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電源管理策略與電力摩擦電子學研究獲進展

2020-11-23 中國科學院

  摩擦納米發電機自2012年發明以來,在人體動能和環境機械能的收集上展示出了很大優勢和應用潛力。IDTechEx研究報告預測2027年摩擦電能量收集在傳感器領域市場規模達到4億美元,是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新能源技術。摩擦納米發電機目前可以輸出很大的功率,但受高輸出阻抗特性的制約,其對儲能器件的直接充電效率極低,也無法直接為用電器件供電,有效的電源管理成為了摩擦納米發電機推廣和實用化的難點與技術瓶頸。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張弛和王中林領導的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摩擦納米發電機電源管理技術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究團隊基於最大化能量傳遞、直流降壓變換和自管理機制,首次提出了一種針對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通用型電源管理策略,並研製了電源管理模塊。基於該模塊,摩擦納米發電機85%的能量可以實現自主釋放,降壓後可在負載電阻上得到平穩持續的電壓輸出。在1Hz的工作頻率下,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匹配阻抗可從35 MΩ降低至1 MΩ,能量效率達到80%。基於該模塊為1mF的電容充電5分鐘,相比摩擦納米發電機直接充電,存儲能量可提高128倍。

  該模塊具有自主管理、參數可調、體積小巧等特點,相比之前機械開關式和外部供電式的電源管理模式具有很大優勢。通過與各式各樣的摩擦納米發電機集成工作,展示了該電源管理策略的通用性、高效性和實用性。在人體運動能收集方面,置於護肘、衣服、護膝和鞋底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在關節彎曲、穿衣、步行等低頻日常活動下,通過該模塊輕鬆驅動電子表、溫度計、計算器和計步器等商用電子器件持續工作,有望在下一代可穿戴電子產品中完全實現由人體活動來供能。在環境機械能收集方面,用於收集踩踏、風、振動、海浪和雨滴等能量的摩擦納米發電機,通過該模塊可實現即時式或短時間歇式的無線傳感信號發射,有望在分布式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完全實現利用周圍環境為網絡節點供能,為自驅動系統提供完整的微能源解決方案。

  該電源管理策略中還首次提出了摩擦電子學能量提取器,這種新的摩擦電子學器件不同於之前由摩擦電來調控載流子輸運的器件,而是由自主式電子開關最大化地提取和傳遞了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能量,展現了電子器件對摩擦電的管理與能源利用,是摩擦電與半導體一種新的耦合方式,由此拓展出摩擦電子學一個新的分支——電力摩擦電子學(Power-Tribotronics)。與電子學包含信息電子學和電力電子學類似,完整的摩擦電子學研究摩擦電與半導體相互作用的機制、特性與器件,其中,信息摩擦電子學(Info-Tribotronics)主要研究基於摩擦電可調控的電子器件,展現信息傳感與主動控制功能,面向人機智能交互應用;而電力摩擦電子學則是要研究基於電子器件的摩擦電變換與調控,展現電源管理和高效利用等功能,這將為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實用化研究開啟一個新的起點,並將在未來的能源網際網路應用中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研究論文「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通用型電源管理策略」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納米能源》Nano Energy期刊(DOI: 10.1016/j.nanoen.2017.05.027)。

  論文信息:Fengben Xi#, Yaokun Pang#, Wei Li, Tao Jiang, Limin Zhang, Tong Guo, Guoxu Liu, Chi Zhang*, Zhong Lin Wang*. Universal Power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Nano Energy, 2017, DOI: 10.1016/j.nanoen.2017.05.027.

