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接觸」怎麼借書?奧妙就在長寧區圖書館的這個新神器

2020-12-06 新民晚報

「在網上看到信息說長寧圖書館開放了,就想過來借幾本書,本來擔心限流排隊,沒想到手機操作幾十秒就借好了。」閉館50天的長寧區圖書館日前恢復部分開放,前來還書的市民盛先生發現,圖書館一樓大廳多了一個顯眼的「大白」神器——預約借書櫃。讀者通過手機預約「無接觸」方式,即可完成借閱辦理。

圖說:預約借書櫃 官方圖

長寧區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長寧區圖書館每周一閉館,為了滿足市民讀者在周一閉館日的借閱需求,同時又避免發生因人員聚集、圖書流通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長寧區圖書館在疫情期間推出了預約借書櫃。

新鮮!「無接觸」預約借書

目前,圖書線上預約時間為每周一9:00-16:00,市民讀者可在「長寧微圖」公眾號-「我的圖書館」-「預約借書」模板中,瀏覽挑選心儀的書籍,進行線上預約。每位讀者每天限定最多提交一次預約訂單請求。單張讀者證最大借書量為10本,單次預約量不可大於5本。

收到「預約成功」的微信通知後,讀者方可前往圖書館憑證領取圖書,大大減少了人員之間接觸的機會。線上借閱圖書的借期為28天,還書日期以預約柜上的列印憑條為準。如果讀者接到微信通知後3個自然日內未領取,系統則自動取消訂單,讀者也會在一段時間內不能預約借書。

圖說:長寧區圖書館 網絡圖

「線下關門,線上開花」。這種方式的圖書借閱,是長寧區充分利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重大契機,根據「智慧城市」的建設要求,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數位化建設的成果。線上預約系統還可以讓讀者實時了解館內藏書和新上架的圖書。相關負責人補充道,「可預約圖書均為圖書館智能書架上的書籍,其中多數是圖書館最新採購的新書。」

此外,長寧區圖書館目前僅開放一樓,曾經的「24小時無人值守圖書館」被改成了「疫情期間綜合外借室」,這裡基本涵蓋了所有圖書類別、館藏上萬冊書籍,與預約借書櫃相互補充,可以滿足讀者的基本借閱需求。讀者選完後書籍後,可通過自助借書機完成借閱。圖書館恢復開放十多天來,「疫情期間綜合外借室」成人書外借1723冊,少兒書外借262冊。

圖說:疫情綜合外借室 網絡圖

安全!圖書上架必過「消毒關」

書籍的消毒,是市民關心的重點。疫情防控期間,長寧區圖書館總分館都嚴格落實書刊消毒制度。館內配備紫外線消毒房、圖書殺菌機等,疫情期間所有歸還的圖書將進行專門重點消毒,對服務區域的圖書、報刊等文獻進行消毒。同時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員將全部戴口罩手套作業。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還回來的圖書第一時間被送進了消毒房,經過圖書消毒機、紫外線消毒燈等環節消毒後方可上架。」「疫情期間綜合外借室」入口處還安置了一臺圖書殺菌機,讀者可以自主選擇是否需要對已借圖書再次消毒。圖書殺菌機一次最多可消毒3本書。

圖說:圖書殺菌機 網絡圖

貼心!疫情期間外借逾期費全免

在長寧區圖書館的一樓大廳,工作人員有序引導進館的市民進行體溫測量。疫情期間,長寧區圖書館引進了一臺紅外線體溫測量設備,對進入圖書館的讀者進行體溫測量。整個過程被測量者無需停留,無需與設備接觸,通過智能感知、智能識別技術就能探測到讀者的體溫。

記者在現場看到,「疫情期間綜合外借室」入口處左側,館方放置了兩臺自助借還書機,讀者可自行刷卡還書。工作人員也在一旁全程協助,加快了還書的速度。疫情防控期間,長寧區圖書館將免除讀者在此期間所產生的外借文獻逾期費用。

