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芝士圈首席文書導師Andy大大來了中國,每天認真來辦公室上班打卡。boss讓蒙圈兒和他多交流交流,蒙圈兒真的蒙圈了。學了英語這麼多年,單詞量不算少,逛外網看新聞也沒啥壓力啊。怎麼面對一個 native speaker 就是開不了口呢?
蒙圈兒一狠心,勾搭了一位朋友圈裡赫赫有名的英語學習達人小姐姐——Nicole。這種神(su)奇(liao)的友誼建立在蒙圈兒請了她好幾頓貴族式下午茶的基礎上。(不多說,心痛
英語是出國留學、對外交流必不可少的技能。為了不讓大家出現和蒙圈兒一樣的窘境,蒙圈兒今天就請Nicole小姐姐和各位小夥伴們分享一些乾貨,讓大家更有效的學習英語、避開英語學習中的四大誤區、最後能無障礙與國際友人交流。
誤區1:學英語=背單詞
單詞的積累,毋庸置疑是重要的。但是英語學習不僅僅等於背單詞。詞彙量大也不意味著英語就一定好。很多詞彙量很大的學習者,在遇到老外的時候無法開口,寫論文的時候也捉襟見肘。
其中的原因,是因為很多英語學習者學的詞彙都屬於消極詞彙。
要知道,單詞可以分成「被動詞彙」和「主動詞彙」,其中最關鍵的區別就是看你會不會使用它們。
比如,你背到一個詞「impressive」, 中文解釋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你雖然知道了這個詞的中文意思,但你真的知道這個詞該怎麼用嗎?未必見得。所以這個時候「impressive」這個你看得懂卻不會用的單詞,對你而言就是一個被動詞彙。
直到有一次,你和老外看了部很精彩的電影,出來時老外興奮地說:「The movie was so impressive!」 你發現了原來這個詞可以用來作為讚美。
於是再後來,你有機會到紐約百老匯看了出戲劇表演,出來的時候你想說「這個表演好棒。本來你只想說「very good」. 然而這時你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impressive」這個單詞,於是就說「The show was so impressive.」
恭喜你,這個時候impressvie 就正式成為了你的主動詞彙了。你在大腦中激活了這個詞的實際用法。
因此,英語單詞的學習並不是記得越多越好,而必須會用才行。
誤區2:學語法=背規則
很多同學學習英語以為就是背下語法規則。把英語當做了數學來學習。
其實,語法不過是英語思維方式的一種表現形式罷了。
舉個例子,比如大家知道,英語中很多定語可以放在修飾詞後面:
她是一位畢業於哈佛大學的聰明律師。She is a smart lawyer who graduated from Havard.
你看到其中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了嗎?
中文喜歡先細節,後判斷;
英文的思維方式中會先判斷「最核心信息」,後補充「細節信息」,因此你會發現英語中定語的特點:短前後長。
誤區3:光背誦,不使用
首先:背誦是一個英語學習的必要階段。但是很多人對於背誦有誤區,會為了背誦而背誦。
然而背誦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因此背誦只是在模仿語言,是英文輸入的一個階段。
背誦之後,通過轉述練習才會真正的使用。
轉述是一種把自己看到的、經歷的東西,融入自己的理解,用英文告訴別人一個完整故事的能力。
比如當我們看完了一部電影,如果你能把這個電影的主要內容以及的觀後感用英語告訴別人,這才算是讓你的英文徹底激活了。
只有學會了這種轉述的能力,才能讓你在使用的英語的過程中,不是僅僅會和老外打打招呼或是日常對話一下。而是能把溝通變得有趣豐富,成為英語聊天高手。
誤區四:重語言,輕思維和文化
在《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第五課提到了「Garage」這個單詞。 學習「garage」,大多學習者只是背了中文意思可以翻譯成「車庫」或「汽車修理部」。
但你知道Garage對於美國的重要意義是什麼?什麼是Garage Sale?什麼叫做Garage startup?「Garage」為啥和美國人的創新精神有關?這背後又有什麼原因?知道這些,你才真正算學了英語的精髓。
一門語言學習的不僅僅是詞彙和語法,它更是文化(culture)和思維(way of thinking)的載體。語言本身就像是冰山一角,冰山下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和思維才是英語真正魅力之所在。(難怪蒙圈兒不會聊,回去多刷刷英美劇
不知在看完這篇推送之後,你對英語學習有沒有新的認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