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恩昌:小時過年放鞭炮

2020-12-07 騰訊網

小時過年放鞭炮

作者 | 馮恩昌

我小時候,最喜歡過年。雖說是窮人過年如過關,作為小孩考慮的不是那麼多。只知過年家裡生活有所改善,吃年糕,吃白饃,吃年夜飯,正月裡跑龍燈,看農家自演的小戲。進了臘月門,最盼年的是爺爺奶奶,盼著在外兒女回來闔家團圓,豈不知小孩子更盼年。那時我在本村上小學,過了臘八就盼放寒假了,放了假就像鳥出了籠,玩過歡天喜地不亦樂乎了。

過年,孩子最期盼的,不是吃好喝好,而是多弄些鞭炮,在玩耍時燃放,聽砰砰啪啪的響聲。離村不遠的臘月集,對我吸引力最大。平時千方百計向母親要幾個小錢,塞在兜裡準備趕集。到了集日這一天,約上幾個小夥伴,不等趕集的父親行動,就悄悄的溜去了。集上繁雜的貨攤,花紅柳綠的物品,我們不眼饞,而是直奔集稍的鞭炮市場。

鞭炮市場是進了臘月,新設的交易場地,一溜稀疏的貨攤,擺放著樣品,不少商販為了賣錢快,進行試放,都是把長鞭拴在高竹竿稍,點燃後舉向高空燃放,噼噼啪啪響很長時間,響聲一住,賣主就放開嗓門大喊:「響亮,響亮,我這鞭個頂個,夠上響亮了,價格最便宜,快來買吧!」旋即一幫子人圍上去,選購一陣子。我手裡只有三角錢,捨不得馬上買,在市場上轉了一圈又一圈,早晚認準質量好價格便宜才買,我咬了咬牙花兩角錢買了一支500頭的大鞭,又花5分錢,買了一支小鞭,剩下的5分,買了幾個爆杖,這就心滿意足了。我們小夥伴們玩夠了,才悠悠蕩蕩回了家。

離過年還有七八天,買下的鞭炮,我拿它當寶貝放著,白天拿到院中向陽的窗臺晾曬,晚上放屋裡小桌抽屜裡,天天如此,終於盼到了除夕這一天,大門貼上了春聯、過門箋,院中豎起高竿掛起天燈,小院打掃得乾乾淨淨,母親在廚房裡做年夜飯,飄出濃濃香霧,過年的氣氛漸漸濃了。我們這裡的年俗是,吃罷年夜飯,集中放鞭炮,大約都在12點左右。我和弟弟早已憋不住了,聽見鄰舍百家零零散散放起鞭炮,心裡就痒痒的很,實在忍不住了,就把那支小鞭,拆下幾個先放著,在大門口放了幾個,響亮了一會,心裡才踏實下來。年夜飯一過,遼闊的故鄉大地上,就像打響了一場戰役,鞭炮聲轟隆轟隆響起來,父親說:「咱們也放鞭吧,人家都開始了!」在院子裡,他用高竿舉著那支大鞭,點燃放起來,伴著火光的飛閃,彩色紙屑花花飄落,落地上積了厚厚一層。我和弟弟在院角落裡,捂著耳朵,怕震出毛病來。這動靜,這場面,太激動人心了。心中的鞭炮之癮,總算結束了一個階段,平靜了下來。

對年夜放鞭炮,在我成人之後,學會寫詩,來了靈感曾寫出一首:

年夜的鞭炮聲

遠 一聲聲

近 一聲聲

匯成一場戰役的炮火

炸響轟隆轟隆的雷鳴

舊歲月悄悄遠去了

新天地呈現新鮮景

鞭炮聲裡

河水解凍

柳條甩出萌春芽苞

鵝黃小草鑽出石縫

老農醒來五更時

聽到了春耕揚鞭吆牛聲

放鞭炮,活躍春節氣氛,是有益的民俗活動。平靜的年夜,一放鞭炮就熱鬧起來,尤其是孩子,馬上就歡欣鼓舞蹦蹦跳跳了。呵,又要過年了,我似乎聽到了放鞭炮的聲音。

圖片/網絡

馮恩昌,1937年生於山東臨朐。曾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聯主席,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散文學會理事、中國鄉土詩人協會常務理事,全國田園派著名詩人、作家,「農家小院派」代表,被譽為東方詩神。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曾獲亞太地區民間文藝最高獎「金飛鷹獎」終身成就榮譽稱號,被評為世界文化名人、國家一級藝術家稱號,馮惟敏傳說傳承人,已出版文學專著19部,《糖葫蘆》、《故鄉蟬歌》,選入全國全日制中學閱讀課本。

