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蘭氏陽性菌的詳細分類及治療

2021-01-21 谷禾菌群空間

細菌感染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如果你去醫院就醫,醫生懷疑你有感染,可能會要求進行革蘭氏染色檢查。該測試還可以幫助您的醫生了解細菌是革蘭氏陰性還是革蘭氏陽性,從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然而你可能對於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這些概念並不熟悉,今天為大家講解下,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的區別,革蘭氏染色法,常見的革蘭氏陽性菌類型以及相應的治療。

首先,我們了解下,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各自的特徵。

革蘭氏陽性細菌的主要特徵是它們的結構。一般有以下特點:

沒有外膜。革蘭氏陽性細菌沒有外膜,但革蘭氏陰性細菌有。

複雜的細胞壁。包圍細胞質膜的細胞壁由肽聚糖、多糖、磷壁和蛋白質組成。它很容易吸收外來物質。

厚的肽聚糖層。在革蘭氏陽性細菌中,肽聚糖有40到80層厚。

某些表面附屬物。革蘭氏陽性細菌可能有鞭毛,可以幫助它們移動。它們很少有被稱為菌毛的毛髮狀結構。


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具有不同的結構。通常,革蘭氏陰性菌具有以下特徵:

外脂質膜

肽聚糖薄層(2 - 3納米)

通常不含磷壁酸

可以有鞭毛或毛

主要的區別是外脂膜。它很難滲透,這給了革蘭氏陰性細菌額外的保護。革蘭氏陽性細菌沒有這種特徵。

由於這種差異,革蘭氏陰性細菌更難殺死。這意味著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需要不同的處理方法。


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是怎麼鑑定的呢?

——通過革蘭氏染色法。

革蘭氏染色法是一種根據細菌細胞壁進行細菌分類的方法。它使科學家能夠確定一個有機體是革蘭氏陽性還是革蘭氏陰性。這項使用顯微鏡的測試是由漢斯·克裡斯蒂安·克拉姆在1884年發明的。


在這個過程中,結晶紫染料被應用到細菌樣本上。這種化學染料能將較厚的肽聚糖層染色。


在顯微鏡下,革蘭氏陽性細菌呈現紫藍色,因為它們厚厚的肽聚糖膜可以容納染料。由於陽性結果,這種細菌被稱為革蘭氏陽性細菌。


革蘭氏陰性菌染成粉紅色。它們的肽聚糖層更薄,所以不會保留藍色。測試結果為陰性。


革蘭氏染色可在各種類型的標本上進行,包括:

血液、組織、糞便、尿液、痰液等。


醫生將樣本送到實驗室進行革蘭氏染色檢測,從而了解是否是細菌導致了該症狀,以及存在哪些類型的細菌。他們也可能會要求其他測試來幫助診斷疾病。這對於確定後續的治療方案很有幫助。


根據不同的特性,革蘭氏陽性菌可進一步分為以下幾類:

革蘭氏陽性球菌呈圓形或橢圓形。術語「球菌」的意思是球形,表明細菌通常是圓形的。
以下是革蘭氏陽性球菌:

葡萄球菌呈葡萄狀叢生生長。正常情況下,它們存在於我們的皮膚和黏膜上,不會造成任何問題。但如果葡萄球菌進入人體,它們會引起嚴重的感染。

鏈球菌呈鏈狀生長。這是因為細胞在分裂後並沒有完全分離。


與葡萄球菌一樣,鏈球菌通常存在於體內。它們通常存在於皮膚、口腔、腸道和生殖道。

鏈球菌可分為以下類別:

S. pyogenes (Group A)、S. agalactiae (Group B)、Enterococci (Group D)、S. viridans、S. pneumoniae

當革蘭氏陽性細菌呈棒狀時,它們被稱為桿菌。這些細菌大多在皮膚上發現,但有些會導致嚴重的疾病。

革蘭氏陽性桿菌根據其產生孢子的能力被進一步分類。


芽孢桿菌和梭狀芽孢桿菌可以形成孢子,這有助於細菌在高溫等惡劣條件下生存。


這些桿菌根據它們對氧氣的需要被細分。芽孢桿菌需要氧氣才能生存(需氧),而梭狀芽孢桿菌不需要氧氣(厭氧)。


李斯特菌(Listeria )和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不產生孢子。李斯特菌是厭氧菌,棒狀桿菌是好氧菌。

許多革蘭氏陽性菌都是致病菌。雖然有100多種致病性革蘭氏陽性菌,但最顯著的種類包括:


葡萄球菌通常是細菌感染的原因。大多數情況是由以下物種引起的。其他致病性葡萄球菌不太常見,很少導致疾病。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致病性最強的葡萄球菌。它導致了大多數葡萄球菌感染,包括:

