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愛和祈禱:走向上帝的三步

2021-02-13 愛不惑

        不存在「性能量」這樣的東西。能量是一體的、相同的。性是它的一個通道、它的一個方向;它是能量的應用之一。生命的能量是一體的,但是它可以顯現在許多方向上。性就是其中之一。當生命的能量變成生物的能量,它就變成了性能量。

     性只是生命能量的一種應用。所以,不存在升華的問題。如果生命的能量流入另一個方向,那就沒有了。但是那並不是一種升華;那只是一種轉化。

     性是生命能量的自然的、生物的流動,也是生命能量的最低應用。它是自然的,因為沒有它,生命就無法存在,它是最低的,因為它是基礎,而不是頂峰。當性變成全部的時候,整個生命純粹是一種浪費。那就好比修築了一個地基,然後繼續修築地基,但是你從來沒有在地基上蓋房子。

     性只是生命能量的一次更高轉化的機會。就它本身來說,它是不錯的,但是當性變成全部的時候,當它變成生命能量的唯一通道的時候,那麼它就變成了破壞性的。它只能是手段,不能是目標。而且,只有在達到目標的時候,手段才有意義。如果一個人濫用手段,那麼整個目標都會遭到破壞。如果性變成了生命的中心,它已經變成生命的中心了,那麼手段就會變成目標。性為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延續創造了生物基礎。它是一種手段;它不應該變成目標。

     性一旦變成了目標,靈性的向度就喪失了。但是,如果性變成了靜心的,那麼它就會指向靈性的向度。它就會變成一塊墊腳石、一塊起跳板。沒有升華的需要,因為那樣的能量既不是性的、也不是精神的。能量永遠都是本性的。它本身並沒有名稱。名稱來自於它所經過的門戶。那個名稱並不是能量本身的名稱;它是能量所採取的形式的名稱。當你說性能量的時候,它指的是經過性信道的、經過生物信道的能量。同樣的能量,當它流向上帝的時候,它就是靈性的能量。  

  能量本身是中性的。當它被表達為生物能量的時候,它是性。當它被表達為感情能量的時候,它可能會變成愛,可能會變成恨,也可能會變成憤怒。當它被表達為理智能量的時候,它可能會變成科學,也可能會變成文學。當它經過身體的時候,它就變成身體的。當它經過頭腦的時候,它就變成頭腦的。這些差別並不是能量的差別,而是它的應用形式的差別。 

     所以,說「性能量的升華」是不對的。如果不使用性的通道,那種能量就會重新變成純淨的。能量永遠都是純淨的。當它通過上帝之門呈現的時候,它就變成靈性的,但是那種形式也只是能量的一種顯現。  

   「升華」這個詞具有十分惡劣的聯想。所有升華的理論都是壓制的理論。每當你說「性升華」的時候,你已經開始對抗性了。這個詞的裡面就有你的譴責。  

  你問一個人對性應該怎麼辦。對性採取任何直接的行動都是一種壓制。只有間接的方法:你報本不為性能量擔心,但是,恰恰相反,你沒法打開通向上帶的大門。當你打開了通向上帝的大門之後,體內的所有能量剛開始流向那扇大門。性被吸收了。每當更高的喜樂成為可能的時候,它喜樂的較低形式就變得不重要了。你並不準備壓制它們或者對抗它們。它們只是結束了。性不是被升華的;它是被超越的。  

  對性採取任何消極的行動都不會轉化這種能量。相反,它將在你的裡面引起破壞性的衝突。當你對抗一種能量的時候,你就在對抗你自己。沒有人能夠贏得這場戰爭。有時候,你覺得你贏了,有時性,你又覺得性贏了。這種情況會一直繼續下去。有時後你沒有性慾,你覺得你已經把它控制住了,有時候你又充滿了性慾,你似乎已經獲得的一切全部付諸東流。沒有人能夠戰勝自己的能量。  

  如果有別的什麼地方、別的更加喜樂的地方需要你的能量,性就會消失。並非那種能量升華了;並非你對它採取了什麼行動。確切地說,有一道新的通向更高喜樂的道路對你敞開了,那種能量開始自動地、自發地流向新的門。

