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1 16:32:53 [編輯:nicolelee]
最近朋友圈和各大公眾號被日本如何強大給刷屏了,無論是創新企業數量還是專利的布局,日本都是遙遙領先,其實這個從日亞化2016年來的專利維權案例數量可以窺見一斑。
▲ 2016年的日亞化專利維權案例企業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寫日本在LED專利上多強大,而是當我們處於這樣的現狀中,卻不知道現狀,忽視一些我們應該知道的事情。為了更深層次地解析對LED螢光粉專利與產品中那些誤區,LEDinside諮詢了有研稀土的劉榮輝博士。
誤區一:談專利壁壘就是螢光粉
眾所周知,螢光粉專利一直是影響LED產業的重要力量,螢光粉專利訴訟案件對整個LED產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近年來日亞化學從低調研究的角色向高調維權的角色轉換,"挑"起了不少專利案,將專利戰升級,引起了一些LED廠商的擔憂。
而這專利維權戰的加劇,結果造成了一談到專利侵權就是螢光粉造成的誤區,可是事實並非如此。雖然螢光粉作為LED封裝的關鍵材料之一,但它也僅僅是構成白光器件的必要構件材料之一。除個別新型氮化物等螢光粉之外,其實其他螢光粉單獨是不構成侵權的。
誤區二:應用型專利作用不大
在當前LED螢光粉專利戰中,通過取得新螢光粉成分和結構和應用專利,的確成為破解國外白光器件專利的重要途徑,而且很多企業基本都是採用此途徑來牽制國外的發明專利,而且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可是市場傳出來的是這種專利沒什麼用,起不到實質作用,然而並不是這樣。實質上,任何專利保護智慧財產權,但它並不是限制後來者的創新。表現為雖然國外在螢光粉及白光LED器件領域取得了先機,但並不妨礙國內相關單位後續取得智慧財產權。
對於專利方面,我們要做到的是尊重現有的智慧財產權,但也不能談智慧財產權而色變。任何專利都有其局限性,其涉及的技術都在不斷進步,涉及到具體專利要具體分析,通過後續技術創新突破現有專利的限制是可能的。
對此,有研稀土劉榮輝博士表示,其個人不認為國內申請的後續專利是沒用的,哪怕是含金量較低的實用新型專利,只要是有應用價值,對產品性能提升有作用,就是有價值的專利。
從國內螢光粉專利的申請角度看,近幾年國內在LED螢光粉領域專利申請很活躍,而且由原來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請專利為主,慢慢轉為企業重視專利申請,這對提升中國螢光粉乃至LED器件領域的專利實力非常重要。
誤區三:國內做不了好的螢光粉
從去日本買馬桶蓋事件,都在傳輸一種日本東西就是好的理念,可是身在LED行業的人士根本就沒搞清楚事情的本質。
很多人說國內產品的外產品精細程度達不到國外,其實不是國內做不到,而是因為國內市場主要以性價比為主導。
從原材料來說,世界上LED螢光粉製造用主要稀土原材料是中國生產的,這一點國內外處於同等水準。但是,國外對原材料的選擇和控制非常嚴格,以保證產品品質。因市場環境不同,國內客戶注重的是性價比,在原材料選擇上隨意性較大,對原材料供應商的把控標準較寬。有研稀土為控制產品一致性,LED螢光粉生產的大部分原料為自製,如LuAG、氮化物和氟化物螢光粉的核心原材料均是有研集團內部定製。
就拿目前設備窯爐來說,市面傳出來的都是國內多數窯爐的溫度控制精度以及溫度的波動性和均勻性,都不及國外窯爐。其實不能這麼籠統來說,一直以來都是含糊不清的表述這個現狀。
對於窯爐其實應該分為三部分來分來看。
首先,目前市場成熟的YAG體系及1113結構氮化物紅粉體系螢光粉,針對這兩個系列的螢光粉,國內設備廠和國內螢光粉廠商經過這麼多年對設備的琢磨,已經和國外沒有太大差異,這類設備基本已國產化。
其次,新的螢光粉體系(如氮化物綠粉)對設備的溫度和壓強提出了更高要求,滿足這類螢光粉的設備,目前國產的從最高溫度,最大壓強,以及設備穩定性等方面與國外的還是有較明顯的差異。
最後,需要新型設備滿足新的螢光粉製備工藝的螢光粉體系(如氟化物體系),這類新型設備國內外均沒有廠家直接出售,這就需要螢光粉廠對工藝的理解,進而與設備廠共同開發新的設備,這個難度就比較高了,拋開品質問題,這也是目前全球實現氟化物量產集中在少數幾家螢光粉研發實力較強的企業中的原因。
誤區四:靠提高顯色指數來"消除藍光危害"
高顯指現在已經成為判斷LED光源的好壞標準, 而螢光粉中的全光譜也瞬間被神化了,可以幫助LED實現Ra100的目標,但是究竟什麼是全光譜呢?
實際上,全光譜只是個廣義概念,沒有準確定義,一般是指高顯色性。但是用目前的藍光激發螢光粉製備的白光,是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光譜,而且硬性追求全光譜,必定會造成光效的大幅度降低。
對此,有研稀土劉榮輝博士表示,正因為如此,目前有研正在研製基於近紫外-紫光激發的螢光粉,這個是未來製備全光譜白光LED的可行方案,這也是中村修二提出的方案。
而對於全光譜實現Ra100,劉榮輝博士表示,顯色指數本來就是個數學公式計算結果,既是達到了理論上的顯色指數100,也不一定說是最好的照明光源,因為藍光本來對顯色指數就有貢獻,沒有藍光就不大可能做出高顯色指數的光源,因而說靠提高顯色指數來"消除藍光危害"說法也是不成立的。
▲ 2016年日亞化瘋狂的維權事件一覽
(文:LEDinside Skavy)
如需轉載,需本網站E-Mail授權。並註明"來源於LEDinside",未經授權轉載、斷章轉載等行為,本網站將追究法律責任!E-Mail:service@ledinside.com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LEDinside官網(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眾帳號(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