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
冠狀病毒不耐熱,70℃即可殺滅
進口冷鏈食品頻頻被發現核酸檢測呈陽性,引發大家對冷鏈食品的安全性的關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介紹,購買時儘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食品,接觸生鮮食品後的手避免觸摸口、鼻子和眼睛;購物完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動的水充分洗手。
清洗冷凍食品時注意保持家庭廚房加工臺面、餐具容器的清潔,加工或存放均應生熟分開。儲存時可按一次食用量分別包裝,包裝袋要完整無破損。此外,冠狀病毒不耐熱,正常烹飪溫度(70℃)即可殺滅病毒。
【醫學探索】
研究發現慢阻肺高選擇性抑制劑
慢阻肺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致死病因,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使其成為全球範圍內的一大健康問題。《藥物化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稱,發現一種針對慢阻肺的新型高選擇性抑制劑。
鑑於慢阻肺主要表現為複雜的呼吸道慢性炎症,針對炎症的治療才是最直接的方式。科研人員基於已上市的藥物研究,發現了先導化合物IHMT-PI3Kδ-372。該抑制劑在蛋白和細胞層表現出高活性以及高選擇性,並且在激酶組中也顯示出很好的選擇性,而且該化合物不會導致潛在的心臟毒性,適合吸入給藥。
【老痴研究】
血液分子或能預測認知衰退進展
《自然·衰老》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首次發現,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病痴呆的發展。這兩種分子分別是在蘇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經絲輕鏈(NfL)。這一成果有助於開發出常規血液檢查,「追蹤」高危群體的阿爾茨海默病進展。
瑞典隆德大學研究團隊比較多個模型,預測患者4年內認知衰退和痴呆進展的準確度。結果發現,基於P-tau181和NfL的模型預測能力最佳,前者是一種tau蛋白形式,後者能反映神經元死亡和損傷的情況。
【健康提醒】
低血壓是否治療需分清具體原因
「低血壓」需要治療嗎?專家介紹,低血壓分為生理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生理性低血壓對身體沒有危害,多見於體質瘦弱的年輕女性。病理性低血壓會引起重要臟器供血不足,患者還會出現疲乏無力、四肢溼冷甚至休克的症狀。病理性低血壓包括慢性和急性。
慢性低血壓包含服用過量降壓藥物的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或體質性低血壓,治療需查明誘因,對症治療。急性低血壓是指血壓突然從正常或較高的水平下降,進而導致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缺血,這種情況需要立即就醫進行緊急處理。
【知識更新】
久坐或久躺會增加女性心衰風險
發表在《循環:心力衰竭》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即便運動量達到建議水平,久坐或久躺也會大大增加老年女性心衰住院的風險。研究人員分析「女性健康倡議」研究中8.1萬的數據,這些女性在該研究開始時無一確診心力衰竭。
分析發現,與每天坐著或躺著少於6.5小時的女性相比,每天坐著或躺著6.6小時至9.5小時的女性心衰住院的風險高出15%,每天坐著或躺著超過9.5小時的女性則高出42%。在最活躍且運動量達標的女性當中,依然存在久坐久躺與心衰住院風險較高之間的聯繫。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李項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