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市場 解決臺灣媒體偏食現象

2020-11-27 華夏經緯

   馬英九五二○就職,心裡一定很不好受。因為民調不滿意度極高,而且多路人馬集結遊行抗議,媒體上亦充斥責備的輿論與滿紙的批評。從一月份的「大選」勝利,喜悅並沒有延續多久,連串的事件,從美牛、油電雙漲、證所稅復徵,讓馬團隊灰頭土臉。

    本以為美牛、油電雙漲是清理戰場,把第一任最後的難事擺平。證所稅復徵則是宣示稅制改革的決心。尤其是美牛的突破,臺美TIFA就可以順利,甚至臺美FTA都可能有希望。

    民眾感受已變調

    油電雙漲可以扭轉窮人補助富有的人的荒謬,讓百姓以價制量,節約能源,進而提供誘因去做研發或是採取新能源的動機,讓社會積極面對新發展。然而民眾的感受變調。社會充滿憤怒,到處指責臺當局的無能。也都把這些帳,算到馬英九頭上。臺灣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可是臺灣的社會,為何會這麼無情?

    首先,我們應理解,臺灣是成熟民主社會。本來馬英九以80萬票勝過蔡英文時,大家對馬當局還是有所期待的。然而政策粗糙,溝通缺乏,逐漸勾起民眾的不滿。人民可以充分表達憤怒的情緒。但是會搞成滿地開花,民望大跌,還有其它的原因。

    國際觀貧乏片斷

    觀察臺灣社會雖自由開放,但訊息來源相對匱乏,民眾所方便取得的電視與報章雜誌,報導範圍、題材相對封閉。每天充斥常是藝人的風花雪月、美食小吃、腥色羶等養眼的訊息。打開報紙、電視頭條新聞甚至是芝麻綠豆大的瑣事。臺灣媒體守門人偏食,讓觀眾沒得選擇,逐漸大家都活在自己的小圈圈裡。

     國際新聞問題尤其嚴重。外在世界過於複雜,一般民眾無法僅依靠單薄的個人經驗來理解,而仰賴大眾傳播吸收信息,塑造個人腦海中的圖象。重視臺灣主體性的大帽子下,臺灣媒體近年對國際社會環境的知識與分析,更加忽視薄弱。多數青年學生對國際信息認知貧乏片斷,僅對單一重大事件、影視明星及體育賽事有興趣。社會大眾的國際視野只剩下幾位在海外打球的臺灣人。

     電子媒體為收視率,拼命播放聳動、刺激的畫面。政治新聞報導則以具有爭議性的為首選。平面媒體,各種爭議性容易搶版面。對於政治人物的一言一行,放大檢視。本來沒有的爭點,也杜撰出來。

     尤有甚者,平面媒體在免費的網絡競爭下,經營漸入窘境,從業者薪水普遍偏低,對民怨更能體會,更會報導。而某些媒體老闆還有特定的政治取向,記者因市場競爭激烈,不敢違背老闆的意志,寫出的文章就極偏頗。對於馬當局犯錯,嚴加撻伐,批評得一無是處。以此觀之,臺灣媒體出現的政治化亂象極為嚴重。

     不能說馬無建樹

     其實馬英九的政績,從改善兩岸關係、籤署ECFA、重返世衛大會、完成黃金四角航圈、來臺陸客大幅增加、逐步取得免籤等,不能說沒有建樹。

     臺灣的經濟成長率,今年雖然沒有辦法破4,但能保3。失業率現在是4.2%,比起美國的8.1%,歐盟的10.2 %,整體的經濟表現,在國際上是模範生。開放美牛進口,油電雙漲,課徵證所稅,方向基本正確,但落到如此不堪,重要的原因就是媒體影響無遠弗屆。

     如何扭轉乾坤?媒體開放,一方面引進更多媒體,二方面爭取臺灣媒體走出去。前者開放臺灣的天空,讓香港的衛視、鳳凰臺,乃至於大陸的央視落地。讓臺灣人有更多的選擇。教育臺灣民眾更有國際觀,也讓臺灣人更了解大陸。後者讓臺灣各式媒體進入其它華人地區,市場打開,則媒體從業人員報酬可以增加。馬當局的施政或能被公平對待,還他一個清白。(作者為臺大經濟系教授、國政會財政金融組召集人)

 

