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出嫁,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若是沒有在婆家定會受盡委屈

2020-12-06 一個人的家常事啊

對一個人來說,結婚,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富有的人也許會有三妻四妾,也可能會有幾次婚姻,但,沒錢的人,也許一輩子只有一次。但是,無論情況如何,人們對婚姻這件事都十分重視。

秋季是新婚夫婦喜結良緣的時節,所謂秋高氣爽,在這個不熱的季節,湧現出一批新婚夫婦。所以,既然結婚了,嫁妝肯定不能少,一般來說,男方家庭需要準備迎娶女方的禮金等物品,女方家庭則需要準備女婿的婚事。

古時候,就算是皇帝迎娶皇后,也要給皇后娘家一大筆錢。據記載,古代皇室甚至還對徵聘皇后的禮金,作了詳細規定。假如以目前黃金的最低價計算的話,這些聘禮最少也有一千多萬人,有時實際花費比規定的要多。

與此相對應,如果一個女人要成為王后,她也要準備一套嫁妝,但是,嫁妝的費用由皇室出錢。例如:光緒皇帝迎娶慈禧太后的侄女葉赫那拉氏時,宮中就為她準備了幾百擔嫁妝,數量很大,僅抬進宮中,就要七天。

而且,在古代社會,女人結婚後,嫁妝的多少將直接決定她在婆家的地位。嫁嫁得好,婆家很喜歡,自然也會對新娘子好些。假如嫁妝太少,那麼,這位新娘子就會被婆家看不起,將來也會受委屈。因此,古代人在娶女兒時,都會準備一份像樣的嫁妝,好讓女兒在婆家過得好一點。

"要是養了女兒,就早點給她準備嫁妝,這樣在她出嫁時,就不會手忙腳亂。"古時候,也有這種情況,因為家裡人沒有儘早為女兒準備嫁妝,結婚時就把家裡的東西拿去抵押,給女兒準備嫁妝。例如:宋朝的蘇東坡,就曾為他的外甥借過兩百貫做嫁妝。

上世紀中葉,嫁妝通常是一對枕頭套或兩張床鋪;到了七八十年代,嫁妝又變成了「四十八條腿」和「三轉一響」;而到了物質條件豐富的現代,嫁妝更是五彩繽紛,有房有車有電器,等等。不同的地方和民族有不同的習俗,他們準備的嫁妝也會不一樣。

那到底嫁妝是什麼呢?那是從何時開始的呢?遠古時代的中國,結婚時都帶著什麼嫁妝?

所謂嫁妝,就是人們在嫁女時,送出的財物,也叫「妝奩」、「妝具」、「嫁妝」。據史書記載,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的魯國大夫轅頗,負責管理國家的土地資源,他在自己管理的地區大加賦稅,作為魯哀公女兒出嫁時的嫁妝。

這種習俗也存在於民間,即嫁女時,娘家要準備嫁妝。例如:衛國民間女子,出嫁時會「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即讓夫家派人送嫁妝。

從戰國時期開始,嫁女配嫁妝已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據考古學家在戰國楚墓上發現:當時,女子出嫁的嫁妝中,不僅有幾輛車,還有許多牲畜,如雁、狗、豬等。當時,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豬和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把它們當作女兒的陪嫁,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不過,大雁是新郎到新娘家迎親時,必帶的物件之一,即「執雁為禮」,亦稱「奠雁」。西漢時期,女子出嫁時,陪送錢財已成為一種社會風尚。古時候,女子的嫁妝除了這些生活必需品外,一般還有房屋、土地、毛巾等。

據記載,古代與現代的嫁妝內容不太一樣,但古代有幾種特殊的嫁妝,現代卻沒有。首先是陪嫁丫鬟。春秋時期,貴族們在娶女兒時,一般都會把自己的奴婢一起陪嫁過去,或者讓自己的妹妹陪著新娘過門到新郎家。這一習俗在古代非常流行,如:東晉時期,孔珪的媳婦家就比較富有,光是陪嫁丫鬟就有七八個。

二是一些不吉利的東西。從前,浙江一帶的嫁妝,必須包括兇服、棺材板等物品。所謂「兇服」,就是公公婆婆死後兒媳要穿的衣服。而且「棺材板」是為新郎新娘將來年老之後準備的。

假如,有些地方不方便陪送棺材板,人們就會考慮用等值的小金棺來代替。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新郎的家庭不但不會認為新娘嫁妝中的這些東西有什麼不對勁,反而會為自己有一個如此體貼細心的親家而感到高興。

最後一個是「壓箱底」,它是一個有關夫妻關係的模型。由於這類物品不僅有隱私權,而且有闢邪功能,因此,叫做「壓箱底」。實際上,這是古代性文化的一部分,類似的還有「嫁妝畫」,這個東西的主要功能,就是讓古代新婚夫婦知道如何過夫妻生活。