     如果你拿著石頭,而你突然碰到了鑽石,你甚至永遠也不會注意到你正在放棄石頭。它們自己會掉下來,就像你從來沒有過它們一樣。你甚至不記得你已經放棄它們了、你已經把它們扔掉了。你甚至不知道這件事情。並非有什麼東西被升華了。一個更大的快樂的源頭被打開了,那些較小的球要就會自動消失。  

  這種事情發生得那麼自然、那麼自動,以至於不需要採取枉何積極的對抗性的行動。每當你來取任何行動對抗任何能量的時候,它都是消極的。真正的、積極的行動甚至跟性沒有關係,而跟靜心有關係。你甚至不知道性已經離開了。它只是被新的源頭吸收了。  

  升華是一個醜惡的詞。它裡面帶有一種對抗的、衝突的調子。性是什麼,我們就應該把它看作什麼。它只是生命存在的生物基礎。不要給它添加任何靈性的或者及靈性的意義。僅僅了解它的事實就可以了。 

     當你把它看作一種生物的事實以後,你一點也不牽掛它。只有當它獲得某種靈性的意義時,你才開始牽掛它。所以不要給它添加任何意義;不要在它周圍創造任何哲學。只要看著那些事實。不要做任何事情支持它或者反對它。讓它按照本然的樣子存在;以普通的方式接受它。不要對它採取一種不同尋常的態度。  

  就像你擁有眼睛和手一樣,你也這樣擁有性。你不反對你的眼睛和你的手,所以也不要反對性。那麼關於應該怎樣對待性的問題就變得毫不相干了。創造一種二分法支持性或者反對性是沒有意義的。它是一個特定的事實。你通過性來到這個世界上,你有一種內在的程序要通過性再次生育。你是一種強大的延續的一部分。你的身體會死亡,所以它有一種內在的程序,可以創造另一個身體來代替它。 

     死亡是確定的。所以性才這麼讓人著迷。你不會永遠在這裡所以你將不得不被一個新的身體、一個複製品代替。性是那麼重要,因為整個存在都在堅持它;否則人不可能繼續存在於去。如果它有自由意志,那麼地球就會荒無人煙。性是那麼讓人著迷、那麼引人入勝,性慾是那麼強烈,因為整個自然都在支持它。沒有它,生命就無法存在。  

  為什麼性對於宗教的求道者那麼重要,因為它是那麼不由自主、那麼難以抗拒、那麼自然而然。它已經成為一種標準,用來了解某個特定的人的生命能量是否已經達到了神性。我們無法直接知道某個人已經見到神性了——我們無法直接知道某個人擁有神性——但是我們可以直接知道某個人是否已經把石頭扔掉了,因為我們了解石頭。我們可以直接知道某個人已經超越性了,因為我們了解性。

        性是那麼難以抗拒、那麼不由自主,它是一股那麼強大的力量,以至於一個人只有在達到神性以後,才能超越性。所以獨身成為一種標準,用來了解某個人是否已經達到了神性。然後,對他來說,那種在普通人身上存在的性就不復存在了。  

  這並不是說通過逐步地擺脫性,一個人就會達到神性。這件反論是一種謬論。已經找到鑽石的人會扔掉他手裡的石頭,但它的反論是不真實的。你可以扔掉石頭,但是那並不意味著你已經達到了某種超越它的境界。 

     假使這樣的將你處在兩者之間。你將擁有一個壓制的頭腦,而不是一個超越的頭腦。性將繼續在你的裡面沸騰,它將創造一個內在的地獄。這不會超越性。當性受到壓制的時候,它就變得醜陋、病態、神經過敏。它就變得反常。

     這種對於性的所謂的宗教態度已經創造了一種顛倒的性態度、一種完全性過敏的文化。我不贊成這樣。性是一種生物的事實;它並沒有什麼不好。所以不要跟它鬥爭,否則它就會變得反常,而反常的性並不是前進的一步。它墮落得比常規水平還要低它是邁向瘋狂的一步、當壓制變得過於強烈,以至於你無法再延遲它的時候,它就會爆發出來——在那個爆發中,你將迷失。 

     你代表所有人的品質,你代表所有的可能性。正常的性的事實是健康的,但是當性受到不正常的壓制時,它就會變得不健康。你能夠十分容易地從正常走向神性,但是要從一個神經過敏的頭腦走向神性就變得很荒唐了,而且,在某種程應上,那也是不可能的。首先,你將不得不恢復到健康、正常的狀態。然後,性才可能最終被你超越。  

