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功能材料:纖維素II氣凝膠摩擦納米發電機,實時檢測人體運動

2020-07-16 高分子材料科學

1要點與重點

1. 纖維素II氣凝膠在綠色無機熔融鹽水合物溶劑(三水合溴化鋰)中的溶解-再生過程中製成。

2. 製成的纖維素II氣凝膠具有互連的開孔3D網絡結構,更高的柔韌性,高孔隙率和221.3 m2/ g的高表面積,這種結構優勢給予TENG出色的機械響應靈敏度和電輸出性能。

3. 通過與殼聚糖和海藻酸等其他天然多糖共混,將供電子基團和吸電子基團引入到複合纖維素II氣凝膠,可大幅度改善TENG的摩擦電性能。

4.該TENG可以點亮發光二極體,可用在商用電容器充電,為計算器供電以及監視人體運動。

2背景

大自然中的機械能是人類寶貴的可持續能源。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可以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由於高功率密度,低成本,輕便和出色的可製造性,TENG在能源供應方面具有很大的希望。然而,TENG的原材料通常是不可再生和不可持續的合成聚合物。因此,以可再生天然聚合物為原料的TENG很有吸引力。

纖維素是由通過β(1,4)-糖苷鍵連接的葡萄糖單元組成的線性聚合物具有許多優點,如可更新性、可持續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許多研究已使用纖維素來開發TENG,但是大多數是以纖維素基薄膜來組裝TENG。氣凝膠具有低密度,高多孔網絡結構和高比表面積的優點,與現有TENG的薄膜同類產品相比,可以提供優異的電氣性能。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王忠林團隊《先進功能材料》發表了Cellulose II Aerogel‐Bas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他們構建了一種以纖維素氣凝膠為基礎的TENG,該TENG可用於機械能收集器和自供電傳感器。纖維素氣凝膠是通過無機熔融鹽水合物(三水合溴化鋰,LiBr·3H2O)作為溶劑溶解並再生製成的,在此過程中,天然纖維素(纖維素I)轉化為再生纖維素(纖維素II)。該方法產生的纖維素II氣凝膠具有大量的中孔,因而具有更大的表面積,顯著提高了TENG的性能。此外,在纖維素II氣凝膠的製造過程中均勻地形成了連續的纖維素纖維網絡,它具有柔軟而堅固的特性。因此,基於纖維素II氣凝膠的TENG具有出色的機械響應靈敏度和高電輸出性能。通過與其他天然多糖共混以引入給電子和吸電子基團,作者製造了一系列具有各種摩擦極性的纖維素II氣凝膠,這可大幅度改善TENG的電性能。

3結果與討論

3.1纖維素II氣凝膠的製備和表徵

為了製備纖維素II材料,先使用LiBr·3H2O溶解纖維素,然後使其再生。纖維素在LiBr·3H 2中的溶解機理可以簡要解釋如下。當LiBr溶於水時,Li+離子被水分子配位或水合,並且所生成的水合鋰陽離子可以與纖維素的羥基配位,破壞分子間氫鍵,從而促進纖維素的溶解。此外,系統中的游離Br -離子可通過Li-OH 或者纖維素- OH相互作用加速纖維素溶解。圖 1a描繪了纖維素II氣凝膠的製備過程。在溫和的條件下,纖維素迅速在LiBr·3H2O溶液中溶解。冷卻至室溫,溶液直接凝膠化。洗滌後,溶解的纖維素再生並由於物理糾纏聚集成纖維素,並形成透明的水凝膠片。冷凍乾燥使水凝膠轉化為氣凝膠,該氣凝膠保持原始形狀(圖1b)。

SEM圖像顯示纖維素II氣凝膠的均勻網絡結構和多孔纖維表面(圖1c)。X射線納米計算機斷層掃描(nano-CT)的逐層重建進一步驗證了氣凝膠相互連接的3D網絡和均勻的質量分布(圖1d)。粗糙表面增加了表面積,這是由於在再生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介孔所致。應變掃描測試結果(圖1e)表明纖維素II氣凝膠是一種柔性材料。在應力下,纖維素II氣凝膠由於均勻的互連結構而沒有開裂。熱重分析(圖1f)表明,纖維素II氣凝膠在250°C的溫度下仍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所有數據證明,所製備的纖維素II氣凝膠的剛性較低,更具柔韌性,這將有利於TENG的性能和耐久性。

