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20年後,「窮人住城市」,富人住農村。大家覺得這句話究竟對...

2020-11-26 騰訊網

社會的快速發展,拉開了農村與城市的差距。雖然這幾年來,農村發展取得了從未有的新發展,但農村始終比不了城市的各種優越性,如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就業資源等。因此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走入城市。

一說到農村,在多數的腦海中印象是「窮、苦、累」。即便現如今農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新農村建設使農村道路不再是泥巴路,交通便利。電網改造、光纖入戶、自來水入戶等等農村基礎建設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由於農村收入遠不如城市。所以為了生活農民不得不進城!說得簡單點是農民進城,說得通俗一點說是窮人進城討生活。而這個討生活只不過是靠勞動罷了!

農民進了城,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也就有了固定的經濟收入。相比之下,進城工作再怎麼苦累,都要強於在家務農。畢竟搞農業這一行,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又還要看老天的臉色,收入極端不穩定。而在城市的各種工作崗位,只要按時上下班,月底都可以準時領到自己的勞動報酬。因此多數農村人都願意進城打工,而不願意待在農村。

農民在城市有了工作、有了經濟的穩定性,也適應了城市的生活,久而久之就在城市安了家,自然就不願意回到農村裡去。雖然農民在城市安了家,有一定的經濟來源,但根據財富的狀況來看,他們並不是富裕人士,僅僅屬於低收入群體。

現如今社會發展變化很快,經濟來源也很複雜,在各行各業誕生了好多精英。無論從收入方面,還是在個人擁有財富方面,他們都遙遙領先於在底層工作的勞動者。也可以說他們這一類人屬於富裕人士!

大家都知道,富裕人士所過的生活方式與低收入群體肯定不一樣。他們會享受生活,更喜歡居住在空氣新鮮,鳥語花香的地方。而農村恰好環境優美、空氣新鮮,更何況現如今農村各種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因此他們更樂於居住在農村。

時代總是在向前發展,根據錢生錢的經濟規則,富裕人士總要比低層人士佔據很大的優勢,如人脈優勢、資金優勢等。因此不管在任何的時代都是如此!除非敗家或者走不歸路,否則的話,富裕人士總不可能跟底層人士相提並論。而普通勞動者永遠是勞動者,永遠是靠勞動獲得報酬。換句話說,勞動是富裕的前提條件,但富裕並不一定靠勞動得來!

在20年後,農村肯定會比現如今還要好的多,農民生活會更加富裕,國家支持農村力度會更加大,但根據現在農村形勢來看,年輕人幾乎進了城,唯獨留下老少在家。20年之後,這些長輩們都走了,這些年輕人可能會回農村嗎?別說20年後,就是現在讓他們回去,他們都不可能回去。

就算有回去的心,但回農村又能幹得了什麼呢?既沒有資金上的優勢,又沒有一定的經濟來源,待得住嗎?可別忘記了,農業可不僅僅是靠純粹勞動那麼簡單喲!單一的勞動恐怕連吃飯都是問題,它需要的是資金後盾、技術後盾、勤勞後盾,只有三者合一才能出效益。當然還含括運氣成分!相比之下,富裕人士就不同,有資金做後盾,有了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就可以大顯身手投資農業幹一番,不受束縛。這樣一來也就自然留在農村了。

總之,有人說20年後,「窮人住城市」,富人住農村。這句話是對的。它既說明了農村的特殊的優美環境,同時也說明了在農村搞農業也並不是只付出勞動那麼簡單,也需要一定的資金勢力。假如只靠單一勞動來獲得報酬的話,那還不如在城市工作好得多!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朋友們:你們覺得20年後,「窮人住城市」,富人住農村。這句話對嗎?歡迎討論留言。