    論文連結

 

1 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和電源管理模塊的微能源採集、管理和應用

 

2 摩擦電子學領域的形成與分類

  摩擦納米發電機自2012年發明以來,在人體動能和環境機械能的收集上展示出了很大優勢和應用潛力。IDTechEx研究報告預測2027年摩擦電能量收集在傳感器領域市場規模達到4億美元,是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新能源技術。摩擦納米發電機目前可以輸出很大的功率,但受高輸出阻抗特性的制約,其對儲能器件的直接充電效率極低,也無法直接為用電器件供電,有效的電源管理成為了摩擦納米發電機推廣和實用化的難點與技術瓶頸。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張弛和王中林領導的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摩擦納米發電機電源管理技術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究團隊基於最大化能量傳遞、直流降壓變換和自管理機制,首次提出了一種針對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通用型電源管理策略,並研製了電源管理模塊。基於該模塊,摩擦納米發電機85%的能量可以實現自主釋放,降壓後可在負載電阻上得到平穩持續的電壓輸出。在1Hz的工作頻率下,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匹配阻抗可從35 MΩ降低至1 MΩ,能量效率達到80%。基於該模塊為1mF的電容充電5分鐘,相比摩擦納米發電機直接充電,存儲能量可提高128倍。
  該模塊具有自主管理、參數可調、體積小巧等特點,相比之前機械開關式和外部供電式的電源管理模式具有很大優勢。通過與各式各樣的摩擦納米發電機集成工作,展示了該電源管理策略的通用性、高效性和實用性。在人體運動能收集方面,置於護肘、衣服、護膝和鞋底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在關節彎曲、穿衣、步行等低頻日常活動下,通過該模塊輕鬆驅動電子表、溫度計、計算器和計步器等商用電子器件持續工作,有望在下一代可穿戴電子產品中完全實現由人體活動來供能。在環境機械能收集方面,用於收集踩踏、風、振動、海浪和雨滴等能量的摩擦納米發電機,通過該模塊可實現即時式或短時間歇式的無線傳感信號發射,有望在分布式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完全實現利用周圍環境為網絡節點供能,為自驅動系統提供完整的微能源解決方案。
  該電源管理策略中還首次提出了摩擦電子學能量提取器,這種新的摩擦電子學器件不同於之前由摩擦電來調控載流子輸運的器件,而是由自主式電子開關最大化地提取和傳遞了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能量,展現了電子器件對摩擦電的管理與能源利用,是摩擦電與半導體一種新的耦合方式,由此拓展出摩擦電子學一個新的分支——電力摩擦電子學(Power-Tribotronics)。與電子學包含信息電子學和電力電子學類似,完整的摩擦電子學研究摩擦電與半導體相互作用的機制、特性與器件,其中,信息摩擦電子學(Info-Tribotronics)主要研究基於摩擦電可調控的電子器件,展現信息傳感與主動控制功能,面向人機智能交互應用;而電力摩擦電子學則是要研究基於電子器件的摩擦電變換與調控,展現電源管理和高效利用等功能,這將為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實用化研究開啟一個新的起點,並將在未來的能源網際網路應用中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研究論文「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通用型電源管理策略」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納米能源》(Nano Energy)期刊(DOI: 10.1016/j.nanoen.2017.05.027)。
  論文信息:Fengben Xi#, Yaokun Pang#, Wei Li, Tao Jiang, Limin Zhang, Tong Guo, Guoxu Liu, Chi Zhang*, Zhong Lin Wang*. Universal Power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Nano Energy, 2017, DOI: 10.1016/j.nanoen.2017.05.027.
    論文連結
 