相關焦點

  • 農村過年都喜歡買鞭炮,你們每次都是買多少錢的鞭炮呢
    記得小時候,一進了臘月大集上賣鞭炮的就越來越多,但是最近幾年人們對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只有指定的地方可以買到煙花炮竹,我們村子有一戶人家平常就是賣一些白事上用的鞭炮,因為他家有銷售鞭炮的經營權,所以過年前都會在他家購買煙花炮竹。
  • 過年---鞭炮小玩意兒篇
    過年過節,大家都會放鞭炮來慶祝心中的喜悅吧。而過年,小孩子們也多多少少喜歡玩鞭炮,雖然比較危險,但畢竟也不失為一種樂趣。鞭炮的起源距離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最開始的人們是用火燒竹子,使之發出爆裂的聲音,意欲驅逐瘟神,不好的東西。
  • 「散文」過年話鞭炮,放完小鞭兒,最喜歡拽著滴滴金跑
    過年,得放鞭炮。鞭炮最初之意,是為了驅逐鬼神和迎接新春,但對於一般人而言,鞭炮中的文化內涵,是不去深究的,鞭炮就是一般人家過年的象徵,是過年最熱鬧歡樂的聲音。所以,儘管有不少人因鞭炮的噪音和汙染而反對放,而且,有一些城市還禁止過,但是,更多的人還是覺得大過年的,沒有一點兒鞭炮的響動,那還叫過年嗎?北京好多年前曾經禁止過,這幾年又恢復了,只是限制了時間和地點。對於過年的傳統而言,鞭炮和餃子的意義是同等重要的,一個聽在耳,看在眼的,一個吃在心。缺一不可。否則,年的味道就減少了。
  • 天津過年能放電子鞭炮嗎?警方回應!
    (詳情)不少網友表示:沒關係,我放電子鞭炮!廣播君再次提醒天津警方最新回復電子鞭炮也不能放!禁止使用電子鞭炮近日,市民孟先生在《政民零距離》欄目留言詢問:「過年期間,電子鞭炮能放嗎?」公安西青分局回覆:經查,天津市公安局於2019年2月5日下發了《關於做好電子鞭炮管控相關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居民禁止使用電子鞭炮。
  • 中國人為何過年愛放鞭炮?
    興奮情緒會跟流感一樣在人群中傳染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放鞭炮僅僅是為了祭祀、狂歡、營造過年氣氛嗎?宋玉梅指出,在中國人看來,只有歡慶春節才算真正「除舊迎新」,人們積聚了一年的怨憤、不滿、晦氣,都希望能在這幾天通過一個實物得以釋放。     燃放煙花爆竹是中國千年來的傳統習俗,人們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爆竹正是那個能給自己帶來一年好運的事物,燃放煙花爆竹會讓自己感覺與眾不同。」
  • 大年初一放鞭炮,幾點放最合適?
    朋友說:在農村過年,大年初一要「開財門」,幾點鐘開始放鞭炮最好?看到這個問題卻讓我覺得莫名的有些傷感,小時候過年都是父親負責放鞭炮,現在父親都已經年過六旬了,而過年的時候也幾乎上是聽不到放鞭炮的聲音了,畢竟環保工作人人有責。
  • 趣新聞|過年不放鞭炮就沒意思?為了「聽響兒」居然有人用嘴……
    可也有人覺得,不讓放鞭炮,過年總覺得少了點年味,還有結婚迎親、接親,不放鞭炮也不熱鬧。不放鞭炮就不熱鬧了嗎?太小看勞動人民的智慧了!來,今天就讓你見識下,各地不放鞭炮也能「聽響兒」的高招。1、口技模仿「biu——biubiu~」「biu~pong」,張嘴就來,花樣百出,既可作為家中過年的互動項目,也可作為婚禮助興表演,常有奇效,百試不爽。
  • 兒時過年玩鞭炮趣事
