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比富人早死20年!BBC探訪英國小鎮,揭露懸殊壽命差的真相...

2021-01-21 最英國

來源:《精英說》(ID:elitestalk)

轉載已獲得授權


這是發布在《每日郵報》上的一張照片:

在墨西哥城的一處區域

破敗凋敝的窮人區

與裝修精美的富人區僅有一牆之隔



這是一位攝影師鏡頭下的上海:

遠方是繁華,眼前是廢墟

同一座城市,有人坐擁豪華洋房

也有人卻蜷縮在破敗的小屋




有人呼風喚雨,享盡人間繁華;

有人貧病交迫,饔飧不飽

全世界範圍內,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



而在BBC的一部名為《Get Rich or Die Young》(要麼變有錢,要麼就早死)的紀錄片中,貧窮不僅奪走了人們生活中的種種機會,還在偷走人們的壽命。


據英國公共健康組織(Public Health England)提供的數據:在英格蘭北部一座叫做Stockton-on-Tees的小鎮,富人和窮人的壽命可以相差20年。


就這樣,原本看似平淡無奇的小鎮,因為一組數據震驚了所有網友。



Get Rich or Die Young - Panorama (2018) Documentary


在這個被稱為全英國最不平等的小鎮,一個街區男性的平均壽命只有64歲,和非洲國家衣索比亞國民的人均壽命相同;但距此5英裡的另一個街區,男性平均壽命則可以達到85歲,女性甚至可以達到90歲。


究其原因,當地醫生的回答簡單而刺耳:「富人長壽,窮人短命。」


在此之前,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在生老病死的終極宿命面前,窮人和富人的差距竟然越來越大。


為了探尋富人與窮人日漸加深的壽命鴻溝,BBC記者Richard Bilton與攝製組一起,深入採訪了鎮上的幾戶貧困家庭,試圖撩起遮蓋在窮人與富人之間,那層薄薄的紗布。



46歲的Rob Hill可以說是窮人區的典型,他生活在小鎮上最窮的街區。


「我是一個計程車司機,工作方式導致我只能經常吃快餐、垃圾食品,只有這些東西又便宜又方便,適合我的工作...工作間隙,只要隨便有停車,買一包炸雞翅,漢堡,炸魚薯,隨便啃兩口,座位旁邊一扔,馬上又可以繼續開始工作.... 」



除了因工作奔波常吃高熱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多年來Rob還有著吸菸的習慣。


有數據表明,貧窮人群吸菸比例是富有人群吸菸比例的4倍,很多時候,生活壓力令人們選擇吸菸。


日積月累之下,各種疾病找上了門,肺氣腫、坐骨神經痛、淋巴水腫和2型糖尿病等病症,一直纏繞著他。



醫生指出,Rob的很多疾病,其實都和他多年吸菸及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我曾經做過很多錯誤的決定,但吸菸是我做過的最壞的決定之一。」Rob說。


雖然正值壯年,但由於長年累月的積壓,現在任何的治療已經為時過晚。兩年前,醫生告訴Rob還有半年的時間可以活,他挺了過來。現在每多活一天,他都感覺像是上天的恩賜。 


但Rob的身體還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常常需要藉助呼吸機吸氧,上下樓梯都會喘不上氣,需要特定的儀器輔助。



現如今的Rob已經非常焦慮,他甚至開始籌備葬禮,準備迎接自己的死亡。他與喪葬人員商量,希望自己死後可以火化,把骨灰放進一個戒指首飾裡。


即使安排好了後事,最讓Rob放心不下的,還是家中的幾個孩子。



面對鏡頭,Rob8歲的兒子Harvey表現出了超乎同齡人的深沉:


我能夠聽到父親一直在咳嗽,我知道他快要死了,但是我只能離開廚房,不然看著他那樣,我會忍不住哭...


我父親是個善良的好人,但是我就快要失去他了...