【旺報】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臺灣9日可見日食現象 錯過再等3年
    華夏經緯網3月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今年3月9日(三)將發生日食現象,臺灣雖不在全食帶內,但各地若在天氣條件許可時據報導,臺灣「中央氣象局」指出,臺灣上次可見的日食出現在2012年5月21日,該次北>臺灣及金門馬祖等地因在環食帶上,能看到日環食現象。
  • 臺灣養豬業者欲進大陸市場 呼籲當局核准開放
    臺灣養豬業者欲前進大陸市場 呼籲當局核准開放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農產品要前進大陸,臺灣養豬業者也想跟進,臺灣養豬協會昨天向臺當局「農委會」喊話,近年「農委會」每年只項目核准一家肉品公司把豬肉銷往大陸,實在太少,應開放更多臺灣豬肉進軍大陸。
  • IMFeD解決兒童挑食偏食
    專家表示,飲食行為問題會影響卡路裡和營養成分的攝入,可能對兒童身體、抵抗力、精神或認知發育產生負面後果,並影響親子關係,因此需要通過醫生專業的行為指導及科學營養補充,解決這一問題。雅培公司小安素兒童飲食行為幹預計劃將從2010年陸續推廣至全國,在北京、長春、上海、廣州等地的部分兒保門診,率先推出IMFeD診斷工具。
  • 臺灣同胞參與改革開放 推進祖國統一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表示,40年來,大陸通過改革開放實現經濟高速成長,是世界上少有的經驗。大陸各方面事業都取得同步發展,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鼓足了底氣。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投書媒體說,對大陸改革開放必須給予高度肯定。40年改革開放讓7億多人脫貧,大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的確是了不起的成就。
  • 臺灣半導體業疾呼開放陸資 蔡英文組隊打「國際杯」
    會談前,臺灣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對臺媒表示,會當面向蔡英文建言,盼新政府能開放陸資投資臺灣積體電路(IC)設計業、對外廣招人才,放開投資環境和政策。 然而,針對業界提出可能觸及陸資參股IC設計業等爭議議題,蔡英文會前表示不在討論範圍。昨天傍晚會談結束後,她被媒體問到會場氣氛如何,只點頭揮手說「很好」,就離開現場。
  • 2019年7月17日月偏食觀看時間地點及全過程模擬視頻
    2019年7月17日月偏食  觀看時間:2019年7月17日農曆十五02:42開始,且除西部之外的大部分地區僅可見初虧階段,因月亮西落,後段不可見。  氣象部門進一步表示,由於臺灣各地在清晨5時15分到5時31分間陸續月沒,這種月食過程中月沒的現象稱為「月沒帶食」,也因為月亮已沒入地平線,因此這次月食「食甚」及其後的偏食過程在臺灣將無法見到。
  • 2019月食月偏食時間表 今年月偏食有幾次在什麼時候
    2019月食月偏食時間表  2019年共有兩次月食天象發生,一次是今年1月份的月全食,而那次天象我國幾乎看不到。但是7月17日凌晨的這次月偏食可見的區域將包括西亞、東歐、非洲大部,以及南極洲。也就是說,此次月偏食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觀測到。
  • 臺灣媒體關注「兩會」
    2003年3月10日星期一播出  主持人 李紅:正在北京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媒體前來採訪報導,那麼在這場新聞大戰中,我們注意到有臺灣的很多媒體也派出了大批的記者,那麼,臺灣的記者報導「兩會」主要關心什麼問題?他們又是如何來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 臺灣當局開放民眾到大陸探親
    改革開放後,黨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1979年新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明確倡議通過商談結束臺灣海峽軍事對峙狀態,推動兩岸同胞自由往來,立即在臺灣社會引起強烈反響。臺灣民眾特別是國民黨退伍老兵更加渴望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探親訪友。
  • 臺灣名嘴:臺灣未來會更「慘」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在年初開放進口美國「萊豬」,不過因為疫情等多方面原因,最快也要在2021年3月或4月左右,萊豬才會抵達臺灣,不過,目前臺灣的豬肉價格已上漲一成以上。對此,臺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卻認為臺灣民眾負擔得起。這令臺灣的老百姓覺得十分諷刺,引起了臺灣民眾的一陣唏噓。
