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手困境」有解了嗎?機器人代替「外賣騎手」送餐上樓,這樣的...

2020-11-26 人民網上海站

每天中午,是上海靜安某辦公寫字樓的用餐高峰期,8部電梯人流密集,樓內近2000名白領要上下。白領丁先生當天叫了外賣,但在接到外賣員一通電話後,他並沒有下樓取餐,而是三兩步走到電梯口:這時,一臺銀灰色的方形機器人駛出了電梯,停在他的前面,他輸入密碼、打開艙門,取出外賣。機器人轉身離開,去往下一個樓層送餐。結束了四單的配送後,機器人再次擠入電梯,回到大廳,在這裡和它的另外四個「小夥伴」匯合,準備接受下一個配送任務。

這幢辦公樓一樓大廳的一角是機器人配送站點,放置了一個存放外賣的置物架。走進大廳的,騎手們熟門熟路地把外賣放在置物架上,與客戶聯繫後,發送取餐密碼,即刻轉身離開。配送站點管理人員對外賣進行分類,相同樓層的放在一起,然後放進機器人的「肚子」裡面。一個機器人的「肚子」裡,可以分別放四單外賣。到達不同客戶處,客戶憑騎手發來的取餐密碼,才可取餐。

在算法和系統的催促下,奔忙的外賣騎手可能可以從另外一種「AI」的載體上得到一些安慰。如今,能幫騎手送餐上樓的機器人,已在靜安、黃浦、浦東與普陀等區的辦公樓宇內使用,運行一年多以來,機器人已幫助騎手遞送外賣超過15萬單。

機器人會「呼叫」電梯,會「判斷」要不要乘坐電梯

在辦公樓的大廳內,配送站點管理人員往一臺機器人的「肚子」裡裝進了四單外賣,按了一個按鍵,機器人就駛離了。「他」駛向電梯,一部電梯還開著門,但「他」並沒有進去。原來這部電梯裡人太多了,小機器人好像長了眼睛一樣,判斷出自己乘不進去了,就「乖乖地」在門口等待。過了一會,第二部電梯來了,「他」才緩緩駛入。而在電梯中,「他」並沒有按電梯樓層按鈕,但電梯卻能把「他」送到了想去的樓層。

樓宇送外賣機器人的研發企業「YOGO ROBOT」是落址靜安區的年輕科創企業,是擁有全球頂尖的自主運動技術和定位算法的機器人公司,其創始人趙明說:「機器人上裝有攝像頭、紅外等傳感器,可以預判電梯內的可進空間,在結合雲端的信息,可以進行決策是否應該搭乘電梯。人乘坐電梯,可按電梯按鈕,讓電梯來接;但機器人無法觸摸按鍵。我們就在電梯中安裝了智能物聯網模塊,實現了機器人在弱網環境下與電梯的近場通訊,使得機器人可以遠程呼叫電梯,這個方法還可以幫助機器人選擇要去哪層樓。」

可幫外賣騎手節省三分之一時間

在商務樓宇中,機器人還採用「組團服務」的方式,通常是五個機器人一組,服務一幢大型樓宇,這樣的好處是——大大提高了配送速度。

如,一棟容納2000人的寫字樓裡,午高峰時的外賣訂單瞬間會積壓到近百單。在沒有機器人時,騎手往往多人配送同一個樓層,對運力和電梯能耗都造成了浪費。但用了5個機器人、每一個機器人有4個艙體,使得單次最大送單量達到20單。當採用多個機器人配送時,雲端智能調度系統還可以將相同樓層的訂單,派發給同一個機器人。多個目標地點的機器人之間通過群體協作,實現對電梯的最高使用,這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消化掉高峰期的積壓訂單。

有調查顯示,在騎手配送的時間爭奪戰中,電梯是耗時最久的場景。很多寫字樓只給外賣小哥開放一部貨梯送餐,午高峰的電梯擁擠程度堪比地鐵。在上海中心城區一些辦公樓,即使騎手已經到達樓下,擠電梯也需要花上15到25分鐘。而樓宇內穿梭的外賣機器人,重點要解決的就是上樓問題。據估算,使用小機器後,外賣員可以平均每個外賣單省去1/3的時間。