相關焦點

  • 古代兒媳婦有多難?晨昏定省是基本的,罵婆婆一句會被判刑三年
    古代講求女子「三從四德」,也就是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就是德、容、言、功,這些將古代女子牢牢地束縛住,不敢有絲毫行差踏錯。更何況自古「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讓女子們一生不能脫離內宅,不敢到外面拋頭露面,不敢與別人多說半句話,因為每句話都有可能成為自己「德行有虧」的藉口。
  • 古代女子出嫁時的古風唯美詩詞 祝福新婚的古詩詞
    古代女子出嫁時的古風唯美詩詞 祝福新婚的古詩詞時間:2018-11-02 19:58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代女子出嫁時的古風唯美詩詞 祝福新婚的古詩詞 想讓自己的新婚祝福顯得獨特?不如試試用古詩詞!文章為大家準備了形容女子出嫁和祝福新婚的古詩詞!
  • 有沒有道理?
    理由有二:從娘家方面來說,女兒嫁出去就像潑出去的水,偶爾可以回娘家探望一下,如果長時間住在娘家,還在娘家插手家事,那無疑容易造成娘家和娘家的矛盾。例如我們常見的姑姑與嫂子的矛盾糾紛,大多是由於出嫁的女兒經常回娘家,並且插手了娘家的事務所致。就婆家方面來說,女人已經嫁給人家做媳婦兒了,就應該把心思集中在婆家的生活上。
  •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古代女子的別稱有很多,主要有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張秘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羶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 武則天發明一種叫做「玉女登梯」的刑罰,古代女子為此受盡折磨
    我國古代男尊女卑,一直都是男性佔據著主導地位,相比之下,女子卻被當成是男人的附屬品,地位非常的低下,因為受到了男性的束縛,所以能夠做出偉大成就的女性寥寥無幾,所以古代的歷史基本上都是男人的天下,但是就算如此,古代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女性,其中最傑出的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
  • 為什麼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坐月子」?看完後可能會明白
    相信大家都知道,女人在生完孩子之後,往往是需要坐月子來進行產後恢復的,而一般情況下坐月子是在婆婆家裡進行,但是現如今社會很多家庭當中婆媳關係非常的惡劣,所以就不想要回婆家坐月子從而想回到自己媽媽家裡,讓自己的媽媽來照顧自己,但是在有一些地方卻有這樣的風俗,那就是說女兒出嫁之後坐月子的時候是不能夠回娘家坐月子的
  • 古代女子,打出生就坐擁一筆財富,王熙鳳憑「它」在賈府撐腰
    五千年的文明,讓我們的歷史多姿多彩,但是古代從夏、商、周開始一直是男尊女卑的男權社會。特別是程朱理學盛行後,對女人的束縛達到了頂峰,三從四德明確要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以及夫死從子。這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女人的地位很低下,女人只能成為男人的附庸,處於絕對弱勢完全沒有地位。
  • 《詩經·鵲巢》沒想到,「鳩佔鵲巢」最開始是女子出嫁的意思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詩以鳩佔鵲巢起興,比喻女子出嫁住進夫家。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鳩佔鵲巢是這兩種鳥的天性,就像女子出嫁,住進夫家,也是人的天性一樣。而且古人認為鳩鳥性慈而多子,象徵女性繁育後代。「之子于歸」即女子出嫁的意思,《公羊傳》說「婦人謂嫁曰歸」,因為女人出生時以父母為家,出嫁後就以夫君為家,所以出嫁就等於是回家。
  • 古代青樓女子是怎樣避孕的?古代方法喪失人性,女子吃盡了苦頭
    在古代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女子群體,她們利用出賣自己的身體來賺錢,這個群體就是古代的妓女,其實哪怕是在如今這個開明的社會中,也是存在一些妓女的,只不過在現代社會,這種行業是違法的,但是在古代的時候確實合法的。
  • 這三大星座能吃苦頭,忍耐力強,即使受盡委屈,也能自我療傷
    導語:這三大星座能吃苦頭,忍耐力強,即使受盡委屈,也能自我療傷能力有多大,你肩膀上的責任就有多大,想逃避也逃脫不了,受委屈的同時,也會帶來無限的榮華富貴,只是你身邊,再也沒有促膝長談的朋友,以上說的這三大星座
  • 關於我國古代的稱呼,你不一定知道的來由!