  那麼怎麼辦呢?了解性!清醒地進入它!這是一個秘密,它可以打開一扇新的門。如果你無意識地進入性,那麼你只是生物演化所掌握的一把工具,但是,如果你能夠在性行為中保持清醒,那個清醒意識的本身就會變成一種深深的靜心。  

  性行為是那麼不由自主、那麼難以抗拒,以至於你很難清醒地處於其中,然而這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能夠在性行為中保持清醒,那麼在生活的任何其它行為中你更能夠保持清醒,因為沒有什麼行為像性行為那樣深。  

  如果你能夠在性行為中變得覺知,那麼,即使在死亡的時候,你也是覺知的。性的深度和死亡的深度是一樣的,它們差不多。你來到同一點上。所以,如果你能夠在性行為中保持覺知,你就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它是無法估價的。  

  因此,要把性作為一種靜心的行為來使用。不耍抗拒它,不要反對它。你無法抗拒自然;你是它的組成部分。你對性必須懷著一種友好的、體諒的態度。它是你和自然之間的最深的對話。  

  實際上,性行為並非真的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對話。它是男人通過女人、女人通過男人跟自然的對話。它是跟自然的對話。那一時刻你在宇宙的洪流中;你在天堂的和諧裡;你跟整體是一體的。以這種方式,男人通過女人、女人通過男人得到了滿足。

      男人不是全部,女人也不是全部。他們是同一個整體的兩個片斷。所以,每當他們在性行為中合而為一的時候,他們就能夠囹事物局內在的本性、跟「道」協調起來。這種協調在生物上可以誕生一個新的生命。如果你是不覺知的,那就是唯一的可能。但是,如果你是覺知的,這種行為就可以成為你的誕生、靈性的誕生。通過它,你將獲得新生。

     你一旦清醒地加入它,你就會變成它的觀照者。一旦你能夠在性行為中變成一個觀照者,你就會超越性,因為在觀照中,你自由了。 

     現在不會再有強迫了。你不會是一個不清醒的參與者。你在這種行為中變成了一個觀照者,你就已經超越它了。現在你知道你並不只是這個肉體。你的內在的觀照力已經認識到某種超越於它的東西。

     這種「超越」只有在你深入的時候才能被認識到。它不是表面的遭遇。當你在某市場上討價還價的時候,你的覺知不可能十分深入,因為這種行為本身就是表面的。就人而言,人通常只有通過性行為才能變成內心深處的觀照者。

     你越是通過性進人靜心,性的效力就會越小。靜心將從它裡面成長出來,在成長的靜心中,一個新的門將會打開,性將會凋謝。這不是一次升華。這就好比乾枯的樹葉從樹上掉下來一樣。樹甚至從來都不知道樹葉正在飄落。同樣地,你甚至永遠不知道對於性機械的需求正在消失。  

  要在性中創造靜心;使性成為靜心的對象。要把它看成是一座寺廟,你將超越它,你將被轉化。然後性就不在那裡了,但是那裡並沒有任何壓制、任何升華。性只是變得無關警要、沒有意義。你的成長已經超越了它。現在它對你沒有需求了。  

  這就好比一個孩子長大了。現在玩具是沒有意義的。他並沒有升華過什麼她並沒有壓制過什麼。他只是長大了;他變得成熟了。現在玩具是沒有意義的。它們是孩子玩的東西,而眼下那個孩子不再是一個孩子了。 

     同樣地,你靜心得越多,性對你的誘惑就越少。漸漸地,自然而然地,不需要有意識的努力來升華性,能量就會流向一個新的源頭。相同的能量原來在性行為中流動,現在在靜心中流動。當它在靜心中流動的時候,上帝的門正被打開。  

  還有,你們一直使用「性和愛情」這兩個詞一般情況下,我們兩個詞都使用,好像它們有某種內在的聯繫似的。它們沒有聯繫。只有在性離開的時候,愛情才會到來。在此之前,愛情無非是一種引誘、一種性交前的相互挑逗。它只是性交的鋪墊。它只是性的前身、性的序言。所以,兩個人之間的性越多,那裡的愛情就越少,因為這時候序言已經不需要。  

