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以子貴」是古代社會的普遍現象,在帝王之家更是一條定則

2020-12-06 大山山閃閃閃

西晉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武帝為太子司馬衷擇妃,準備聘娶徵北大將軍衛瓘之女,而皇后受了賄賂,力主聘侍中賈充之女。

武帝爭辯說:「衛公女有五可,賈公女有五不可。衛家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賈家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武帝雖沒能拗過皇后,最終娶了賈南風為太子妃,但他在這裡提出的種賢、多子、貌美、體長、膚白,卻成了後世帝王之家納妃的五條標準。皇后作為一國之母,後廷之主,其要求更高,不過大體上還是以這五條為基本條件,加上門第、德行等方面的考慮。

所以,歷史上除了呂雉、馬秀英等以布衣皇帝的結髮之妻榮膺皇后,漢宣帝皇后許平君、唐中宗皇后韋氏等以患難之妻得做皇后,以及象賈南風、李風娘等以太子之妃例升皇后者外,其他後宮女千要想爬上皇后寶座,無不受美貌程度、有無子嗣、門第高低、德行優劣等諸多條件的制約。

那些想戴上鳳冠的妃嬪,也紛紛從這些方面著手,或者用色,或者恃勢,或者援親,或者生子,或者施計,或者立功,或者積德,等等,無不以己之長,攻人之短,各其能,各用其智,在後宮展開了一場又一場蠟摘鳳冠的激烈戰爭以色獲寵而奪得鳳冠的,兩漢居多。如衛子夫、趙飛燕都是歌女出身,卻因美貌異於常人,獲得專寵,武帝和成帝不惜廢掉原來的皇后,改立她們為皇后。

特別是趙飛燕,「皇太后嫌其所出微甚,難之」,而色迷心竅的成帝自有辦法,他先封趙氏養父、原為家奴的趙臨為成陽侯,然後名正言順地立趙飛燕為後。(見《漢書外成傳》)東漢朝廷每次派人去民間選女,凡「姿色端麗、合乎法相」的,都被徵進後宮,這些美女有很多做了皇后。如章帝聽說新選入宮的突氏「有才色,數以訊諸姬傅,及見,雅以為美」,獲寵的第二年就冊為皇后。

其他如安帝皇后閻姬、桓帝皇后鄧猛女等,都因有絕色,入宮後即便級別甚低,卻能「絕幸」,迷住皇帝很快就做了皇后(《後漢書皇后紀)。由於帝王的婚煙帶有明顯的政治意圖,皇后的冊立往往受政治的影響,有些妃嬪就利用家族的勢力,登上了皇后之位。東漢的皇后共十四人,其中八人出身世家大族。遼朝的皇后除述律平外,一律是蕭姓,即來自於「世任其國事」的乙室、拔裡兩大部族。

劉秀早年幕陰麗華的美貌,娶以為妻。參加起義後,為了在河以北地區發展力量,又娶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公元25年劉秀稱帝後,本想冊立心愛的結髮之妻陰氏為皇后,可是,當時東漢政權還不穩固,尤其是河北地區的統治還要藉助劉揚的支持,於是郭通成為東漢第一位皇后。在裙帶風盛行的情況下,很多女子援親族進了後宮,並輕而易舉地戴上了鳳冠。

漢惠帝即位後,由母親目太后作主,用黃金二萬斤聘要了外甥女張姆入宮,立為皇后。王葬和曹操執掌朝政時,分別把自己的女兒送進後富,立為皇后。公元188年,十八歲的光緒帝舉行大婚。在選擇后妃時,光緒本想立江西巡撫德馨的女兒為皇后,西太后卻強令他把玉如意賜給都統桂祥之女葉碁那拉氏。這位葉赫那拉氏如果不是西太后的任女,不要說皇后,恐怕連一般妃子都選不上。

「母以子貴」是古代社會的普遍現象,在帝王之家更是一條定則。妃嬪們給皇帝生有子嗣,等於立了大功,如果生的是長子或嫡長子,或被立為太子,作母親的就可名正言順地戴上鳳冠。所以,那些想摘取風冠或搶布皇后之位的妃嬪,無不從這裡下功夫,生有皇子的,要想方設法把自己生的皇子立為太子;沒生皇子的則千方百計地要弄個兒子來。

