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商業化趨近,低功率傳導式充電路在何方?

2020-12-06 第一電動網

無線充電技術在2017年,再次被推到了發展的巔峰狀態:SAE J2954標準發布( 輕型PHEV/EV無線電力傳輸與定位方法推薦性操作規程),繼WPT2 階段將傳輸功率提升至7.7KW後,首次將世界範圍內的無線充電標準電力傳輸功率提升至11KW(WPT3)。同時,全球整車廠也在加緊推進無線充電配置和量產時間:「日產的2020年量產計劃」;「寶馬量產無線充電汽車的2020年普及」等。哪麼問題來了,目前「傳導式充電」主導的天下,面對「無線充電」更好的「便捷性」特點,儘管「被替代」的命運尚早,但在在這些年的應用中,優勢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在「便捷」性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既然還有潛力可挖,哪麼,低功率傳導式充電在未來的創新和發展中,如何面對市場,路又在何方呢?

讓充電設施 「觸手可及的便捷」:電網供電接口功能簡化、小型化、標準化

供電接口,不單單是一個插口,還包括了安全保護、計費、網聯、共享等功能。讓供電接口,成為一個小而全的模塊單元,可以廣泛分布於電網節點中,做到這一點,首先離不開電網的科學規劃和改造,相關公共服務企業的開放心態。我們先來看這則消息:「德國電訊(Telekom)證實,他們計劃將旗下的配電箱改裝為電動車充電設備,從而使境內充電基礎設施的數量翻番。該公司目前正在升級德國境內的1.2萬個配電箱,希望將其改裝升級為充電設備。」這裡面利益關聯不得而知,僅從技術層面,已經不是問題。如果供電接口如同我們的牆插一樣方便,只要能停車的地方,就會出現「可充電」標誌,既安全又好用,體積還小,一定大受歡迎。相信可以改變新能源車進入市場以來的很多問題。同時,當公共設施合理性成為一種習慣,估計慢充的時間也並非不能接受的。節省下的應該更多的是找樁的時間。如果再結合快充電站網絡,這種應用模式的便利性會完全改變我們的生活。通俗講,只有做到電網供電接口的簡化和統一,實行起來才有可能。這種簡化,一定是基於功能模塊化和標準化的。

分拆現有充電樁,部分功能向供電端、車輛端轉移或作為第三方配置選配   

GB/T18487.1-2015對充電模式做了詳細闡述:模式一隻是通過一個標準插頭將車輛與電網連接起來;模式二,在前者的基礎上,在電纜上使用了IC-CPD 控制和保護;模式三其實就是充電樁功能單元了.目前,模式二、模式三使用較多。如果計費、網聯、熔斷等基本保護向電網端轉移,其它功能向車輛端充電設備轉移,如同模式二狀態,充電樁結構空間就可以節省下來,為基礎設施簡化建設創造了便利條件。

我們先看看充電端「供電設備」的含義:一般是電纜、功能盒和充電設備及組合。是與電網供電節點連接的設備。讓部分「功能」或不同車輛導致的「差異性」向車輛端轉移,由充電端供電設備來完成。如果做到這一點,現有慢充充電樁可能就難覓蹤影了。我們將看到的更多的是帶有充電標誌的接口,分布在任何安全的地方。因為體積小,模塊化,布置也會變得簡單和容易。下面案例,描述的是全能充電的產品:是否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據相關媒體1月8日(2018)報導,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德國大陸集團的『AllCharge全能充電』技術將使電動車可以利用任何電纜充電樁給汽車電池進行直流和交流電充電。『全能充電』類似於電動汽車的萬能充電器,適用於各種電纜充電樁。」

大陸集團的「全能充電」,從字面理解,可以適應「各種電纜」、「充電樁」「直流」「交流」。也就是說可以調節充電功率、適應各種充電樁策略的差異,同時,輸入部分可以交流或直流方式。

儘管「全能充」技術細節,還有待於深入分析,但是,全能充是在功能方面尋求創新,但其主題思想,解決「便捷性」是值得學習的。這種便捷性,由第三方企業完成,交給整車廠作為車輛一種配置或選配來滿足用戶需求。上面更多是從結構簡化入手描述功能模塊化方向,我們再來看看,功能方面,如同「全能充電」,遐想一下,我們在功能創新方面,還能做些什麼?

