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發黑、頭昏、半身發麻,可能這個部位堵牢了,嚴重會中風

2020-12-05 浙報融媒體

今年是李大伯(化名)患喉癌的第十年。

十年中,他定期複查,腫瘤並沒有復發,患者和家人都逐漸放心,暗喜老李度過了一個生活中的難關。然而,最近他還是受腫瘤影響,最後在浙大二院接受了手術治療。

浙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陳兵主任醫師說,李大伯這次的問題是左頸動脈重度狹窄引起腦供血不足。而造成頸動脈狹窄的重要原因,則是當初頸部大劑量多次放療後造成放療性血管損傷,經過多年發展後出現頸動脈狹窄,影響腦部供血。

陳兵主任表示,這樣的病例並非個案,頸部腫瘤放療的患者大約2/3後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頸動脈狹窄病變。因此,這些患者早期應複查注意有無腫瘤復發,後期應當定期頸部超聲檢查,防止頸動脈堵塞造成更為嚴重的腦梗死。

放療破壞頸部組織

積年累月形成斑塊

十年前,50歲的李大伯查出喉癌,在當地醫院做了手術和放療。治療效果不錯,腫瘤似乎被徹底「殺死」,沒再復發。

但正當他和家人放下心來,逐漸恢復以往平靜的生活時,另一個危機悄然出現了。李大伯近來常常不明原因地頭暈,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

一開始,家人以為李大伯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也可能是年紀大了,容易頭暈,就把他帶到浙大二院就診。結果檢查顯示,他的左頸總動脈幾乎完全閉塞,狹窄成一條小小的縫,右頸總動脈也有輕度狹窄, 直接影響腦灌注,出現的頭暈目眩症狀很可能就是頸動脈供血不足造成的。

有調查顯示,我國年齡40歲以上的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超過40.0%;45歲以上檢出率接近80%;而60歲以上的人群中幾乎都會出現動脈硬化斑塊。(Wang X, et 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Detected by Ultrasonograph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J Am Heart Assoc. 2018 Apr 5;7(8).)

李大伯今年正好60歲,所以出現頸動脈栓塞也不足為奇。但陳兵主任仔細詢問病史後發現,他10年前曾在喉癌手術後接受放療,這才是藏在背後的「元兇」。

為什麼曾經救命的治療,會成為另一個疾病的誘因?陳兵主任解釋說,放療時放射線除了殺死癌細胞,也會對正常的組織造成損害, 這種動脈狹窄是放療後損傷的遲發反應,主要原因是射線對動脈內皮細胞損害和造成中膜彈力膜斷裂等,後期血管內膜增厚、細胞外基質堆積、脂質沉積,逐漸形成斑塊樣物質造成頸動脈狹窄。

病理上放療損傷形成的斑塊與自發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類似的地方,但放療誘導形成的斑塊有自己的特點,如多發生在頸總動脈,病變更長。

除了頸部曾接受放療的患者

60歲以上都建議做頸部B超

陳兵主任說,放療造成的這種影響通常在很多年後才逐漸顯現出來,頸動脈病變的程度因人而異,可以在動脈硬化的基礎上加重狹窄或者誘發動脈硬化發生,輕微的狹窄可以嚴密觀察,早期藥物幹預,減少後期腦梗的風險。現在,隨著放療的精準度不斷提高,相對的副作用也會隨之減少。

他說,對於這樣的病變, 是進行頸動脈內膜剝脫(CEA)還是頸動脈支架(CAS)學術上有爭論,有認為內膜剝脫手術更徹底,遠期通常率更高,但由於放療引起的組織粘連較重,手術切開剝脫內膜創傷較大,發生神經損傷的機率更高,而支架植入操作相對簡單一些。