為了減少館內人流集聚可能造成的隱患,圖書館外的自助還書機在疫情期間的周二-周日9:00-16:00供市民讀者使用,讀者不必再像往常一樣走進館內。「辦理還書業務的讀者,請直接到館外的自助機還書。」在長寧區圖書館門口,工作人員向每位來館的讀者耐心地介紹道。

圖說:通過測溫通道,即可進館 網絡圖

數據顯示,3月14日長寧區圖書館首日開放當天,共有150名讀者進入長寧區圖書館,借書167冊次,還書1111冊次。截至目前,長寧區圖書館共免除逾期費約一萬元。

下一步,長寧區圖書館將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在國家疫情情況下降的前提下,保持限時、限號、限流措施,適當延長開放時間,增加室內閱覽服務規模。此外,長寧區已逐步有序開放社區文化中心、博物館和美術館等更多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相關焦點

  • 重慶圖書館免押金借書攻略,竟能免費下載萬方知網論文
    決定到重慶圖書館感受書香氣息。從體育公園站坐地鐵環線,十五分鐘即可到達重慶圖書館。沒有證件可以直接到圖書館內。而如果想進閱覽室,則至少要刷身份證才可進入。如果要借書的話,就要單獨辦理讀者卡。1.2、在添加朋友頁面,選擇「公眾號」,輸入「重慶圖書館」,點擊「搜索」。3、選擇「重慶圖書館」,關注公眾號。4、點擊左下角的菜單「服務大廳」。在新的頁面,選擇「在線辦證」。
  • 中小學圖書館建設仍漏洞 學校為迎檢狂購無用書
    一些圖書館受到經費不足的掣肘,在迎檢時不得已低價購進圖書擴充「庫容」,因此圖書質量難以把關。此外,本市中小學圖書館很少有專業館員,人大代表建議,中小學圖書館館員也急需「補課」。  問題一:學校無經費更新圖書  在東南三環方莊附近的一所小學門口,記者分別問幾位小學生多長時間去學校圖書室借一次書。
  • 這個春節,浙江圖書館數字資源訪問量同比增2倍,未來圖書館的曙光?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通訊員 盛晨這個假期隔離在家,你看了幾本書?在春節期間,各圖書館閉館的同時,也提供了豐富的線上借閱資源,讓公共文化服務不打烊。其中,浙江圖書館除了豐富的數字資源,同時開放了「信閱」京東送書上門服務。據浙圖統計數據,截至2月3日,圖書館數字資源訪問量347萬次,較往年同比增長約2.2倍;論文下載量17.8萬篇,比去年同期增長25.4%;文獻傳遞5.5萬篇,是去年同期的2.37倍,電子書閱讀21.4萬次,官網訪問量9.3萬餘次。
  • 探訪河南省級圖書館恢復開放首日,「書籍消毒神器」火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除了圖書館例行的圖書消毒,讀者還可以親自上手使用自助書籍殺菌機,疫情期間到圖書館借書,讀者有了雙重安全保障!(省圖工作人員在演示殺菌機使用方法)3月25日,河南省圖書館、河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部分區域恢復開放,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現場探訪發現,自助的圖書殺菌設備成了讀者歡迎的「網紅設備」,使用率頗高。當天一早,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來到河南省圖書館,在嵩山路門口,工作人員正引導讀者有序排隊,展示健康碼,掃預約碼籤到,然後測量體溫正常後入館。
  • 大學圖書館還書至少15天後,不能當天借當天還|百家故事
    備註:本篇文章參選百家齊放·無限制精品故事獎。02圖書館借書種類小編學校圖書有語言文學計算機類圖書(基礎類)、社科閱覽室(文科類)、自科閱覽室(理科類)。一般小編在圖書館看博學書。博學考試都是選擇題、判斷題。看過書的同學去考,一般都可以過60分,得學分。小編大二時候學校有每月至少去圖書館借書5本的要求,一學期至少借書數目要求。班級群裡,素質導師會臨時發通知。
  • 高校圖書館要與時俱進
