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時送:無人配送能否拯救系統中的騎手?

2020-12-06 騰訊網

而最後3公裡,甚至最後幾百米,往往是人力代價最高昂的地方。

時間臨近2020年末,一方面外賣、快遞騎手久困於日益壓縮時間的系統裡,另一方面,阿里小蠻驢在雙十一期間達成準點率97%的3萬件包裹配送;美團公布3年1000輛無人配送車的布局規劃,還有廣州車展之際美國Nuro、中國智行者完成新一輪融資的消息,讓行業看到了自動駕駛在商用車物流領域率先落地的曙光。

如果說L3永不會實現,L5隻會存在於部分場景,無人配送作為最具痛點、又有極大商業價值的模式,何時能成為日常生活的新標配?

本文希望系統梳理無人配送賽道的發展背景、企業格局、競爭壁壘、產品圖譜、盈利模式與發展路徑,以窺行業全貌。

大勢所趨:高人力成本催生無人配送落地

當前與末端3公裡配送最為密切相關的業務場景,主要包括快遞配送與同城即時配送兩大部分。

梳理2010年以來的數據可以發現:近5-10年以來,以上兩大業務的訂單量均呈現高速發展趨勢,預計2020年兩者總和將突破1千億單,並且未來5-10年仍具備高速發展(年複合增長率20%左右)的發展潛力。

龐大且高速增長的業務訂單量產生了大批量配送人員的需求,與此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人力配送成本。

目前騎手平均每天送出25-35單,按照2020年需求業務總量1千億單計,計365天,則需要783-1095萬名全職騎手才能滿足業務需求。根據美團2019年半年報,每單騎手成本約為4.7元,則全年人力成本支出約為4700億元,更何況人力成本還在不斷提升……

企業格局:初創企業與場景需求方深綁定

正是在以上背景下,企業急需大力發展無人配送來降低自身龐大的運營成本,因此,該部分市場需求催生了一大波自動駕駛初創企業的誕生,大致可分為三類:

大廠自主孵化:技術研發支撐業務生態圈。該類初創企業的明顯特徵是服務於自身發展戰略,完善自身業務生態圈。如阿里達摩院研發的小蠻驢,主要服務於阿里自有電商配送業務。

阿里小蠻驢

企業野蠻生長:技術研發與場景運營並行。該類初創企業戰略野心較大,既做自動駕駛系統研發,又聯合弱勢場景方展開運營。如白犀牛利用自有無人車,通過與永輝超市合作展開外賣、生鮮配送;又如馭勢科技與一汽、上汽大眾等合作打包提供園區無人物流整體解決方案。

白犀牛

小廠精耕細作:專注於無人駕駛系統研發。此類企業深耕技術,但不具備實際業務運營的資源與能力。如行深智能、智行者目前專為京東、百度、美團等業務大廠提供自動駕駛系統。

智行者與百度合作無人車

不管初創企業屬於哪一類,既然無人配送的需求起源於快遞配送、即時配送等具體業務場景,毫無疑問,無人配送產業的終局一定是初創企業與業務場景方深度綁定,而且極大可能由車隊運營方佔據主導地位。

自動駕駛初創企業與場景方的合作關係

競爭壁壘:生產製造+研發能力+車隊運營

無人配送產業鏈的上下遊與Robotaxi相似,都是涉及生產製造、自動駕駛研發與車隊運營三者。自然,衡量一家無人配送企業核心競爭力也得從這三個方面出發:

生產製造能力決定了無人配送車隊的大規模量產與交付能力

目前大部分初創企業都是尋找傳統整車廠進行定製與代工,唯有新石器在常州擁有全球首座L4級無人配送車製造基地。

L4級自動駕駛系統是決定無人配送車能否上路的核心環節

當前所有企業產品的自動駕駛感知方案基本相似,都包含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少部分產品如智行者的蝸必達、一清創新的夸父、阿里小蠻驢在導航定位、攝像頭、車載作業系統、車載計算平臺等某些方面具備突出自研優勢;僅有阿里達摩院針對自動駕駛問題1%的長尾效應開發出AutoDrive平臺進行自動化學習。因此,可以說,目前阿里達摩院的研發能力最強。