先進功能材料:纖維素II氣凝膠摩擦納米發電機,實時檢測人體運動

圖1纖維素II網絡結構氣凝膠的製備過程和表徵。a)纖維素II水凝膠和氣凝膠的製備步驟。纖維素II氣凝膠的照片b),SEM圖像c), X射線d),動態應變掃描e),熱重分析f)。

3.2基於纖維素II氣凝膠的TENG的結構,機理和表徵

為了證明TENG可收集能量,本研究採用了典型的接觸分離模式(圖 2a)。作者將兩片鋁箔(Al)分別附著到PTFE(參考組)和纖維素II氣凝膠上作為後電極,並連接到電輸出的外部電路。對TENG施加壓縮力時,會發生接觸摩擦帶電和靜電感應的耦合效應,導致電荷轉移(圖2b)。與傳統的基於薄膜的TENG相比,氣凝膠的感應電荷不僅可以存在於接觸表面,而且可以分布在結構網絡的表面,由此促進電荷累積。當力反向時,纖維素II氣凝膠和PTFE之間間隙增大,極性相反的摩擦電荷分開,導致電勢增大,從而驅動感應電子從底部電極流向頂部電極。當將力重新施加到TENG上時,電子會回流並在相反方向上形成電流。周期性的機械裝卸過程使電子在外部電路來回流動。TENG的電壓輸出隨著施加的力從2.4到55 N線性增加(圖2c,d),靈敏度為1.66 V/N。圖2e顯示了施加力40 N時,纖維素II氣凝膠型TENG在各種工作頻率下(1至4 )的開路電壓(V oc),短路電流(I sc)和短路電荷(Q sc)的結果。作者還以不同的外部負載電阻來評估基於纖維素II氣凝膠的TENG的輸出性能(圖2f)。隨著電阻從1kΩ增加到10GΩ,峰值輸出電流密度降低,而峰值輸出電壓呈現相反的趨勢。在60MΩ負載電阻下,實現了127mW /m -2的最大瞬時功率密度(圖2g)。15000個周期接觸分離測試(圖2h)證明TENG的開路電壓幾乎沒有變化,表明基於纖維素II氣凝膠TENG堅固耐用。

先進功能材料:纖維素II氣凝膠摩擦納米發電機,實時檢測人體運動

圖2基於纖維素II氣凝膠的TENG的結構,機理和基本電學特徵。基於纖維素II氣凝膠的逐層TENG結構示意圖a)及工作機理b)。c,d)在不同外力值下的電壓輸出。e)不同的工作頻率下的路電壓,短路電流和短路充電。f)在不同的外部負載電阻下的電流密度和電壓輸出。g)輸出峰值功率密度與外部負載電阻的關係。h)TENG的穩定性和耐久性測試。

3.3纖維素II氣凝膠的TENG性能的化學和物理增強

為了進一步改善基於纖維素II氣凝膠的TENG的性能,作者通過引入其他天然多糖(分別包含給電子基團和吸電子基團的殼聚糖和藻酸)合成了複合纖維素II氣凝膠。增加纖維素-殼聚糖複合氣凝膠中殼聚糖的含量可將相應設備的電壓輸出從269%提高到311%。而基於纖維素-海藻酸氣凝膠的TENG表現出相反的效果趨勢,因為藻酸提供了更多的吸電子基團(圖3d)。這些觀察結果表明,富含氨基的殼聚糖和富含羧基的海藻酸使摩擦電性能向相反方向移動。TENG的電輸出取決於纖維素氣凝膠的物理尺寸,增加多孔氣凝膠的厚度,可以提高TENG的相應輸出性能。當樣品的直徑從15毫米增加到35毫米時(圖3f),TENG的輸出電壓和電荷顯著增強(如圖3g,h)。