靈活多變的充電方式:車車充、車與家庭儲能互充、野外自帶太陽能裝備充等

傳導式充電以其充電效率高、硬體簡單成熟的優點而廣泛得到應用和演化。在今後相當長時間內,也會向中低端新能源車輛需求傾斜。所以說,現有的充電設備廠家和車載充電設備配套廠家,更需要在現有產品基礎上,不斷創新。不能滿足於現有的一根線,一個樁的模式。

僅僅在充電樁「數量」上下功夫,不一定能有效解決「充電便捷性」

我們頻頻可以看到這樣的消息:「某某地方規劃,計劃今年投建充電樁幾萬個」,「某某廠商,準備在全國建設超級充電樁多少個」。不斷投建和擴建「數量」,對滿足車用戶「充電便捷」,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是否能通過地方規則在技術上做一些變通,這樣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小結:

低功率傳導充電,以其獨有的低成本優勢、傳輸效率高、對電網影響有限、廣泛布置、而成為當前乘用車充電模式的主體。同時,限於鋰離子電池及系統的特性,更希望車用戶採用低功率模式充電,這樣更有利於電池壽命的保證。但是,隨著新的充電模式誕生,無線充電商業化的逼近,低功率區域重疊,傳導充電模式更需要「百花齊放」,深挖潛力。以「便捷性」為目標,拓展更多的功能;以模塊化設計為基礎,通過規模化生產達到降本的目的,同時,讓產品更安全、更適用,才能符合發展創新的思路。這一點,需要向德國企業的做法學習!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平全文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67262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註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註冊會員登錄後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繫方式,便於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huanghe@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線圈感應式無線充電系統設計方案
    無線充電是指具有電池的裝置透過無線感應的方式取得電力而進行充電,其方便性可以讓消費者願意支付額外的費用購買無線充電相關產品;因為有商機才會有廠商願意投入相關產品開發,目前可以知道非常多知名品牌廠商已經將無線充電這個功能列入新一代的產品的規格之一
  • 何時告別充電線?無線充電或將全面普及
    從最開始的充電線與電源適配器的一體式設計到現在的分體式設計,充電線一直都是手機補充電量的主要方式,然而隨著無線充電技術的成熟,充電線或許也不再是「必需品」了。iPhone8無線充電現在的無線充電方案主要以技術較為簡單、成熟度也很高的感應式技術為主;該技術基於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通過導體切割磁場會產生電動勢,一般由兩個線圈組成,在初級線圈上接入交流電時產生磁場,次級線圈由於有交變磁場的存在而感應出交變的電流;感應式無線技術的缺點是充電功率小、充電距離近
  • 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引關注 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蘋果...
    無線充電技術也出現好幾年了,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是怎麼實現?具體又是什麼情況呢?你了解無線充電技術嗎?蘋果無線充電是怎麼開啟的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   原標題: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引關注 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蘋果無線充電該怎麼開啟?
  • 科學範|無線充電之路
    無線充電技術分類無線充電方式主要分為非放射性和放射性兩大類型。其中放射性分為電波(微波)式和雷射式,非放射性分為磁耦合式和電耦合式,現在主流方式是通過磁耦合式進行電力傳輸,磁耦合式則包含上面提到的電磁感應式與磁共振式兩種方式。下面將主要介紹這兩種方式,並簡要介紹其他的無線充電方式。不管是磁感應式是還是磁共振式,依靠的原理都是電磁感應。
  • 英飛凌推出針對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的認證解決方案
    英飛凌推出針對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的認證解決方案 EETOP 發表於 2020-11-29 09:42:59 近日,英飛凌推出了針對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的全新OPTIGA
  • 為什麼說iPhone 8/iPhone X無線充電很雞肋,從Qi講起無線充電的故事
    當傳送方送出某特定頻率的電磁波後,經過電磁場擴散到接受方,電力就實現了無線傳導。這項被他們稱為「無線電力」的技術經過多次試驗,已經能成功為一個兩米外的60瓦燈泡供電。儘管最遠輸電距離還只能達到2.7米,但研究者相信,電源已經可以在這範圍內為電池充電。而且只需要安裝一個電源,就可以為整個屋裡的電器供電。
  • 頻率跟蹤式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的研究
    摘要: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的不斷推廣和發展,方便、實用的電動汽車充電系統需求更加迫切。本文基於諧振耦合無線傳輸機理,實現無線傳輸電能的設計。通過對LC諧振電路傳輸過程中出現諧振失諧導致傳輸效率下降現象的分析,提出一種頻率跟蹤式諧振無線傳輸電能模型,實現高效充電的目的。