從樓下送到樓上客戶手中,平均5.5分鐘

機器人在幫騎手省時間的同時,也沒有給用戶「省服務」——用戶不需要下來拿、也不需要多等一些時間;在某些不允許外賣員進入的高端寫字樓場景下,使用機器人配送的上班族們,反而可以享受到送外賣到門口的服務選項了,這很大程度地提升了用戶的滿意度。

「一般情況下,四個肚子,配四單;高峰時,為了讓客戶早一點拿到訂餐,配送站點的管理員會對訂單進行分揀,把相同樓層的訂單放在同一個機器人艙內進行配送,每單送到客戶手中的時間是5分30秒。」趙明說,訂單實在太大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有超時配送的情況發生,但大概的比例被控制在2%以下。隨著不斷的機器學習和環境熟悉,這個系統數字將被聰明的工具不斷壓縮。

最近,「騎手困境」成為熱議話題。在算法和系統的催促下,外賣員為完成任務疲於奔命,引發各方爭議與關注。

「YOGO ROBOT」從2017年起就在和各個配送平臺接觸。當時,他們發現,運力矛盾可能引發騎手的困境。「680萬騎手養著2000萬人的胃,但平臺的管理壓力導致,只能用數字進行管理、用速度提升體驗。隨著服務基數、質量的不斷上升,外賣員的數量、效率、工作強度也將不斷加強,原本是為了給白領用餐帶來便利,最後卻給從事外賣配送的騎手帶去了高強度的體力壓迫和無盡的安全風險。」趙明說。

在智能商業化的背景下,智能化、數位化是必然趨勢。「騎手困境」的解決,並不是讓這個系統慢下來,而是需要整個生態的重建,甚至需要跳出這個系統,從更高維度去考慮。「我們用機器人幫助騎手送外賣上樓,解決的是送外賣最費時間的最後100米。速度效率還在,但讓聰明的工具、機器人,去面對系統、更多承擔提效的責任。我們希望與其他各方一起構建一個更為人性化的外賣環境。」

(責編:王文娟、韓慶)