面向業務的大規模車隊運營是無人配送商業變現的落腳點

大規模量產交付和自動駕駛系統研發僅僅是從0到1,但大規模車隊運營才是無人配送真正落地,從1到∞的關鍵。長遠來看,所有無人配送企業都會面臨大規模車隊運營落地的挑戰,但目前來看,僅有阿里、美團、新石器、一清創新、馭勢科技已經開發車隊運維調度管理系統,而其中阿里、美團的運營能力又是極為突出。

因此,可以說阿里達摩院研發的小蠻驢具備最強競爭力,唯一的短板是車隊大規模、低成本量產能力仍需提升。

產品圖譜:多種尺寸、低速度、換電為主

細細梳理當前市場的無人配送車輛產品圖譜,可以總結出五大特點:1.多種尺寸;2.低速行駛;3.換電為主;4.多種續航;5.多類載重。

無人配送車輛產品圖譜的特點

可見,除了低速行駛為共性特徵(受技術標準限制)外,在無人配送車的整車尺寸、補能、續航、載重等配置方面,目前並沒有統一標準,各家產品仍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但這也間接啟示我們,無人配送車未來的產品形態一定是百花齊放,整車尺寸、貨箱尺寸、貨箱布局、續航裡程、最高載重等技術參數必定是基於業務場景進行個性定製化的。

盈利模式:賣車、收配送佣金、節省人力

儘管無人配送落地運營已正式開啟,但無人配送畢竟到目前為止都是燒錢研發、測試和試運營階段,該項業務如何才能掙錢呢?為此,筆者進一步嘗試梳理無人配送企業的三種盈利模式。

擁有大規模低成本量產能力的企業賣車即可

以新石器為例,即使自身研發能力和運營能力尚處於劣勢,仍可依靠對外售賣無人配送車來養活自身。自2018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以來,截至目前,新石器已交付150臺L4級無人車,若阿拉伯的5000臺無人車訂單能夠順利交付,總營收將達到7.8億元規模(假設以15萬元/輛售價計算),淨利潤估計也能達到1億元規模。

新石器無人車

具備實際業務與運營能力的企業靠佣金掙錢

當前,盒馬每單配送成本是7元,美團每單配送成本是4.9元,若無人配送車的年訂單量果真達到四千萬級別規模,配送佣金收費為4.9-7元/單,配送佣金收入將能達到1.96億至2.8億元/年(以15萬元/輛的單車購買成本計算,1000輛無人車的前期購置成本為1.5億元,不計其他成本費用將實現數千萬元的年度盈利規模)。

節省日漸增長的人力成本即是間接帶來盈利

四千萬規模的年配送訂單如果由無人配送車完成,只需要一次性購置1000輛車(3年使用周期),算上運維調度費用估摸投入2億元不到(1.5億+1.5億*0.2=1.8億)。但是若由騎手完成,則一個使用周期3年內需要支付人力成本5.88億元(4.9元/單*4000萬單/年*3年=5.88億)。因此,採用無人配送車將在三年內至少節省4億元人力成本。

率先落地:大學校區快遞、外賣、物料等

2020年天貓雙十一期間,浙江大學成為全球首個純機器人送貨高校,22輛小蠻驢進駐浙大紫金港校區,從菜鳥驛站分送27棟宿舍樓,共完成3萬件包裹的配送(123個包裹/車/天的配送效率),送貨準點率始終保持在97%以上,為同學省下約1萬小時的取件時間。

阿里小蠻驢無人配送車隊已經在浙江大學校區開始服務

在11月12日,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美團首席科學家夏華夏表示:自2016年正式開始布局無人配送,到2020年10月份,美團無人配送車在北京順義區的自動駕駛裡程突破10萬公裡,真實訂單量突破1萬次,連續配送天數達到了272天。並計劃在三年內在順義區部署1000臺自動駕駛配送車,實現全區域、全天候的運營。

由此可見,截至當前,無人配送已經正式進入小批量落地運營階段。

可以預見,未來3年內無人配送車隊規模將有可能達1000輛規模,按照123個包裹/車/天的配送效率,屆時車隊的年配送訂單量預計也能達到四千萬級別規模。

而這1000輛無人配送車的最佳落地場景非大學校區莫屬。截至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高等學校共計有2956所,高校快遞總量突破30億件。

無人配送在大學校區內進行展開運營將大有可為!