先進功能材料:纖維素II氣凝膠摩擦納米發電機,實時檢測人體運動

圖3纖維素II複合氣凝膠增強相應TENG的電性能。a)纖維素,殼聚糖和藻酸的化學結構。b)各種氣凝膠的FTIR光譜。c)以各種膜為基礎的TENG的輸出電壓。d)基於具有不同藻酸含量的纖維素II氣凝膠的TENG的輸出電壓,。e)以PTFE為參考層的短路電荷密度。f)具有不同直徑(即15、28和35 mm)的殼聚糖複合纖維素II氣凝膠的物理圖像。g,h)不同面積的TENG的輸出開路電壓和短路電荷。

3.4基於纖維素II氣凝膠的TENG的應用

在實際應用中,作者造了獨立的基於纖維素II氣凝膠的TENG(CC21)(圖 4a)。用手指輕拍基於纖維素II氣凝膠的TENG就能點亮60個串聯的綠色發光二極體(LED)和圖案化的「 AG」字母形LED(圖4b,c)。CC21設備能將電能存儲以備後用,作者研究了電容(0.22–22 µF)和工作頻率(1–8 Hz)對基於纖維素II氣凝膠的TENG的充電性能的影響(圖4d,e)。當電容器具有較小的電容或以較高的工作頻率運行時,電容器充電速度快。TENG收集並存儲在電容器中的電能可商用供電(圖4f)。通過連接電路,當充電電壓達到1.5 V的額定值時,商用計算器便開始工作,該過程僅需3 s。隨後,計算器穩定的連續運行。這種TENG在自供電傳感器還可以固定在襪子上以進行可穿戴運動監測(圖4g,h,i)。

先進功能材料:纖維素II氣凝膠摩擦納米發電機,實時檢測人體運動

圖4 使用基於纖維素II氣凝膠的TENG採集機械能。a)TENG獨立接觸分離模式裝置(CC21)。b,c)手指按下可以點亮60個LED和「 AG」圖案。纖維素II氣凝膠TENG的充電能力d)和e)。f)計算器供電以及充電電壓曲線隨充電時間變化情況。g)附著在襪子上的纖維素II氣凝膠型TENG的照片。h,i)步行和跑步過程中的當前信號,用於實時人體運動監控。

4結論

本研究首次報導了基於纖維素II氣凝膠的TENG作為機械能收集器和自供電傳感器。纖維素II氣凝膠是通過LiBr·3H2O溶解-再生過程製成的。所製備的纖維素II氣凝膠具有互連的開孔3D網絡結構,極高的孔隙率和大表面積。TENG具有很高的電氣性能和出色的機械響應靈敏度。複合纖維素II氣凝膠能夠進一步提高相應TENG的性能。作者成功展示了TENG在商用LED和可攜式計算器供電以及監測人體運動模式(例如步行或跑步)的潛在應用。這種研究實現了綠色、高性能、生態友好的能量收集和自供電系統。

