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10分鐘無論運動量大小,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降低34%

2020-08-27 芽孢體

5月29日,美國醫學資訊網站Medical Xpress刊載了一篇關於運動與心血管病患病風險關聯分析的文章,研究表明:對於肥胖或超重的成年人,任何量的體育運動都可以降低未來10年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換句話說,無論運動量大小,只要參與運動,患心血管病風險就會降低。

來自Ohio State University(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流行病學博士張曉晨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她的研究團隊確定了體育運動與未來10年心血管疾病(CVD)患病風險之間存在的關聯,並且明確了這種關聯在體重正常、超重以及肥胖成年人之間存在的差異。


研究者參考了2007-2016十年期間,22476名參與者(年齡在30-65歲)在全美健康及營養調查(NHANES)系統中自我報告的運動數據。他們將運動情況分為三類,完全不運動,每周運動1—149分鐘,及每周運動超過150分鐘;將參與者按體重指數分為3組,體重正常者佔30.7%,超重者(BMI 25-29.9)佔33.6%,肥胖者(BMI>30)佔35.7%。

研究者分析了參與研究的美國30-65歲成年人運動量和體重狀況對10年內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的影響:


對於超重人群(BMI 25-29.9)而言,無論運動量多大,只要參與運動,他們未來10年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降低47%,如果每周運動可以超過150分鐘,那麼患病風險將下降高達52%。


同樣對於肥胖人群(BMI>30),如果每周運動量超過150分鐘,那麼他們未來10年內患心血管病的風險將會下降50%,更誇張的是,即便每次運動短短10分鐘,患病風險同樣會下降34%。


研究者稱:「任何量的體育運動都會使超重或肥胖人群患心血管病的風險降低50%左右;而對於體重正常的人來說,每周至少鍛鍊150分鐘以上才會使患病風險明顯降低。我們應該據此提示人們積極參與運動,尤其是那些超重和肥胖的人」。


美國心臟協會(AHA)、美國國家運動醫學院(NASM)和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HHS)建議成人每周鍛鍊至少150分鐘。這項研究提示我們,如果每周150分鐘對體重大的朋友來說比較困難的話,可以嘗試一下每次運動10分鐘,同樣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對身體好處多多;同樣,對於久坐不動的上班族來說,即使體重控制尚可,不妨在久坐間隙站起身來小動一下,對我們的身體也是有益無害的哦。

參考內容:

Xiaochen Zhang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weight status among U.S adults, PLOS ONE(2020).

DOI: 10.1371/journal.pone.0232893

文章引用:

MEDICAL XPRESS

Provided by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聲明:本文系原創編譯整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相關焦點