圖1 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和電源管理模塊的微能源採集、管理和應用
 
圖2 摩擦電子學領域的形成與分類

相關焦點

  • 新一代恆流摩擦納米發電機研究獲進展
    因此,通常摩擦納米發電機不能直接驅動電子器件。傳統的做法是外接全波整流橋和能量存儲單元才能得到穩定的直流電輸出,這不利於構建微型化的自驅動系統。而且,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脈衝輸出具有比較高的損耗因子(定義為電流峰值與其均方根的比值),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用於能量存儲和驅動電子器件的效率。
  • 納米發電機:摩擦也能帶來「正能量」
    在不久前召開的以「納米能源與壓電(光)電子學發展前沿」為主題的第538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基於納米能源與壓電電子學理論而研發出來的摩擦納米發電機,讓摩擦發電不再是幻想。世上最小的發電機這種摩擦納米發電機,其機械能轉化效率是50%—80%,可以為微小電子器件、納米機器人提供電力,使之真正實現自驅動納米能源是指基於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的能源轉換與能源存儲技術。
  • 脈衝式摩擦納米發電機:無電源亦可釋放大能量
    作為一種全新的能源技術,基於摩擦起電與靜電感應效應耦合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可以直接將環境中微小的機械能轉換為電能,例如可以收集空氣或水的流動、引擎的轉動,甚至是人在走路、說話、心跳、肌肉收縮等運動中由摩擦產生的能量。
  • 基於高性能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多合一環境電源
    研究背景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傳感器等電子設備廣泛地應用在市場生活中,對電能的供應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電池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滿足應用,但電池充電或更換會導致額外的維護成本和管理困難,特別是在野外和密閉空間等特殊應用中。因此,將環境能量就地收集並實現供電的自驅動技術成為當前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 西安電子科大崔暖洋副教授在摩擦納米發電機研究取得的新進展
    近期,國際知名學術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影響因子33)報導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進材料與納米器件研究所團隊在摩擦電納米發電機領域的最新研究工作「Increasing the output charge quantity
  • 全新摩擦起電納米發電機在手指彎曲處產生電力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來自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和中國科學院的最新研究未來有一天會允許用戶將充電器留在家中,並使用身體動作為手機電池充電。
  • 河南大學報導了脈衝式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通用無源高效電源管理電路
    作為一種全新的能源技術,基於摩擦起電與靜電感應效應耦合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可以直接將環境中的各種各樣的機械能,如風能、雨滴、波浪、人體運動等,直接轉化為電能。與電磁發電機相比,其在較低的工作頻率下具有較高的能量轉化效率。與壓電納米發電機相比,其輸出電壓及能量提升了3-4個數量級,且其所用的材料和能量來源更加廣泛。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一種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可編程策略
    今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微納系統與仿生醫學研究中心王昊副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對於納米摩擦發電機器件進行可編程操作的策略,實現了不依賴於摩擦界面材料的改進,單純通過設定的操作程序實現電荷在器件內循環累積實現超高電壓輸出。
  • 我國研發「脈衝式摩擦納米發電機」可將微小機械能轉為電能
    河南大學程綱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基於脈衝式摩擦納米發電機(Pulsed-TENG)的通用無源電源管理電路,輸出阻抗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降低,並始終保持輸出能量的最大化,很好地解決了傳統TENG存在的輸出阻抗高等問題。研發出基於摩擦起電與靜電感應效應耦合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可以直接將環境中微小的機械能轉換為電能。
  • 第97集 神奇的摩擦納米發電機
    其實,摩擦發電機主要利用了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這兩個原理。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任何兩個物體摩擦時,電子由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而靜電感應則是在外電場作用下,使導體中的電荷重新分布的現象。
  • 我國採用「摩擦納米發電機」激活電沉積製造三功能催化劑
    近日,我國科學家採用層狀摩擦納米發電機產生的高壓脈衝直流電作的方式,製備了性能優異的Pt-NiFe-LDH催化劑。該催化劑表現出對HER,ORR和OER的三功能催化活性,且可以用作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鋅-空氣電池的電極催化劑。