  • AirFuel第二屆無線充電大會召開 下一代無線充電已經到來
    2019年3月12日,由新一代無線充電技術領軍者AirFuel無線充電聯盟與天地互連聯合舉辦的「第二屆無線充電大會暨開發者論壇」在深圳蛇口南海希爾頓酒店隆重開幕。大會為期兩天,聚焦下一代無線充電技術,從技術、開發、市場等不同維度分享無線充電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
  • 高通Halo無線充電系統設計原理解析(高通Halo無線充電工作原理)
    Halo就是高通在本次Formula E比賽中推出的車用無線充電系統,它的原理就是利用磁共振效應來對電動或混動車輛的動力電池組進行非接觸式充電。這個充電過程無需使用傳統的電纜即可進行,在需要充電時,車主僅需要將車輛停放在Halo的充電板上方即可,因此更加方便、省力。
  • 無線充電各種原理方案的比較 無線充電的技術瓶頸
    磁共振方式 磁共振式也稱為諧振式,由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收裝置組成,當兩個裝置調整到相同頻率,或者說在一個特定的頻率上共振,它們就可以交換彼此的能量,其原理與聲音的共振原理相同,排列在磁場中的相同振動頻率的線圈,可從一個向另一個供電。
  • 首部國標出爐 無線充電前景無限
    「無線充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電動汽車用戶的『充電焦慮』。而且,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國家標準有利於解決無線充電技術標準不同、無據可依、各自為戰的局面,掃除種種障礙,加速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和市場的推廣。」
  • 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無線充電和無線反向充電的原理是...
    據外媒報導,蘋果申請了一項新專利,專利名稱為 「電子設備之間的電感充電」。該專利描述了如何為 iPhone、Apple Watch 進行無線充電,MacBook觸控板兩側的區域可作為無線充電板。除此之外,iPad 背部也可為手機手錶進行無線充電。
  • 可穿戴設備的無線鋰離子充電器解決方案包括集成式降壓DC-DC轉換器
    Wenwei Li    ADI 電源產品應用工程師LTC4126是帶有1.2 V無電感DC-DC轉換器的全功能7.5 mA無線鋰離子(Li-Ion)電池充電器,設計用於助聽器、無線耳機和其他需要無線充電的空間受限可穿戴產品。LTC4126可與基於LTC6990的ZVS單電晶體發射器組合使用,獲得完整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
  • 無線充電原理分析
    現在越來越多的行動裝置都支持無線充電了, 那麼無線充電是什麼?原理是什麼?我們來看一下無線充電無線充電就是不需要像傳統充電器一樣經過線纜傳輸電到設備裡,只需要將設備和無線充電基座進行接觸,就能進行充電。因此無線充電也可以稱作感應充電或非接觸式感應充電。
  • DAIHEN利用WiTricity無線充電技術在日本進行太陽能移動演示
    自 2016 年成為合作夥伴以來,DAIHEN 授權 WiTricity 的技術在工廠和工業環境中將電動汽車(EV)和自動導引車(AGV)的無線充電站商業化。DAIHEN 一直在使用 WiTricity 的 DRIVE 11 無線充電系統作為其自己的電池電動和混合電動車輛符合標準的無線充電器產品線的參考設計。
  • 關於無線充電原理及最新充電技術的分析介紹
    利用電磁感應來充電 這兩種物理現象同時運用,就可以進行無線充電。目前的無線充電設備,都包含一個充電座,裡面其實正是線圈。將充電座接到家用插頭後,線圈周圍會因為電流磁效應而產生磁場。要充電的電子產品,裡面也都有一個線圈,當它靠近充電座時,充電座的磁場將透過電磁感應,在電子產品的線圈上產生感應電流。感應電流導引到電池,就完成了充電座和電子產品間的無線充電。
  • 科學範|無線充電之路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無線充電技術分類無線充電方式主要分為非放射性和放射性兩大類型。其中放射性分為電波(微波)式和雷射式,非放射性分為磁耦合式和電耦合式,現在主流方式是通過磁耦合式進行電力傳輸,磁耦合式則包含上面提到的電磁感應式與磁共振式兩種方式。下面將主要介紹這兩種方式,並簡要介紹其他的無線充電方式。
  • 解讀無線充電技術在多層次生態系統結構之中的應用
    無線充電的優勢遠遠不止於擺脫線纜的束縛。當前市場上各種各樣的近場、遠場充電無線技術,其中包括感應式、諧振式、RF、超聲及紅外線充電,這些技術都需要遵循不同的標準,也需要不同程度的折中。隨著人們對無線世界的嚮往,預計充電技術將出現急劇增長。 什麼是無線充電?各項技術之間有何區別? 我們首先從回答這些問題開始。
  • 低功率轉換為能量收集
    這使得有可能提供動力遠程傳感器,或者一個存儲裝置充電,例如一個電容器或薄膜電池,使得微處理器或發射機可以從遠程位置供電,而不一個本地電源。次級電力存儲器,無論是電池或電容器,產生更高的輸出功率,但存儲較少的能量,在必要時,但以其他方式定期從收割機接收充電供電。因此,在情況下,當不存在環境能量從中收穫功率,二次電源儲存必須用於無線傳感器網絡供電。當然,從系統設計人員的角度看,這增加了複雜性的進一步的程度,因為它們現在必須考慮到多的能量必須如何存儲在第二儲存器,以補償不足的環境能量源。
  • 電動汽車傳導式充電接口(QC/T841—2010)
    電動汽車傳導式充電接口Electric vehicle conductive Charge coupler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電動汽車傳導式充電接口的術語與定義、技術參數、充電模式、分類及功能定義、結構尺寸、性能要求、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