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武帝為太子司馬衷擇妃,準備聘娶徵北大將軍衛瓘之女,而皇后受了賄賂,力主聘侍中賈充之女。
武帝爭辯說:「衛公女有五可,賈公女有五不可。衛家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賈家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武帝雖沒能拗過皇后,最終娶了賈南風為太子妃,但他在這裡提出的種賢、多子、貌美、體長、膚白,卻成了後世帝王之家納妃的五條標準。皇后作為一國之母,後廷之主,其要求更高,不過大體上還是以這五條為基本條件,加上門第、德行等方面的考慮。
所以,歷史上除了呂雉、馬秀英等以布衣皇帝的結髮之妻榮膺皇后,漢宣帝皇后許平君、唐中宗皇后韋氏等以患難之妻得做皇后,以及象賈南風、李風娘等以太子之妃例升皇后者外,其他後宮女千要想爬上皇后寶座,無不受美貌程度、有無子嗣、門第高低、德行優劣等諸多條件的制約。
那些想戴上鳳冠的妃嬪,也紛紛從這些方面著手,或者用色,或者恃勢,或者援親,或者生子,或者施計,或者立功,或者積德,等等,無不以己之長,攻人之短,各其能,各用其智,在後宮展開了一場又一場蠟摘鳳冠的激烈戰爭以色獲寵而奪得鳳冠的,兩漢居多。如衛子夫、趙飛燕都是歌女出身,卻因美貌異於常人,獲得專寵,武帝和成帝不惜廢掉原來的皇后,改立她們為皇后。
特別是趙飛燕,「皇太后嫌其所出微甚,難之」,而色迷心竅的成帝自有辦法,他先封趙氏養父、原為家奴的趙臨為成陽侯,然後名正言順地立趙飛燕為後。(見《漢書外成傳》)東漢朝廷每次派人去民間選女,凡「姿色端麗、合乎法相」的,都被徵進後宮,這些美女有很多做了皇后。如章帝聽說新選入宮的突氏「有才色,數以訊諸姬傅,及見,雅以為美」,獲寵的第二年就冊為皇后。
其他如安帝皇后閻姬、桓帝皇后鄧猛女等,都因有絕色,入宮後即便級別甚低,卻能「絕幸」,迷住皇帝很快就做了皇后(《後漢書皇后紀)。由於帝王的婚煙帶有明顯的政治意圖,皇后的冊立往往受政治的影響,有些妃嬪就利用家族的勢力,登上了皇后之位。東漢的皇后共十四人,其中八人出身世家大族。遼朝的皇后除述律平外,一律是蕭姓,即來自於「世任其國事」的乙室、拔裡兩大部族。
劉秀早年幕陰麗華的美貌,娶以為妻。參加起義後,為了在河以北地區發展力量,又娶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公元25年劉秀稱帝後,本想冊立心愛的結髮之妻陰氏為皇后,可是,當時東漢政權還不穩固,尤其是河北地區的統治還要藉助劉揚的支持,於是郭通成為東漢第一位皇后。在裙帶風盛行的情況下,很多女子援親族進了後宮,並輕而易舉地戴上了鳳冠。
漢惠帝即位後,由母親目太后作主,用黃金二萬斤聘要了外甥女張姆入宮,立為皇后。王葬和曹操執掌朝政時,分別把自己的女兒送進後富,立為皇后。公元188年,十八歲的光緒帝舉行大婚。在選擇后妃時,光緒本想立江西巡撫德馨的女兒為皇后,西太后卻強令他把玉如意賜給都統桂祥之女葉碁那拉氏。這位葉赫那拉氏如果不是西太后的任女,不要說皇后,恐怕連一般妃子都選不上。
「母以子貴」是古代社會的普遍現象,在帝王之家更是一條定則。妃嬪們給皇帝生有子嗣,等於立了大功,如果生的是長子或嫡長子,或被立為太子,作母親的就可名正言順地戴上鳳冠。所以,那些想摘取風冠或搶布皇后之位的妃嬪,無不從這裡下功夫,生有皇子的,要想方設法把自己生的皇子立為太子;沒生皇子的則千方百計地要弄個兒子來。
西漢時,王從民間改嫁進宮後,成為太子劉啟的寵妃,不久劉啟繼位即西漢景帝,王生子劉,因不是皇長子,劉徹被封為膠東王。另一寵妃姬生了皇長子劉榮,立為太子,景帝也準備立慄姬為皇后。這時景帝的姐姐長公主劉嫖,想把女兒阿嬌嫁給太子,姬不同意。王獲訊,巴結長公主,答應娶阿嬌為媳婦。從此劉嫖在景帝面前極力稱讚劉徹,大講慄姬的壞話。
王妹為促使猶豫不定的景帝早做決定,「陰使人促大臣立果姬為皇后」。當負責禮儀的官員大行上奏說:「子以母貴,母以子費,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大怒,誅殺大行,廢劉榮,立劉徹,王做了皇后(《史記,片成傳)。歷史上象王誌這樣以所生皇子作政治資本,施展計謀奪取鳳冠的,還大有其人。而那些未生皇子的妃,為了做皇后,也算盡機關。