  • 有心臟病就不運動了嗎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心臟病猝死的人數達到54.4萬,比馬爾地夫全國的人還多。有很多人說:心臟有問題的人就不應該再運動了。但實際上,運動不僅能保護心臟,還有助於心臟病患者的康復。其中,《英國運動醫學雜誌》 的研究發現,年齡在30歲到80歲之間,平時不運動的女性,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吸菸、超重,或患有高血壓的女性更大。 另一項研究發現,在65歲以後仍堅持運動可以改善人體的心血管系統並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研究人員安排參與實驗的志願者每天都進行散步,結果發現走的多而且走得更快的人比走得少和慢的人更少出現心律不齊的情況。
  • 心臟有問題就不能運動了?運動不光保護心臟,還有利於心臟病康復!
    一、運動有利於心臟健康 許多研究都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運動鍛鍊對心臟是有好處的。其中,《英國運動醫學雜誌》 的研究發現,年齡在30歲到80歲之間,平時不運動的女性,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吸菸、超重,或患有高血壓的女性更大。
  • 權威數據:需要多少運動量可以抵消久坐10小時帶來的健康風險?
    眾所周知,久坐不動會給身體帶來各種健康風險。此前一項薈萃分析表明,每天需要60到75分鐘的中到高強度運動才能抵消掉與久坐相關的死亡風險。但每天單獨拿出60分鐘運動,恐怕很少有人能做到吧?30到40分鐘的中到高強度體育活動,可以抵消掉10小時久坐給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以降低全因死亡率(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
  • 哈佛研究發現抗炎飲食可降低患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飲食中含有較多已知會導致慢性炎症的食物,會增加一個人患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研究表明,某些促炎食物可能會產生放大心臟病發展的協同效應。這項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院學報》上的新研究特別關注某些食物的促炎或抗炎潛力。新研究首先通過使用經驗性膳食炎症模式(EDIP)得分,根據單個食物增加或降低三種炎症生物標誌物循環水平的能力,計算出單個食物的炎症潛力。然後,研究人員整理了三項大規模縱向健康研究的歷史數據,涵蓋了20多萬名受試者,所有受試者都被跟蹤了幾十年。
  • 麥可-傑克遜心臟病去世 心臟病治療提醒
    去世時間:北京時間6月26日  去世原因:心臟病發作  享年:50歲  心臟病  心臟病  是心臟疾病的總稱,包括風溼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種心臟病。臨床實踐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臟病有效的輔助方法。
  • 每天堅持跑步7分鐘少得心臟病 死亡風險降低30%
    新研究發現,每天跑步7分鐘,不論快慢,就能降低心臟病死亡風險。該研究已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  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了55137名年齡在18~100歲的成年人長達15年,他們發現,堅持跑步鍛鍊的人,死亡風險降低了30%,因心臟病或中風死亡的風險降低了45%。即便每周跑步不足51分鐘,即每天約7分鐘,每天不足6英裡(約9.6公裡)也會有效。不僅如此,每周跑步不到一小時,與每周跑步超過3小時的效果相似。
  • 運動可降低肝癌發病風險
    運動還可以降低多種癌症的風險。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美國癌症協會和哈佛大公共衛生學院對超過75萬成年人的研究顯示,運動與7種癌症的風險降低有關。每周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每周75-150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可降低女性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骨髓瘤、肝癌和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風險。
  • 運動降低心律失常風險新證據
    對自訴體育運動的人測定每周代謝當量-分鐘(MET-min/wk)基線水平,並進行詳細的身體評估和病史評估。隨訪過程中,通過住院和死亡報告診斷納入人群發生心律失常。研究發現參加體育運動的納入者房顫發生風險較低,與男性相比,女性參與者的房顫風險降低更為明顯;參加體育鍛鍊的納入人群室性心律失常風險顯著下降,並且在運動量介於0和2500 MET-min/wk水平體育鍛鍊的人中相對穩定。
  • 給心臟病患者日常生活四大提醒
    提醒二:適宜運動  心臟發病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是缺乏運動。在同一環境裡生活的人,經常坐著不動的,患冠心病比經常活動者高出2倍。  運動對心臟有什麼好處呢?運動可以促使心臟的小血管擴大、延長、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狀況,改善血液中脂質代謝。運動還有助於改善心肌代謝,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臟的代謝功能。
