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航裡程大幅縮短 許多車主叫苦連連
本報記者 李司坤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寒潮近日襲擊多國,北半球多個地區出現持續低溫天氣,嚴寒使得電動汽車電池續航出現大幅縮水現象。一方面,車企近些年不斷宣布旗下電動汽車續航裡程大幅提高,但這依然不能滿足需求,寒冷天氣,電動汽車續航裡程大打折扣,讓電動車主叫苦連連。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鍾師1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產的電動汽車跟國外品牌相比,在電池的水平上沒有太大的差別,各有千秋,「外國電池到中國來,一樣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北京車主:續航能力只有「三四折」
今年冬天異常寒冷,以北京為例,入冬以來,全市平均氣溫為零下5.2攝氏度,較往年同期氣溫偏低2攝氏度。在這樣的寒冷天氣下,電動車主所遭遇的挑戰無疑被進一步放大。家住北京的比亞迪電動汽車車主曹先生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往年冬天的耗電量都還只是夏天的2倍,今年感覺不止2倍。曹先生認為,出現這種現象可能跟今年冬天尤其寒冷有關,「不開暖氣還好,一開暖氣電量就掉得厲害」。
另一位北京電動車用戶秦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的奇瑞電動車續航這些天大打折扣,「我前幾天晚上出門開了一圈,當時氣溫是零下9℃,感覺汽車續航能力也就只有三至四折了」。
「我的電動汽車已經買了兩年多,剛買回來的時候,充滿電時續航裡程為301公裡,兩年後這一數字已經降到280-290公裡左右。」榮威電動車主李先生對記者表示,這個冬天,他的電動汽車電量充到100%後,顯示的續航裡程最多只有270公裡,「這還是在地下或室內停車場充電的情況,如果暴露在室外的寒風中,充滿電後只有250多公裡」。
鍾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電動汽車冬天續航裡程打折扣是正常現象,當氣溫降到一定區域後,電池內部整個離子的流動都變緩慢了,電解液也變得黏稠,「這是電池天然的缺陷,目前從電池本身的角度是沒有好的解決辦法的」。
歐美車主同樣「受苦」
冬季電池續航裡程縮水這一問題不僅困擾中國車主,美國市場上也面臨同樣困境。美國《消費者報告》曾於2019年做過一次電動汽車冬季電量實際損耗測試,團隊選取美國市場上最暢銷的兩款電動汽車,日產首款電動汽車Leaf與特斯拉Model 3,在當年1月的嚴寒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Model 3和Leaf分別實際消耗了121英裡和141英裡的裡程來走完64英裡的距離。
「電池續航成電動車冬季行駛的一大考驗!」德新社10日稱,德國汽車俱樂部ADAC最近的報告稱,在低溫下,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可減少30%左右。為了減少電動車電池在冬季耗電過快,汽車業正在不斷研發新技術。比如,德國汽車零配件巨頭馬勒,2019年曾以熱泵為基礎,開發了一套緊湊而經濟的系統——集成式熱管理系統,可以提升電動車冬季續航裡程20%。目前,許多車企在賣電動車時附帶冬季設備,例如熱泵、電池絕緣和預熱選件等。
來自德國技術監督機構萊茵TUV的專家9日還建議,車主可以將電動汽車停在車庫中防止電池冷卻過度,同時司機開車不妨穿上較暖和的衣服,車中備一條毯子。
專家:留給中企時間不多了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9日發布蔚來首款轎車產品eT7。據稱,這款車的NEDC(新標歐洲循環測試)續航裡程將會超過1000公裡,預計將在2022年的第四季度開始交付。有媒體分析稱,超強算力、超強續航能力等都是本次蔚來新款汽車的亮點,「在特斯拉開打價格戰和瘋狂下沉之際,蔚來大秀肌肉」。根據電動車市場調查機構EV Sales Blog去年12月31日發布的數據,去年1至11月,特斯拉Model 3以30.0488萬輛的銷量穩居榜首,市場佔比達12%。根據市場諮詢機構「聯合市場研究」發布的預測報告,2019年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價值為1623.4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8028.1億美元。
另據韓國媒體10日報導,業內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和現代汽車計劃在美國喬治亞州的起亞工廠生產「Apple Car」,或者雙方合資在美國新建一座工廠,預計2024年的產能將達到10萬輛。
德媒稱,不管怎樣,不斷改進和優化電池是電池企業及車企的當務之急。鍾師表示,目前奔馳、寶馬、奧迪這類公司在電動車領域的步子不像中國的造車新勢力那麼大,儘管這些企業也在花大力氣投入,但它們不像中國企業這樣採取短平快的做法,而是採取長線策略。鍾師稱,從短期來看,中國自主電動汽車品牌在國內市場佔上風,但幾年以後,整個競爭格局或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目前留給我國電動車自主品牌的成長窗口期已經很短,我們要抓緊這個時間,努力成長、做大,否則等國外的大兵團進來後,我們的自主品牌可能就頂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