另外,患者同時有氣管插管,如果進行開放手術,內膜剝脫,氣管插管的位置距離手術切口太近,容易引起感染。因此陳兵主任決定為患者實施支架治療。

支架植入手術雖然相對簡單,但患者主動脈弓比較陡,左頸動脈極度扭曲,增加了手術難度。術中,陳兵主任團隊順利穿刺股動脈,進入極度扭曲的左頸總動脈,首先小心翼翼向頸內動脈導入頸動脈保護傘,防止操作過程中脫落的栓子直接飄入大腦動脈,然後植入了一款頸動脈專用的編織型支架。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術後李大伯馬上感覺看東西比原來更清楚了,視野發亮了,這些現象都是腦血供改善的表現。

陳兵主任說,流行病學調查顯示,30~40%的腦梗死是由頸動脈斑塊引起的,所以建議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年都做一次頸部B超進行檢查,對於頸部接受過放療的患者更應該注意檢查,早診斷早治療。

他表示,腦卒中是我國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嚴重影響人民生活質量。如果老年人經常出現眼前發黑、頭昏、一過性暈厥、半身發麻等症狀,一定要到醫院檢查頸動脈;

如果有上述症狀或已發生腦梗死,頸動脈狹窄超過50%,應找專業醫生進行診治,決定是否儘快手術治療;

如果沒有出現明顯症狀,但檢查發現頸動脈狹窄超過75%,那應該請專業醫生評估是否手術治療。

另外,隨著降血脂、抗血小板藥物正規應用,患者只要遵循良好的生活習慣,並長期規律用藥,也能有效降低腦梗死的風險,但一定要堅持定期檢查,接受專業醫生的建議。

浙大二院血管外科可以根據病人頸動脈情況因人施治,既可以進行頸動脈內膜剝脫,也可以介入支架治療,對於需要處理的頸動脈全閉塞患者,可以複合手術治療,開通血管,對於大動脈炎頸動脈閉塞可以介入再通,對於放療引起頸動脈閉塞或狹窄可以遠程內膜剝脫加支架成行。

專家介紹

陳兵浙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學博士,博士後,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擅長血管外科各種介入、開放手術,對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大動脈炎、頸動脈/椎動脈狹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腎動脈狹窄、鎖骨下動脈閉塞/狹窄、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周圍動脈瘤、腸繫膜血管病變的診治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在血管外科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性,擁有國家發明專利2項。

門診時間:周二上午(解放路院區)、周四下午(濱江院區)