雖然內心明白他們的父親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不會太長,但Harvey還是和姐姐一道,淡淡地安慰自己,「我們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走,醫生也不知道」。



Rob的身體狀況,讓幾個孩子早早體會到了無助與傷心,他們也理解了父親隨時會去世的事實,而這正是Rob最難接受的一件事。


「聽著我的孩子們哭著說:我爸爸快要死了,我很快再也見不到他了。那種感覺真的很糟糕。」




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Rob在死亡的邊緣惴惴不安,而記者採訪的第二個家庭,則是因為毒品才走向了分崩離析的境地。


Amy是當地一位31歲的單親媽媽,她生過三個孩子,但因為深陷毒癮,她被剝奪了孩子的撫養權。




這可能是最痛苦的一件事了,如果我能從對孩子的愛裡轉移我對毒品的注意力,我可能會停用毒品,但即便是我的孩子,無論他們給我多少的愛,目前來看,我做不到。


面對記者的採訪,Amy這樣說道,記者很快打斷她:「所以你的意思是,你愛毒品比愛他們更多?」


「不是愛毒品,是我更依賴毒品。」


Amy知道毒品讓自己的人生支離破碎,但是她依然很難擺脫毒癮。白天的時候,她總是渴望能夠戒毒,恢復健康和理智;然而一到夜晚她的毒癮復發,Amy常常會控制不住自己,又出門去尋找毒販....



和全世界大多數地方一樣,越窮的地方,因為毒品死亡人數的比例就越高。


在Amy生活的地區,許多人和她一樣深受毒品的侵蝕而日夜掙扎。在這個人口不到10萬的小鎮,每四周就會有一個人死於吸毒,過去十年裡,這裡因吸毒而死亡的人數已經翻了一番。


Amy不時發作的毒癮,讓三個孩子的外婆Ingrid感到不安。


「這完全就是一個噩夢,我沒辦法形容,我只知道,這兩個孩子和她待著很不安全。」




在兩周後,曾經成功戒毒數周的女兒Amy再次消失,有人看到她出現在之前曾經吸毒的地方。


當別人告訴Ingrid這個消息時,她非常平靜,顯然已經習慣了這一切。


如今,原本可以享受中老年悠閒生活的Ingrid成了兩個孩子Marni和Rico的監護人,為了排解生活中的負面情緒,Ingrid平時會去當地的一個互助會,和裡面的人互訴心事,互相幫助。


在這個小組裡,組員們有著一個共同點——他們大多有著吸毒的子女,因而在生活中需要照顧自己的孫輩。


就在記者隨訪的這天,Ingrid在互助會上說出了一個令人傷心的事——她的女兒Amy,剛剛擅自決定把第三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送去給別人收養。



對於被送走的外孫女,Ingrid耿耿於懷,她怨恨自己的女兒,怨恨她為了毒品將無辜的孩子送給別人撫養...


與此同時,Ingrid也不得不承認,或許對於那個孩子的人生而言,相比和一個吸毒的母親以及年事漸高、壓力巨大的外婆生活在一起,這或許才是更好的決定。


Ingrid一邊說,一邊傷心地哭了起來。



Rob和Amy兩家人的故事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壓抑與無奈,而同樣在這個小鎮,在距離汽車司機Rob一家兩英裡外的地方,David和Clare Hodges兩夫婦卻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David與妻子都是醫生,家中有三個孩子,一家五口人都居住在鎮上的「富人區」,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



夫妻兩人的收入可觀,有足夠的金錢和精力為家人選擇營養均衡的食物。與此同時,他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保證一定的時間鍛鍊身體,維持身體健康。


在這個街區,居民們習慣了在周末帶家人去郊外度假,騎車、跑步或是打高爾夫。




輕鬆休閒的生活狀態下,這裡居民的平均壽命達到85歲,比人均壽命本來就很高的英國的平均水平還要高出4年。


富人區的孩子們成長於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父母則有更多的注意力關注到孩子的營養均衡、身體健康與性格成長等方面。沾染毒癮、菸癮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的可能性與貧民區相比,顯然低了許多。


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來說,他們不用擔心自己居住地的治安問題,日子過得非常悠閒。


「平時大家大晚上都會在馬路上跑步運動,因為這附近很安全,居民們都很友好。」


不管是31歲,還是46歲,還是59歲,生活都還是充滿了希望:


健康的身心狀態,讓他們人生剩下的路看上去還很長,也值得期待...


