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富人腦頂方光」,有道理嗎?老農直言:安慰話,別當真!

2020-12-03 三農小參考

農村素來諺語、老話較多,雖然通俗但也只是統計學的一種樸素體現,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以偏概全、不可過於迷信,比如「窮人腳上無毛,富人腦頂方光」,字面意思是人體的腳部位生毛髮較多者相對較為富足,頭頂毛髮少者不至於愚笨也有一定的財運。其實農村還有句諺語和此諺語有同樣的意思表達,叫作「十個光頭九個富,一個不富就會孤,手毛窮,腳毛富。」

我國中醫博大精深,其中講到毛髮為人體血氣的外在體現,也就是說一個人健康與否和精力旺盛也有一定的程度;農村人向來以種地為生,幹莊稼活兒沒有體力勁兒可不行,精力充沛、有力量這是能下地幹活的首要條件,話反過來講,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一個身體健碩的農村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勞作,日子不會窮到哪,其實就是一種告誡與警示,要勤勞方可致富。

事實並非如此

當然,這只是流傳在老百姓口中的俗語罷了,從現代醫學領域上來講,身體的毛髮旺盛只是一種生物學表達而已,和人們的貧富並無太大關係,不可混為一談。

1、基因角度來講

通常來說,若父母輩體毛如腳毛較多,那出生的後代會有一定的遺傳性,人體毛也大多數是多毛的,這完全是由先天基因決定的,當然我們也知道男性的體毛一般較多於女孩。

2、種族原因

我們是中華民族,在漢族人群中,毛髮通常集中在上唇、下頜,背部、胸前、臍中線,大腿的內側有這種粗硬的毛髮。當然我們也有一個量化的評估標準,我們中國人大於或等於4-6根就認為有多毛。舉白種人族群為例,這個民族和漢族人的毛髮比起來,會更多一點,這並不能說我們漢族人不陽剛,這都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而已,和窮富無必然關係,不能說漢族人腳毛多者比無腳毛者富,漢族人比白種人窮,從科學角度分析這就是明白了,所謂的腳毛與貧富關係就站不住腳了。

人們常常會說「聰明絕頂」,會覺得有很多頭部或頭頂頭髮較少,甚至出現禿頂(地中海)現象的人智商較高,其實這是一句玩笑話,也可以叫安慰語言罷了,因為很多有謝頂人群,因其特殊形象勢必在生活、工作、擇偶上個人形象方面會減持分值,只不過用一句其他的正面詞語以示鼓勵與安慰而已。

1、生物學分析

有一些專家通過實驗發現,男性較女性更易禿頂,有人類學教授曾指出「人體胚胎形成後,會分泌大量雄激素,這些激素可輔助男性右腦的生長發育,在人們的思維能力培養、知識教育的接受程度上有一定的影響,但並不確定,舉個例子,很多女性不容易禿頂反而聰明者也不勝枚舉,這你怎麼評判呢?

2、間接禿頂的物理原因

禿頂現象出現,拋開遺傳學角度來講,和我們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生活規律也有影響,比如我們口中常常說的「程式設計師」這個工種,有人詼諧地說,「看一個程式設計師的業務水平就看他禿頂與否」,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和正常的行政班不一樣,長期的加班、熬夜,飲食不規律,對健康也是不利的,時間一長,會因為作息失衡,導致身體調節失衡,這樣很容易就導致了脫髮的產生。

總結:不論是窮人腳上無毛,還是富人腦頂放光,這只是一種俗語的演變,只能作為一種生活中溝通的潤滑劑即可,若是按照這個去評判別人,去猜測分析將來的事業發展好壞是完全站不住腳的,還是那句話「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本文原創:三農小參考,聚焦三農百態,歡迎關注、分享,留言。】