  •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摩擦納米發電機研究取得新成果 相關論文在《納米...
    基於接觸起電和靜電感應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有效地將環境中以各種運動形式存在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同時,通過調整摩擦電材料的組成,來實現不同的摩擦電性進而實現不同的電學輸出。海洋學院研究團隊經過持續的研究,新提出了一種基於海藻酸金屬絡合物的具有可調控輸出特性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用做自驅動智能鍵盤傳感系統。
  • AEnM:高功率旋轉泵浦摩擦納米發電機
    表面摩擦電荷密度對於摩擦納米發電機的性能至關重要,一般實現的電荷密度均在250μC/m2以下,低電荷密度使得高功率摩擦納米發電機研究一直難以突破。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18年首次提出了電荷泵浦(Charge pumping)的策略,通過泵浦產生約束電荷,基於接觸分離式摩擦納米發電機實現了1020μC/m2的電荷密度,突破了一般的認知,達到了通常認為在大氣環境下無法達到的超高電荷密度,向實用化的高功率器件的實現邁出重要一步。
  • 超高摩擦電荷密度刷新摩擦納米發電機性能紀錄
    通過收集環境中的機械能——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卻被浪費掉的能量,摩擦納米發電機在自驅動傳感網絡和大規模可再生藍色能源領域均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作為一種能量收集器件,摩擦納米發電機的應用及商業化強烈地依賴於它的功率密度,而功率密度又與摩擦電荷密度成二次方關係。
  • 王中林院士Nano Energy綜述:摩擦納米發電機網絡構築藍色能源夢
    在此基礎上,該研究團隊於2012年又成功研製出基於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此後,各種類型的摩擦納米發電機接連被研製出來,不斷革新著人們對能量收集的傳統概念。經過結構改進與優化,當前摩擦納米發電機單個器件的最大輸出功率已達到500 W/m2,瞬時能量轉化效率已達70%,已滿足很多小型電子設備的供電需求。
  • 納米能源所:基於電荷累積策略的可持續高電壓輸出摩擦納米發電機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s)作為各種能源採集技術中的佼佼者,能將機械能瞬間轉化為電能,具有極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同時TENG的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也非常靈活,具有重量輕、成本低、通用性強等前所未有的優勢。TENG的主要應用可分為四個領域:微納電源、自供電傳感器、大規模藍色能源和直接高壓電源。
  • 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
    打開APP 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 胡薇 發表於 2018-05-15 15:30:22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朱光研究團隊提出了基於固/液界面摩擦起電和二維陣列電極發電集成的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高效率地收集轉換波浪能並用於驅動無線傳感電路定時發射無線信號。該工作利用二維陣列電極整流晶片集成結構設計將二維多方向運動的隨機波浪機械能收集轉換為電能輸出,在多種隨機波浪情況下均能高效率地收集和轉換波浪機械能。
  • 【材料】利用磁性複合材料的非接觸摩擦納米發電機
    相比於傳統太陽能電池的複雜製備方式,基於摩擦生電原理而誕生的摩擦發電機具有製備簡單、高能源轉化率等優勢,能夠有效地將環境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摩擦生電現象,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比如秋冬季更換衣服,在衣物間產生的電火花;以及摩擦玻璃棒能夠吸附遂紙片,都屬於摩擦生電現象。如何收集摩擦產生的電能,並應用於實際生活,越來越吸引科研人員的關注。
  • 可伸展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從低速微風吹拂中獲取能量
    可伸展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從低速微風吹拂中獲取能量&34;一詞會自動產生大型風力發電機的圖像。只要風速超過每秒3米,一個風力渦輪機就可以產生兆瓦的功率,以產生功率,這受電磁發電機的物理特性的限制。儘管這些微風將成為小型可攜式電子設備的有效微能源,但目前尚無有效的收穫方式。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的最新發明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將環境動蕩轉換為高電輸出,特別是對於機械頻率較低的能源(例如風,雨滴和水波)。
  • 摩擦納米發電機在自供電電子皮膚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華東理工張玲/李春忠教授《納米能源》:基於MXene-AgNWs-MXene-PU的TENG,用於自供能可穿戴傳感器近年來,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作為下一代電子設備的自供能裝置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基於目前的研究工作來看,仍無法同時實現TENG的拉伸性和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