西漢時,王從民間改嫁進宮後,成為太子劉啟的寵妃,不久劉啟繼位即西漢景帝,王生子劉,因不是皇長子,劉徹被封為膠東王。另一寵妃姬生了皇長子劉榮,立為太子,景帝也準備立慄姬為皇后。這時景帝的姐姐長公主劉嫖,想把女兒阿嬌嫁給太子,姬不同意。王獲訊,巴結長公主,答應娶阿嬌為媳婦。從此劉嫖在景帝面前極力稱讚劉徹,大講慄姬的壞話。

王妹為促使猶豫不定的景帝早做決定,「陰使人促大臣立果姬為皇后」。當負責禮儀的官員大行上奏說:「子以母貴,母以子費,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大怒,誅殺大行,廢劉榮,立劉徹,王做了皇后(《史記,片成傳)。歷史上象王誌這樣以所生皇子作政治資本,施展計謀奪取鳳冠的,還大有其人。而那些未生皇子的妃,為了做皇后,也算盡機關。

她們中有的人靠收養,弄個兒子在身邊,如金宣的究妃王寬,收養了姐姐生的完顧守結,第二年就被立為後。一些皇后,為現固後位,也收養妃填所生皇子,如唐高條王皇后、宋真宗劉桌後。有的妃自己不能生育,就陰謀搶別人生的皇子,甚至殘忍地殺死其生母,如此魏半文帝的寵妃馮潤,收養高貴人生的元格,這一年正好北遷都洛陽,高氏在南遷途中被馮潤派來的兇手暗殺。

不久元格被立為太子,馮潤做了皇后。明宣宗的皇后胡氏和寵妃孫貴妃都未生育,孫氏為打倒胡氏,先偽稱有孕。當時宣親已三十多歲,聽說孫貴妃懷了孕,十分歡喜,當場立誓,如生皇子,定冊孫氏為皇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一名宮女生下一子,孫貴妃聞訊,立即把他抱來,宣稱是自己所生。第二年,宣宗「今後上表辭位」,廢掉胡皇后,改立孫費妃為後(《明史後紀傳)。

有些妃嬪為達到立後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她們玩弄陰謀詭計,毫不顧及道德人性。唐朝的武則天,為了打倒王皇后,親手扼死幼女,這是人所熟知的。南宋後期,也出現了這樣一位工於心計的后妃。寧宗的韓皇后死後,「中宮未有所屬」,這時寧宗寵幸的是貴妃楊氏和美人曹氏。以外戚執掌朝政的宰相韓侂胄害怕立了楊氏為後,其兄楊次山會分去他手中的權力,加上楊氏「任權術」,曹氏「性柔順」,所以韓侂胄暗勸寧宗立曹美人為皇后由於韓侂胃的反對,楊妃看來不可能奪到鳳冠。

然而,史稱楊氏「頗涉書史,知古今,性復機警」(《家史後傳),最終還是作了皇后。她到底用了什麼妙計呢?據《西湖遊覽志餘》記載,楊氏雖激烈地與曹氏爭寵布冠,表面上卻與她和氣相處,結為姊妹。有一次,她先讓寧宗去曹美人宮裡飲酒,待皇上喝得半醉,楊氏把他接到自已寢宮,大獻媚態。寧宗被逗得慾火猛燒,摟著楊氏求歡。

楊氏卻拿出紙第,請寧宗立下字據,冊封她為皇后,半醉的寧宗當即在紙上寫下「貴妃楊氏可立為後」。第二天早朝,這張紙條被楊次山作為聖旨當廷宣讀,侂還來不及反對,楊氏就做了皇后。過了幾年,楊皇后又勾結史彌遠等人,用計刺殺了韓有些妃嬪參加了宮廷裡面爭立太子或爭奪皇位的鬥爭,出謀劃策,年走效力,為身為皇子的丈夫登上皇帝寶位立下馬功勞,由此被冊立為皇后。