相關焦點

  • 外賣騎手」身陷「算法困境」 上海市人大代表支招:開發專用電動...
    近日,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揭露了外賣從業者的困境,引起廣泛反響。在對外賣平臺進行優化的同時,如何讓外賣騎手走出「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的窘境,如何走出困境?上海市人大代表支招,相關部門給予答覆。
  • 交通安全日:聚焦「騎手」的安全與困境
    一場「困局與突破——騎手關愛行動公益論壇」在線舉行,聚焦網約配送這一新興行業裡外賣(送)騎手的安全與困境。資料圖:外賣小哥冒雪送餐。中新社記者 劉棟 攝快遞和外賣為如今中國人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在作為網約配送員的「騎手」量級迅猛生長同時,「便利」之外的「困局」正在逐漸顯現——外賣(送)騎手出現或引發的交通事故與日俱增,「外賣騎手成高危職業」今年曾幾次進入中國的熱搜榜單。
  • 餓了麼外賣騎手送餐途中猝死,平臺:無僱傭關係,賠償2000
    導讀張滔律師提示,騎手們應該更加關注自身的權益,工作收益不僅包含現金收入,福利的基本保障也是其中一部分。「不過,騎手們可能也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了,但是他們沒有選擇。」他補充說。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盧思葉 編輯/莊怡)拼多多23歲員工猝死事件還未平息之時,43歲的餓了麼騎手韓某偉在送餐途中猝死事件的新進展引發關注。
  • 「外賣鋼鐵俠」現身街頭?原來是在測試外骨骼送餐機器人
    22日,一名外賣騎手身背3個外賣箱的視頻引發熱議,幾個餐箱壘起來足有一人高,只見這個騎手身體微微前傾,全身被幾個「機械外骨骼」一樣的設備支撐著,走起路來就像一個機器人。有網友笑稱,「外賣鋼鐵俠來了!」 原來,這名外賣騎手使用的是一套機械外骨骼設備,該設備經常在科幻作品和遊戲中出現,如今卻被應用到了外賣送餐領域。
  • 交通安全日:聚焦「騎手」的安全與困境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一場「困局與突破——騎手關愛行動公益論壇」在線舉行,聚焦網約配送這一新興行業裡外賣(送)騎手的安全與困境。資料圖:外賣小哥冒雪送餐。中新社記者 劉棟 攝快遞和外賣為如今中國人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在作為網約配送員的「騎手」量級迅猛生長同時,「便利」之外的「困局」正在逐漸顯現——外賣(送)騎手出現或引發的交通事故與日俱增,「外賣騎手成高危職業」今年曾幾次進入中國的熱搜榜單。
  • 騎手送餐嚴重超時,女子給差評遭騎手上門辱罵:你像個癩蛤蟆知道不?
    現在人們都處在一個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中,所以很多事情都追求一個字「快」,就連吃飯也有很多人不願意自己做,而是選擇了點外賣。要送外賣自然需要外賣員,現在的外賣員門檻其實是比較低的,只要會騎車,能找到地方,就可以成為一名外賣員。外賣員群體的素質參差不齊,所以有時候也會引發一些矛盾。
  • 餓了麼多等5分鐘,美團彈性8分鐘,外賣騎手安全到底該誰買單?
    就是以後點餐,如果說你不著急吃,可以點一下「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的小按鈕,這樣可以延長騎手的配送時間,給他們減輕工作的壓力。看到這個新聞,有網友表示「大家如果說不著急吃,都點一下這個功能,這樣外賣小哥就不用著急送餐去闖紅燈了」,「給安全,包容一點點時間,我願意等」。當然,也有網友表示,「你們餓了麼平臺和騎手的問題,為什麼要「嫁禍」到騎手和消費者身上呢?」
  • 身穿工服、不算員工,外賣騎手為什麼成了巨頭的炮灰?
    平臺經濟這個大系統能做的還有很多,外賣平臺系統應該督促騎手更守規矩,比如禁止超速送餐,把與騎手無直接關聯的因素考慮進算法裡,讓騎手有相對多的選擇權,不再超速、闖紅燈、逆行。騎手受誰管控,為誰打工?外賣騎手們的僱主是誰,已經不是一個新問題。而面對餓了麼騎手之死,平臺第一回應是「不存在勞動關係」,把法律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 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 聚焦網約配送外賣(送)騎手的安全與困境
    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 聚焦網約配送外賣(送)騎手的安全與困境 2020-12-03 10:11: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今年12月2日是中國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
  • 餓了麼回應騎手確診:與陽性病例有密切接觸騎手已第一時間暫停接單