    過年時,玩可是別有趣味。 只有過年時才能放鞭炮,放鞭炮時總有掉下來的、沒爆的,這些漏網之炮可就有得玩了。先得收集鞭炮了,最好的地方就是門前院壩裡,以及別人剛上過墳的墳頭上。 大年三十晚上十二點之時,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來辭舊迎新,放鞭炮的地點就是在堂屋門前。
  • 寒假安全篇:過年小孩子怎樣放鞭炮更安全呢?家長們別不在意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過年小孩子喜歡玩鞭炮,父母一定要教會他們這些事,才能避免意外要過年了,熱鬧的氣氛,總少不了鞭炮,即使城市裡,很多地方都不允許隨意放鞭炮,但是依舊有不少人會偷偷放鞭炮,而小朋友對此也樂此不疲,玩的不亦樂乎。但是每年春節,又有不少孩子在玩鞭炮的過程中,引發事故,釀成悲劇的。
  • 過年了!你們小時候都把鞭炮放在「哪裡響」?
    過年放鞭炮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事,而這些事很多時候都是交給我們這些熊孩子做的,我們也很樂意做這些事,因為我們可不會那麼乖很正經的去放鞭炮,我們放鞭炮的方法是令很多人都想不到的。記得我們小時候,小編是農村的,過年父母忙,我們放鞭炮父母基本也都不會管,在我們那個年代最常見的放鞭炮就是把鞭炮點著裝在瓶子裡,或者用東西把鞭炮扣在裡面然後想辦法點著
  • 家長拉橫幅「放鞭炮」慶祝開學,歡送「神獸」歸籠,比過年還熱鬧
    ,家長拉橫幅,放鞭炮慶祝開學,比過年還熱鬧。01「孩子交給您了!」家長拉橫幅「放鞭炮」慶祝開學,比過年還熱鬧「孩子交給您了!您辛苦了!家長拉橫幅放鞭炮慶祝開學,歡送「神獸」歸籠,這場景比過年還熱鬧。老師留心看可以發現,送孩子上學的家長步履輕快,甚至有的家長拉著孩子的手蹦蹦跳跳,給人感覺家長風放了,場面十分滑稽。「您客氣了,照顧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希望您以後能夠多多支持我們的工作。大家都容易,互相體諒。」老師受寵若驚地說。
  • 熊孩子放鞭炮被炸飛,過年期間這種危險千萬要警惕!
    同時,家長提醒孩子,井蓋不是玩耍的地方,把明火、鞭炮丟進下水道是危險行為。事實上,基本上每年都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搜索「孩子放鞭炮炸井蓋」,顯示了一百萬+條結果,都是有關放鞭炮導致的安全事件。近年來,像這樣小孩子放鞭炮被炸致傷致死的血淋淋的事件頻頻發生,又到了春節,燃放鞭炮的高峰期。孩子們在放鞭炮時,作為家長,你應該注意哪些呢?
  • 過年燃放鞭炮禮花的確讓PM2.5升了點,但這四點好處呢?
    【我是支持放鞭炮禮花】燃放鞭炮禮花也有有利的幾個方面:1. 情感寄託人為啥過年,不就是想把過年當做一個節點,通過過年的一系列活動來總結忘卻過去一年,憧憬開始新的一年嗎?健康考慮放鞭炮增加PM2.5不假,但是,放鞭炮放出來的更多的是硫磺味,而硫磺味是有利於殺滅有害病菌的呀,也有利於減少來年蚊蠅的滋生。3. 文化傳承中國過年放鞭炮已經上千年,不能因為這種形式有一點小汙染就斷送在我們這代人手裡,如何面對列祖列宗?
  • 農村俗語說的「窮人放鞭炮,富人在聽響」,為啥正月初一不放鞭炮
    農村俗語說的「窮人放鞭炮,富人在聽響」,為啥正月初一不放鞭炮?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婚嫁慶典,現代人都喜歡燃放煙花爆竹,用來增加喜慶氣氛。其實古人最早燃放鞭炮,和現在人的作法截然不同,那時候是因為家裡日子不好過的人,才會去燃放煙花爆竹,意思是想要把目前的黴運驅散。
  • 辛德勇:過大年,放鞭炮?