    傳統上圖書館承載的最直接功能,無外乎是圖書借閱,學校購置書籍入館、分類編目整理,向學生免費開放閱讀資源,客觀上為廣大師生減輕不少購書負擔。2016年初,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指出,圖書館應全面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採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而由於歷史原因,我國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學歷多為專科或本科,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6年高校圖書館發展概況》,在當年登記的高校中,平均每館擁有的博士數量僅為0.97人。
  • 無錫圖書館如何免費下載中國知網
    無錫圖書館通過登錄,網上數字圖書館,只要有圖書館的借書帳號,便可以通過數字圖書館登錄中國知網,其中的論文也可以免費下載。下面簡單介紹。第一步,搜索欄輸入無錫圖書館,打開連結第二步,這是無錫圖書館的官方地址第三步,無錫圖書館的首頁第四步,點擊左下角的數字圖書館連結第五步,數字圖書館的地址如下第六步,數字圖書館的首頁進入第七步,右側的輸入信息,點擊登錄第八步,登錄成功後的畫面,顯示在線時間與在線人數第九步,點擊左側中國知網的連結
  • 中國首位「圖書館館長」是誰
    我國圖書館的雛形始於周代,那時不叫圖書館,叫「盟府」,《左轉·僖公五年》曰:「勳在王室,藏於盟府。」意思是說,有功之臣受到王室封賞的記錄,都收藏在盟府裡。盟府是當時保存盟約、圖籍、檔案等與皇室有關資料的地方,可視為最早的王室圖書館。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圖書館館長」為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司馬遷《史記》上說,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 圖書館裡找不到想找的書?機器人圖書館上崗 海量圖書各就各位
    受訪者供圖在圖書館借書時,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尷尬,明明資料庫顯示要借的書就在某書架上,但就是找不到。不規範的借、還書操作導致圖書找不到家的情況時有發生。高校圖書館或國家圖書館中有數以萬計、百萬計的圖書,每年的借閱量有的高達百萬次,如何保證浩如煙海的圖書「各就其位」?近日,天津大學研發了AI「智圖」機器人,不僅能幫助「漂流」的圖書找到正確位置,還能挖掘分析讀者對圖書的閱讀興趣,優化採購和擺放。現在「智圖」機器人已經在天津大學圖書館正式上崗,在書海中巡邏。
  • 「垃圾廠VS圖書館」:環保行業的新發展
    而世界氣象組織只是注意到這個數據,並沒有對這個數據進行確認。[1]如果讀過介紹南極的書籍,我們會知道,從時間上來講,南極半島每年有三四個月平均氣溫都是零度之上,此時它被大量的綠色的苔蘚、地衣覆蓋。一二月份是南極的夏季高溫時節,這個時段,南極半島上很多地方的正常氣溫都會超過10攝氏度。例如,1982年1月,南極曾經測量到19.8度的氣候。從位置上講,西摩島這個地方並不能代表南極,而是處於接近南極圈外圍的位置。南極洲的面積有1424.5平方公裡,跨越了多個緯度。
  • 長寧區彩色透水地坪生產公司
    長寧區彩色透水地坪生產公司浙江紹興生態透水路面環保材料廠家報價|上海祥石專業施工隊伍關於生態透水路面:生態透水路面的表面粗糙,排水性和吸聲性好,可以改善交通道路的行車環境。首先,能提高車輛的行駛安全性。由於生態透水路面的強度不高,到目前為止仍然主要應用在強度要求不太高,需要具有較高透水效果的場合。
  • 四川文軒雲圖24小時自助圖書館開館
    9月21日,由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省委宣傳部聯合籌備,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文軒雲圖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在省委辦公大樓一樓大廳正式開館運行,受到了省委辦公廳、省委宣傳部領導和幹部職工的廣泛好評。據悉,今日開館運行的「文軒雲圖24小時自助圖書館」屬第四代微型圖書館,是目前最先進的24小時智能圖書館,極大地節約了人力成本,也幫助讀者有了更佳的閱讀體驗。