  如果兩個人相愛,如果他們之間沒有性,他們就有很多浪漫的愛情。但是性一旦進入,愛情就出去了。性是如此的粗魯。在它本身,它是如此的暴力。它需要一個前導;它需要一種挑逗。愛情,就我們所了解的只是性的裸體的外衣。如果你深入觀察你所稱之為愛情的東西,你就會發現性站在那裡躍躍欲試。它總是等在附近。愛情在交談。性在準備。  

  這種所謂的愛情用性聯繫在一起,但是它僅僅作為一個序言。如果性來了,那麼愛情就會消失。因此,婚姻殺死了浪漫的愛情,徹底殺死了它。兩個人彼此變得了如指掌,那種挑逗、那種愛情已經沒有必要了。  

  真的愛情不是一個序言。它是一種芳香。它不在性的前面,而在性的後面。它不是序幕,而是尾聲。如果你經歷了性而對另一個人感到慈悲,那麼愛情就會發展。如果你靜心,你就會感到慈悲。如果你在性行為中靜心,那麼你的性伴侶就不會僅僅是你的肉體快樂的工具。你將感激地或者她,因為你們兩個人都進入了深深的靜心。  

  當你在性行為中靜心的時候,你們之間將會出現一種新的友愛,因為,通過彼此,你們已經開始跟自然交融;通過彼此,你們已經瞥見了實在的未知的深處。你們將被此感激、彼此慈悲:慈悲這種苦難;慈悲這種探索;慈悲一個夥伴、一個共同跋涉的人。  

  如果性變成靜心的只有這樣,它的局面才有一種源源不絕的芳香:那種感情不是性交前的相互挑逗,而是一種成長、一種靜心的了悟。所以,如果性行為變成靜心的,你就會感受到愛情。愛情是感激、友愛和慈悲的混合。如果這三者都有,那麼你們就在相愛。

         如果這種愛情發展下去,它就會超越性。愛情通過性而發展,但是超越了性。就像一朵花依靠它的根開放,但是超越於樹一樣。所以,如果愛情發展起來,那裡就不會有性。事實上,這也是了解愛情是否已經發展起來的方法之一。性好比一隻蛋殼,愛情必須從這隻蛋殼裡鑽出來。它一旦鑽出來,蛋殼就沒有了。它被打碎了、瓦解了。  

  只有當靜心存在的時候,性才能達到愛情,否則不行。如果沒有靜心,相同的性行為將被不斷地重複,你將感到厭倦。性變得一天比一天乏味,而你也不會感激另一個人。相反,你覺得受騙了;你對他懷著敵意。他在統治你。他以性來統治你,因為它已經變成了你的一種需要。你已經變成一個奴隸,因為沒有性你就無法生活。你永遠不可能對這樣的人友好——在他面前,你已經變成了一個奴隸。

    兩個人的感覺都一樣另一個人是主子。統治將遭到拒絕和抗爭,始而性依然被重複。它將成為每天的固定節目。你跟你的性夥伴鬥爭,然後又言歸於好。然後你們又鬥爭;始後你們又言歸於好。愛情最多只是一種調節。你們無法感到友好;那裡沒有慈悲。作為代替,那裡只有殘酷和壓力;你不得不忍受罷了。你已經變成一個奴隸,性無法成長為愛情。它依然只是性。

    去經歷性!不要害怕它,因為害怕沒有出路。如果一個人必須害怕什麼的活,那只能是害怕本身。不要害怕性,也不要跟它鬥爭,因為那也是一種害怕。「鬥爭或者逃跑」——這是害怕的兩條路。所以,不要從性那裡逃跑;不要跟它鬥爭。要接受它;要認為它是理所當然的。要深入它,全面地了解它,理解它,在它裡面靜心——然後你將超越它。當你在性行為中靜心的那一刻,一扇新的門被打開了。你來到一個新的向度上,一個絕無人知的、前所未有的向度,然後將有更大的喜樂從裡面流出來。  

  你將遇到其中極為喜樂的東西,以至於性會變得無關緊要,它會自動平息下來。現在你的能量再也不會朝著這個方向流動了。能量永遠朝著喜樂流動。因為喜樂出現在性行為中,所以能量就流向它,但是,如果你尋求更大的喜樂——一種超越於性、超越於性的喜樂,一種更令人滿意、更深、更大的喜樂——那麼,自動地,能量就會停止流向性。 