公元220年,曹丕算漢稱帝,大臣提議立曹丕的正要格為後,沒得到曹不同意。原來,曹丕與曹植奪開時,格不僅沒給曹丕,還經常勸曹丕不要猜忌曹植,做出手足相殘的事來。而曹不的另一位夫人郭女王,卻多次攻擊曹植,為曹丕存關出謀力。地巴結曹操的寵短,在曹操面前為曹丕講好話,並刺探曹操的心意動向,又讓曹丕召來吳質,用計離間曹操與楊修的關係。

楊修一直支持曹植存開,後來被曹操殺死。所以曹不最存得子之位,並繼位稱帝,郭女王很有一份功勞。結果,公元221年,曹丕先賜死洛,第二年立郭女王為皇后。其他以功獲立的還有數人,如協助李世民發動政變奪得帝位的唐長孫皇后,幫助忽必烈奪得汗位的元世祖察必皇后,輔佐朱棣取得「難之役」勝利的明成祖徐皇后等當然歷史上也有些妃嬪,行善積德「德冠後宮」,做了皇后的加東漢明帝的皇后馬氏,其事跡詳見本書《賢內助新傳》。

東漢的另一位女主綏,也因德行超群,竟使皇后相形見絀,不打自敗。鄧緩不僅容貌出眾,品行更是草越,她身為貴人,地位僅次於皇后,又倍受皇帝寵幸,她卻不驕不躁,言行謹慎,生活儉樸,對皇大後和皇后十分恭破,對起嬪和宮人也很尊重。和帝看到她在宮中如此「勞心曲禮」不禁感慨地說「修德之勞,乃如是乎!」桌後陰氏見鄧氏「德稱日盛」,威脅自己的地位,暗中詛咒,想以平術害死他。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陰皇后因巫蠱事發被廢,和帝說:「皇后之尊,與朕同體,承宗廟,母天下,豈易哉!唯鄧貴人德冠後座,乃可當之。」鄧綏雖沒有特別地用心計去攀摘鳳冠,卻因修德積善,至此水到渠成,登上了皇后之位。

