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高性能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多合一環境電源

2020-08-27 鋰電匯

研究背景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傳感器等電子設備廣泛地應用在市場生活中,對電能的供應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電池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滿足應用,但電池充電或更換會導致額外的維護成本和管理困難,特別是在野外和密閉空間等特殊應用中。因此,將環境能量就地收集並實現供電的自驅動技術成為當前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王中林院士提出的摩擦納米發電機技術能夠有效收集環境中的低頻能量,並逐漸得到迅速發展。因為環境中的能量,如風能、雨水能、太陽能等,往往具有固有的特性,而且分布在特定的時間或地點;此外,惡劣的室外環境條件也對器件的正常運行產生很大影響。因此,研製一種適應性廣、能穩定供電的器件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簡介

近日,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課題組與華中科技大學高義華教授課題組等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影響因子:25.245) 上發表題為「Hybrid All‐in‐One Power Source Based on High‐Performance Spherical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for Harvesting Environmental Energy」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環境電源(Environmental power source)的概念。

與化學電源相對應,環境電源根據周圍環境提供電能,對複雜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和環境友好性,能與周圍環境高度融合,實現電子設備的免維護部署。為了實現上述特點,研究團隊設計了一款高性能球形封裝摩擦納米發電機,通過環形邊緣結構,可以有效地同時捕獲風能和雨水能量,可以實現平均功率輸出5.63mW,並可以同時點亮1160盞LED燈。

該器件集成了太陽能電池,可以一體化收集風能、雨水、太陽能等常見的環境能源,通過多能源互補實現全天候可靠供電。良好的封裝結構使該裝置能廣泛適應各種複雜和惡劣的環境條件,包括管道在內。研究工作還實現了土壤溼度檢測(智能農場)、森林防火、管道傳感等場景的應用,展示了該器件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徐靈禕(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聯合培養研究生)、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副研究員許亮、博士後駱健俊。

王中林院士和高義華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要點解析

要點一: 多合一環境電源的工作概念圖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圖1. 多合一環境電源的概念、結構和工作原理圖

(a)環境電源工作的概念圖。

(b)器件的結構圖。

(c)單個摩擦納米發電機單元的工作原理圖。

圖1展示了多合一環境電源的概念、結構和工作原理

其中(a)圖簡要介紹了器件在環境中收集能量並進一步為傳感器等負載供能的流程圖,它可以適應多種複雜的環境,並利用環境中的多種能量為器件供電。

(b)圖介紹了此器件的基本結構:包括對稱布置於四個旋轉臂上的高性能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和太陽能電池,其中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三維多層結構。

(c)圖則介紹了此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在轉動過程中,FEP顆粒由於重力作用,在兩電極間移動,驅動電子在外電路流動產生電能。

要點二: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基本輸出性能

圖2. 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基本輸出性能

(a)器件的實物照片。

(b-e)單個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的短路電流、轉移電荷量、開路電壓以及輸出功率。

(f)單個摩擦納米發電機為不同電容充電的性能。

(g,h)四個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的並聯短路電流和輸出功率。

(i)四個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為不同電容充電的性能。

圖2展示了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基本輸出性能。在給定轉速的驅動條件下,器件可以實現接近直流的連續電流輸出,器件的平均功率可達6.59mW。

要點三:器件的受力分析

圖3. 器件的受力分析

(a)風場中三種方位的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受力測試示意圖。

(b)不同方位下風速和受力之間的關係。

(c)利用COMSOL仿真計算的風速分布。

(d)利用COMSOL仿真計算的壓力分布。

在圖3中,研究了風場中不同方位的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受力情況。通過實驗和COMSOL仿真計算證實了器件可以在風場中有效地利用風力轉動器件,並驅動摩擦納米發電機工作產生電能。


要點四:不同模擬環境中多合一環境電源的輸出性能

圖4. 不同模擬環境下多合一環境電源的輸出性能

(a)風力驅動下點亮1160個LED燈。

(b)模擬下雨環境下點亮1160個LED燈。

(c)多合一環境電源的電路示意圖。

(d)風力驅動下四個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的短路電流。

(e)7.3m/s風速下摩擦納米發電機為不同電容充電的性能。

(f)7.6m/s風速下器件的輸出功率。

(g)多合一環境電源在光照及風力等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短路電流。

(h)模擬的不同下雨環境中,多合一環境電源的短路電流。

圖4為在模擬環境中多合一環境電源的輸出性能,表明器件可以有效地收集環境中的風能、太陽能和雨滴的能量,實現高性能輸出,在風力驅動下的平均功率可以達到5.63mW。為了讓多合一環境電源可以在多種不同環境下工作,對器件進行了較好的封裝處理,使其可以在潮溼甚至下雨的環境中工作。