    眼看就要過年了。很多人心懷喜悅,我卻總是不大高興得起來。這種低落的情緒,倒不光是過一年又少一年的無奈。從少年時期起,一到過年,心頭就會對放鞭炮這檔子事兒,充滿不安。媽媽規矩很多,午夜跨年的時候,鞭炮一定要放響;初一一大早,一定要放響;初五、十五、二月二都一定要放響。家裡上有兄,下有弟,這本來不應該有什麼問題。
  • 男子花3000快錢放把一百掛鞭炮一起放,結果亮了
    湖北黃岡的農村,一個男子過年放鞭炮,差點炸毀自家的房子,他竟然是把三千塊的鞭炮同時點燃,有錢也不能這樣玩。> 小夥子和家人們興高採烈的準備吃年飯,由於去年在家鄉做生意賺了點小錢,為了慶祝和期盼明年能有個好兆頭,小夥子花了3000塊錢,買了百餘掛鞭炮慶祝
  • 老北京文化:春節期間,放鞭炮都有哪些習俗?
    在老北京,關於春節,有句俗話非常流行,那就是:「過年了,姑娘戴花,小子放炮。」可見咱們老北京人對春節放炮的重視,已經將放鞭炮當成過年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來操辦。說起北京城春節放鞭炮的歷史,史書上早有記載,清人百一居士就曾經在自己所著的《壺天錄》中提到過京城放鞭炮的事兒,他寫到:「京師人煙稠密,甲於天下。富家競購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貧乏家即謀食維艱索通孔,亦必爆響數聲,香焚一炷;除舊年之瑣卜來歲之蒸蒸,此習尚類然也。」由此可見,在清朝的時候,京城就已經過年放鞭炮的習俗了。
  • 農村多地不允許放煙花爆竹,免費發放電子鞭炮,農民不解
    農村多地不允許放煙花爆竹,免費發放電子鞭炮,農民不解用心去體會,才能更好的了解農村,了解農村的生活,做一個用心的編輯,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有用的信息,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關於農村過年放煙花爆竹這件事時間過得真快,馬上2018年就要結束了,2019年即將到來,現在離元旦也就一兩天的時間了,這也就意味著離春節越來越近了,許多在外打工的農民也都陸續回準備和家人團聚,每個農村地區過年也都有當地的傳統風俗,在過年的這幾天,大多數也都是大吃大喝,好好的玩,把工作和煩惱也都拋開,這對於許多農民來說是一個好不容易才能夠團聚的日子,也就只有過年的這段時間,親戚朋友也才會聚在一起
  • 過年不放煙花爆竹社區一樣有聲有色
    原標題:過年不放煙花爆竹社區一樣有聲有色   今年元旦剛過,昌平區政府煙花辦發布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通知——昌平城區和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劃定兩處禁放區,禁放區內嚴禁設置煙花爆竹銷售點,嚴禁燃放煙花。「沒了鞭炮的響動還有年味兒嗎?」
  • 大年初一放鞭炮,但是鞭炮紙不能往外掃,原因是什麼?
    導讀:大年初一放鞭炮,但是鞭炮紙不能往外掃,原因是什麼?現在環境汙染很厲害,很多時候都不讓放鞭炮了。但是春節放鞭炮這個傳統,依然沒有改變。現在國人,尤其是農村,在春節初一,還是習慣性地放上鞭炮。首先,之所以放鞭炮,是因為習俗的意義。鞭炮聲不僅可以驅除去年的晦氣,也是用來向上天祈禱全家平安、五穀豐登等等。但是,大年初一之後的鞭炮紙,一般在初三之前,都沒人打掃。即便打掃了,也不會往外倒垃圾。原因是什麼,原因在哪裡?如果知道真相以後,你就不會有疑問了。中國的鞭炮,顏色幾乎只有一個,那就紅色。紅色是什麼意思,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