相關焦點

  • 古代帝王權力至高無上,被下毒謀殺的可能性大嗎?
    文|觀景說史中國古代的帝王雖然說是被譽為「天子」貴為九五之尊,但不可否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高危的職業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中,共計有一百八十多位皇帝死於非命。古代帝王畫像插圖古代皇帝被暗殺的手法多樣化,下毒是受刺客最喜歡的方法皇位在古代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
  • 古代帝王為追求長生不老而特製的神奇玉器
    事實上,這件兩千多年前的高古玉器,其實際功用確實非同尋常,它不僅代表了先秦時期古人治玉的精湛技藝,而且見證了中國古代人文和自然科學的終極訴求——長生不老之術。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件頗具神秘色彩的傳奇國寶:銅承盤高足玉杯。
  • 古人說,家中若是出現這三種現象,是好事臨門,你家有嗎?
    古往今來,關於皇帝出生時帶有異象的版本很多,舉幾個例子,漢高祖劉邦的母親生子之前,曾經夢見過神仙,後來劉邦出生那日,天上雷雨交加,劉邦的母親半昏半醒覺得一條蛟龍飛到肚中,後來便生下了劉邦。據說武則天出生時,天上有兩隻鳳凰在她家房頂上盤旋,後來振翅東去,所以當時的天師袁天罡才斷定她以後是帝王。由此看來古代人是很迷信的,但是無論真假,好兆頭是每個人都想看到,哪怕起到的只是心理作用,也有著其存在的意義。古代人就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了五種預示吉利的喜象,看看你家有嗎?
  • 揭秘,被稱為「帝王之術」的神奇的預測學——奇門遁甲
    ,推演《奇門》18局,定計奇謀,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輔佐劉邦,取得楚漢勝利,建立了漢朝天下。;李靖,唐朝軍事家,得〈奇門〉助李家得天下;郭子儀,唐朝政治家、軍事家,平定安史之亂。 劉秉忠 劉秉忠,元朝政治家、軍事家,得〈奇門〉助忽必烈統一中國,定大都(北京)。
  • 古代帝王出生為何有「祥雲」出現
    古代由於受「軍權神授」的影響,帝王多以天子為稱。為了神化所謂的「真命天子」,在史書中的記載,其出生定然有異於常人之處。除了受孕不同,如劉邦母親「見交於龍上」;還有玄鳥生商;商朝的始祖,是母親踩巨人腳印而生。但不管受孕如何,其出生之時定然有「祥雲祥光」照耀;無此,不足以體現帝王的神異之處。
  • 母以子貴:西漢竇氏外戚怎樣登上歷史舞臺?
    漢文帝劉恆登上皇位的第二年(前179年)正月,採納了有關官員的諫議,冊立長子劉啟為皇太子,遵照「母以子貴」的宗法條規,劉啟的生母竇氏在三個月後被封為皇后。 這位竇皇后原先是侍奉呂后的宮女,後來呂后把這些宮女分賜給藩王為妾,竇氏本想嫁到老家趙國去,但是卻陰差陽錯地嫁給了代王劉恆。
  • 古代也有疑似穿越的人?看到最後一個的時候就明白了,還真是
    記得是在前幾年的時候穿越劇是非常的流行的,那時候像是《步步驚心》、《宮鎖珠簾》之類的電視劇都受到了大家的喜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當時曾經幻想過自己也穿越到古代呢?說實話小編就曾想過自己有沒有可能哪天也穿越回到古代,沒然後改變命運,遇到真命天子,不過事實證明是我想多了。
  • 說一說現在的社會現象
    我們說一說現在人們的生活,現在的社會發展很快,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變的好了起來,過了那個吃飯都吃不飽的年代了,生活變好了,隨著生活變好壓力也隨之到來,各種不好的習俗也出現了。我們先說說現在的婚姻,現在的年代說是結婚可是一件大事。為什麼這樣說呢?
  • 從神話到歷史:史前社會如何進入古代國家
    埃及文明在尼羅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在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印度文明在恆河流域分別誕生,中國古代文明則發源於黃河流域。這些文明發祥地的相似之處在於,河流以及兩岸肥沃的衝積平原為其發展提供了條件, 並且這些平原上都曾存在過發達的農業社會。農業社會的形成及其內容因區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其發展階段以及歷史進程也各有差異。
  • 唐朝「流民現象」為何層出不窮?統治者對此如何解決?
    在古代,不管是在哪一個王朝,一個國家不管發展的如何,總是少不了會有流民問題。就算是在經濟文化都非常繁榮的大唐朝時期,流民問題依舊在困擾著國家的發展。流民問題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而且一般流民問題都是一種非常普遍而且長期存在的的問題,而想要解決流民問題則需要採取一定的手段。
  • 古代女子出嫁,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若是沒有在婆家定會受盡委屈
    而且,在古代社會,女人結婚後,嫁妝的多少將直接決定她在婆家的地位。嫁嫁得好,婆家很喜歡,自然也會對新娘子好些。假如嫁妝太少,那麼,這位新娘子就會被婆家看不起,將來也會受委屈。因此,古代人在娶女兒時,都會準備一份像樣的嫁妝,好讓女兒在婆家過得好一點。"要是養了女兒,就早點給她準備嫁妝,這樣在她出嫁時,就不會手忙腳亂。"