   在性變成一種流向心的時候,它開放成愛情之花。這種開花就是一種神聖的趨勢。所以愛情是神聖的。性是生理的之愛情是精神的。如果愛情之花在那裡,祈禱就會來臨;它將跟著出現。現在,你離上帝不遠了。你就在家門口。

    現在,開始對愛情流向心。這是第二步。在愛情出現的那一刻,在愛情出現的那一到,開始準備也沒入它;覺知它。現在,肉體不在相會。在性行為裡,肉體在相會;在愛情裡,靈魂在相會。這仍然是一種相會,兩個人之間的相會。  

  現在,看著愛情,就像從前看著性一樣。看著這種融合、這種內在的相會、這種內在的性交。以後你甚至要超越愛情,你將達到祈禱。這個祈禱就是那扇門。它仍然是一種相會,但不是兩個人之間的相會。它是你和整體之間的回合。現在另一個人,作為一個人,已經被放棄了。那是另一個非個人的人——存在——和你。 

   祈禱是一種相會。在祈禱中,奉獻者和上帝是不同的。所以蜜拉(Meera),或者擔助行(Theresa),能夠在他們的祈禱中使用性的字眼。

    一個人必須在祈禱的時候靜心。對於它,再次做一個觀照者。看著你跟整體之間的這種融合。這要求儘可能微妙的覺知、如果你能夠覺知到你和整體之間的這種相會,那麼你就超越了自身和整體,兩者。那麼你就是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沒有二分性;只有一體。 

   你通過性、通過愛情、通過祈禱尋求這個一體。這個一體正是你所渴望的。即使在性交的時候,你的渴望也是朝向一體的。喜樂的產生是因為,在一瞬間,你們合而為一了。性深化為愛情,愛情深化為祈禱,祈禱深化為一種全然的超越、一種全體的一體。  

  這種深化始終都要依靠靜心。它的方法一貫如此。水平不同,向度不同,步驟不同,但方法都是一樣的。仔細探究性,你將找到愛情。深入愛情,你將發現祈禱。仔細探究祈禱,你將爆發成一體。這個一體就是全然,這個一體就是喜樂,這個一體就是狂喜。  

  所以,不去採取一種鬥爭的態度是絕對必要的。在每一個事實裡,上帝都在。它或許被打扮過了,它或許被穿上了衣服,但是你必須把它扒下來、把它脫下來。你還會發現更多的微妙的衣服。再把它們脫下來。除非你在徹底的裸露中遇到那個一體,否則決不會找到滿足,你不會感到滿足。  

  你一發現那個不穿衣服的、那個裸露的,你就跟它融合了,因為當作了解那個裸露的東西的時候,它不是別的,正是你。其實,每一個人都在通過別人尋找自己,一個人不得不依靠敲別人的門來尋找自己的神。  

  存在一旦被脫去衣服,你就跟它融合了。因為差別僅僅在衣服上。衣服就是那個障礙,所以,除非你脫去自己的衣服,否則你無法脫去存在的衣服。所以靜心是一種雙重武器:它既脫去存在的衣服,也脫去你的衣服。存在變成裸露的,你也變成裸露的。在全然裸露、全然空的一瞬間,你成為那個一體的。

    我不反對性。這並不說明我贊成性。這說明我贊成深入,去揭示那個超越的。那個超越的一直都在,但通常的性都是精蜒點水式的性,所以沒有人會深入。如果你能夠深入,你就會感謝上帝,通過往,一扇門被打開了。然而,如果性只是蜻蜓點水式的,你就永遠不會知道你緊靠著某些更加偉大的東西。

    我們大狡猾了,以至於我們創適出一種虛假的愛情,它不是出現在性的後面,而是出現在它的前面。它是一種培養的、人為的東西。所以,當性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感到愛情稍失了。愛情只是性的序言,而現在,性不再被需要了。真的愛情永遠超越於性;它隱藏在性的背後。要深入它,要在裡面虔誠地靜心,你的頭腦將開放成愛的狀態。 

   我不反對性,我也不贊成愛情。你還是必須超越它。在它裡面靜心;超越它。我說靜心的意思是,你必須充分警醒、充分覺知地經歷它。你不能盲目地、昏頭昏腦地經歷它。那裡有極大的喜樂,但是你可能由於盲目地經歷它而錯過了它。這種盲目必須被超越;你必須睜大眼睛。睜大眼睛,性就可以把你帶上通往一體的道路。  

