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數據:需要多少運動量可以抵消久坐10小時帶來的健康風險?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眾所周知,久坐不動會給身體帶來各種健康風險。此前一項薈萃分析表明,每天需要60到75分鐘的中到高強度運動才能抵消掉與久坐相關的死亡風險。但每天單獨拿出60分鐘運動,恐怕很少有人能做到吧?

北京時間11月26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子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由美國哈佛大學T.H Chan公共衛生學院、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和挪威體育科學學院等機構的40名科學家對9項研究的薈萃分析表明,每天30到40分鐘的中到高強度體育活動,可以抵消掉10小時久坐給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以降低全因死亡率(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這聽起來,比每天60到70分鐘的運動量壓力小了一半。當然,任何一種運動,哪怕只是站起來都會對健康有一定的幫助。

這9項研究涉及的對象,來自四個不同國家的44370人,平均年齡65.8歲(標準差±8.6歲),他們都佩戴了某種類型的可穿戴追蹤設備。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4到14.5年的隨訪。期間3451人死亡。

在這些研究隊列中,參與者久坐的平均時間為8.5到10.5小時/天;中到高強度體育活動從8分鐘/天到35分鐘/天不等。

分析發現,與對照組相比(最高運動量/最少久坐時間),隨著中到高強度體育活動的時間減少,死亡風險也隨之上升。

研究人員說:「在每天達到30到40分鐘中等強度到劇烈運動的活躍個體中,久坐時間長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與那些久坐時間較低的人沒有顯著差異。換句話說,進行一些頻繁的活動,如騎自行車、健步走等,可以將你早逝的風險降低到與不怎麼久坐的個體一樣。這種聯繫可以從成千上萬人積累的數據中看到。

雖然像這樣的元分析總是需要在不同的志願者、時間尺度和條件的不同研究中加入一些精心設計的要素,但這一特定研究的好處在於它依賴於來自可穿戴設備的相對客觀數據,而不是參與者自己報告的數據。

這項研究與世界衛生組織更新的《2020版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全球指南》一起發布(見另一篇推送),由來自全球的40名科學家共同完成。

《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聯合編輯、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體育運動和人口健康研究員Emmanuel Stamatakis說:「這些指南非常及時,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場全球性的新冠大流行之中,新冠肺炎使人們長時間待在室內,導致久坐行為增加。但我們仍然可以保護自己的健康,抵消缺乏運動帶來的有害影響。正如這些指南所強調的那樣,所有的體育運動都是有價值的,無論運動量多少,運動總比不動好。」

這項基於健康追蹤器的研究與世衛組織的新指南基本一致,該指南建議每周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運動,或75至15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以抵消久坐帶來的危害。

研究人員建議,把坐電梯改為爬樓梯、和孩子或寵物玩耍、參加瑜伽或跳舞、做做家務、散步、騎自行車,這些都是人們可以讓自己更活躍的方式。如果你不能馬上安排好30到40分鐘的運動,那就從小事做起。

儘管30到40分鐘的運動時間框架與之前的研究相符,但對所有年齡和體型的人提出建議是比較困難的。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被公布,我們應該更多地了解如何在不得不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的情況下保持健康。

Stamatakis說:「儘管新指南反映了現有的最佳科學數據,但我們的知識仍存在一些空白。例如,我們還不清楚對於久坐,多久算久?但這是一個快節奏的研究領域,我們希望在幾年內能找到答案。」

論文連結:

https://bjsm.bmj.com/content/54/24/1499

相關焦點

  •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最新指南首度提出最佳運動量標準:你達標了嗎?
    最佳運動量的標準是每周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者150分鐘大強度運動,之前儘管最低運動量是標準是明確的,但最佳運動量卻一直沒有相應的權威說法,現在則實錘最佳運動量是多少,這也成為這份報告的最大亮點。
  • 運動10分鐘無論運動量大小,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降低34%
    5月29日,美國醫學資訊網站Medical Xpress刊載了一篇關於運動與心血管病患病風險關聯分析的文章,研究表明:對於肥胖或超重的成年人,任何量的體育運動都可以降低未來10年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換句話說,無論運動量大小,只要參與運動,患心血管病風險就會降低。
  • 野生翻譯|紐約時報:久坐不動,真的容易「英年早逝」
    久坐帶來的壞影響,需要多少運動來抵消?The sweet spot for physical activity and longevity seemed to arrive at about 35 minutes a day of brisk walking or other moderate activities.
  • 健康頭條|驚了!科學家模擬「久坐族」20年後的樣子
    近日,有國外科學家公布了一組照片,他們模擬了20年後的久坐上班族的樣子,並且製作出真人玩偶「Emma」,模樣相當驚人。記住,這並不是科學家虛構出來的,而是以3000名上班族的辦公室行為數據為樣本,詳細分析得出的最終結果。
  • 研究認為:久坐或增加女性心衰機率
    據美國健康生活新聞網11月24日報導,最新研究提醒說,即便運動量達到建議水平,久坐或久躺也會大大增加老年女性心衰住院的風險。研究作者、紐約布法羅大學流行病學副教授麥可·拉蒙特說:「有其他研究曾證實,每天久坐的人更有可能罹患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慢性疾病,並因心臟病等疾病導致過早死亡。我們的發現也符合上述結論。」
  • 研究認為:久坐或增加老年女性心衰機率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國健康生活新聞網11月24日報導,最新研究提醒說,即便運動量達到建議水平,久坐或久躺也會大大增加老年女性心衰住院的風險。研究作者、紐約布法羅大學流行病學副教授麥可·拉蒙特說:「有其他研究曾證實,每天久坐的人更有可能罹患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慢性疾病,並因心臟病等疾病導致過早死亡。我們的發現也符合上述結論。」
  • 成人每天到底需要多少運動量
    保持適量的運動一直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那成年人一天中應該保持多少運動量比較合適呢? 運動分很多種,日常走路是運動,快走或慢跑也是運動,伏地挺身、打籃球、打羽毛球也是運動。要想計算比較合適的運動量,應該把這三種運動分開來看。
  • 研究發現久坐對你的大腦並不完全是壞事 但會帶來其它問題
    許多研究都將久坐的生活方式與患慢性病的風險增加聯繫起來,包括心臟病和癌症等嚴重疾病。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坐著對健康並不完全有害,但有一個問題:研究人員稱,你仍然必須每周進行最低限度的運動,以躲避久坐生活方式的影響。新的研究重點是久坐的生活方式及其對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的影響,使用高度精確的活動傳感器來追蹤參與者每天的運動量。
  • 久坐會增加心衰風險,少坐多走多預防
    UB公共衛生和衛生專業學院(SPHHP)院長,兩項研究的合著者Jean Wactawksi-Wende博士說:「散步是可以輕鬆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簡單活動。」這項研究借鑑了過去幾年從參加「婦女健康倡議」的女性那裡收集的數據。在研究開始時,參與者的年齡為50-79歲。
  • 久站和久坐,哪個危害更大一點?聽聽專家怎麼說