    當更多熱愛漢語的外國人,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他們也對中國的古文化有著不一樣的熱愛。當然在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的同時,他們也會慢慢的拋給我們一些可能我們也答不上來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可以看下這個稱呼。「黃花大閨女」這個稱呼我們現今很少用,但是我們知道這樣的稱呼指的是未出嫁的女子。那為什麼是黃花呢?有人問了,蘭花、紫花……那麼多,為什麼是黃花呢?
  • 古代女子獻身方式:初夜與動物交配
    原標題:古代女子獻身方式:初夜與動物交配   古代女子七種獻身:初夜竟與動物交配  女子「獻身」,顧名思義,就是將自己的初夜獻給異性。而在世界古代史上,女子對自己的「第一次」獻身對象卻沒有多大選擇的權利,有的女孩甚至一旦到了發育年齡就會被別人殘忍地剝奪去第一夜……讓我們一起來揭秘古代最令人瞠目的7中「獻身」方式吧。  第一種:「獻身」給動物  古埃及有崇拜「金牛」之風,所謂「金牛」是體上有特別的斑紋的黑牡牛,據說這是生殖之神奧色裡斯的化身。
  • 古代女子性啟蒙,竟是從看春宮圖開始
    但是最早的時候,春宮圖其實是新婚之夜女子的性啟蒙「教科書」。比如,這王家姑娘今日出嫁,新郎官上門來接親之前,媽媽走進女兒房中,將一個囊袋交到女兒手中,並囑咐道「拜完天地,入了洞房才能打開看」。,男子上學讀書,老師會專門講一些關於性的知識,作為性啟蒙和性教育,並且結婚之前也有侍女和妓院,甚至還會有人專門對新郎「言傳身教」,比如《紅樓夢》裡襲人帶寶玉「初試雲雨」。
  • 古代女子的死亡方式有哪幾種?紅樓夢裡就有六種!
    紅樓夢裡說到了三個自縊身亡的女子,一個是秦可卿,一個是鮑二家的,即鮑二媳婦,還有一個是張金哥。原文中,沒有直說秦可卿是自縊身亡,但她的判詞裡卻明確交代了,說「後面又畫著高樓大廈,有一美人懸梁自縊。」根據脂批透露,我們知道,秦可卿最終是在天香樓上自縊身亡的。
  • 中國古代女子對丈夫的稱呼,你更喜歡哪一種?
    中國古代女子對丈夫的稱呼,你更喜歡哪一種?文/炎炎談歷史古代男女結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極其隆重講究,三媒六聘成婚之後,女子必須與丈夫相敬如賓。在古代丈夫就是女子的天,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對丈夫的稱呼也是講究的,不可以直呼其名。1.良人古語,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這是最早妻子對丈夫的稱呼,也用於夫妻互相稱呼。從中可以看出古代丈夫們的光輝高大的形象。
  • 七夕,只怕無緣,若是有緣,定不會分離
    我一直相信緣分,若是有緣,若是情重,緣深,這人間的一切都是無法將他們分開的。七夕,只怕無緣,若是有緣,定不會分離。那些相伴一程之後就匆匆離別的人,只能說是情深緣淺。千萬不要過多的去爭,是你的,永遠都是你的,不是你的,你怎麼這樣爭取不來?這人世間的深情,最終都會向緣分低頭。
  • 古代女子有4樣私密用品,每件都曾羞於見人,如今不再是稀奇物
    1.古代女子的私密物件古代的女子最注重的就是貞潔了,別說和男子摟摟抱抱,就連私下見個面都是有辱門風的,更別說什麼把自己的私人物件贈予男人了,今天想跟大家一起探討的是古代女子所用的4件私人物品,這4件私人物品每一件都是羞於見人的,這4件私人物品,在我們如今看來並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
  • 田園空間小說,農女會醫術有空間,出嫁連生三胎,獵戶相公來種田
    田園空間小說,農女會醫術有空間,出嫁連生三胎,獵戶相公來種田小說世界無奇不有,好書難找但是愛上小說很簡單,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田園空間小說,其中力推《空間俏醫女:獵戶相公來種田》,小說講述主角前世,江採月被白蓮花情敵推進喪屍堆,眼一閉一睜穿越成窮獵戶家的小娘子
  • 古人說「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看著一頭霧水,實則有大智慧
    有些俗語乍一看是字面意思,但若是仔細深究,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比如說俗語中有「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的說法,這句話雖然說是人們識人的小技巧,但卻是老祖宗在他們那個時代的審美;還有一句便是「五樹不進宅,一家樂開懷」雖然說的是古人對家裡種樹的要求,但背後卻是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忌諱」文化!
  • 她13歲就出嫁,14歲生兒子,沒想到兒子和丈夫竟都是國家統治者
    早婚對於古代女子來說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在古代,女子十幾歲的時候就要出嫁生孩子,等到二十多歲還未出嫁的女子便算得上大齡剩女。而現在,女子20歲才剛是法定結婚年齡,三十多歲才能算得上大齡婦女。下面我們要說的是清朝的孝康章皇后佟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