巴裡什(Barry C. Barish)與索寧(Kip S.因同一緣由「錯失」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還有霍金(Stephen Hawking)。他1974年提出通過「霍金輻射」來觀察黑洞,但也因為理論「過於超前」,無法被證實,成為他永遠的遺憾。他2016年1月在一次講座上開玩笑稱,自己未能獲得諾貝爾獎是可惜的事,人類至今仍未找到任何黑洞,倘若有的話,他將獲得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五大獎項:物理學獎最苛刻,為何經濟學獎不受青睞?
    諾貝爾獎,來源於18世界享譽世界的化學家諾貝爾,去世時所留下的遺囑獎項(大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每年利息分為5份,設立了五個獎項),當時的諾貝爾是瑞典著名的化學家、工程師,也是世界聞名的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甚至我們後世所使用的炸藥,也是諾貝爾發明創作。
  • 也來說說諾獎,細說諾貝爾獎中的材料歷史
    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諾獎進行時,盤點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愛爾蘭人!(上)
    最近正是諾貝爾頒獎的階段,那麼歷史上誰是愛爾蘭諾貝爾獎獲得者?跟著小編,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愛爾蘭人!在早期,受法國象徵主義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作品的影響,他對愛爾蘭民俗的使用與原始的象徵主義相結合。精神上的失落感使作者從不同領域汲取靈感,涉獵神學,靈性主義,佛教,輪迴,愛爾蘭民俗,新柏拉圖主義和其他形式的深奧信仰,並從這些不同的影響中建立起了私人的象徵體系。葉芝的傑出詩人獲得國際認可,並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愛爾蘭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有人25歲戴上桂冠、有人96歲才獲殊榮
    每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多頒給三個人及兩項不同的科學研究。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瑞士天文學家奎洛茲(左)與麥耶(右)自1901至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5次,獎項得主人數共215人。
  • 諾貝爾獎真的公平嗎?
    不久後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頒獎典禮上,這些科學家將接受眾多電臺和電視臺的採訪,並與瑞典王室成員見面晤談。瑞典電視臺將對諾貝爾周的活動進行了現場直播。然而,諾貝爾獎自頒發伊始,就備受爭議。人們首先質疑諾貝爾獎的公平性。這集中表現在諾貝爾獎歷屆得住的構成上。
  • 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屆得主一覽:最年輕獲獎者僅25歲
    (原標題: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歷屆得主一覽) 中新網10
  • 2020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揭曉
    今年諾獎有兩個值得注意的變化:一是今年的諾貝爾獎獎金相比去年增加了100萬瑞典克朗,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二是將於12月舉行的傳統的頒獎典禮和晚宴因新冠疫情被取消,改為線上舉行。
  •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有人25歲戴上桂冠、有人高齡96歲才獲殊榮
    2020年諾貝爾獎從10月5日起陸續頒發,物理獎於6日公布。每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多頒給三個人及兩項不同的科學研究。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獲獎者由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甄選。該委員會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所推舉的五名成員組成。
  •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及菲爾茲獎得主
    人民網重慶8月25日電 (王嫚)24日,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在重慶拉開帷幕。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以及7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匯聚山城,展開一場精彩的智慧碰撞。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回顧史上諾獎最年輕得主!
    >昨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獎勵他們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得主名單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諾獎得主是個愛開跑車的拉風漢子?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獎得主啥形象?開著拉風小跑車圍著紅圍巾 獲獎名單上的第二位,熱拉爾·穆魯,與上海科學家淵源不小。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擁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論文及期刊索引平臺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自 2002 年以來,每年基於 Web of Science 平臺上的論文和引文數據,遴選諾貝爾獎獎項所涉及的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及經濟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頂尖研究人員,授予他們「引文桂冠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