她們中有的人靠收養,弄個兒子在身邊,如金宣的究妃王寬,收養了姐姐生的完顧守結,第二年就被立為後。一些皇后,為現固後位,也收養妃填所生皇子,如唐高條王皇后、宋真宗劉桌後。有的妃自己不能生育,就陰謀搶別人生的皇子,甚至殘忍地殺死其生母,如此魏半文帝的寵妃馮潤,收養高貴人生的元格,這一年正好北遷都洛陽,高氏在南遷途中被馮潤派來的兇手暗殺。
不久元格被立為太子,馮潤做了皇后。明宣宗的皇后胡氏和寵妃孫貴妃都未生育,孫氏為打倒胡氏,先偽稱有孕。當時宣親已三十多歲,聽說孫貴妃懷了孕,十分歡喜,當場立誓,如生皇子,定冊孫氏為皇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一名宮女生下一子,孫貴妃聞訊,立即把他抱來,宣稱是自己所生。第二年,宣宗「今後上表辭位」,廢掉胡皇后,改立孫費妃為後(《明史後紀傳)。
有些妃嬪為達到立後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她們玩弄陰謀詭計,毫不顧及道德人性。唐朝的武則天,為了打倒王皇后,親手扼死幼女,這是人所熟知的。南宋後期,也出現了這樣一位工於心計的后妃。寧宗的韓皇后死後,「中宮未有所屬」,這時寧宗寵幸的是貴妃楊氏和美人曹氏。以外戚執掌朝政的宰相韓侂胄害怕立了楊氏為後,其兄楊次山會分去他手中的權力,加上楊氏「任權術」,曹氏「性柔順」,所以韓侂胄暗勸寧宗立曹美人為皇后由於韓侂胃的反對,楊妃看來不可能奪到鳳冠。
然而,史稱楊氏「頗涉書史,知古今,性復機警」(《家史後傳),最終還是作了皇后。她到底用了什麼妙計呢?據《西湖遊覽志餘》記載,楊氏雖激烈地與曹氏爭寵布冠,表面上卻與她和氣相處,結為姊妹。有一次,她先讓寧宗去曹美人宮裡飲酒,待皇上喝得半醉,楊氏把他接到自已寢宮,大獻媚態。寧宗被逗得慾火猛燒,摟著楊氏求歡。
楊氏卻拿出紙第,請寧宗立下字據,冊封她為皇后,半醉的寧宗當即在紙上寫下「貴妃楊氏可立為後」。第二天早朝,這張紙條被楊次山作為聖旨當廷宣讀,侂還來不及反對,楊氏就做了皇后。過了幾年,楊皇后又勾結史彌遠等人,用計刺殺了韓有些妃嬪參加了宮廷裡面爭立太子或爭奪皇位的鬥爭,出謀劃策,年走效力,為身為皇子的丈夫登上皇帝寶位立下馬功勞,由此被冊立為皇后。
公元220年,曹丕算漢稱帝,大臣提議立曹丕的正要格為後,沒得到曹不同意。原來,曹丕與曹植奪開時,格不僅沒給曹丕,還經常勸曹丕不要猜忌曹植,做出手足相殘的事來。而曹不的另一位夫人郭女王,卻多次攻擊曹植,為曹丕存關出謀力。地巴結曹操的寵短,在曹操面前為曹丕講好話,並刺探曹操的心意動向,又讓曹丕召來吳質,用計離間曹操與楊修的關係。
楊修一直支持曹植存開,後來被曹操殺死。所以曹不最存得子之位,並繼位稱帝,郭女王很有一份功勞。結果,公元221年,曹丕先賜死洛,第二年立郭女王為皇后。其他以功獲立的還有數人,如協助李世民發動政變奪得帝位的唐長孫皇后,幫助忽必烈奪得汗位的元世祖察必皇后,輔佐朱棣取得「難之役」勝利的明成祖徐皇后等當然歷史上也有些妃嬪,行善積德「德冠後宮」,做了皇后的加東漢明帝的皇后馬氏,其事跡詳見本書《賢內助新傳》。
東漢的另一位女主綏,也因德行超群,竟使皇后相形見絀,不打自敗。鄧緩不僅容貌出眾,品行更是草越,她身為貴人,地位僅次於皇后,又倍受皇帝寵幸,她卻不驕不躁,言行謹慎,生活儉樸,對皇大後和皇后十分恭破,對起嬪和宮人也很尊重。和帝看到她在宮中如此「勞心曲禮」不禁感慨地說「修德之勞,乃如是乎!」桌後陰氏見鄧氏「德稱日盛」,威脅自己的地位,暗中詛咒,想以平術害死他。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陰皇后因巫蠱事發被廢,和帝說:「皇后之尊,與朕同體,承宗廟,母天下,豈易哉!唯鄧貴人德冠後座,乃可當之。」鄧綏雖沒有特別地用心計去攀摘鳳冠,卻因修德積善,至此水到渠成,登上了皇后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