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說的「窮人放鞭炮,富人在聽響」,為啥正月初一不放鞭炮

2020-12-04 三個老農民

農村俗語說的「窮人放鞭炮,富人在聽響」,為啥正月初一不放鞭炮?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婚嫁慶典,現代人都喜歡燃放煙花爆竹,用來增加喜慶氣氛。其實古人最早燃放鞭炮,和現在人的作法截然不同,那時候是因為家裡日子不好過的人,才會去燃放煙花爆竹,意思是想要把目前的黴運驅散。

因此在古代農村,就有了農村俗語「窮人放鞭炮,富人在聽響」之說,意思是說窮人為了趕走貧窮才放鞭炮,所以喜歡放鞭炮的都是一些沒有錢的人;而有錢人都是呆在屋裡,坐著聽鞭炮熱鬧的響聲。

因為古代社會沒有現代科技,所以當時的人們都比較迷信,認為不好的東西可以依靠爆竹聲嚇走。因此只有在祭祀,或者是不好的時候才會燃放煙花爆竹。

《神異經》:「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掛熚,而山魈驚憚。」

這就是最早爆竹起源的記載,說明當時人們只是為了驅趕危害人們的山魈,在新年的時候才大量燃放煙花爆竹。當然山魈這種東西誰也沒有見到過,因為當時人們文化落後,對天災人禍沒有合理的解釋,都迷信地歸咎於某個未知事物上面,延續至今就成了喜迎新春就燃放煙花爆竹的風俗。

舊社會都是靠科舉制度選拔人才,因此有文化的人都在富人群體裡,他們相對於沒有文化的窮人來講,當然就視野開闊了,也有更多的閒情雅致,可以品茶讀書,琴棋書畫樣樣都可以賞玩,當然就不喜歡放爆竹了。而底層社會的窮人就不可同日而語了,他們沒有啥業餘文化生活,逢年過節放鞭炮,就成了他們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因此在民間就有了農村俗語「窮人放鞭炮,富人在聽響」之說。

古代富人很多人家都是書香門第,會講究理教家規,大年三十會給長輩守歲,一夜未眠會精神萎靡,所以在正月初一,很多人都不會去放鞭炮。而窮人就不同了,平常很苦,只有到了過年時才享受一下,所以不管是什麼日子都會去燃放煙花爆竹。可是富人家只有在大年之夜才燃放鞭炮,其餘時間不會燃放,只是聽著窮人放爆竹的聲音,因此有了農村俗語說的「窮人放鞭炮,富人在聽響」。

而正月初一,還有個民間傳說:這一天文財神分身到各家各戶,讓家家戶戶的孩子們變得聰明伶俐。可是文財神最怕鞭炮,所以就不敢到喜歡燃放煙花爆竹的人家去,因此這樣的人家孩子都會愚笨,當然日子就越過越窮。

而不喜歡放鞭炮的人家,多數都是些書香門第之家,文財神的分身就會不走了,這家的孩子就是越來越聰明,都考取功名,日子當然越過越好了。所以就有了農村俗語「窮人放鞭炮,富人在聽響」,也是正月初一大家都不燃放煙花爆竹的原因。