  • 江宜樺:臺灣地區不開放如「溫水煮青蛙」
    華夏經緯網12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施行自由經濟示範區是為了和國際接軌,為下個10年、>20年作準備;若不開放,臺灣地區的訂單和機會會愈來愈少,就像「溫水煮青蛙」。
  • 百萬臺灣老兵歸鄉內幕——臺灣開放老兵探親20年【4】
    1987,臺北舉行老兵探親輔導會,大批臺灣老兵前往 返鄉運動系民進黨推動 2007年6月,當時推動老兵返鄉運動的靈魂人物重新齊聚一堂,憶起1987年4月,他們成立了
  • 臺媒:解決臺灣問題或已有時間表
    就在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前夕,港臺媒體紛紛關注起解決兩岸統一時間表問題。 7月28日,香港網媒《超訊》的專欄作者紀碩鳴發文關注兩岸問題。文章中稱,大陸已把解決臺灣問題擺上議事日程。還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試行「臺灣特區護照」等。
  • 月全食日偏食齊上陣 2018年的天象如此精彩
    月全食日偏食齊上陣天狗吃月亮,說的是在人們還對天文現象完全陌生的年代,眼看著月亮被「一口一口吃掉」的景象。後來人們知道,那叫月食。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位於一條直線的時候,地球在中間,整個月亮會全部隱入地球的影子裡。由於地球大氣會散射掉波長較短的藍色光,這時只有波長較長的紅光才能找到月面上,因此月全食發生期間月亮表面會變成暗紅色。
  • 龍魚,怎麼餵才能防止,龍魚偏食呢
    在飼養龍魚時,許多玩家都會發現龍魚只對某種食物感興趣,對其他食物則完全不理不睬,這種情況就是龍魚偏食。在玩家的龍魚養殖過程中,多選擇大麥蟲、蜈蚣、小蝦等作為龍魚的食物,一些時間較為充裕的玩家會給龍魚準備冷凍魚蝦,但也有一些玩家只給龍魚提供單一的大麥蟲作為餌料,這樣一來就比較容易引起龍魚偏食的現象。那麼,龍魚怎麼餵才能防止龍魚偏食呢?如何預防龍魚偏食:在餵養龍魚時,應當將主要餌料和輔餌分開,建議以魚蝦為主,其他昆蟲為輔的餵食方法,如大麥蟲、蜈蚣、小蛙等。
  • 臺灣多所大學校長呼籲儘快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
    新華社臺北4月20日電 臺灣多所公、私立大學校長20日呼籲,臺灣方面應儘快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大學。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立法機構將於近日審查相關教育法案,內容涉及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為此,臺灣多所大學校長20日召開記者會表示,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利大於弊。
  • 孩子偏食挑食影響身高發育,如何糾正壞習慣
    偏食挑食,會讓孩子汲取的營養失衡,攝入不充足,生長發育就會出現問題。 危害三:注意力不集中,易形成不良性格 偏食挑食的孩子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 臺灣清華大學教授李家同:臺灣不開放等於自殺
    人民網3月2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若不開放,就等於自殺。」臺灣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說,大陸高教往上提升是必然,「我們沒辦法去阻擋」,關鍵在於,臺灣對於陸生及大陸人才來臺,百般刁難,如不改善,兩岸差距會再拉大。
  • 小孩挑食偏食怎樣調理,孩子偏食嚴重不吃蔬菜怎麼辦
    挑食偏食已經成為了現代孩子遇到的習慣之一,有些孩子因偏食不喜歡吃蔬菜,經常有便秘症狀,小孩挑食偏食怎樣調理?有些孩子偏食好幾年了,一點蔬菜都不願意吃,孩子偏食嚴重不吃蔬菜怎麼辦?或在烹飪前主動帶小孩認識食物,擬想一些故事,慢慢孩子對食物認識多了,調動興趣後,就不會那麼偏食。確定孩子對某種食物偏食嚴重,比如一點都不肯吃蔬菜,那做飯的時候可以將蔬菜剁碎,比如融入到肉餡裡,包在餃子或是包子裡,或是將蔬菜跟水果直接榨成果汁,讓孩子從外形上看不出它是蔬菜。這樣孩子就算口頭上不肯吃蔬菜,實際飲食中吃到了蔬菜,不會出現營養不良問題。
  • 媒體:馬英九將贈習近平「臺灣藍鵲」瓷器和老酒
    這不,一到會面地點,各家媒體就開始互相「打探」消息,兩岸媒體尤其活躍。在前方的小鑽風告訴島妹,臺灣媒體現在正在熱議「習先生的見面禮」。因為,在會談前,臺灣方面已經陸續曝光了馬先生計劃送給習近平的禮物,一件「臺灣藍鵲」的手工瓷器,以及馬英九會攜帶到晚宴現場的8壇臺灣產馬祖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