相關焦點

  • 俗語『家狗窖頂往下看,必殺家狗莫怠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都是老一輩農民生活經驗的總結,凡是農民日常能涉及的東西都有俗語,可謂包羅萬象,今天這個說個俗語『家狗窖頂往下看,必殺家狗莫怠慢』,有什麼道理嗎?『家狗窖頂往下看,必殺家狗莫怠慢』意思是說土狗若是某一天爬上房頂向下看,那麼這條狗必須殺死,不能再養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狗一般都有恐高症,它們不喜歡爬到高處去玩耍,所以它們可以仰著頭對天空叫,可是它們不會從屋頂向下叫,如果出現就是反常現象,會對主人的前途或財氣產生不好的影響,比如狗眼看人低。這時候只有殺掉化解。
  • 農村老話「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什麼意思,老農的話有道理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什麼意思,老農的話有道理嗎在我們日常中,經常會聽到老人說一些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包含不同方面的意思。這些俗語能流傳至今受人追捧,那是因為它能讓人懂得很多道理。每次回到村裡都能看到老人們坐在一起聊著一些農村老話。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俗語:「富人不去『兩地』漂,窮漢莫與『二人』交」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富人不去『三地』漂,窮漢莫與『二人』交」。雖然我對這句俗語仔細端詳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做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富人不去「兩地」漂所謂的「富人」,也就是指的有錢人。人類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生物。當人在沒錢的時候,他會拼命去想辦法賺錢;而當賺足了錢之後,他會拿錢去做讓自己身心愉悅的消費。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過去家家戶戶都養得有豬,還有毛、狗之類的寵物。農民養豬的目的一般就是為了賣錢,另外就是自給自足。但是,就是這些與老百姓朝夕相處的小動物,老祖宗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總結出了許多通俗易懂又富有內涵的俗語,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老話:「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農耕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有道理嗎?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道理。農村俗語:「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啥意思?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人一旦貧窮了,親戚朋友都會避之不及,擔心你會麻煩人家,自然在他們看來像躲避鬼怪一樣遠離你,這樣才不會利益受損。就像一碗湯沒了鹽,還不如一碗白開水受歡迎。
  •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小夥伴相信都應該有聽過一些農村的老話,這些話一般來說都十分的好理解,這些話正是所謂的農村屬俗語。農村俗語也是農村的農民老一輩人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其中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氣節的知識,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直到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農村的俗語還可以受益匪淺。那麼小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一般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一般來說都特別忙。
  • 進入臘月,老農說:「臘不定,正不娶」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人說「臘不定,正不娶」這句話,來源於我們的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意思簡單明了,就是說臘月不宜定親,正月不宜娶親。雖然說這句話的意思,有一定的迷信成分,實際上和我們傳統的婚嫁,挑選黃道吉日有同樣的道理,無論是定親或者娶親,通常人們都會挑選一個好日子,更多的是圖一個吉利和喜慶。
  • 農村俗語:「巷子裡邊不睡人,高山頂上不看雲」,是啥意思?
    前兩天與一位老農聊天的時候聊到了生活常識的話題上。老農說,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巷子裡邊不睡人,高山頂上不看雲」。這句俗語雖然看上去很土,但其意義還是蠻深遠的呢!「什麼?咱們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裡除了每天能欣賞原生態的環境外,還能聽到許多耐人尋味的俗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說的是,要看一個家庭能否長期富裕下去,家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是次要的,關鍵要看門前是否有雜草,如果連自家門前都是懶得除掉,那麼則說明這個人十分藍短,即使家產萬貫也是揮霍不了多久的。朗朗上口的同時讓人也悟出一些道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 看看你在其中嗎
    很多俗語或許乍聽之下,感覺平淡無奇,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充實,再回過頭來細細品味,就能切身體會到那種曾經不以為然或者無法苟同的道理。俗語涵蓋的方面比較廣,比如為人處世,農耕生產,天氣預測,社會百態等等,可謂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在經歷數千年的歲月洗禮仍能經久不衰,可見俗語潛在的影響力,正是其它文化無法相比的,所以身為後世子孫,更應牢記老祖宗這些諄諄教誨。
  • 農村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啥意思,說的真有道理嗎?
    ,俗稱「俗語」,俗語叫法大目前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會叫做俗話,有的人叫做老話、老人言、常言等,但都是一個意思。現如今科學文化越來越普及,人們對於很多俗語逐漸淡忘,有些俗語看起來像文言文,不是很好理解,不如現代的文化易懂,但是很多人也都明白這些俗語值得敬佩,因為人與人在交流的時候,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是正確都會拿出老輩人的俗語來證明自己,說明還是可用之處。
  • 俗語「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中國一直流傳著非常多的俗語,有的俗語總結了天氣時節,有的俗語總結了做人智慧,有的俗語總結了鄰裡關係,今天要帶大家了解這句「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個故事不僅告訴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弱點,就像發動機一樣,容易在最薄弱的地方受到傷害,還告訴我們倖存者的偏差,麻繩專挑細處斷其實也有這樣一個道理在,我們看到的斷掉的麻繩往往都是在細處斷的,因為其他的粗壯的麻繩不會斷,所以我們總認為倒黴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這其實就是倖存者偏差的一種表現,因為平時塞牙的時候,我們不認為自己倒黴,自然也就不會考慮那麼多了,這也能引出下半句
  • 老農說,今年的天氣是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餅,啥意思?
    雖然說如今農民都直接觀看天氣預報來預知天氣,但是很多農村的老人還是喜歡用這些農村的俗語來預測未來的天氣變化,預測一下這一年莊稼的收成如何,雖說這些俗語說的不一定特別的準,但是說的也是八九不離十,最近常聽村裡的老農說今年的天氣是「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餅」,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到底說的是啥?今年的天氣是好是壞呢?
  • 俗語「男怕三更穿靴,女怕午時戴帽」該怎麼解釋?有沒有道理?
    俗語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農人們平常的交談,工作,都要用上兩句俗語,因為俗語不是憑空而造,而是人們在千百年總結的智慧結晶。在歷經幾千年的滄桑巨變,俗語不僅沒有被淘汰,反而積澱了難以計數的各種俗語!而俗語之所以傳承至今,不僅是因為它通俗易懂,還是因為在之前,人們的知識面比較窄,許多農耕知識就是在俗語中學習到的,比如說「麥要澆芽,菜要澆花」就告訴人們,小麥播種以後,剛出麥芽時,芽成錐狀,葉片未展開,此時澆水不會灌死芽心,有利於小麥生長。而菜在開花時,需要水分很大,此時澆水有利於保證開花結果需要的水分。
  • 農村俗話「七不出,八不歸」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今年是大年初七了,按照法定節假日的話,今天正是上班的時候,相信不少人都已經踏上了返城的道理了吧。不過在農村就有一個說法,那就是七不出,八不歸,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農村俗話「七不出,八不歸」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有道理的幾句俗語,老一輩人朗朗上口,看看你都知道幾個!
    鄉下經常能聽到一些老人講一些俗語,不要小看這些俗語,這些俗語是經過幾代老人的經驗總結而成的。它的魅力在於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富於哲理,以及朗朗上口。近幾年來,農村俗語也在鄉村生活中發揮了很大的文化傳播作用,這些俗語凝結了鄉村生活實踐中的許多現象,形成了一句句精髓。
  • 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農村每家都會有好幾個孩子,之前我也一直納悶,為什麼這麼窮,還要生那麼多孩子呢?後來聽老人們一說才知道,因為那時候農業勞作主要靠人力,人多了生產力就多了,正所謂人多力量大。而且人多了還能多分一些田地,那時候的農田對於農民來說意味著什麼,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