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而那些陷入困境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在這現象背後的原因,無外乎「貧窮」二字。


走出富人區、走進窮人區,你就會發現,人們在50歲之後,大多開始變得不健康。而小鎮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當地的葬儀業人員都看在眼裡,在當地殯儀館裡,他們看到過太多年輕的遺體。



當BBC的記者走進當地一處墓園,這裡躺滿了各種早逝的人。 


「當你走過這片墓地,你幾乎就能感受到在這個鎮子上發生了什麼.... 這個人47歲,這個40歲...那邊有個又是47歲..…


偶爾看到一個60的... 60已經幾乎是我看到最年長的了...」


這個小鎮的生活質量,幾乎已經全部寫在了密密麻麻的墓碑上。 



事實上,在紀錄片伊始,主持人就點明了這個現象:


「英國正在分裂,有錢人活得比窮人長很多,而這個壽命差距,還在一直增大。」


最高層的人,可以最大程度地享受物質和精神的供應。隨著層次逐漸遞減,最底層的人所擁有的物質能量,通常只能勉強維持生存,精神供應幾乎為零。


當新的科學技術將大規模延長人類的潛在壽命周期變為可能,貧富差異卻在逐漸將這種技術優勢轉變為壽命鴻溝...



但人不應該因為自己生活的階級而被決定該活多少歲。


在這些人中,大多數的疾病和死因,並不是偶然發生的絕症或意外,往往是可以提前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改變飲食習慣、調整生活節奏,及時接觸心理諮詢,從孩子抓起,就有機會一點點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困境。


隨著媒體的報導,當地人也愈發關注到了這一現象。



從醫療到教育,當地人更多地關注起低收入家庭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各種形式來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生活狀態和機遇。


小鎮上一所小學的校長Bernie,她所工作的小學裡,很多孩子都來自當地的低收入家庭。為了改變當地懸殊的壽命差,為當地貧困家庭的孩子推出了一套健康療法和諮詢服務。



當低收入家庭的父母忽視了孩子的身體鍛鍊、心理健康、營養均衡時,學校決定承擔更多的責任。


學校舉行了各種各樣的活動,一方面加強鍛鍊,在飲食方面注意避免不健康的食品,同時注重孩子的心理建設,增強他們的自信…


目前看來,Bernie的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事實證明,在有效的幫助和支持下,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甚至能在各方面都表現得比富人家庭的孩子還要好。


「我們的這些孩子,也同樣擁有天賦、潛力!」



英國這個小鎮所反映的癥結,其實正是如今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縮影...


貧富差距的產生並不可怕,但如果任由這樣的差別持續擴大,並把所有問題都歸結為窮人們的「劣根性」,不免太過冷漠,也是執政者的懶惰。


但當所有人都意識到問題所在,並盡力關注和改善,這或許就是這部紀錄片存在的意義。


參考文獻:

https://www.dailymotion.com/video/x6r2uer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b0bdm7zm

https://www.bbc.co.uk/news/health-44985650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6007783/The-town-residents-die-TWENTY-years-richer-neighbours-five-miles-away.html

https://www.stockton.gov.uk/media/876503/lea-2017-people.pdf

https://inews.co.uk/culture/television/panorama-get-rich-or-die-young-bbc-1-review-a-tale-of-two-cities/

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healthandsocialcare/healthinequalities/bulletins/healthstatelifeexpectanciesbyindexofmultipledeprivationimd/englandandwales2014to2016#the-slope-index-of-inequality-sii-for-life-expectancy-and-healthy-life-expectancy-in-england

