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美國醫學資訊網站Medical Xpress刊載了一篇關於運動與心血管病患病風險關聯分析的文章,研究表明:對於肥胖或超重的成年人,任何量的體育運動都可以降低未來10年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換句話說,無論運動量大小,只要參與運動,患心血管病風險就會降低。
來自Ohio State University(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流行病學博士張曉晨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她的研究團隊確定了體育運動與未來10年心血管疾病(CVD)患病風險之間存在的關聯,並且明確了這種關聯在體重正常、超重以及肥胖成年人之間存在的差異。
研究者參考了2007-2016十年期間,22476名參與者(年齡在30-65歲)在全美健康及營養調查(NHANES)系統中自我報告的運動數據。他們將運動情況分為三類,完全不運動,每周運動1—149分鐘,及每周運動超過150分鐘;將參與者按體重指數分為3組,體重正常者佔30.7%,超重者(BMI 25-29.9)佔33.6%,肥胖者(BMI>30)佔35.7%。
研究者分析了參與研究的美國30-65歲成年人運動量和體重狀況對10年內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的影響:
對於超重人群(BMI 25-29.9)而言,無論運動量多大,只要參與運動,他們未來10年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降低47%,如果每周運動可以超過150分鐘,那麼患病風險將下降高達52%。
同樣對於肥胖人群(BMI>30),如果每周運動量超過150分鐘,那麼他們未來10年內患心血管病的風險將會下降50%,更誇張的是,即便每次運動短短10分鐘,患病風險同樣會下降34%。
研究者稱:「任何量的體育運動都會使超重或肥胖人群患心血管病的風險降低50%左右;而對於體重正常的人來說,每周至少鍛鍊150分鐘以上才會使患病風險明顯降低。我們應該據此提示人們積極參與運動,尤其是那些超重和肥胖的人」。
美國心臟協會(AHA)、美國國家運動醫學院(NASM)和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HHS)建議成人每周鍛鍊至少150分鐘。這項研究提示我們,如果每周150分鐘對體重大的朋友來說比較困難的話,可以嘗試一下每次運動10分鐘,同樣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對身體好處多多;同樣,對於久坐不動的上班族來說,即使體重控制尚可,不妨在久坐間隙站起身來小動一下,對我們的身體也是有益無害的哦。
參考內容:
Xiaochen Zhang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weight status among U.S adults, PLOS ONE(2020).
DOI: 10.1371/journal.pone.0232893
文章引用:
MEDICAL XPRESS
Provided by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聲明:本文系原創編譯整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