參考文獻:https://doi.org/10.1002/adfm.202001763

版權聲明:更多原創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高分子材料科學」!「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先進材料:用於新興柔性智能電子的纖維素基功能材料研究進展
    纖維素是眾所周知的天然生物基聚合物,具有眾多優異性能(低成本、可更新性、易加工性和生物降解性,以及優異的機械性能、介電性、壓電性和可轉換性)。由於其多種優勢,纖維素經常被用作柔性電子器件的基材、粘合劑、介電層、凝膠電解質和衍生的碳材料。利用纖維素的優勢,設計先進的功能材料將對可攜式智能電子產品產生重大影響。
  • 新型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可利用人體運動實現無線供電!
    導讀近日,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出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無線版本,也稱為「W-TENG」,離利用摩擦電這一綠色能源進行無線供電的目標又更近了一步。但是,摩擦電很難被收集和利用,因此它的價值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不過,去年筆者曾介紹過中國科學院、重慶大學、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臺灣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在中華民族傳統的剪紙藝術啟發下,利用了摩擦電,開發出一種輕量的、剪紙式樣裝置,採集來自人體運動的能量。
  • 基於Pickering乳液技術製備新穎的纖維素納米纖-聚合物複合氣凝膠
    該研究使用纖維素納米纖(CNF)穩定的Pickering乳液技術並結合冷凍乾燥法,簡便快速地製備結構新穎和性能優異的CNF/聚合物複合氣凝膠。該方法具有很好普適性,適用於各種油溶性聚合物以及功能小分子與CNF來構築複合氣凝膠,為纖維素氣凝膠複合化和功能化提供了新方法。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一種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可編程策略
    今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微納系統與仿生醫學研究中心王昊副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對於納米摩擦發電機器件進行可編程操作的策略,實現了不依賴於摩擦界面材料的改進,單純通過設定的操作程序實現電荷在器件內循環累積實現超高電壓輸出。
  • 北化工:3D石墨烯氣凝膠,用於壓阻傳感器的1D / 2D納米材料
    本文要點:一種新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成果簡介 基於石墨烯的氣凝膠作為壓阻傳感器具有高的孔隙率此外,組裝好的傳感器可以以良好的靈敏度監視人體的喉嚨,腕部脈搏,手指,腕部和膝關節的實時運動。這些出色的功能使潛在的健康檢測應用成為可能。
  • 浙大用兩張紙片造出高效摩擦納米發電機,可收集人體運動能
    浙大用兩張紙片造出高效摩擦納米發電機,可收集人體運動能 浙江大學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型的高效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以及可收集人體運動能等諸多特點。
  • 綜述: 基於纖維/織物的壓電和摩擦納米發電機用於...
    另一方面,傳統的以電廠為基礎的集中、固定、有序的能源供應模式與目前個人相關的功能電子產品的發展不相適應。所以不合理的能源結構和不匹配的供給模式導致了當前的發展困境。將先進的納米發電機技術與傳統的紡織工藝相結合促進了基於紡織的納米發電機(NGs)的出現,將進一步促進下一代可穿戴電子和多方面人工智慧系統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 【材料】利用磁性複合材料的非接觸摩擦納米發電機
    相比於傳統太陽能電池的複雜製備方式,基於摩擦生電原理而誕生的摩擦發電機具有製備簡單、高能源轉化率等優勢,能夠有效地將環境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摩擦生電現象,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比如秋冬季更換衣服,在衣物間產生的電火花;以及摩擦玻璃棒能夠吸附遂紙片,都屬於摩擦生電現象。如何收集摩擦產生的電能,並應用於實際生活,越來越吸引科研人員的關注。
  • 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
    近年來海洋生態環境傳感器逐步向小型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這對整個傳感系統的能源補給、材料、通訊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戰。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朱光研究團隊提出了基於固/液界面摩擦起電和二維陣列電極發電集成的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高效率地收集轉換波浪能並用於驅動無線傳感電路定時發射無線信號。該工作利用二維陣列電極整流晶片集成結構設計將二維多方向運動的隨機波浪機械能收集轉換為電能輸出,在多種隨機波浪情況下均能高效率地收集和轉換波浪機械能。
  • 納米發電機:摩擦也能帶來「正能量」