  一滴水可以成為海洋。那是每一滴水的內心的渴望。在每一個行為裡。在每一個欲望裡,你都能發現同樣的渴望。去揭示它,跟隨它。那是一次偉大的冒險!就我們目前的生活來說,我們是不覺知的。但是我們可以做到這些。它是艱難的但它並不是不可能的。它曾經對一個耶穌、一個佛陀、一個馬哈維亞是可能的,它對每一個人都是可能的。  

  當你帶著這種強度、帶著這種警覺、帶著這種敏感進人性的時候,你將超越它。根本不會有任何升華。當你超越的時候,那裡沒有性,甚至也沒有升華的性。那裡有愛情、祈禱和一體。  

  這些是愛情的三個階段:肉體的愛情、精神的愛情、靈性的愛情當這三者都被超越的時候,那裡有上帝。當耶穌說通往上學的道路上,我們所知道的最後的東西就是愛。超過超過它就是未知,而那個未知是無法定義的。我們只能憑藉營我們最後的認識--愛--來指明上帝。超過愛的階段沒有體驗,因為沒有體驗超過愛。那一滴水已經就海洋了!  

  一步一步地走,但是要懷著一種友好的態度,沒有緊張沒有戰爭。就這麼警覺地走。在生命的默認裡,警覺是的僅有的光明。在這個光明的照耀下。進入它。仔細地搜尋每一個角落。到處都是上帝,所以不要反對任何東西。但是也不要停留下任何東西上。朝前走。因為還有更大的喜樂在等著你。這個旅行繼續下去。你靠近性。你就使用性。如果你靠近愛情,你就使用愛情。不要想著壓制或者升華;要想著鬥爭。上帝可能躲在任何東西的後面,所以不要鬥爭。不要逃避東西。事實上,它躲在每一樣東西的後面,所以,不管你在哪裡,就近入門,你就會進步。不要在任何地方止步不前,你就會達到,因為生命在每一個地方。  

  耶穌說:「每一塊石頭底下都有主。」但是你只看見石頭。你必須穿過頭腦的這種石頭一樣的狀態。當你把性視為敵人的時候,它就變成了一塊石頭。它就不透明了;你無法看見比它更遠的地方。使用它,在它裡面靜心,那塊石頭就會變得像玻璃一樣。你從它後面看,你會忘掉玻璃。你會記住玻璃後面的一切。  

  任何變得透明的東西都會消失。所以,不要把性變成一塊石頭;要讓它透明。它將通過靜心變得透明。

        我建了一個年微課群,52節課,包括兩性技巧,譚崔按摩雙修,魅力提升術等,收費二百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公眾號後臺報名~