要點五:多合一環境電源的應用場景

圖5. 多合一環境電源的應用場景

(a)基於多合一環境電源的自驅動監測系統的基本結構。

(b)太陽能電池、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以及二者複合下為電容充電的比較。

(c)基於多合一環境電源的自驅動土壤溼度監測系統。

(d)自驅動土壤溼度監測過程中儲能電容的充放電過程。

(e)基於多合一環境電源的森林防火監測系統。

(f)基於多合一環境電源的管道溫度監測系統。

(g)多合一環境電源的應用展望。

圖5中展示了基於多合一環境電源的若干自驅動系統,實現了自驅動土壤溼度監測、森林防火監測、管道溫度監測等應用場景,展示了多合一環境電源對於不同環境的廣泛適應性。該器件將在未來更多樣的環境條件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種可廣泛適應環境並收集多種環境能量的多合一環境電源。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該器件將高性能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與太陽能電池集成,使其能夠有效地從風、雨滴和陽光中獲取能量。帶有環形邊沿結構的4個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在風中可獲得幾乎連續的直流電流輸出和5.63mW的高平均功率,並可點亮1160個LED燈。

此外,器件的良好封裝能保證其在惡劣環境下穩定工作。通過與太陽能電池互補,整個多合一環境電源可以作為一個可靠的全天候電源,適應多種複雜的環境,支持環境中的電子設備工作。文中實現了若干典型的應用場景,展示了其在物聯網時代各種分布式環境設備中的巨大應用潛力。

文章連結:

Hybrid All‐in‐One Power Source Based on High‐Performance Spherical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for Harvesting Environmental Energy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enm.202001669