相關焦點

  • 風水先生說:「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麻雀屋」指的是什麼?
    農村人都喜歡燕子來家築巢,大家都覺得燕子能給家裡帶來好運。但是麻雀卻很少去有人住的家裡築巢,不過農村有句俗語叫:「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難道麻雀來家築巢,家裡就會出棟梁?雖然麻雀經常在有人的地方活動,但是很少有麻雀會把窩安在有人住的家裡,因為很多農村人還是不太喜歡麻雀,因此麻雀也不敢把窩安在別人家裡。
  • 農村俗語說的「窮人放鞭炮,富人在聽響」,為啥正月初一不放鞭炮
    因此在古代農村,就有了農村俗語「窮人放鞭炮,富人在聽響」之說,意思是說窮人為了趕走貧窮才放鞭炮,所以喜歡放鞭炮的都是一些沒有錢的人;而有錢人都是呆在屋裡,坐著聽鞭炮熱鬧的響聲。因為古代社會沒有現代科技,所以當時的人們都比較迷信,認為不好的東西可以依靠爆竹聲嚇走。因此只有在祭祀,或者是不好的時候才會燃放煙花爆竹。
  • 俗話說「燕子不進苦寒門」,這是為何?燕子能分辨窮人與富人嗎?
    文/當年一木俗話說「燕子不進苦寒門」,這是為何?燕子能分辨窮人與富人嗎?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曾經寫過一首詩《烏衣巷》。這裡的王謝,指的是西晉時期的名臣王導、謝安,這句詩講的就是,燕子以前都飛進有錢人家,如今那些名人家族落敗了,豪宅成了破舊的茅草屋,燕子依然在那裡築巢。在農村,就有一句俗語,「燕子不進苦寒門」,很多人好奇,燕子為什麼不進苦寒之門?燕子又是如何分辨窮人和富人呢?
  • 20年後的農村將沒有農村的樣子?你能想像的到20年後農村啥樣嗎
    想必大家都知道,現在越來越的農村人沒有呆在家鄉,而是選擇到大城市裡見世面,絕大多數的農村人民都嚮往著城市的生活,不想讓自己的見識局限於農村,城市美好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他們,因此農村年輕人正在大量的往大城市裡走。
  • 以前農村覺得這是窮,現在卻覺得是邋遢不愛運動
    怎麼辨認窮人和富人呢?至始至終這都是一個讓人們討論的話題。農村也有些類似教人辨別貧富的俗語,比如「窮看廳堂,富看廚房」,就教人們通過別人家的客廳和廚房識別這家人是否真的有錢?窮人喜歡將所有人都看得到的客廳裝修得富麗堂皇,富人則更看重廚房的裝飾,廚具的安全衛生和便捷。
  • 深圳富人區裡的窮人,住一千多萬的房子,卻拿著不到五千的工資
    上世紀80年代改革之風在中國吹起,深圳牢牢地抓住了發展的機遇,站在風口上的深圳猶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發展不可謂不迅猛,僅僅用了四十年的時間就名揚四海,成為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與北京、上海、廣州、並稱為北上廣深,同時它也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如同一張流光溢彩的名片展現在世界面前。
  • 風水先生告訴你:「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麻雀屋」指的是什麼?
    農村人都喜歡燕子來家築巢,大家都覺得燕子能給家裡帶來好運。但是麻雀卻很少去有人住的家裡築巢,不過農村有句俗語叫:「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難道麻雀來家築巢,家裡就會出棟梁?早飯後經常噯氣。適宜更多人群。說明體內氣血不足。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源網絡。研究發現。。蘇雷什前往巴布家。幾年前。此後就沒有出現過這樣的錯誤。在二分硬幣中只有這一個是這種發行。雖然麻雀經常在有人的地方活動,但是很少有麻雀會把窩安在有人住的家裡,因為很多農村人還是不太喜歡麻雀,因此麻雀也不敢把窩安在別人家裡。
  • 「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麻雀屋」指的是什麼?
    農村人都喜歡燕子來家築巢,大家都覺得燕子能給家裡帶來好運。但是麻雀卻很少去有人住的家裡築巢,不過農村有句俗語叫:「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難道麻雀來家築巢,家裡就會出棟梁?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雖然麻雀經常在有人的地方活動,但是很少有麻雀會把窩安在有人住的家裡,因為很多農村人還是不太喜歡麻雀,因此麻雀也不敢把窩安在別人家裡。記得小時候村裡的孩子都會上樹掏鳥蛋,其實掏的大部分都是麻雀蛋。
  • 「窮人」和「富人」到底誰更慷慨,結果你一定沒想到
    出品:科普中國作者:匡儀 (中國科學院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 汪祚軍 (寧波大學)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大家可能都聽過一個成語,叫作「為富不仁」,說的是富人為了發財致富,沒有一點兒仁慈的心腸,這種富人的形象也常常出現在各種影視作品中。
  • 窮人的「雞腿兒」,富人說是人參,如今才知它價值可貴
    內容提要:窮人的「雞腿兒」,富人說是人參,如今才知它價值可貴!文:三農小七古人云:「食色性也!」很多人都離不開吃,中國人對吃的研究也極其深刻。俗話說:「天上飛的不吃飛機翅膀;地上跑的,不吃汽車輪胎」!可見,國人的食譜有多廣泛。