商業路徑:鋪開封閉園區,蓄力開放道路

相比於全國1千億的總訂單需求量,高校30億的業務訂單規模不過是3%的市場份額,冰山一角而已。

長期來看,無人配送的一條可行發展路徑是:從大學校區全面切入,逐步進軍工廠園區、大型社區等封閉園區,再蓄力探索公開道路的可能性。

結合阿里與美團無人配送的現狀和規劃,可以預見,全面鋪開封閉園區估計至少需要3-5年時間,在此期間,L4級無人駕駛技術研發能力、車隊運營能力、政策法規配套可以同步提升與完善。3-5年的積累將能夠為開放道路的業務落地做好全方位的充足準備。

未來3-5年內,研發、運營同步進行,技術、政策持續完善,車隊規模、業務場景不斷擴大,想必這是投資人喜聞樂見之事。

未來3-5年內,各大初創公司的產品會紛紛落地進入運營階段,少部分企業會自主拓展封閉園區的快遞、外賣、物料配送業務,而大部分企業將與本地生活服務的相關業務場景方深度綁定。

至於該條賽道中哪個企業會成為下一個獨角獸,理想情況下應是在基本保證L4級自動駕駛技術基礎上,同時自主掌握大規模量產能力與擅長車隊運營調度的企業。

網際網路大廠一定能孵化出一至兩家,如阿里小蠻驢與美團無人配送平臺;零星初創企業或許也能自己闖出一條路,如具備大規模低成本量產能力的新石器。

來源:車市物語

相關焦點

  • 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 聚焦網約配送外賣(送)騎手的安全與困境
    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 聚焦網約配送外賣(送)騎手的安全與困境 2020-12-03 10:11: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今年12月2日是中國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
  • 美團:三年到五年實現無人車配送規模化 無人機配送普及
    7月10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美團首席科學家夏華夏接受財新等採訪時稱,美團正探索用無人車和無人機在城市中做派送。2月,已有幾輛美團無人配送車在北京順義區常態化運營,等到把技術上的疑難雜症解決之後,最晚3到5年會到規模化的階段。
  • 白犀牛聯合永輝超市,推出零售無人配送
    專攻無人配送的自動駕駛公司白犀牛宣布聯合永輝超市推出零售無人配送服務。白犀牛無人車成立於2019年4月,由前百度自動駕駛團隊成員朱磊創立。此次永輝超市和白犀牛的合作,是無人配送車第一次進入大型連鎖商超的配送體系,出現在周邊居民日常生活中。白犀牛無人配送車於9月15日正式投入永輝超市安亭新鎮店運營,逐步補充配送運力,自10月2日開始,用戶從「永輝生活APP」下單的配送訂單,已經全部交由白犀牛無人車進行配送服務。
  • 「騎手困境」有解了嗎?機器人代替「外賣騎手」送餐上樓,這樣的...
    我們就在電梯中安裝了智能物聯網模塊,實現了機器人在弱網環境下與電梯的近場通訊,使得機器人可以遠程呼叫電梯,這個方法還可以幫助機器人選擇要去哪層樓。」 可幫外賣騎手節省三分之一時間 在商務樓宇中,機器人還採用「組團服務」的方式,通常是五個機器人一組,服務一幢大型樓宇,這樣的好處是——大大提高了配送速度。
  • 外賣也能高科技,人工智慧全方位助力餐飲配送場景
    依託於強大的大數據技術,運籌優化和機器學習,外賣平臺得以完成從線上點單到線下配送的各個環節。AI滲透進線上餐飲業的各個環節:用戶下單時的智能推薦算法;外賣配送過程中的策略、調度算法、定價系統;無人配送用到的的自動駕駛技術;騎手智能耳機裡的語音識別、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客服系統的知識圖譜等。
  • 山東法院案例:外賣騎手與配送公司是否構成勞動關係的認定