  • 為什麼古代帝王不能一夫一妻.
    裳貴妃心中,定是想著,能搞到太后之位,她和沈驀回,可來日方長。在場的人,全都跪下,高喊著「吾皇萬歲!」這場廝殺,持續了五日之久。整個漯河死傷無數,從午門抬出的屍首就有數不清的架車,一輛輛急匆匆拉出。站在城牆上,看著遍地殘傷之景,這座經歷楊家、王家、苗家和沈家的四代宮城,每換一代,這座宮城便要見證這些廝殺。起了風,有點涼。我從宮牆下來,信陵君站在我身後,上前,也看著城牆下的一切。他感嘆:「終究是結束了。」
  • 最早一位娛樂至死的古代帝王——夏後啟
    一、上古祭祀之樂古代的帝王都有很多娛樂項目秦漢以後的自不必說。上古三代的時候,君主的娛樂似乎也很盛,至少從伏羲、神農之時就有各種樂舞,比如《樂書》《樂緯》等書裡記載:伏羲之樂曰《立基》《駕辨》,神農之樂曰《扶黎》《下謀》,祝融之樂曰《屬續》,黃帝之樂有《雲門》《大卷》《鹹池》,少昊之樂曰《九淵》,顓頊之樂曰《五莖》(一說是《六莖》),帝嚳之樂曰《六英》(可能和顓頊的《六莖》是一回事),帝堯之樂曰《大章》,帝舜之樂曰《大韶》(《九韶》),大禹之樂曰
  • 中國古代天文學: 何為「天極」
    天人之際:中國古代的天文   閱讀索引  -中國古代把天文學看得更是高深,其影響和根基深入社會、文化、政治、思想的所有方面。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天人之際、宇宙人生、古今變化,自然的、歷史的、社會的都融為一體。  -宇宙、社會、人體完全是一種感應的、共鳴的有機體。
  • 古代史:解讀晚唐名相牛僧孺,只要肯努力為之,就可人定勝天
    唐中期之後,各類宗教開始盛行,「因果報應」學說被民眾普遍接受。而牛僧孺作為當時社會最傑出的思想家之一,對這種學說予以了辯證的解讀,在當時的思想領域也可謂一個重要的創舉。他據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學說為依據,表明人不能不辨是非地濫用善心,更不能對什麼人都心存善念。比如面對一個十足的惡人,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得到懲罰和限制,甚至是將其處死。
  • 洛陽為何一直得到帝王的青睞,其中暗藏了洛陽的帝王風水
    這裡山川縱橫,四周被群山環繞,西依秦嶺,出函谷是關中秦川;東臨嵩嶽;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洛陽,這個字裡行間透露著雍容華貴的名字,過往的歷史印證了她昔日的國色天香、絕世芳華。 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有13個王朝定都於此,105位帝王在此揮斥方遒。這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尚有一些史學家認為,在洛陽建都的王朝並不止為公眾所知的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13個王朝,尚有戰國韓、西漢、武周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
  • 中國古代帝王中,誰是子女最多的冠軍?養不起竟只好坐等亡國了!
    在古代,人口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那時勞動、打仗主要靠人力,一個國家人口多勞動力多,自然兵員也就多。可以說,在古代人口多少是國家強盛與否的重要標誌。所以,多子多福就成為那時的文化認同,於是古人便有「千祿百福,子孫千億」的說法。不僅是普通百姓一個勁地多生孩子,歷朝皇家也是如此。
  • 山洞發現一條「真龍」,當地無人敢靠近,專家:至少躺了上億年
    ——白居易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神獸」的傳說是非常多的,尤其是「龍」這種神獸,更是古代帝王的象徵,但有一個問題已經困擾了華夏民族好幾千年了,那就是象徵著華夏民族的「龍」到底存在不存在呢?如果說不存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關於「龍」的傳說的確多得數不勝數,如果說存在,卻又沒有人真正見到過「龍」的樣子,僅僅是有一些史書中記載了一些關於「龍」的資料。
  • 紅珊瑚收藏入門之七:古代中國紅珊瑚的文化與歷史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紅珊瑚不僅因其美學價值而受人青睞,它所代表的身份和地位也同樣受人尊崇。最好的佐證便是清朝時期官員帽子上佩戴的珠子。清朝官員等級可以從其帽子上的珠子和珠子的顏色和材料來區分。二品官員,要佩戴紅色的「頂子」,而這紅色的頂珠,據有關的物證表明,便是紅珊瑚和紅色的尖晶石。
  • 陝82帝王陵星羅棋布 珍貴遺產展輝煌文化
    古時國家工程選址風水俱佳      作為古代的最高統治者,帝王們對於陵寢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於是,古代帝王陵便成為最重要的國家工程,一般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來監督修建,由少府、太常等機構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