皮膚感染,如蜂窩織炎和毛囊炎、感染性關節炎、膿腫、心內膜炎、細菌性肺炎、食物中毒、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燙傷皮膚症候群、MRSA等。


通常,表皮鏈球菌會在免疫系統薄弱或住院的人身上引起感染。會引起:

導尿管等醫療器械感染、菌血症、縱隔炎、手術部位感染、眼部角膜炎、眼內炎(內眼感染)等。


通常見於生殖道和會陰。會引起: 無併發症的尿路感染(最常見)、尿道炎、前列腺炎、急性腎盂腎炎 、附睪炎等。

鏈球菌也是常見的致病菌。以下是最常見的生物體。一般來說,其他鏈球菌群可引起食源性疾病,引起喉嚨痛。

肺炎鏈球菌是社區獲得性肺炎最常見的病因。它還引起:紅眼、鼻竇感染、腦膜炎等。

會引起膿毒性咽喉炎、蜂窩織炎、咽炎、膿皰炎、猩紅熱、風溼熱、壞死性筋膜炎、腎小球腎炎等。

通常會引起新生兒感染,包括:敗血症、肺炎、腦膜炎、化膿性關節炎。

腸球菌主要在結腸中發現。它們會引起膽道和泌尿道感染。

作為孢子形成細菌,桿菌產生孢子並釋放毒素。大多數桿菌對人類沒有致病性,但以下兩種可導致嚴重的疾病。

炭疽桿菌孢子產生炭疽毒素,引起嚴重的疾病。人類可通過吸入或接觸受感染的動物而感染炭疽。


根據炭疽熱的傳播方式,它可以引起各種症狀。這些可能包括:噁心、嘔吐、腹痛、咳血、高燒等。

蠟樣芽孢桿菌是一種孢子形成細菌,存在於土壤和一些食物中。它與吃未煮熟或重新加熱的米飯而導致的疾病有關。會引起:腹瀉、噁心、傷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眼內炎等。

大約有30種梭狀芽孢桿菌會引起人類疾病。像桿菌一樣,這些細菌形成毒素,導致嚴重的情況。梭狀芽孢桿菌通常與食源性疾病有關,但最令人擔憂的細菌包括:


肉毒桿菌的孢子產生肉毒桿菌毒素,這是對人類最危險的毒素。它會導致肉毒中毒,包括:

食源性肉毒中毒(最常見)、嬰兒肉毒中毒、傷口肉毒中毒、吸入肉毒中毒等。

產氣莢膜通常與肉類生產和加工有關。如果一個人吃了受汙染的肉,他們可能會食物中毒。症狀包括持續不到24小時的腹瀉和腹部絞痛。


艱難梭菌通常影響住院的老年人。一般發生在服用抗生素之後,引起結腸炎、腹部絞痛、嚴重腹瀉。

破傷風梭菌孢子產生破傷風毒素,一種神經毒性物質。一般它會出現在土壤、灰塵和生鏽的工具上,如果這種毒素引起感染,就叫做破傷風。這是個嚴重的醫療緊急事件。


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

唯一致病性李斯特菌是單核增生桿菌。在健康人身上,它通常會引起輕微的食源性疾病症狀。但在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群中,這種細菌會導致危及生命的情況:腦膜炎、敗血症、利斯特氏菌病。


白喉桿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約有30種棒狀桿菌與人類疾病有關。然而,這些微生物很少引起疾病,通常影響免疫系統受損的人。白喉是本組的主要致病菌。引起:白喉、咽炎、呼吸道感染、感染性關節炎、皮膚感染、骨髓炎、心內膜炎等。


治療革蘭氏陽性細菌引起的疾病時,最佳選擇取決於:細菌類型、抗生素耐藥性、細菌是否形成毒素等。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一種常見的用於多種感染的抗生素。主要是幹擾細菌的肽聚糖層,從而殺死細菌。主要用於鏈球菌感染,包括:鏈球菌性喉炎、鼻竇感染、尿路感染、蜂窩織炎等。


糖肽類抗生素常用於治療耐藥細菌引起的嚴重感染。像青黴素一樣,它們通過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來發揮作用。可以治療:耐多藥肺炎、MRSA、結腸炎。


紅黴素屬於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還包括更知名的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它是一種能阻止細菌生長的抗生素,對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細菌都有效。


通常,紅黴素是給對青黴素過敏的人開的。治療的情況如下:細菌性肺炎、紅眼、咽喉炎、葡萄球菌性皮膚感染等。


在某些情況下,治療可能包括液體療法。它有助於補充身體的水分水平和防止脫水。一般來說,治療毒素引起的疾病需要液體管理。

對於與毒素相關的疾病,如炭疽和肉毒中毒,治療包括抗毒素。這種藥通過靶向和清除體內毒素而起作用。合適的抗毒素取決於具體的毒素。此外,它還與其他療法結合使用。


革蘭氏染色測試可以幫助醫生診斷疾病,從而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如果能更快速準確地了解是由何種菌引起的疾病,將會為治療提供捷徑。



【參考文獻】


Gillespie S, et al. (2012). 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at a glance. West Sussex, UK: Wiley-Blackwell.