    該《認定書》認定:劉某生前在濟南天永昶商貿有限公司從事美團外賣無棣站的外賣配送工作。2018年11月3日19時10分許,劉某駕駛魯MX9542號(臨牌)普通二輪摩託車在送單過程中,行駛至海豐十一路與棣新五路「十字路口處時與邱某元駕駛的魯MCG825號五徵牌三輪汽車相撞,該事故致使劉某死亡;經交警部門認定,劉某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
  • 美團:「無人配送」3到5年將規模化!外賣小哥將「何去何從」?
    據最新消息顯示,餓了麼在相關分類APP下載排行榜中的排名據悉,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宣布:最晚3-5年,會讓無人配送車發展到規模應用化階段。無人機服務,也將與無人配送服務同進度部署。不過,根據美團首席科學家表示:雖然我們有此打算,但是技術上的疑難雜症還需要解決。比如無人駕駛的算法、傳感器、算力等問題。美團宣布的這一消息,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可愛的外賣小哥,將在未來徹底消失了嗎?筆者認為並不會。
  • 即時配送的訂單分配策略:從建模和優化
    系統首先通過優化設定配送費以及預計送達時間來調整訂單結構;在接收訂單之後,考慮騎手位置、在途訂單情況、騎手能力、商家出餐、交付難度、天氣、地理路況、未來單量等因素,在正確的時間將訂單分配給最合適的騎手,並在騎手執行過程中隨時預判訂單超時情況並動態觸發改派操作,實現訂單和騎手的動態最優匹配;同時,系統派單後,為騎手提示該商家的預計出餐時間和合理的配送線路,並通過語音方式和騎手實現高效交互
  • 交通安全日:聚焦「騎手」的安全與困境
    一場「困局與突破——騎手關愛行動公益論壇」在線舉行,聚焦網約配送這一新興行業裡外賣(送)騎手的安全與困境。資料圖:外賣小哥冒雪送餐。中新社記者 劉棟 攝快遞和外賣為如今中國人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在作為網約配送員的「騎手」量級迅猛生長同時,「便利」之外的「困局」正在逐漸顯現——外賣(送)騎手出現或引發的交通事故與日俱增,「外賣騎手成高危職業」今年曾幾次進入中國的熱搜榜單。
  • 哈奇榮登2020無人物流配送創新排行榜三甲|黑洞投資
    2020年9月12日,中科院旗下《網際網路周刊》、eNet研究院共同評選的「2020無人物流配送創新排行榜」公布,哈奇智能的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憑藉在疫情期間,「無接觸式無人配送」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入選此次榜單,並榮登排行榜三甲。
  • 身穿工服、不算員工,外賣騎手為什麼成了巨頭的炮灰?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作者 | 金璵璠編輯 | 魏佳「我是送外賣的。」急診科醫生馮蕭夜間出診詢問對方職業時,每當聽到類似回答,都替對方倒吸一口涼氣。據他回憶,這些外賣騎手急診經常是因為外傷、骨折,多是交通事故或惡劣天氣路滑所致。
  • 交通安全日:聚焦「騎手」的安全與困境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一場「困局與突破——騎手關愛行動公益論壇」在線舉行,聚焦網約配送這一新興行業裡外賣(送)騎手的安全與困境。資料圖:外賣小哥冒雪送餐。中新社記者 劉棟 攝快遞和外賣為如今中國人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在作為網約配送員的「騎手」量級迅猛生長同時,「便利」之外的「困局」正在逐漸顯現——外賣(送)騎手出現或引發的交通事故與日俱增,「外賣騎手成高危職業」今年曾幾次進入中國的熱搜榜單。
  • 外賣平臺夜間送藥上門 止痛藥感冒藥避孕藥賣最多
