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導,在11月26日的記者會上,國防部發言人透露,當前解放軍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並且信息化建設也已取得重大進展。這也是國防部首次證實解放軍基本完成了機械化建設,這也預示著陸軍的戰力已經獲得全面提升,傳統的「摩步」已經基本從主力部隊消失。
縱觀全球陸軍發展史,陸軍的發展可以簡要的概括為四個部分,分別是純步兵作戰、摩託化步兵、機械化以及信息化。純步兵作戰是指通過步兵徒步行進的方式,輔以牲畜牽引部分火炮等裝備參加戰爭,從熱兵器普及到一戰初期基本都是純步兵作戰形式。而摩步化(全稱摩託化步兵)從一戰後期開始逐漸普及,簡單的來說就是步兵通過各種輕型載具抵達戰場,隨後下車作戰,一些大口徑火炮也能夠通過車輛牽引抵達預定地點,可以說摩託化步兵無論是打擊能力還是推進速度相比早期的步兵有了質的提高。
相比步兵通過幾百年的時間過渡到摩託化步兵,摩託化步兵向機械化的轉進速度要快得多,二戰著名的閃擊戰實際上就是現代機械化作戰的鼻祖。其陸軍裝備主要以坦克為主,步兵搭乘各類車輛伴隨坦克突進,火力打擊更上一層樓,同時還有較強的防護能力。然而儘管機械化部隊出現的時間較早,世界各國也爭相發展機械化軍隊,但是除去解放軍外,真正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戰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而另外一個則是蘇聯。
機械化部隊之所以遲遲無法全面普及,其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價格問題。和二戰時期較為簡陋的機械化部隊不同,當前的機械化部隊由種類豐富性能先進的各類裝甲設備組成。機械化部隊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幾乎所有步兵都能夠乘車作戰(步兵戰車、輸送車),同時其支援火力也獲得了極大地提升,如戰術飛彈、先進火炮以及空中支援等等。此外,機械化部隊本身也編入了大量先進作戰裝備,如野戰防空系統、車載反坦克飛彈、自行火炮等,由此可見,一支大編制的先進機械化部隊並不是想創建就能創建的,大多數國家都沒有能力。
然而事實上,由於冷戰的原因,美國和蘇聯的機械化軍隊發展都普遍較早,其中蘇聯上世紀60年代末主力部隊基本就已經完成了機械化部隊的建設。其中最典型的裝備就是T64坦克和BMP1步兵戰車,除此之外還有BTR60系列輪式裝甲輸送車。而到了70年代,蘇聯開始奉行「蛙跳」戰術理念,由米24武裝直升機充當「飛行步兵戰車,執行蛙跳戰術。但是由於米24的載員艙滿載後會影響直升機的飛行性能,同時一旦被擊落,可能會出現嚴重傷亡,因此載員方面最終替換成了米8運輸直升機。一些專家認為,在機械化建設方面,解放軍晚了差不多50年,但是由於後發優勢,其作戰能力絲毫不亞於其他國家頂尖的機械化部隊。
在向機械化部隊轉變的同時,解放軍加大了信息化部隊的建設力度,而信息化部隊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有C4ISR系統的支持,即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以及監視和偵查。而在具體的戰力表現上和傳統的機械化部隊也有一定的區別,更注重海陸空協同,立體化作戰。而這一點,解放軍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