Kulkarni AP, et al. (2019).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infections in India: What is the way forward?

Mahony J, et al. (2015). Gram-positive phages: From isolation to application. Lausanne, Switzerland: Frontiers Media SA

Malanovic N, et al. (2016). Gram-positive bacterial cell envelopes: The impact on the activity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Sizar O, et al. (2019). Gram positive bacteria.

Vazquez-Guillamet C, et al. (2014).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infec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相關焦點

  • 今兒個講講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
    俠股柔情 免費訂閱本刊養狐之旅,從這裡開始關注俠股柔情,品讀養狐人生 革蘭氏染色的實際意義(1) 鑑別細菌:用革蘭氏染色法可將所有細菌分為兩大類(2) 選擇藥物:革蘭氏陽性菌與革蘭氏陰性菌在細胞壁等結構上有很大差別,因而對抗菌素等藥物的敏感度不一。例如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都對青黴素敏感;而革蘭氏陰性菌則對青黴素不敏感,而對鏈黴素、氯黴素等敏感。所以首先區分病原菌是革蘭氏陽性菌還是陰性菌,在選擇抗生素方面意義重大。
  • 革蘭氏陽性細菌和革蘭氏陰性細菌區別及染色原理
    視頻下載請點擊右下角的「每日必看」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鑑別染色法,1884年由丹麥醫師
  • 【科技日報】新型革蘭氏陽性菌抗藥機制揭示
    【科技日報】新型革蘭氏陽性菌抗藥機制揭示 2018-01-18 科技日報 吳長鋒 【字體:大 中 小】   記者1月1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學學院周叢照教授、陳宇星教授課題組,解析了肺炎鏈球菌中一種新型ABC轉運蛋白(Spr0693和Spr0694-0695)的原子解析度結構,揭示了革蘭氏陽性菌抗藥的一種新機制
  • 新型革蘭氏陽性菌抗藥機制揭示
    科技日報合肥1月17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學學院周叢照教授、陳宇星教授課題組,解析了肺炎鏈球菌中一種新型ABC轉運蛋白(Spr0693和Spr0694-0695)的原子解析度結構,揭示了革蘭氏陽性菌抗藥的一種新機制。
  • 中國科大發現一種新型革蘭氏陽性菌藥物外排泵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學學院周叢照教授、陳宇星教授課題組解析了肺炎鏈球菌中一種新型ABC轉運蛋白(Spr0693和Spr0694-0695)的原子解析度結構,揭示了革蘭氏陽性菌抗藥的一種新機制。
  • 什麼是革蘭氏陰性菌?
    在革蘭氏染色實驗中,首先添加了龍膽紫(crystal violet),再添入另一種復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紅(safranin)或品紅(fuchsine)),從而將所有的革蘭氏陰性菌染成紅色或粉色。通過這種測試我們可以區分兩種細胞壁結構不同的細菌。革蘭氏陽性菌在反應後的除色溶液中將呈現龍膽紫的顏色。    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類含量高。
  • 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結構獲解析
    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21:05:15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J. K. Hobbs和S. J. Foster研究團隊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
  • 蛋白質摺疊調控革蘭氏陽性菌粘附素的化學反應性
    蛋白質摺疊調控革蘭氏陽性菌粘附素的化學反應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 15:25:18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Alvaro Alonso-Caballero研究小組發現,革蘭氏陽性菌可以通過蛋白質摺疊調控粘附素與生物表面的結合能力
  • Cell裡程碑|打破百年研究瓶頸,發現新的革蘭氏陰性菌抗生素
    然而,科學和經濟因素的結合減慢了這些救生分子的發現和發展,以致在過去20年中僅批准了六種新的抗生素類別,其中沒有一種對革蘭氏陰性細菌有活性。新抗生素類別發現的下降,加上耐多藥細菌的進化和耐藥機制的水平轉移,造成了一場公共衛生危機,預計只會在未來幾年內升級。抗生素耐藥性的上升和新抗生素的發現數量下降,造成了全球性健康危機。
  • 研究發現抗多藥耐藥革蘭氏陰性菌候選藥物