作者:徐靈禕,駱健俊#,閆英,賈貝爾,楊曉丹

通訊作者:高義華*,王中林*

單位: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浙江大學

相關焦點

  • 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電源管理策略與電力摩擦電子學研究獲進展
    研究團隊基於最大化能量傳遞、直流降壓變換和自管理機制,首次提出了一種針對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通用型電源管理策略,並研製了電源管理模塊。基於該模塊,摩擦納米發電機85%的能量可以實現自主釋放,降壓後可在負載電阻上得到平穩持續的電壓輸出。
  • 脈衝式摩擦納米發電機:無電源亦可釋放大能量
    作為一種全新的能源技術,基於摩擦起電與靜電感應效應耦合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可以直接將環境中微小的機械能轉換為電能,例如可以收集空氣或水的流動、引擎的轉動,甚至是人在走路、說話、心跳、肌肉收縮等運動中由摩擦產生的能量。
  • 納米發電機:摩擦也能帶來「正能量」
    在不久前召開的以「納米能源與壓電(光)電子學發展前沿」為主題的第538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基於納米能源與壓電電子學理論而研發出來的摩擦納米發電機,讓摩擦發電不再是幻想。世上最小的發電機這種摩擦納米發電機,其機械能轉化效率是50%—80%,可以為微小電子器件、納米機器人提供電力,使之真正實現自驅動納米能源是指基於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的能源轉換與能源存儲技術。
  • 浙大學者研製多倍頻高性能摩擦納米...
    然而,傳統的基於電磁發電技術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在低頻低振幅的海浪作用情況下,很難有效的發揮發電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作為新一代的能源器件,能夠有效地將低頻和低振幅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為從海浪能中獲取能量提供了一種新的實用途徑。
  • AEnM:高功率旋轉泵浦摩擦納米發電機
    摩擦納米發電機(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基於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可將各種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在物聯網、可穿戴器件、自驅動傳感,生物醫學、藍色能源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
  •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摩擦納米發電機研究取得新成果 相關論文在《納米...
    基於接觸起電和靜電感應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有效地將環境中以各種運動形式存在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同時,通過調整摩擦電材料的組成,來實現不同的摩擦電性進而實現不同的電學輸出。海洋學院研究團隊經過持續的研究,新提出了一種基於海藻酸金屬絡合物的具有可調控輸出特性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用做自驅動智能鍵盤傳感系統。
  • 浙大:靜電紡絲PVDF/石墨烯納米纖維用於高性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物聯網(IoT)時代,智能電子設備日益增多,開發滿足物聯網需求的分布式可再生、可持續電源也愈發迫切。到目前為止,電池仍是這些電子設備的常用電源,但它存在壽命有限、定期維護和環境汙染等缺點,而利用可再生太陽能、熱能和機械能等可持續能源,將其收集利用,是一類理想的替代方案。
  • 河南大學報導了脈衝式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通用無源高效電源管理電路
    作為一種全新的能源技術,基於摩擦起電與靜電感應效應耦合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可以直接將環境中的各種各樣的機械能,如風能、雨滴、波浪、人體運動等,直接轉化為電能。與電磁發電機相比,其在較低的工作頻率下具有較高的能量轉化效率。與壓電納米發電機相比,其輸出電壓及能量提升了3-4個數量級,且其所用的材料和能量來源更加廣泛。
  • 我國採用「摩擦納米發電機」激活電沉積製造三功能催化劑
    近日,我國科學家採用層狀摩擦納米發電機產生的高壓脈衝直流電作的方式,製備了性能優異的Pt-NiFe-LDH催化劑。該催化劑表現出對HER,ORR和OER的三功能催化活性,且可以用作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鋅-空氣電池的電極催化劑。
  • 納米能源所:基於電荷累積策略的可持續高電壓輸出摩擦納米發電機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s)作為各種能源採集技術中的佼佼者,能將機械能瞬間轉化為電能,具有極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同時TENG的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也非常靈活,具有重量輕、成本低、通用性強等前所未有的優勢。TENG的主要應用可分為四個領域:微納電源、自供電傳感器、大規模藍色能源和直接高壓電源。
  • 我國研發「脈衝式摩擦納米發電機」可將微小機械能轉為電能
    河南大學程綱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基於脈衝式摩擦納米發電機(Pulsed-TENG)的通用無源電源管理電路,輸出阻抗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降低,並始終保持輸出能量的最大化,很好地解決了傳統TENG存在的輸出阻抗高等問題。研發出基於摩擦起電與靜電感應效應耦合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可以直接將環境中微小的機械能轉換為電能。
  • 超高摩擦電荷密度刷新摩擦納米發電機性能紀錄
    通過收集環境中的機械能——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卻被浪費掉的能量,摩擦納米發電機在自驅動傳感網絡和大規模可再生藍色能源領域均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作為一種能量收集器件,摩擦納米發電機的應用及商業化強烈地依賴於它的功率密度,而功率密度又與摩擦電荷密度成二次方關係。
  • 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
    國內外開展了面向海洋生態環境傳感器的新能源技術研究,如太陽能、風能、溫差能和波浪能。相比於太陽能、風能和溫差能,波浪蘊藏著巨大能量,並且具有更大的時間和空間適用範圍。但由于波浪的運動是多嚮往復性運動,其運動隨機性的特徵導致捕獲的能流不穩定,難以設計合適的波浪能發電裝置的各級能量轉換裝置。新型、簡易、可持續的海浪能量收集系統的研製和開發逐漸成為了科技界關注的焦點。
  • 王中林院士Nano Energy綜述:摩擦納米發電機網絡構築藍色能源夢
    2006年,王中林院士所在團隊發明了通過壓電效應收集環境中機械能的納米發電機,開闢了能源轉化和應用的新領域。在此基礎上,該研究團隊於2012年又成功研製出基於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此後,各種類型的摩擦納米發電機接連被研製出來,不斷革新著人們對能量收集的傳統概念。
  • 新一代恆流摩擦納米發電機研究獲進展
    但通常情況下,摩擦納米發電機工作在大氣壓環境下,因此這裡大部分電荷密度通過空氣擊穿釋放掉了,如果將這部分空氣擊穿的能量收集起來,不僅可以提高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輸出性能,而且也是對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重新認識,對於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摩擦納米發電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兩個與生俱來的特點:交流電輸出和脈衝特性。
  • 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和介電彈性體的可刷新盲文顯示系統
    有望成為可刷新,靈活且可移植的下一代盲文書籍,由摩擦電納米發生器致動的安全的介電彈性體盲文設備。它易於製造,便宜且安全,對盲人沒有任何潛在危害。對於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兩個薄膜之間的摩擦可以產生3 kV以上的電壓,而電流僅為2 µA,從而可以改變介電彈性體膜的形狀。同時,在腔室中加壓空氣的支撐下,膜將被抬起成為可觸摸的盲文點。
  • 綜述: 基於纖維/織物的壓電和摩擦納米發電機用於...
    背景介紹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推進,物聯網(IoTs)、大數據、仿人機器人、人工智慧(AI)等新興產業和先進的多學科領域快速發展。然而,隨著傳統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耗和環保呼聲的日益高漲,當前能源結構及其供給狀況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能源危機和生態環境惡化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瓶頸。
  • 可伸展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從低速微風吹拂中獲取能量
    可伸展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從低速微風吹拂中獲取能量&34;一詞會自動產生大型風力發電機的圖像。只要風速超過每秒3米,一個風力渦輪機就可以產生兆瓦的功率,以產生功率,這受電磁發電機的物理特性的限制。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的最新發明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將環境動蕩轉換為高電輸出,特別是對於機械頻率較低的能源(例如風,雨滴和水波)。研究人員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報告了他們的發現(&34;),研究人員證明,輕柔的風力TENG(GW-TENG)可以有效地從中收集能量每秒0.7–6 m米的超低速風/氣流。
  • 摩擦就可以發電?新型納米發電機問世
    基於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引發的能源革命預期比肩法拉第電磁感應發電機的巨大應用前景——王中林:《摩擦納米發電機》這是發明了摩擦發電機的院士——王中林人們的生活環境和工業生產中存在大量可以利用的機械能。納米發電機將是麥克斯韋位移電流繼電磁波理論和技術後在能源與傳感方面的另一重大應用,有可能引領技術革新並深刻改變人類社會。摩擦納米發電機由王中林及其團隊於2012年首先發明,其目的是利用摩擦起電效應和靜電感應效應的耦合把微小的機械能轉換為電能。這是一種顛覆性的技術並具有史無前例的輸出性能和優點。它既用不著磁鐵也不用線圈,在製作中用到的是質輕、低密度並且價廉的高分子材料。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一種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可編程策略
    相關論文Programmed-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A multi-switch regulation methodology for energy manipulation(可編程的摩擦納米發電機-一種基於多開關調控的能量操作策略)在線發表於能源材料頂級期刊Nano Energy (IF= 15.2)上(DOI:10.1016/j.nano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