相關焦點

  • 手指發麻預示著10種疾病,你還敢再大意?
    手指發麻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很多人覺得手指發麻沒什麼大不了,可能是太長時間敲鍵盤玩手機,也可能只是短暫性的手部肌肉僵硬等等,其實,手指經常性發麻可是許多疾病發生的前兆,這些你都不能大意。手指發麻具體是什麼?
  • 全球每6秒會有一人中風,睡覺一個特徵,警惕中風已來臨
    每年的10月29日就是世界腦卒中日,大家可能對腦卒中這個名稱比較陌生,但它在臨床上還有另一個名稱「中風」!中風雖然叫這個名字,但是卻與「被風吹」並沒有關係,這是一種出現在腦血管上的病變。由於患者長期存在高血壓、高血脂又或者是糖尿病,但是病情一直都沒有得到穩定控制,所以逐漸發展為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最終就造成了中風發作!
  • 手指發麻 小問題的背後是大隱患
    很多人在平時會遇到手指發麻的情況,雖然有時候它只是一會兒就能好的事情,但是還是會給人心理留下陰影,手指發麻的原因是什麼,雖然只是手指發麻,但是可能是由於很多身體其它原因導致的,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手指發麻是怎麼回事,並解決它。
  • 什麼叫做「小中風」 小中風五大症狀經常出現
    寒冷季節也是中風的高發季節,而中風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發生中風之後想要身體完好無損,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在發生中風之前的幾小時或幾天,身體往往會出現一些症狀,這也稱為小中風。小中風又稱為中風預兆,一般患者在發生小中風後1-2周內會發生大中風,而如果能夠在小中風發作時及時治療,那麼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中風危害。
  • 別忽視「小中風」症狀,它是預防中風的最好方法
    中風還分大小,傷害也不同,小中風常常是中風出現的早期徵兆,所以提高對小中風症狀的關注度很有必要。但是日常生活中往往大部分人都會忽略,因為小中風症狀持續時間很短,有的甚至只會出現2-3分鐘就會自行緩解。
  • 為什麼會有人突然中風了?多和這五點誘因有關,希望大家能避開
    常吃這些重口味的食物,我們攝入的鹽分就超標了,容易使我們的血壓升高,降低血管的彈性和血液流通的速度,血管變得堵塞,是中風的一個誘因。容易情緒激動。我們的血管其實是比較脆弱的,我們每次生氣或是暴怒的時候,血管也會跟著收縮和擴張,很多人情緒一激動就容易面紅心跳,其實有可能是血管擴張而我們的血液沒有及時的流通過去。
  • 手指發麻不是小事,可能是這9種病找上門了,就醫才是王道
    手指發麻可能是哪些疾病來臨? 2、慢性酒精中毒 經常酗酒的人手掌發麻,說明慢性酒精中毒。若沒有及時幹預,會使得身體各個系統功能障礙,甚至對身體帶來不可逆的傷害,如酒精性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硬化,也有可能導致慢性消化道炎和酒精中毒性心肌炎,最可怕的是引起大腦萎縮和中樞神經系統變性。
  • 手腳經常發麻,或暗示你被這6種疾病「盯上」了,要引起重視
    手腳發麻的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少見,由於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或手腳長時間受到壓迫,就會出現手麻、腳麻的症狀,這種症狀在稍稍恢復活動之後就會立即得到改善。 但也有一些人即使手腳都沒有受到壓迫,也沒有一直固定在一個姿勢,仍然經常出現手腳發麻的現象,這就要引起重視了,它很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徵兆。
  • 舌頭髮麻 警惕三種危險疾病易導致舌頭髮麻
    生活中經常出現舌頭髮麻這種症狀?那一定要注意了,因為舌頭髮麻很有可能是疾病導致的,並且這些疾病危險性很高,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舌頭髮麻的原因,如果您有這樣的症狀一定要積極治療哦。舌頭髮麻的原因除了吃水果會導致舌頭髮麻之外,當你在其他時候舌頭髮麻一定要注意下面這些三種疾病。
  • 舌頭無故發麻?或是身體發出的異常「警示」,別視而不見!
    且在舌頭的表面上分布著大量神經和味蕾,既能夠幫助人品嘗、咀嚼和吞咽食物,同時也是幫助語言發生的主要器官,如果你不小心咬到舌頭,這種痛感會直衝大腦,讓人難以忍受!雖說舌頭非常柔軟,但就人類身體各組織和肌肉來看,最為強韌、有力的肌肉就是舌頭。有部分朋友在生活中出現了舌頭髮麻的感覺,特別是在進食大量麻辣食物後,舌頭麻木的感覺尤為明顯。