    世上最小的發電機這種摩擦納米發電機,其機械能轉化效率是50%—80%,可以為微小電子器件、納米機器人提供電力,使之真正實現自驅動納米能源是指基於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的能源轉換與能源存儲技術。王中林當時研製的這個世界上最小的發電機,巧妙地利用了納米線的半導體性能和壓電效應: 通過外界環境震動,無論是超聲波,還是人的行走、潮汐的運動,甚至心臟跳動(如果被植入人體內部的話),使得納米線因機械運動所產生的動能傳導,而產生微小的共振、擺動、變形,從而在表面積累起電荷,再由納米線所附著的電極板輸出電流。據測算,當時這種納米發電機的發電效率可以達到17%—30%。
  • 氣凝膠納米材料價格
    【陶戈納米】為中國絕熱節能材料協會氣凝膠分會理事單位。被能源部定為重點推廣企業。由於氣凝膠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氣,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熱效果,一寸厚的氣凝膠相當20至30塊普通玻璃的隔熱功能。因為密度極低,目前輕的氣凝膠僅有0.16毫克每立方釐米,比空氣密度略低,所以也被叫做「凍結的煙」或「藍煙」。
  • 廣西大學王雙飛/聶雙喜團隊《Nano Energy》:摩擦納米發電機增強纖維素纖維空氣過濾器用於高效清除霧霾
    2012年,王中林教授團隊提出利用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將周圍環境中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由於TENG具有較高的開路電壓,一般為數十伏至數百伏之間,不足以產生傳統高壓除塵中可能產生的臭氧產物,因此為TENG在清除空氣中PMx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可能性。
  • 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電源管理策略與電力摩擦電子學研究獲進展
    摩擦納米發電機自2012年發明以來,在人體動能和環境機械能的收集上展示出了很大優勢和應用潛力。通過與各式各樣的摩擦納米發電機集成工作,展示了該電源管理策略的通用性、高效性和實用性。在人體運動能收集方面,置於護肘、衣服、護膝和鞋底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在關節彎曲、穿衣、步行等低頻日常活動下,通過該模塊輕鬆驅動電子表、溫度計、計算器和計步器等商用電子器件持續工作,有望在下一代可穿戴電子產品中完全實現由人體活動來供能。
  • 《ACS Nano》超低密度納米纖維氣凝膠,超強的空氣/汙水淨化能力
    背景介紹氣凝膠自從1931年首次提出以來就因其卓越的特性而受到關注,如超高表面積(低至100 m2g –1),超低導熱率(低至12 Mw M –1 K –1)和超低體積密度(1.2×10 –4 g cm –3)。目前,由二氧化矽製備的氣凝膠已經成功地商業化,全球市場每年增長。
  • 《ACS Nano》:超低密度納米纖維氣凝膠,超強的空氣/汙水淨化能力
    由其他材料(粘土、石墨烯、碳納米管以及這些材料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材料)製備的氣凝膠正在研究中,並有望在未來使用。相比之下,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尤其是天然生物材料)製備的氣凝膠由於其性能(可持續性、無毒性、表面易變性、組織再生性)以及在食品、空氣/水淨化中的潛在應用而受到關注。然而,天然生物材料氣凝膠的製造面臨挑戰,如,由纖維素製備的氣凝膠具有相對較低的機械強度,涉及有機溶劑和有毒化學物質。
  • 【快新聞】超彈性抗疲勞碳納米纖維氣凝膠研製成功
    超彈性抗疲勞碳納米纖維氣凝膠研製成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研究團隊與梁海偉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熱解化學控制,將結構生物材料熱轉化為石墨碳納米纖維氣凝膠,其完美地繼承了細菌纖維素從宏觀到微觀的層次結構
  • 從果凍到外太空追星:氣凝膠的前世今生
    氣凝膠正在不斷走近人們的生活。北京化工大學潘凱教授團隊在製備石墨烯氣凝膠時引入納米纖維,通過對靜電紡絲聚丙烯腈(PAN)納米纖維進行預處理,之後採用冷凍乾燥法將其和氧化石墨烯共同製備出具有「多層結構+孔結構+納米纖維」多級結構的納米纖維/石墨烯氣凝膠。
  • 第97集 神奇的摩擦納米發電機
    這個發電機的設計理念並不是很複雜,只需要給兩種材料接上外電路,再拉開、合上這兩種材料就行了。當兩種材料相互接觸時,電子就會轉移,這是摩擦起電;如果把兩種材料拉開一個小距離,材料兩端的電極層就會產生電位差,這是靜電感應,為了屏蔽這個電位差,電子需要從外電路流動,進而產生電流。因此,通過兩種材料不斷地拉開再合上,合上再拉開,就可以產生交變電流信號了。
  • 超高摩擦電荷密度刷新摩擦納米發電機性能紀錄
    最近發明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質量輕、價格低廉,甚至在低工作頻率下仍然高效等先天優勢,已經被證實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解決方案。通過收集環境中的機械能——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卻被浪費掉的能量,摩擦納米發電機在自驅動傳感網絡和大規模可再生藍色能源領域均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作為一種能量收集器件,摩擦納米發電機的應用及商業化強烈地依賴於它的功率密度,而功率密度又與摩擦電荷密度成二次方關係。
  • 氣凝膠廠家
    【陶戈納米】成立於2015年底,坐落於有中國絕熱節能材料綠色保溫之都的河北大城,佔地面積80餘畝,擁有員工80人,高級技術人員5名。公司致力於研發生產新型保溫絕熱產品,與國內各大院校納米材料機構合作並自主研發了自動化常溫納米絕熱材料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