    細菌耐藥性特別是革蘭氏陰性菌的耐藥性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目前臨床上極度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療多藥耐藥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藥物,全球範圍內處於臨床研究的候選藥物更是寥寥無幾。列為極為重要的包括耐碳青黴烯類藥物的鮑曼不動桿菌(CRA)、綠膿桿菌和產超廣譜β-內醯胺酶(ESBLS)腸桿菌科(CRE)三種細菌,均為多藥耐藥性革蘭氏陰性菌。因此研發廣譜、強效抗多藥耐藥革蘭氏陰性菌藥物是臨床上十分迫切的巨大需求。研發高效抗多藥耐藥性革蘭氏陰性菌藥物是世界難題,因為陰性菌耐藥機制遠比陽性菌複雜多變。
  • 多重耐藥菌治療的挑戰,XDR革蘭氏陰性菌聯合藥敏引熱議
    多重耐藥菌治療的挑戰,XDR革蘭氏陰性菌聯合藥敏引熱議 2020-08-18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ell:超級抗生素誕生,雙靶向革蘭氏陰性菌且不產生耐藥性!
    與之相比,近 20 年來發現的新抗生素種類減少,且沒有一種對革蘭氏陰性菌有抑制活性,同時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導致多重耐藥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的產生,部分耐藥性可在基因水平進行轉移,使得抗生素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 細菌染色法——革蘭氏染色法
    通過這一染色,可把幾乎所有的細菌都分為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是菌種分類鑑定的重要方法。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由於肽聚糖單體結構的差異和其間相互連接的方式不同,由此交聯形成的肽聚糖網的結構和緻密度就有明顯的差別。目前一般認為,革蘭氏染色是基於細菌細胞壁特殊化學組分基礎上的一種物理變化。通過初染和媒染後,在細菌細胞膜或原生質體上染上不溶於水的結晶紫與碘的大分子複合物。
  • Nature:革蘭氏陰性菌別猖狂,新策略大殺器來幫忙
    在美國最近一次對革蘭氏陰性菌有用的新藥獲批上市,還要追溯到 1968 年的喹諾酮類抗生素,幾乎半個世紀過去了,各大小藥廠一無所獲。並不是人類不努力,而是革蘭氏陰性菌太狡猾,2007 年製藥巨頭 GSK 篩選了 50 萬種化合物,最終也沒有找到一種能對抗大腸桿菌的新藥。
  • 上海生科院揭示革蘭氏陽性細菌CcpA蛋白的調控新機制
    該工作揭示了革蘭氏陽性細菌全局調控蛋白CcpA的一種新型、高度可變的結合靶基序cre-var及其相關分子調控機制,為認識和理解其調控的多樣化和精細化提供了新視角。  CcpA是革蘭氏陽性細菌中重要的全局性轉錄調控因子,參與控制細胞的多項生理過程。
  • Cell:革蘭氏陰性菌誘發炎症反應機制新解
    7月20日,Cell雜誌在線報導,革蘭氏陰性菌感染通過TRIF信號途徑激活NLRP3炎症小體由於可引發"敗血症症候群",一種全身性難以控制的炎症反應,革蘭氏陰性菌全身性感染以高死亡率著稱。雖然大家公認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的免疫反應始於Toll樣受體4對內毒素的識別,但革蘭氏陰性菌血症過程中發生的炎症反應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揭示了一個TRIF(含TIR結構域的誘導β-幹擾素適配器,是一類可響應激活的Toll樣受體的適配器)信號途徑。
  • Nature: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新藥研發突破
    全世界範圍內,新型抗生素的缺乏已經帶來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而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新藥研發則一直困難重重。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來自基因泰克(Genentech)的科學家們面對這一難題做出了突破。
  • 仲胺通過與苯丙氨酸tRNA合成酶的高選擇性結合抑制革蘭氏陰性菌的...
    仲胺通過與苯丙氨酸tRNA合成酶的高選擇性結合抑制革蘭氏陰性菌的生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37:35 美國哈佛大學Daniel Kahne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你真的會做革蘭氏染色實驗麼?
    但大家在日常的革蘭氏染色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過這樣的問題:明明是革蘭氏陰性菌,怎麼我的染色結果是陽性呢?或者怎麼陽性菌被我染成陰性了呢?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偏差?革蘭氏染色是一項經典的細菌鑑別手段,自19世紀80年代丹麥的醫師GRAM創立起,至今已經近一個半世紀,仍舊在細菌的檢測和鑑定分類上被廣泛應用著。在我國,GB 4789系列的國標中很多致病菌的檢測也都需要進行革蘭氏染色,可見其重要性。
  • 新方法戰勝革蘭氏陰性菌的防禦機制
    2017年5月1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導他們如今知道如何構建一種能夠穿透革蘭氏陰性菌的分子特洛伊木馬,從而解決了一個幾十年來一直阻止著為越來越有耐藥性的細菌開發有效的新的抗生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