相關焦點

  • 上帝顯靈?信徒教堂祈禱時畫中神像嘴在動
    視頻顯示,一座教堂內上百名教徒在祈禱時,教堂壁畫中聖母瑪利亞的嘴巴也在跟著動,似乎是要加入祈禱。據悉,這驚人的一幕是男子喬治•阿卡裡(George Akary)在雪梨的一所大教堂內拍到的。錄像顯示,當教堂裡的教徒們齊喊「我們的上帝」幾秒後,如果觀眾看得仔細一些,就會發現當教徒們繼續閱讀聖經時,教堂壁畫中聖母瑪利亞的嘴巴似乎在動,而這一動作在視頻的結尾變得尤為清晰。
  • 伊沃為中國祈禱:願上帝保佑每一個中國人,願疾病能得到根治
    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河南建業隊員伊沃也發文為中國祈禱。伊沃在微博中寫道:我們向上帝祈禱,願上帝在這個十分困難的時刻幫助所有的中國人。願上帝保佑中華民族,保佑每一位醫生,保佑無論是男人或女人、老人或是孩子!
  • 聖經中可為你的一生祈禱的十個禱告
    但是,上帝還給了我們一些舊約和新約中英雄和聖徒的祈禱,我們今天也可以用它們來祈禱。作家布蘭達.羅潔絲(Brenda Rodgers)提供以下十則聖經中適合為你的一生祈禱的禱告,你可以將其中的人名改成你的名字來做禱告(祂:他,拼音為tā,基督教中對上帝、耶穌或神的第三人稱代名詞。)
  • 講章精選:重要的祈禱
    當第一個主日要與弟兄姐妹分享的時候,我自己的感動還是分享「祈禱」——這生命裡面的功課,因為我感到祈禱對於我們基督徒來說是每一天都應當操練的,祈禱對於我們的生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路加福音第18章,耶穌基督講了兩個關於祈禱的比喻。我們看到,在路加福音第17章的後半部分,主耶穌基督講到有關上帝國度來臨的問題,同時也講到上帝國度來臨之前會出現的境況和發生的事情。
  • 當祈禱成為風茄的時候
    這種追求更可怕,人不需要祈禱就可以有電流的感覺,比如當今比較流行的生物電理療養生,電流通過全身時也會讓人慾醉欲仙!    另外,豈都是說方言的嗎?祈禱時人為地追求說方言本無必要,因為你無論說什麼上帝都聽得懂,是祂賜你言語口才,方言是在靈裡造就自己,不翻出來就不造就他人,保羅說寧可用悟性說五句造就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
  • 中國北鬥三步走向太空,vivo兩步走向世界
    6月23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意味著,中國有了自己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海灣戰爭和銀河號事件,讓國人認識到建設衛星導航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於是被擱置十年的導航探索計劃重出江湖,並制定了導航衛星「三步走」戰略:第一步,2003年之前,建成北鬥一號導航試驗系統,形成國內覆蓋;第二步,2012年底之前,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形成亞太區域覆蓋;第三步,2020年前後,建成北鬥全球系統,實現全球覆蓋和組網。制定好戰略,中國立馬行動。
  • 怎樣做文獻綜述丨六步走向成功
    文獻綜述對選定的研究主題進行有組織的研究,如圖所示,《怎樣做文獻綜述——六步走向成功》一書中將文獻綜述歸納為六個推進性的步驟,其中每一次的工作都為下一步打下基礎。第一步:選擇主題——從日常興趣到研究主題一個好的研究主題通常是從對現實問題的興趣中產生的。研究興趣大多來自人們對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矛盾、爭端、焦點問題和信念的好奇。
  • 成都本土品牌1步單車進軍全國開啟人工智慧「上帝之眼」計劃
    2017年4月17日,1步單車在總部成都舉行新品「青騅」上市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四城新車投放發布會,宣布正式進軍全國。同時對外發布步單車大數據人工智慧運維平臺「上帝之眼」,宣告全面開啟步3.0時代。
  • 【信仰問答】葛培理:祈禱女朋友願意接受墮胎,這樣做對嗎?
    我祈禱她願意接受墮胎,我這樣做對嗎?她迫使我結婚,但我還沒有準備好。答:你可能聽說過一句老話:「兩錯相加仍是錯」 --- 說的很對,尤其是在這種情況下。在神的眼中,婚姻以外的所有性行為都是錯的,但是允許你女朋友打死腹中成長的小生命在神的眼中也是極其錯誤的。
  • 用手機就能拍出「上帝視角」|試試這三招
    ▼ 而「上帝視角」之所以感覺很高大上,令人嚮往,原因主要有三:一來,因為角度特別、畫面少見,與日常平視畫面完全不同。二來,不容易拍到。除了無人機拍攝,就是需要些特定場景才有機會拍到。三來,超脫,壯觀的感覺,震撼的讓人內心強大,所以嚮往。正因為「上帝視角」,能讓眼前的高樓,大山瞬間渺小,不再有高高在上的壓迫感。街道、車輛、行人也和小螞蟻般,就好像世界皆在我眼底,那感覺超爽!這大概也是「上帝視角」的魅力所在吧!
