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初,馬雲和周星馳在一檔對談節目中打起了太極拳。兩年後,馬云為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2》投資4億元。
去年10月,馬雲來到洛杉磯,專門去了派拉蒙電影公司的片場,坐在「阿甘」坐過的椅子上拍了一張照片。
他說,在創業遇到挫折時,是電影《阿甘正傳》的鼓勵,讓他堅持了下來。他用這個故事解釋了自己近兩年在電影行業的投資: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一份情懷。「中國人口袋越來越鼓,腦袋卻是很空」,在馬雲看來,中國必須有自己的文化產業,才能立足於世界,娛樂文化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於是,從入股華誼、優酷、微博,到開發娛樂寶眾籌,淘寶網賣電影票,再到成立阿里影業,籤約王家衛,馬雲在電影行業的動作停不下來。昨天,他又出手——阿里巴巴認購了光線傳媒24億元的股票,成為光線傳媒的第二大股東。光線傳媒當日在A股市場上也是應聲漲停。
這是馬雲在過去一年中,對文化產業完成的第四筆重大交易。如果說一部電影需要投資、創作、拍攝、發行、宣傳、購票各個環節的配合,那麼阿里這次入股光線,終於在電影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有了自己的身影。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集團,以強大發行網絡見長的光線,無疑又給馬雲的大布局添了一枚大砝碼。
為什麼選擇光線?這是阿里目前最需要的
去年夏天,優酷土豆的CEO古永鏘,將一桶冰水從頭到腳澆下來,點名馬雲和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繼續「冰桶挑戰」。昨天,這兩個人的名字,再次並排出現在新聞標題裡。有人說,是王長田抱住了「首富」大腿,事實上,作為電影業「新人」,馬雲也很需要光線。
在過去的一年裡,光線傳媒發行的影片共取得31億票房,在所有民營電影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公司中也僅次於壟斷進口片發行的中影。目前華語電影的票房冠軍《人再囧途之泰囧》,去年排名華語影片票房前10的《匆匆那年》與《分手大師》,均由光線發行。
此前,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在微博上公布了2015年的部分片單,包括36部籌拍、製作及上映的影片,其中有不少是根據網絡小說改編的青春、魔幻題材影片。這些電影也是阿里巴巴想要涉足的影片類型——深受網際網路用戶的歡迎,擁有一定的用戶群,可以通過自己在網際網路的影響力最大限度挖掘這些影片的商業價值。入股光線傳媒,阿里影視項目「彈藥庫」也變得更為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