    記者觀察發現,餓了麼於近日宣布推出「全天候」極速社區送藥服務、在全國鋪設無人售藥機,承諾「蜂鳥」騎手全天24小時配送藥品、每單24分鐘送達——聽上去不錯,但經記者確認,這一項目還未正式在廈門落地實施。不過,目前市民還是可以通過各外送平臺的「送藥上門」「跑腿代購」服務,初步實現24小時線上買藥。
  • 中通擴圍生鮮物流 同城配送還有蛋糕可分?
    值得一提的是,該服務會通過專職生鮮配送隊伍進行全程冷鏈配送,只送生鮮,同城實現當天達。不僅如此,企業研發的中通雲配溫控箱還會對末端配送交付進行保障。中通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道,生鮮雲配服務既面向企業,也面向消費者。在同城配送2B服務中,主要為農貿市場的中小商家、水產店等提供運輸,將貨品送達至飯店等。
  • 美團點評(03690)著手測試無人配送 以應對未來五年外賣日訂單3-4倍...
    公司目前正在測試無人配送車,以幫助其80萬騎手應對未來的需求激增。目前,該項技術仍面臨不少技術及政策挑戰,預計需要3至5年才可在城市甚至全國大規模應用。此外,夏華夏還表示,美團也正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AR技術,幫助消費者獲取更多商戶資訊。例如消費者只需拍下商店照片,就可在美團看到商家所提供的商品服務及用戶評價。
  • 「你去拯救地球了,我是個農民,能做的就是送點菜」
    實習生 曾璐姚 澎湃新聞記者 王選輝 「你去拯救地球了,我是個普通的農民,能做的就是免費給堅守崗位的醫生、護士、警察送點蔬菜。」 2月7日,張永祥更新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 為了釐清2019即時配送市場發展 我們做了一次調查|聯商報告
    新零售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特徵,使得其對服務形式、服務品質等都有較高要求,在末端配送環節中,對即時物流要求越來越多。即時配送的品類從外賣為主向生鮮、水果、超市日常雜貨、藥品等多方向全品類縱深發展。由於是眾包平臺,所以達達的調度系統分為主動搶單和系統強制配單兩個階段:訂單形成後3公裡之內的騎士能夠看到訂單,並且從訂單卡片中獲取配送地址、配送時效等關鍵信息,可以自由搶單。當搶單不成功時,訂單進入訂單池,由達達調度系統開始根據騎手和訂單情況進行自動配單,以保證訂單順利到達消費者手中。
  • 外賣騎手」身陷「算法困境」 上海市人大代表支招:開發專用電動...
    近日,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揭露了外賣從業者的困境,引起廣泛反響。在對外賣平臺進行優化的同時,如何讓外賣騎手走出「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的窘境,如何走出困境?上海市人大代表支招,相關部門給予答覆。
  • 無人配送新風向 計算力陪你感受新的加速度
    事實上,阿里、京東、蘇寧、美團、順豐等電商、物流行業開始布局智慧化的無人物流,現在已經將包裹的無人分揀、無人運輸延伸到了無人配送。阿里、菜鳥旗下的ET物流實驗室於2016年就推出了第一代末端送貨機器人「小G」,可以實現避障、上下電梯等功能,完成包裹的配送。京東無人配送車隊也在2018年開始上路,配備360度高清攝像頭,能夠自動避讓行人車輛,還會繞開路障,甚至還能識別紅綠燈。
  • 餓了麼外賣騎手送餐途中猝死,平臺:無僱傭關係,賠償2000
    1月6日,據紅星新聞報導,半個月前在送餐途中猝死的餓了麼騎手韓某偉的家屬在追究其工傷保險責任由誰承擔時,被餓了麼告知,韓某偉與平臺並無任何關係,平臺出於人道主義,願給家屬提供2000元,其他則以保險公司理賠為主。 7日,觀察者網就此向餓了麼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沒有獲得回復。 長期以來,在有關騎手的意外事故中常有糾紛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