  • 劉真右腦血栓中風,左半身無知覺呈半癱瘓狀態
    12日,據臺媒報導,知情醫生指出臺灣藝人劉真目前情況並不明朗,右腦腦血栓中風,左半身以毫無知覺,目前呈現半癱瘓狀態。因為先前劉真腦部已有血塊,進行過多次手術清除,但目前右腦血栓仍然不斷出現,導致目前左半身毫無知覺,雖然醫生已經將抗凝血劑量開到最大,試圖緩解右腦血栓,但目前情況仍處於此狀態,令親人朋友十分揪心!10日晚,劉真的丈夫辛龍曾在個人社交平臺發布日常,透露兩人的女兒很想念媽媽,這使得辛龍也十分心碎。
  • 香港著名男星中風半身癱瘓後仍在治療,感謝古天樂出手幫助
    本文編輯劇透社:issac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現年59歲的香港著名影星、綠葉演員李健仁早前因不幸中風,導致半身癱瘓。因此他的身體健康問題一直成為外界所關注的焦點,非常令人擔心。據港媒最新報導,今日李健仁也是罕見透過社交媒體發文,透露了他目前的身體狀況,引發網友熱議。
  • 經常手腳發麻,可能是身體在提示你,被這5種疾病「盯上」了
    在生活中常常會出現手腳麻的情況,比如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另外當血流不暢時也會出現手腳發麻的情況,一定要引起重視,有可能暗示著疾病的到來。手腳發麻是怎麼回事?2、睡覺手腳麻警惕高血壓高血壓病不一定是有症狀的,但是當高血壓出現症狀時會有肢體麻木的現象,尤其是在睡覺時手腳容易發麻,因為高血壓患者會出現供血不足,主要表現為四肢上的手腳發麻。
  • 突發頭痛 早發現中風的徵兆
    突然昏眩,眼前漆黑一片,幾秒後就會恢復,這是腦中風的早期徵兆。下面我們詳細說一下關於中風的前兆以及中風病因和危害都有哪些。  對於尋常百姓而言,有時候中風的徵兆很難辨識,中風患者常因家人沒有及時發現其中風的徵兆,延誤救治而使患者腦部受損甚至喪命。當發現出現以下一種或幾種症狀時,要謹防腦中風,這些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
  • 頭暈、頭昏、頭懵、頭重腳輕,可能是這種病在搗鬼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帕金森病體位性低血壓這個敵人,以爭取早期識別和防範它。 什麼是體位性低血壓? 健康者站立時,下肢集中了500-1000毫升血液。站立姿勢會產生血流動力學變化,這會觸發我們人體自主神經系統的代償性反射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去甲腎上腺素是維持人體血壓的主要神經遞質)以調節站立時的血壓。
  • 蹲下後突然起身,眼前發黑、頭暈目眩,和哪些原因有關?
    相信很多朋友們會有這樣一個經歷:蹲在地上一會後突然間站起來,會感到頭暈目眩、眼前一黑,這在大部分人看來可能都是貧血的表現,但真的只是這樣嗎?還有其他一些可能性,不要忽視了,此文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起身過猛眼前一黑,到底是怎麼回事?看似起身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單著卻需要人體各處比如神經、血管、肌肉等方面的配合,才能順利起身。
  • 小中風不要緊?當心引發大中風!
    10月29日,第13個世界卒中日    小中風不要緊
  • 半邊身子發麻,是不是要中風了?腦中風來前的5大徵兆要注意
    腦中風發生前會有哪些徵兆? 1、語言障礙 大多數腦中風在發作時會有有語言障礙這個明顯的特徵,患者會有吐字不清、說話不流暢或者吐字比較困難,主要是因為大腦供血不足,導致語言中樞神經受影響而沒辦法正確表達。
  • 蹲久了突然站起來,眼前一片黑,就是貧血嗎?看看醫生是怎麼說的
    在生活當中,我們會發現很多身體的異常現象,比如蹲久了突然站起來,眼前就會出現一片漆黑的景象,但是過一會就會緩解了。這些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如果你出現蹲久了突然站起來,眼前就會出現一片漆黑的景象,但是過很長時間都緩解不了,那麼你就得注意了,可能是你的身體出現了問題。
  • 中西結合治中風效果好 出現五大症狀及時就醫
    中醫運用天麻鉤滕湯,清熱平肝,潛陽熄風,後期運用石氏中風單元療法積極治療。經過常寧市中醫醫院中風病科精心治療,陳得貴很快康復出院。圖為章俊卿醫生在檢查病人的肌張力。出現這五種症兆,小心中風常寧市中醫醫院中風病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章俊卿介紹,腦卒中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中風,分為腦梗塞和腦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