版權歸精英說所有


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相關焦點

  • 貧富差距真能影響壽命?歐洲科學家:富人比窮人多活近20年
    英國科學家:富人比窮人多活19年經典定律二八法則告訴我們,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裡,但你有沒有想過,財富的差距不僅影響你的生活水平,甚至會影響你的壽命,哪怕你生活在發達國家,比如英國。英國科學家最近發現,貧富差距已經影響到了壽命的長短。
  • 巴拿馬城財富差距致窮人富人預期壽命相差15年
    中新網12月18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一組科學家首次對6座拉丁美洲城市超5000萬居民預期壽命差異與其社會經濟地位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分析。結果表明,巴拿馬城富人的預期壽命要比窮人長15年。此前,在由不平等引發的預期壽命差異方面,一直沒有過深入研究。在來自美國德雷塞爾大學(Drexel University)的流行病學家烏薩瑪·比拉勒(Usama Bilal)的領導下,一組科學家決定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 2200年,富人長生不老,窮人滅絕,人類進入新紀元!
    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研究的日益深入,人類開始逐漸揭開衰老和死亡的真相。而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又向我們展示了成為「半機械人」,徹底擺脫死亡的可能。成立醫療基金會研究「人類壽命和衰老相關疾病」,每年花費達4000萬美元。風險投資家保羅·格倫向哈佛、普林斯頓、MIT、斯坦福等著名高校資助上億美元,研究「生命體衰老機制和延長壽命的手段」。32歲的俄羅斯大富豪德米特裡·伊茲克投資啟動「2045計劃」,希望在30年內「創造將人的意識注入高階非生命體的技術,使人獲得永生。」
  • 晚清老照片:窮人吃米糠,富人美女伴唱
    晚清時期,清政府腐敗無能,可這並不妨礙那些富人權貴享樂。圖為晚清所謂的「老爺」用餐,一身綢緞衣服,一頂精緻的帽子,外加一個伺候他們的僕人,這就是身份的象徵。大戶人家的貴婦用餐,排場很大,旁邊有丫鬟和老媽子服侍。
  • 中國貧富差距新特點:窮人太窮轉為富人太富
    截至2012年,中國財產基尼係數(0.66)僅高於日本,明顯低於美國和法國。但是,發達國家的財產差距是基於成熟的產權制度和私有制經濟形成的,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在一些國家甚至有下降的趨勢。例如,法國的財產基尼係數從2010年的0.758下降到了2014年-2015年的0.7左右,英國則從0.72下降到了0.68左右。
  • 富人定律:沒有富人思維,再努力都是窮人!
    沒有富人思維,再努力都是窮人!這可以說是一條富人定律,因為人與人之間,雖然都擁有幾乎同樣的身體條件,也可能會付出同樣的努力,但不同的思維卻會造就不同的結果——窮人和富人。 富人之間自然也有不同之處,但卻也有很多的相同的地方,尤其是在富人思維上,富人和你想的往往不一樣。
  • 《寄生蟲》:窮人往上爬了很多層,才到富人的地下室
    在如此懸殊的貧富差距之下,韓國窮人和富人的生活也天差地別。韓國首都首爾大區人口逾2400萬,幾乎佔到韓國人口的一半,城市人口密集度達到紐約的兩倍。於是乎,首爾的很多的樓房都配有可供居住的半地下室,不少韓國人就蝸居在半地下室中。電影《寄生蟲》裡的主人公基澤一家也是如此。因為貧窮,基澤一家不僅只能蹭鄰居的免費無線網絡,還需要給披薩店折包裝盒來賺錢餬口。
  • 窮人如何縮小與富人的差距?關鍵是靠它!
    只不過,由於本人不是什麼富二代,本金一直不多,再加上過去10年自己工作也經歷過大的調整,經歷「高校教學—上學—專職投資——回歸高校」四個階段,資金來源一直不穩定,對複利的影響也很大。 我為何對投資收益率要求那麼高呢? 窮人跟富人根本耗不起,不能跟他們打持久戰。
  • 窮人與富人的區別(值得一讀)
    在如今,社會差距越來越大,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而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在抱怨,很多人都在訴苦,可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呢?這裡所說的「窮」與「富」,不僅僅是片面的指金錢上的窮與富。窮人與富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思維。有一句話說,思維決定行為,而行為決定結果。所以,要想改變結果,歸根到底還是得改變思維。
  • 有人說20年後,「窮人住城市」,富人住農村。大家覺得這句話究竟對...
    說得簡單點是農民進城,說得通俗一點說是窮人進城討生活。而這個討生活只不過是靠勞動罷了! 農民進了城,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也就有了固定的經濟收入。相比之下,進城工作再怎麼苦累,都要強於在家務農。畢竟搞農業這一行,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又還要看老天的臉色,收入極端不穩定。而在城市的各種工作崗位,只要按時上下班,月底都可以準時領到自己的勞動報酬。