  • 讓閱讀更加方便和有趣 智能圖書館了解你的想法
    把閱讀變得更便捷更有趣智慧圖書館懂你的心思湖南長沙侯家塘地鐵站「24小時自助圖書館」,市民們在那裡借書。在一個類似KTV的朗誦館裡,幾個父母和孩子正在屏幕上讀詩和歌曲,讀完之後,他們仍然可以把它們存起來,送給一個朋友圈.在江西省新圖書館,借書不帶表情的技術和虛擬實境體感遊戲讓人大開眼界。智慧機器人顯身手人工智慧推動了圖書館的發展,有效地解決了傳統圖書館借閱和歸還圖書過程複雜、庫存查詢工作量大的問題,使圖書館的服務和管理越來越智能化。
  • 學射箭 看天文望遠鏡 讀英語繪本…… 杭城特色圖書館還有不少...
    這家三聯書店海邊公益圖書館被網友稱為「全世界最孤獨的圖書館」,引得無數遊客慕名前去。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除了書店,很多圖書館也已經不再只是提供傳統的借書功能,越變越美,越來越多樣。在家庭和工作空間之外,公共圖書館正在扮演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滿足人們更多元的精神需求。正是這些變化,把原本遠離圖書館的人群重新拉回到閱讀的世界。
  • 嘉興市圖書館館長沈紅梅:打開書 點亮人
    務實的工作作風,基於一句深埋心間的話。這個問題,曾深深困擾如沈紅梅一般的圖書館人。「過去的圖書館,書少,人更少。」 1986年,剛從杭州大學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沈紅梅,成了一名圖書管理員,可起初她對這份工作並不熱愛:「單純,枯燥。」當時書籍是珍貴資源,圖書館平均一年的購書經費只有五萬元左右,書籍實行閉架限量借閱,讀者只能從目錄櫃裡挑選索書卡,僅憑書名、頁數等簡單的信息判斷借閱,日常來借書的人少。
  • 奧妙造句和解釋_奧妙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老舍《四世同堂》:「他將要去定多少桌喜酒,怎樣把菜碼略微一調動便可以省一元錢,而教一般的客人看不出其中的奧妙。」] 奧妙在教材中的例句: 1、我把葉子翻來覆去看了半天,怎麼也猜不出它藏著什麼奧妙。
  • 學射箭、看天文望遠鏡、讀英語繪本、泡佛學古籍,杭城特色圖書館真不少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除了書店,很多圖書館也已經不再只是提供傳統的借書功能,越變越美,越來越多樣。例如杭州圖書館近幾年一下子開出了主題和專業功能鮮明的音樂分館、生活主題分館、電影分館、印學分館、棋院分館等等。這期「深夜讀書館」,我們就帶你逛逛這些安靜地隱匿在杭州、最具特色的幾家個性圖書館。
  • 長寧區出國留學小學數學輔導排名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在長寧區,很多家長都會把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孩子送去學習新加坡數學。當我們問到為什麼要把孩子送去學習新加坡數學時,「聽說新加坡數學比較好」,「別人推薦說不錯」這些更加傾向於口口相傳的答案佔大多數,不少家長對新加坡數學其實並不太了解。
  • 浙報點讚嘉興市圖書館館長沈紅梅
    1月6日,《浙江日報》刊發《這個「掌門人」一年舉辦5500場活動,吸引400萬人次走進圖書館—— 最是書香能致遠》,全文如下:一頭短髮,戴著金絲邊眼鏡……沈紅梅看上去幹練又不失溫婉這個不到1.6米的小個子,是嘉興市圖書館館長,小到書架位置擺放,大到圖書館二期項目推進,她都安排得妥妥噹噹。「讀者第一,服務至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貼在嘉興市圖書館一樓牆面上的12個字,道出了沈紅梅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