  • 歷時18年的研究證實:堅持運動更長壽,可降低13種癌症發病率
    圖源網絡同時該研究還為癌症與鍛鍊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其他新發現,其中包括:相比起鍛鍊的方式,總運動量對預防癌症比較重要;鍛鍊可以減少吸菸人群患肺癌的可能性,卻無法預防不吸菸的人患上肺癌等等。走路速度較快,運動過程中心率也較高,同時便可以起到鍛鍊心肺功能的作用,有效降低患癌風險。也就是說日行萬步並不能更有益於健康,科學的速率與運動數量相配合才更有益。誤區二:強度大、出汗多,運動更有效?
  • 多吃纖維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
    星期四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經常攝取富含可溶性和不溶性纖維食物的人患心血管病和冠心病的機率非常小。只是每天額外補充七克纖維就可以顯著降低兩種疾病的風險。  幾十年以來,全穀物燕麥纖維對心臟健康的好處已經得到公認。但新的研究表明,其他形式的纖維同樣可以為心臟提供保護,意味著人們有更多的選擇來創造一頓健康美味的早餐。
  • 《自然·醫學》:高強度運動更有利於健康!劍橋科學家研究近10萬人發現,在相同的能量消耗下,高強度更能降低死亡風險丨臨床大發現
    ,甚至能降低死亡風險。與對照組相比,這個運動強度組相當於每天多散步35分鐘,外加2分鐘快走。對於身體活動能量支出(PAEE)仍為15 kJ/kg/天,但中度至高強度體力活動(MVPA)佔比提升到20%的人群而言,全因死亡風險出現了30%的下降。這相當於將對照組的12分鐘散步換成7分鐘的快走。
  • 心臟病都不能運動,只能靜養?專家闢謠:最新心臟病運動指南
    得了心臟病,是不是就不能運動了?只能靜養? 真的這樣嗎?當然不是!心臟病有很多種,並不能千篇一律的說心臟病都不能運動,而且運動也分很多種,強度不同,項目也不同。我們今天就聊聊心臟病和運動。堅持運動可將血壓降低3-7 mmHg,最高可達15 mmHg,血壓降低6-7 mmHg,即能降低20%~30%心血管風險。堅持適當的運動可降低25%~40%的2型糖尿病風險。指南建議四高人群,每周至少進行三次增強力量的運動(例如,舉重),再加上中度或劇烈的有氧運動,如騎車、跑步、遊泳、爬山、跳操等等運動。當然運動的前提是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後,且運動後沒有任何不舒服。
  • JAMA子刊:劇烈運動更有利於健康!超40萬人10年隨訪顯示,高強度運動佔比過半,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7%有關丨臨床大發現
    總的來看,不足45%的參與者達到了指南規定的運動標準,還有34.3%的參與者沒有進行過中等和劇烈強度的運動。如此看來,大部分人是不愛運動的。與劇烈運動佔比為0的參與者相比,劇烈運動佔總體力活動量50%-75%以上的參與者全因死亡率降低17%(HR,0.83;95%CI,0.78~0.88),且與總中等和劇烈運動量無關。此外,劇烈運動量佔總體力活動的比例越高,也與較低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相關。
  • 心臟病能活多久 不注意這10點小心短命
    易誘發心臟病的不良習慣許多人以為多運動、少吃油膩食品、戒菸戒酒就可躲過心臟病的魔爪。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完全,因為還有些日常忽視的生活細節也會謀殺你的心臟。1、霧天在戶外運動。在空氣汙染最嚴重的霧天裡進行戶外鍛鍊會阻斷血液中氧的供應,從而使血液更容易凝結。2、陪著別人吸菸。
  • Nejm:紅肉和雞蛋可能增加患心臟病風險
    幾周之內,同一批研究者第二次報告:人們吃的食物和腸道內的細菌可能會提高心臟病風險。兩周前,他們說:基於肉毒鹼——紅肉中的一種物質——對腸道細菌的作用,它會讓人更可能患心臟疾病。這一次,他們又稱:蛋黃中大量存在的卵磷脂亦有同樣效果。
  • 心跳太快會折壽,規律運動降低短命風險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安靜地平躺5分鐘,測量處於休息狀態的心跳。最健康的心跳應該是維持在每分鐘60下左右,越高可能越有減壽風險。如果心跳每分鐘70-89下,平均減壽3年6個月;90-99下將平均減壽8年;超過100下,恐縮短13年壽命。為什麼心跳太快會折壽呢?
  • 運動之於房顫及死亡率:呈J型曲線關係
    因此,可得出這樣的結論:運動對心臟有益,但運動過量對健康成人和心血管病患者可能都是有害的。一項研究納入了穩定的慢性心臟病患者,發現每天進行劇烈運動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比適度運動(每周運動2-4次)者高2.36倍(95%CI 1.05-5.34)。瑞典的一項研究指出,在成年早期(不是中年)進行高強度運動與晚年發生房顫的風險增加相關。
  • 【學術215-089】劇烈運動或可顯著降低中老年人的全因死亡率
    deathrate, 3.17%), and 0.46 (95% CI, 0.43-0.49; crude death rate, 2.64%) forreporting 10 through 149, 150 through 299, and 300 min/wk or more of activity,respectively.
  • 71項研究匯總:運動能降低22%癌症死亡率!選哪種運動最好?
    而運動和癌症死亡率之間的聯繫不受隨訪時間的幹擾,隨訪時間少於10年和至少10年的患者,其死亡風險分別降低了20%和30%。此外,診斷後進行運動比診斷前進行運動具有更明顯的保護作用,分別降低了40%和14%的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