  • 為什麼好聽的粵語歌那麼多,我卻偏偏中意這首《少女的祈禱》。
    今天我要推薦的一首歌曲是由林夕填詞,陳輝陽作曲並編曲的,演唱者本人楊千嬅也參與了編曲,名字叫《少女的祈禱》。在2000年,該曲獲得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金獎及第23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這首歌在創作時,陳輝陽就有意想要讓它故事化,所以我就根據他的歌詞來簡單探討一下這首歌所講述的故事。大意為一個初戀少女想要與愛人能夠共度一生而懇切向上帝祈禱的故事。
  • 愛因斯坦相信的上帝,是你以為的那位「上帝」嗎?
    在談到愛因斯坦對上帝的看法之前,我們必須在這裡先對「上帝」下個定義。 印度及中國的佛教裡,似乎沒有一位創造了宇宙之「上帝」。佛教勸人苦行修業績,以便成神,所以宇宙根本不可能由某一神所造:佛教認為虛幻不實的宇宙乃是我們一念的妄想所致。
  • 熱血傳奇:老骨灰用祈禱之刃的三個段位
    身為傳奇老骨灰得你,記得加個關注不迷路~熱血傳奇祈禱之刃屬於祈禱套的一部分,這把武器不僅華麗,而且屬性上下限均衡,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天生自帶攻擊速度-1。對於戰士武器來說都在追求速度快,這減速貌似有點瑕疵啊。今天老道跟大家聊聊老骨灰使用祈禱之刃的三個段位操作,看看你在哪個段位。
  • 為促進和平,世基協會舉辦朝鮮半島全球和平祈禱大會
    為促進東亞和平、兩韓停戰,世界基督教協會舉辦祈禱活動,主題為我們祈禱,現在和平,結束戰爭!期間發布70個祈禱和見證故事,紀念韓戰70周年,世界基督教協會與韓國國家教會委員會合作,每周在線發布祈禱文,並邀請朝鮮半島及世界各地教堂代表對這場戰爭的意義進行反思,表達對未來的願景。
  • 蠢豬系列:真主安拉就是上帝——駁斥蠢豬三
    真主安拉就是上帝——駁斥蠢豬三雪峰  上帝,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宇宙唯一至尊,悠悠萬事,唯上帝為大。       尊奉真主安拉,就是尊奉上帝,上帝和真主安拉無分別,是一。,這不僅符合上帝的意願,更符合各宗教的利益和全體人類的利益。
  • 中國基督教兩會發布2020年世界婦女公禱日活動(在家祈禱)通知
    而歷年世界婦女公禱日崇拜活動,全國各地兩會,神學院校,教會都積極組織信徒參加公禱日崇拜活動,與普世教會一起為有需要的婦女兒童獻上祈禱,同時各地舉辦的活動儀式也多樣化。目前雖不能相聚一起,但我們可以通過辛巴威亞教會編制的公禱會資料來聆聽由辛巴威亞教會傳來各年齡段婦女孩童的聲音,了解非洲國家的需求,一起祈禱!
  • CATIA秘籍 陰陽角 三步搞定 鈑金件
    上圖是我們常見的陰陽角,在汽車鈑金件建模時常見,這種位置的圓角需要進行嘗試性的做,有的時候可能會倒不出來,非常煩人, 今天我分享的是如何用三步順利完成此處的圓角,不考慮工藝要求所涉及的後續處理。這個三步做法是我很多年前無意中實驗出來的,覺得還是挺不錯,上面做不出來的圓角它都能實現,操作過程也很簡便,覺得好的可以收藏,下面介紹一下整個操作的過程:第一步做出三個基礎面,需要注意的是上下兩個拔模面需要上下都要有長度,為了下面的面和面倒圓角做準備。
  • 祈禱有用?
    祈禱真的有用嗎?這輩子該怎麼活?其實,很多神都是人造的。 Made in China;Made in印度;Made in全世界。一,神真的存在嗎?三,《我該信仰什麼》我該信仰什麼?如果覺得信仰神有用,就去信仰神;如果覺得信仰自己有用,那就信自己;如果覺得信自己沒有神管用,那還是去信仰神。反正信仰這東西,心誠則靈。
  • 卿晨:總統要連任,上帝得顯靈
    可是相處得久了,他們對上帝那股子虔敬,那股子投入,是讓人由不得要在心裡驚呼一名「Oh! My Gosh」的。因著工作需要,時時幫助當地做一些援助項目。每逢開工完工,都有人燦爛地笑著說,你真是上帝派來的。甚而至於說,我們一直尋不到法子,只能天天禱告上帝,結果你就出現了。一直當作客套話兒聽。信教的人各處都有,也見得多了,知道他們言必稱上帝,何況有一些壓根兒就是神職人員。
  • 安拉與上帝的差異性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基督教中的上帝。這是多神教向一神教演變當中,所出現的兩位定於一尊的神靈。乍看上去,二者毫無關聯。實際上,安拉與上帝雖然分屬兩個不同的宗教,實際上卻有相同之處。也就是所謂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相同之處。換言之,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事實上同出本源。當然,一神教向前追溯,基本都可以追溯到最早的一神教猶太教。如果認真考究起來,猶太教倒是一神教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