這句農村俗語裡面說的:「窮人放鞭炮,富人在聽響」,也充分說明了舊社會裡的窮人在逢年過節時,沒有什麼娛樂方式,所以就喜歡大量燃放煙花爆竹解悶。而富人家的生活總是多姿多彩,而且還要受禮節約束,因此就很少出去放爆竹。而為啥正月初一不放鞭炮?這是因為迷信的說法,為了子孫後代出人才。看起來還是窮人無拘無束,想幹啥就幹啥,而富人家的約束多,有些事情身不由己,你認為是做窮人好還是做富人好呢?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一放鞭炮,幾點放最合適?
    朋友說:在農村過年,大年初一要「開財門」,幾點鐘開始放鞭炮最好?看到這個問題卻讓我覺得莫名的有些傷感,小時候過年都是父親負責放鞭炮,現在父親都已經年過六旬了,而過年的時候也幾乎上是聽不到放鞭炮的聲音了,畢竟環保工作人人有責。
  • 馮恩昌:小時過年放鞭炮
    雖說是窮人過年如過關,作為小孩考慮的不是那麼多。只知過年家裡生活有所改善,吃年糕,吃白饃,吃年夜飯,正月裡跑龍燈,看農家自演的小戲。進了臘月門,最盼年的是爺爺奶奶,盼著在外兒女回來闔家團圓,豈不知小孩子更盼年。那時我在本村上小學,過了臘八就盼放寒假了,放了假就像鳥出了籠,玩過歡天喜地不亦樂乎了。
  • 中國人結婚為什麼要放鞭炮?
    為何結婚要放鞭炮呢?這個習俗怎麼來的?眾所周知,鞭炮是中國的特產,別稱也叫「炮仗」、「爆仗」。鞭炮的起源很早,放鞭炮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超過2000多年的歷史。現在我們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吉利與歡愉。然而,如果我們追溯鞭炮的起源,就會了解古代人最先燃放鞭炮的本意並非是為了喜慶。
  • 媒體揭日本華人放鞭炮方法:鞭炮在鐵桶裡邊放
    在日本的華人,還保留著中國人的傳統,放鞭炮。不過,不像在國內一樣,四處亂放,而是只在中華街上。在中華街上,也不能像中國「土著」一樣,肆無忌憚地放,而是日本式地放鞭炮。怎麼放呢?兩個人抬著一個大鐵皮桶,把鞭炮放在鐵桶裡邊放。為了讓街坊四鄰都能聽見,就抬著鐵皮桶,繞著中華街巡遊。這是個好辦法。
  • 放鞭炮吃齋菜 舞醒獅拜大年
    據了解,大龍街坊每年初一必備的習俗是放鞭炮、吃齋菜和醒獅採青,雖然時代在不斷變遷,這些習俗聽起來也並非與眾不同,但繼續堅守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習俗,不僅可以襯託出春節特有的歡慶氛圍,同時也更加體現人們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  「開門炮仗滿堂紅」  長久以來,春節放鞭炮已成為我國一種文化習俗而深入人心,所謂「鞭炮不響不成年」、「開門炮仗滿堂紅」。
  • 辛德勇:過大年,放鞭炮?
    從少年時期起,一到過年,心頭就會對放鞭炮這檔子事兒,充滿不安。媽媽規矩很多,午夜跨年的時候,鞭炮一定要放響;初一一大早,一定要放響;初五、十五、二月二都一定要放響。家裡上有兄,下有弟,這本來不應該有什麼問題。偏偏兄弟三人,沒有一個人對這事兒有一丁點兒興趣。買來的鞭炮一直到放過期點不著火還沒有人去放,是一種常態。母親暴怒,自是事出有因。
  • 大年初一放鞭炮,但是鞭炮紙不能往外掃,原因是什麼?
    導讀:大年初一放鞭炮,但是鞭炮紙不能往外掃,原因是什麼?現在環境汙染很厲害,很多時候都不讓放鞭炮了。但是春節放鞭炮這個傳統,依然沒有改變。現在國人,尤其是農村,在春節初一,還是習慣性地放上鞭炮。雖然說有點迷信的成分,但這確實中國古人最樸素的願望。那就是把喜神、財神等好運留在家裡,而之所以放鞭炮,大體上也就是這個意義。甚至有老人說,放鞭炮就是為了要迎接神的到來。總之不管如何,這都是美好的寓意,長期以來傳承下來的美好習俗。
  • 農村年前熱鬧非凡,初一下午就變冷清,專家:為啥?老農:多樣化
    而且在農村,在年前的時候整個村子熱鬧非凡,可以說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但是在初一上午拜年結束後,整個村裡就變得經悄悄,好像從來沒有熱鬧過一般,因此很多專家, 納悶,為什麼農村年前人腦非凡,從初一下午就變得冷冷清清呢?老農說:真是多樣化的結果。在農村年前確實熱鬧非凡,不論是在外打工,還是求學的都會在春節的時候,回到農村過年。畢竟春節就是一個團圓的節日。
  • 新人結婚違規放鞭炮遭舉報 大喜日子被罰300
    新人結婚違規放鞭炮遭舉報 大喜日子被罰300 2015-01-15 14:26:22> 2015年01月15日 14:26 來源:錢江晚報 參與互動()   結婚了,放鞭炮添添喜氣
  • 農村多地不允許放煙花爆竹,免費發放電子鞭炮,農民不解
    農村多地不允許放煙花爆竹,免費發放電子鞭炮,農民不解用心去體會,才能更好的了解農村,了解農村的生活,做一個用心的編輯,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有用的信息,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關於農村過年放煙花爆竹這件事在農村,過年的那天晚上,基本上上都會放一些煙花幫助,許多家門口也都掛上了紅燈籠,但是這幾年來,國家也很重視環境的問題,許多地方也已經下發通知,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而且有些地方還發放了電子,鞭炮來代替煙花爆竹,這個時候也就有許多農民困惑了,不讓燃放煙花爆竹,這樣還有年味嗎?