  • 農村房子:有人住百年不倒,不住人3年就塌,你知道啥原因嗎?
    而周邊有人住的房子卻完好無損,同樣的房子,為何有人住就不容易塌掉呢?有人認為沒人住的房子是因為整天鎖門,裡面空氣潮溼,最終導致了房子坍塌。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如果家裡沒人住的話,房子裡面的牆壁表皮容易脫離,也就是說沒人住的房子更容易顯舊,但並不會坍塌,下面就來看看無人住的房子到底是怎麼塌掉的。
  • 窮人比富人早死20年!BBC探訪英國小鎮,揭露懸殊壽命差的真相...
    這是一位攝影師鏡頭下的上海:遠方是繁華,眼前是廢墟同一座城市,有人坐擁豪華洋房也有人卻蜷縮在破敗的小屋據英國公共健康組織(Public Health England)提供的數據:在英格蘭北部一座叫做Stockton-on-Tees的小鎮,富人和窮人的壽命可以相差20年。就這樣,原本看似平淡無奇的小鎮,因為一組數據震驚了所有網友。
  • 湖北黃石九中校長:窮人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
    張群力湖北黃石校長:窮人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過去一年,網絡上出現不少雷人雷語,就在大家猜想2010年還會有什麼新花樣時,它馬上來了——「窮人和富人是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的」,這句出自湖北一位校長之口的話,被網友評為2010年雷語第一句。
  • 有人說燕子不進「苦寒門」,它們是如何分辨富人和窮人的?
    還有句話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但另一句話卻說「燕子不進苦寒門」,那麼燕子究竟進不進苦寒門呢?燕子真的是嫌貧愛富嗎?燕子竟然有分別貧富的能力嗎?其實燕子不進苦寒門只是對燕子築巢選址的現象的一個描述,其背後還有更為深刻的原因,說燕子嫌貧愛富有點誤會它們了,畢竟從生物功能來說,它們只是想選擇一個好的地址來繁衍後代罷了。
  • 歐洲科學家:富人比窮人多活近20年
    英國科學家:富人比窮人多活19年經典定律二八法則告訴我們,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裡,但你有沒有想過,財富的差距不僅影響你的生活水平,甚至會影響你的壽命,哪怕你生活在發達國家,比如英國。英國科學家最近發現,貧富差距已經影響到了壽命的長短。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因此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到老年,是不能過於的消耗一些精力的,否則對老人的健康是有影響的。那麼這句話大意思何在呢?我們經常到道觀中看到一些鶴髮童顏的道長,經常被他們的神採所折服,一些百歲的道長看起來不過七八十的樣子,而且他們還腳健如飛。那麼為什麼道觀中的道長卻如此有精神呢?
  • 《寄生蟲》:窮人往上爬了很多層,才到富人的地下室
    這座韓國歷史上的第一座金棕櫚,讓豆瓣25萬用戶祭出8.8的高分。有人說,這是一部拍給中產觀眾的「激素」電影,刺激了大眾痛點,引爆了輿論。它究竟是不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呢?這一段是奉俊昊導演水平的最佳體現,不管是雨夜中逐級向下的鏡頭,還是隨著水位上升而切換出來的洪災現場,那種窮人世界的脆弱被他的鏡頭精準捕捉,呈現出山崩地裂的力量。這為最後的悲劇結尾奠定了基礎。水位上漲的鏡頭和水漫貧民區的鏡頭的拼接十分巧妙災難後,富人家的院子雨過天晴,窮人則在體育館的喧囂中急忙應付。
  • 中國貧富差距新特點:窮人太窮轉為富人太富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貧困人口數量龐大,1978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多達2.5億人,佔當時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這些貧困人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貧富差距的核心來源。林毅夫在國內較早地指出,中國貧富差距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富人太富,而在於窮人太窮。從對中國2007年的數據計算也發現,扣除1%最富有家庭後中國城市最富有10%家庭組所擁有財富佔總財富的百分比為33%,農村的相應百分比為39%。
  • 俗語「富人腦頂方光」,有道理嗎?老農直言:安慰話,別當真!
    農村素來諺語、老話較多,雖然通俗但也只是統計學的一種樸素體現,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以偏概全、不可過於迷信,比如「窮人腳上無毛,富人腦頂方光」,字面意思是人體的腳部位生毛髮較多者相對較為富足,頭頂毛髮少者不至於愚笨也有一定的財運。
  • 富人和窮人誰更吃虧?
    2020即將結束,這一年時光仿佛恍如昨日,很多人都在籌備準備回家過年,畢竟去年一整年都被「困」在了家中。然而興奮的同時,又格外謹慎,擔心又像今年春節一樣哪也去不了。有人好奇,如果2021年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我們最應該擔心什麼?說到「擔心」,每個人的想法可能都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