    6月21日新確診2例病例,其中有一例病例為外賣小哥,6月1日至17日每日通過餓了麼平臺接單送餐,平均每天接50單左右。對此,餓了麼官方回應稱,正在對北京地區所有外賣騎手進行核酸檢測。與陽性病例有密切接觸的騎手,已經第一時間暫停接單,目前已到指定隔離點集中隔離。此外,北京地區的新註冊騎手,需通過核酸檢測後才可上線接單。
  • 廣東一女子因差評惹上大麻煩,騎手:你長得像癩蛤蟆
    眾所周知,外賣員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平時不管颳風下雨都要出門送餐。一般來說,如果不是什麼重大的失誤,大家都願意給外賣小哥一個好評,畢竟他們的工作太不容易了。但是近日在廣東就發生了一件令人氣憤的事情,一名女子因為騎手送餐遲到,於是就給騎手打了差評,萬萬沒想到最後卻惹來了麻煩。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來一起看一下。據了解,當天女子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一份餐,等騎手送來的時候已經遲到了很長時間,女子決定退單卻遭到了商家的拒絕,這樣的結果讓女子很生氣,於是直接給騎手打了差評。
  • 稜鏡丨外賣騎手,誰在僱你?社保可以不繳,更願意將賺到的錢全部拿走
    田牧曾經是一位媒體記者,一直關注外賣騎手群體,辭去媒體工作之後,他註冊成為一名眾包騎手。各地的外賣服務站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他們其中一個職能是負責招募、管理眾包騎手,給騎手發工資,並通過考核、獎懲機制等將平臺的意志傳遞到騎手身上。專職騎手需要籤勞動合同,當然,只能與第三方服務商籤訂。
  • 這三種情況,外賣騎手要「丟飯碗」
    鍾某表示,對外賣騎手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有時顧客催單,或是時間來不及了,就會闖紅燈。」闖紅燈、逆向行駛、看手機、佔道行駛是外賣騎手較為普遍的違法行為,嘉興交警支隊直屬一大隊事故中隊朱志超對此表示,這樣的情況極易引發交通事故,交警部門也一直在嚴查,「一旦查到,肯定是從嚴處理,安全隱患太大了。」
  • 外賣問題靠同情和譴責解決不了,它是一個囚徒困境
    《外賣》一文裡已經分析得很清楚了,無須贅述。月入過萬隻是一種幻想吧,至少比例是很低的。按照統計數字來說,大概只有2%多一點。這樣的工作量,這樣的風險,這麼低的投資回報率,為什麼有人願意做,還從來不缺人做?在幾年前紅極一時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美國員工到中國來參觀的時候,發現有工人在無防護的狀態下處理廢棄物,當場叫了起來,天吶,這是瘋了嗎?
  • 送餐遲到給差評,女子遭外賣小哥上門辱罵:你長得像個癩蛤蟆
    11月30日,廣東東莞一女孩因為外賣騎手送餐遲到給了對方差評,結果第二天外賣騎手衝進門拍視頻辱罵女孩,稱"你長得像個癩蛤蟆一樣,知道不,還點什麼外賣,不如去廁所抓屎吃",到目前為止,該騎手沒有道歉。
  • 浙江外賣小哥設計的騎手護臀坐墊,「感覺哇哇的好」
    為了送外賣時能舒服點,楊一妙設計出電動車專用坐墊,沒想到,卻「解放」了成千上萬小哥的屁股。楊一妙是寧波人,小時候做過裁縫,後來聽說送外賣收入高,也相對自由,2016年,他加入外賣大軍,成為一名藍騎士。真正當上騎手後,體驗也和他想的差不多,只要跑了單,就一定有收穫,賺的錢夠養活一家老小,但騎車久了,總是感覺不舒服。「每天騎著小電驢,都沒算過幾個小時。屁股實在受不了。」楊一妙說,這是所有小哥的困擾,除了下車取餐、送餐,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騎車,坐的時間太長,往往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引發屁股乃至腰部酸痛。
  • 餓了麼:與陽性病例有密切接觸騎手已第一時間暫停接單
    IT之家6月23日消息 第 130 場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據北京青年報報導,6 月 21 日新確診的 2 例病例中,有一例病例為外賣小哥,6 月 1 日至 17 日每日通過餓了麼平臺接單送餐。
  • 「七個人,七首歌,一座城 」——外賣騎手趙彬的斜杠人生
    由於家庭需要照顧,趙彬最後還是離開北京,來到離家最近的大城市武漢,在這座城市裡繼續進行著送外賣兼蹭課兼模特的騎手生涯。武漢封城前的最後時刻,趙彬本有機會回老家河南的。「以我對武漢的了解,我知道有些小路是可以出城的」。
  • 餓了麼推出消費者多等5分鐘功能、美團宣布給騎手留8分鐘彈性時間...
    那麼,顧客同意延遲,騎手就能安全了嗎?外賣騎手的安全誰來守護?手機下單、即時配送到家,這樣的模式已經是不少城市居民習以為常的操作。經過了幾年的發展,我國即時配送用戶規模早已超過4億。雖然行業成長喜人,但是即時配送也面臨不少問題。
  • 外賣也能高科技,人工智慧全方位助力餐飲配送場景
    二餐飲業中的人工智慧技術運籌優化:運籌優化是從所有可行解中尋找最優良的解的方法。在外賣配送場景中,運籌優化是將商家與用戶需求和運力供給做合理的配置,以達到效率最大化的核心技術。配送區域規劃,騎手排班,騎手路徑規劃,訂單智能調度等具體業務場景都需要應用運籌優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