  • 「散文」過年話鞭炮,放完小鞭兒,最喜歡拽著滴滴金跑
    過年,得放鞭炮。鞭炮最初之意,是為了驅逐鬼神和迎接新春,但對於一般人而言,鞭炮中的文化內涵,是不去深究的,鞭炮就是一般人家過年的象徵,是過年最熱鬧歡樂的聲音。所以,儘管有不少人因鞭炮的噪音和汙染而反對放,而且,有一些城市還禁止過,但是,更多的人還是覺得大過年的,沒有一點兒鞭炮的響動,那還叫過年嗎?北京好多年前曾經禁止過,這幾年又恢復了,只是限制了時間和地點。對於過年的傳統而言,鞭炮和餃子的意義是同等重要的,一個聽在耳,看在眼的,一個吃在心。缺一不可。否則,年的味道就減少了。
  • 大家對於春節不能放鞭炮怎麼看?說不能放鞭炮的專家大家怎麼看?
    2020-12-23 13:09:26 來源: 新手媽媽育兒 舉報   我支持重拾傳統,春節放鞭炮慶祝
  • 民國老照片:窮人放鞭炮過春節,有錢人發壓歲錢過春節
    總感覺那個年代的人都不怕鞭炮,拎著手上就放了一卦!放鞭炮普通或者窮人老百姓最簡單的過節方式了。民國老照片:上海老百姓怎麼過春節?街頭寫傳統春聯,過年最少不了的就是春聯了,只要貼上春聯,就是滿滿的年味。民國老照片:上海老百姓怎麼過春節?街頭手藝人。每逢過春節,最開心的當屬孩童了,因為可以逛廟會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民國老照片:上海老百姓怎麼過春節?
  • 老北京文化:春節期間,放鞭炮都有哪些習俗?
    可見咱們老北京人對春節放炮的重視,已經將放鞭炮當成過年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來操辦。所以,每年的春節,老北京城都會有這樣的景象:華燈璀璨,鑼鼓齊鳴,鞭炮聲此起彼伏,為沸騰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為吉慶佳節譜寫了快樂的篇章。說起北京城春節放鞭炮的歷史,史書上早有記載,清人百一居士就曾經在自己所著的《壺天錄》中提到過京城放鞭炮的事兒,他寫到:「京師人煙稠密,甲於天下。
  • 男子花3000快錢放把一百掛鞭炮一起放,結果亮了
    湖北黃岡的農村,一個男子過年放鞭炮,差點炸毀自家的房子,他竟然是把三千塊的鞭炮同時點燃,有錢也不能這樣玩。> 小夥子和家人們興高採烈的準備吃年飯,由於去年在家鄉做生意賺了點小錢,為了慶祝和期盼明年能有個好兆頭,小夥子花了3000塊錢,買了百餘掛鞭炮慶祝
  • 童年春節放鞭炮
    幼時家裡生活竭蹶,但每逢春節,媽媽總是千方百計從牙縫中擠出一點兒錢,給三個哥哥一人買一掛最小號的紅鞭炮(100頭),放在八仙桌子靠牆的最裡邊。炮用紅紙包裝,紅得炫目,令我垂涎,恨不得立馬拿到手裡摸一摸,攥一攥,把玩一番,可惜媽媽早已下了最後通牃。不到大年三十晚上,誰動了鞭炮,誰就甭想再放。
  •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馬上就過年了!春節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俗話說「百節年為首」,可見人們對於春節的喜愛!當然,社會發展了,農村的經濟也有了提高,雖然,很多人糾結年味淡了,走親徒留形式,鞭炮也不能任性放了,可是,在筆者看來,這不就是一種「變化下的統一」嗎?畢竟,年還在,家人團聚的意義,遠大於年味的淡化!
  • 大年初一要「開財門」,放鞭炮有哪些講究?碰到了啞炮怎麼辦?
    過年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了,而大年初一就是新的開始,可以說農民都是圍繞著開財門,走財運來做著各種事情的。大年初一要「開財門」,放鞭炮有哪些講究?碰到了啞炮怎麼辦?大年初一放鞭炮大家都是眾所周知的,那麼放鞭炮有什麼講究呢,老農覺得主要是要放得順利,而且要放得早。在農村都講究誰家的鞭炮放得早,那麼誰家就走財運的,這也是為何過年大家都是一家比一家早的,就是怕財運被別人搶走了。而大年初一放鞭炮最忌諱的就是啞炮了,或者就是鞭炮沒有放完就停了。
  • 兒時過年玩鞭炮趣事
    小時候的農村,沒有什麼現成的玩具,要玩的都得靠自己做。 過年時,玩可是別有趣味。 只有過年時才能放鞭炮,放鞭炮時總有掉下來的、沒爆的,這些漏網之炮可就有得玩了。先得收集鞭炮了,最好的地方就是門前院壩裡,以及別人剛上過墳的墳頭上。
  • 劉能故意放鞭炮嚇跑趙四放的牛!
    趙四回家的路上碰到謝廣坤,同被劉能耍了的兩個人生氣的討伐劉能,謝廣坤給趙四出招,讓趙四和他聯手整倒劉能,謝廣坤說他實在看不過眼劉能這麼多年對趙四的所作所為,兩人決定一致對外。趙四要上演一出牛真的丟了的戲。曉峰挨了一拳,回到山莊覺得咽不下這口氣,打電話給吳迪又開始約架,吳迪接到電話答應第二天在小樹林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