    在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白領一族,不是久站就是久坐。不管是哪一種,對於我們人體健康都是不利的,那麼兩者之間究竟哪一種更對我們的身體有危害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還有一點,對於那些久坐的人,腸胃蠕動說話都是比較慢的,很容易造成便秘的機率增加,對於那些經常久坐的人肯定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傷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絕對不能久坐,應該適當的進行活動。對於那些人民教師給別人講課的人,久站的時間都是比較長的,有很多老師通常回家都會抱怨,自己的腿疼,甚至還有很多老師自己的腿已經腫的很高。
  • 成年人一天要消耗多少卡路裡?
    到底一天該吃多少?攝取多少卡路裡呢?要想得到答案,就要先搞明白我們人體一天會消耗多少卡路裡的熱量。這樣才是真正的知己知彼,讓我們更有把握打贏減肥塑身這場戰役。經過實驗和數據統計,已經得到了一組科學計算熱量的方法。
  • 久坐,久站對身體有什麼危害?每天快走40分鐘,你會有什麼改變?
    ,有助於身體健康。 如果我們因為工作和學習的原因避不開久坐,那麼我們可以在坐著1小時左右的時間,起來運動10-15分鐘,做一組拉伸也好,走動走動也好,或者是做深蹲訓練,都能夠有效地促進下半身肢體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身體熱量的消耗,減少脂肪的儲存。
  • 太低沒效果,超量易損傷 運動量有個「健康階梯」
    簡單來說就是,運動量有個健康階梯。雖然運動能力因人而異,但總體來說,運動量有個合理範圍,稱為健身目標區間。周凱指出,區間的下限是各年齡段人群維持健康水平需要的最低運動量,即運動的「閥值」。閥值以下的運動量雖然也有益健康,但效果有限。當運動負荷和運動量超過最低標準時,才能達到促進健康和增進體能的目的。健身目標區間的上限是運動量超過身體承受能力,即過度運動。
  • 安裝10KW光伏電站可以帶來多少的收益?
    兩者的收益相差多少?安裝10KW光伏電站可以帶來多少的收益?具體的情況怎麼樣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吧。安裝10KW光伏電站可以帶來多少的收益?再過幾天華北將會迎來陽光明媚春暖花開的日子,光伏電站也會迎來全年第一個高發電期。
  • 久坐對身體不好,但是對腦子好?
    我們都相信,無論多大年紀,我們都應少坐、多動、定期鍛鍊,這樣可以讓自己感覺更好,還能降低患慢性病的風險。但是,數據還顯示,久坐時間較長的老年人在詞彙和推理任務上表現得更好。人們可能會說2到3個小時,而現實情況更可能是6到8個小時。
  • 一天吃多少才合適?坐多長時間算久坐?解讀來了!
    無論做什麼還是吃什麼,都講究有個「度」,甚至不少人都希望有一個參考的標準,比如:一天吃多少食物才叫夠?坐多久才算久坐?幾點睡才叫熬夜?……今天就為大家解讀一下健康常識中的「度」。1一天吃多少才算合適?其實具體該吃多少,可以和你的手或身邊的物品對比:①谷薯類:兩個拳頭的量;②蔬菜:兩手併攏,一捧可以託起的量大概100克,每天吃3-5捧;③水果:一個拳頭大小的量;④肉類:一個手掌心大小的量;
  • 晨讀丨12月2日,關注健康每一天|冠狀病毒|阿爾茨海默病|慢阻肺|...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介紹,購買時儘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食品,接觸生鮮食品後的手避免觸摸口、鼻子和眼睛;購物完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動的水充分洗手。清洗冷凍食品時注意保持家庭廚房加工臺面、餐具容器的清潔,加工或存放均應生熟分開。儲存時可按一次食用量分別包裝,包裝袋要完整無破損。此外,冠狀病毒不耐熱,正常烹飪溫度(70℃)即可殺滅病毒。
  • 湖南居民體檢健康大數據「男女檢出問題排行榜」出爐
    為更好地指導大家進行有效的自我健康管理,即日起,長沙晚報健康版將推出「體檢守護健康」系列報導,邀請省會權威健康管理專家,分析健康管理中心的體檢大數據進行分析,並解讀如何正確體檢、體檢完怎樣讀懂體檢報告、遭遇體檢焦慮怎麼辦等,讓體檢更好地守護每個人的健康。「我的血糖不知恢復到正常沒?」「血脂又升高了,怎麼辦?」……一年忙到頭,是該做健康體檢的時候了。
  • 75萬人研究數據:每天運動1小時,能讓多種癌症風險下降
    這項對照研究的結果顯示,早上8-10點運動的人,前列腺癌發病風險下降26%,乳腺癌發病風險下降27%[1],而在其它時段運動,只有男性在19-23點運動,會出現前列腺癌風險下降的情況。對於這一結果出現的原因,研究團隊也有分析,如比起晚間運動,晨練不會造成人體褪黑素分泌減少,而褪黑素有一定抗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