  •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馬太效應給人們的啟示
    為什麼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導致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經濟學中有一則馬太效應的理論充分地解釋了這樣的自然法則,「強者愈強、弱智愈弱;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其反映的就是當前社會的兩極分化現象。「馬太效應」源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電影《寄生蟲》,窮人和富人都在一條船上
    保姆文光在我們的社會裡也非常多,窮人站在富人身邊就很自然的開始斜視別的窮人。基宇贏得了多惠和其母親的認可,開始給多惠教英語。多惠是一個缺愛的孩子,在家裡父母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弟弟多松那裡。天真的多惠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在了基宇身上,基宇違背了自己朋友敏赫的囑託開始和多惠交往。
  • 為什麼富人越來越低調,窮人卻熱衷於炫富?
    窮人花的錢都是純消費,而富人的每一筆花費基本上都是投資。 第二層:證明自己不是窮人。 第三層:掙回面子。 富人消費也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基本生活所需,吃穿住行。 第二層:各種投資,包括:房產、教育(孩子的學習和自己的學習)、旅遊和各種社會活動(擴充見識),等等。
  • 雙語:英國最窮和最富人群的平均壽命差距擴大到近10年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英國最富裕和最貧困的社會成員之間的預期壽命差距擴大到近10年。   The study analyzed a total of 7.65 million deaths in England between 2001 and 2016 based on data from the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 富人和窮人誰更吃虧?
    有人好奇,如果2021年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我們最應該擔心什麼?說到「擔心」,每個人的想法可能都不太一樣。但是如果再次發生像今年這樣的「黑天鵝」的話,相信不少人最擔心應該是「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出現。因為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富人的資產可能會在無形中縮水許多,窮人的日子則會更加艱辛,並且這種事情出現的時候毫無預兆,不會給人任何反應的機會。
  • 非洲日記:非洲窮人吃小龍蝦,富人吃什麼?
    有一次,他終於忍不住問我:「中國人都很有錢啊,小龍蝦不是窮人吃的嗎」?「不是啊,在中國小龍蝦富人才經常吃」,我的回答讓小黑感到不解。後來我發現,非洲人不太喜歡吃帶殼的海產品和水產品,比如龍蝦和螃蟹,非洲人就很不喜歡。小黑說,在非洲只有窮人才吃小龍蝦,小龍蝦被稱為水中蟑螂。小黑的話讓我恍然大悟,終於知道這傢伙,每次和我出來吃龍蝦,就悶悶不樂了。
  • 37、窮人才吃轉基因,富人都吃有機食品?比爾·蓋茨不贊同
    本人是業內資深媒體人士,報導轉基因近10年,採訪過國內外眾多科學家和業內專家,參觀過眾多實驗室和育種基地。36黃金大米|37窮人才吃富人不吃|38未知風險|39領導吃|40公眾為何反對文/洪廣玉37、 在美國,窮人才吃轉基因,富人都吃有機食品?
  • 二刷韓國巨作電影《寄生蟲》,才懂寄生蟲其實代表更加隱秘的真相
    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家中的大兒子基於經朋友介紹成為了富人家庭裡孩子的補課老師。因為基於這層關係,這個窮人家庭的母親、父親、妹妹,通過一些方式成為了富人家庭的管家、司機、心理輔導老師。之後又過上了如寄生蟲一樣攀附在富人家庭中的生活。
  • 窮人「翻身」?兩個公式直接套用,認知提升受益無窮
    這是窮人思維。工資就像是富人給窮人的一劑有時效的止痛藥,窮人的痛來源於生活所迫,而富人定期的施捨就可以讓窮人安心地為他們打工。這是富人思維。沒有對錯,只是追求不同。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終究還是要有志才能成。窮人每天為生計奔波,他們會麻木。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而創業源於不甘,源於思考。為什麼講創業,因為打工終究成就不了富人年薪100w的打工人就算在北上廣深已然是天花板。
  • 重磅研究:離婚者比酒鬼、窮人和單身漢更容易早死
    在對他們1992年至2008年這16年間的生活情況進行研究後,記錄下數據。然後,通過查閱死亡記錄以及對親屬的採訪,科學家們收集了這批人在2008年至2014年期間死亡的數據。科學家掌握了這些人不同的社會經濟因素,涵蓋了失業史、食物銀行的使用和生活滿意度等57個類目。不出所料,吸菸是導致早死的元兇,幾乎使個人的死亡風險增加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