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型的合作化道路

2020-11-27 央視網
專題:中國農民改革再起航

    20日,《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公布。其中第三條提到,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提高集約化水平,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增強集體組織服務功能,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發展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等。

    本人「鄉下仔」出身,又在農村工作了較長一段時間,對「組織起來」有切身感受。「單幹好比獨木橋,走一步來搖三搖」。農民單幹,經不起自然災害或自身傷病的襲擊,唯有「組織起來」,「眾人拾柴火焰高」。

    上世紀50年代初期,農民嘗到了「互助組」、「初級農業合作社」的甜頭。豈料,後來「蒙查查」走上了「一大二公」的道路,說是「人民公社是天梯,共產主義是天堂」。一番折騰後,「天堂」上不去卻紛紛從「天梯」掉下,個個摔得「面青眼腫」。又後來,農民回復「分田到戶」,在單幹路上躑躅多年,日子如牛負重。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光明路向!

    現在農民走的並非數十年前的簡單勞力組合,而是有先進技術指導,科學養殖安排、形成規模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深加工、暢順銷售渠道、高額勞動報酬的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新型合作化道路。這一切,預示著農民「倒吃甘蔗,越吃越甜」的日子正在到來。

責編:劉立

相關焦點

  • 建國之初 中國走合作化道路之始末
    所以說要照顧這些,不能夠過急地把農民推向合作化。中央有關的會議是希望既能夠支持農民的個體經營的積極性,同時要積極地推動農民的互助合作,實際上,中國是一個小農經濟的汪洋大海,在「土改」之後,由於農民都有了自己的土地,一方面又有了翻身的感覺,可是另一方面一些小農經濟所存在的弊端就暴露出來。
  •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草案的說明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一九五五年十月四日)毛澤東同志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在中央召集的省委、市委和區黨委書記會議上所作的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總結了我國多年的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經驗,著重地批判了目前黨內在發展農業合作化問題上的主要錯誤思想即右傾思想,而就農業合作化的必要和可能、合作化的具體道路和步驟、領導合作化的工作方法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 毛澤東為什麼提倡農業合作化——訪陶魯笳
    當年農業合作化宣講材料認為,大力提倡農業合作化是毛主席把握了5億農民發展的方向。這無疑是對的,但還不夠深刻。其實毛主席從中央蘇區時就深刻認識到,我國是一個一窮二白的農業國,幾千年來小農經濟不斷地復甦、兩極分化、破產,周而復始,沒有出路。新中國只有扶持農業合作社中的社會主義因素,鼓勵農民走集體化道路,才能避免兩極分化和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
  • 中共七大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草案的說明
    、合作化的具體道路和步驟、領導合作化的工作方法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作了綱領性的指示。難道可以說既不走資本主義的道路,又不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嗎?」在推翻封建的土地制度之後,農村中出現了關於或是發展資本主義或是發展社會主義的兩條道路的鬥爭,這是必然的規律。或者是這樣的道路,或者是那樣的道路,非此即彼,中間的道路是沒有的。
  • 中國農業合作化第一村——希勤村
    1954年,希勤村農業合作化經驗,得到毛澤東親筆批示:「全面規劃,加強領導」。該話收錄進《毛澤東選集》第五卷。2009年7月,為紀念毛澤東主席批示希勤村「全面規劃,加強領導」54周年 ,搜集整理大量歷史文物資料、圖片,建成了農業合作化社區紀念館,該館佔地1800m2,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的農業合作化廣場。自2009年建立農業合作化紀念館以來,得到國家、省市各大媒體廣泛關注,各家報社和電視臺記者紛紛到希勤村採訪,並予以報導。
  • 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生學
    毛時代的其他運動,即使如文革,相當多的農民實際上並沒有真的投入,而合作化則不同,凡是農民,除了不懂事的孩子,幾乎人人有份,可以說,這個運動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民幾千年形成的生活方式。同時,1950年代根本改變中國的三大改造運動,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和手工業改造,實際上都是由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即合作化運動所拉動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業合作化運動改變了整個中國也不過分。
  • 農業合作化運動
    農業合作化運動兩次談話,有許多正確的意見,但也表現出在農業合作化問題上急於求成、貪多圖大的思想。12月16日,中共中央公布了《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此後,農業合作社從試辦進入發展時期。  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第二階段,初級社在全國普遍建立和發展。1954年春,農業生產合作社發展到9.5萬個,參加農戶達170萬戶,大大超過了中央提出的數字。
  • 農村金融改革需走新型合作金融道路
    與會嘉賓認為,後續農村金融改革需走新型合作金融道路。農村金融改革難在貸款難農村金融改革已有兩輪出路在於新型合作金融曾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多年,如今在中國科協任分管農業技術分協會的陳章良是農業專家。他認為,農村金融改革困難與希望共存。「貸款難是因為農民很難能夠跟銀行直接交談。」陳章良已經在全國30個省份進行過相關調研。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考點:在上述原則方針指導下農業合作化...
    加速展開:1955年夏季以後,農業合作化運動加速發展,形成了農業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農業合作化基本完成(加入合作社的農戶佔全國農戶總數的96.3%,其中參加高級社的農戶達到87.8%)。  從幾千年分散個體勞動向集體所有、集體經營的歷史性轉變。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進步。
  • 農業合作化運動:一萬年太久 只爭朝夕
    核心提示:1956年年底,全國絕大多戶農戶入了高級社,農業合作化已經基本實現,比計劃在1958年完成高級形式的農業合作化的時間表還提前了兩年,高級形式的農業合作化的實現,標誌著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由農民個體所有制向集體所有制的轉變,到了五十年代末,毛澤東發出號召
  • 2017考研:政治考點之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原標題:2017考研:政治考點之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都教授今天給同學們整理考研政治毛中特中的一個重要考點: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一.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原理,從我國農村實際出發,制定並實行了一整套適合中國特點的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政策和辦法,開闢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講話(節錄)
    在合作化的問題上,有種消極情緒,我看必須改變。再不改變,就會犯大錯誤。對於合作化,一曰停,二曰縮,三曰發。縮有全縮,有半縮,有多縮,有少縮。社員一定要退社,那有什麼辦法。縮必須按實際情況。片面的縮,勢必損傷十部和群眾的積極性,後解放區就是要發,不是停,不是縮,基本是發;有的地方也要停,但一般是發。華北、東北等老解放區裡面,也有要發的。譬如山東百分之三十的村子沒有社,那裡就不是停,不是縮。
  • 吳曉玲:農村金融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是未來方向
    但是農行的商業性和農信社的合作性,在這些問題上怎麼妥善處理,我認為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道路。 從1984年要求農信社走「恢復三性」的道路,這一輪是2003年開始,就是說中央銀行花了1600億央行票據來幫助農信社擺脫歷史的包袱,輕裝前進更好地為農村服務,當初確定的方向還是希望農信社走合作金融的道路。但是三十年地實踐,我的結論是夢碎合作。 為什麼呢?
  •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二論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二論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原標題:
  • 【理論研究】中國社科院孫同全:中國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的困境和出路
    農信系統去合作化的歷程幾經波折。首先,建國初期,農信系統還是一個群眾性的、真正的農民自己的合作組織。國家給它的定位是國家銀行聯繫群眾的橋梁。在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之後,它就變成為人民公社的一部分,然後成為國家銀行的基層機構了。
  • 他國聲音:法國繼續走核電發展道路
    但法國領導人重申,法國的能源政策不變,將繼續走核電發展道路。法國工業和能源部部長貝松近日表示,德國退出核電短期會使法國受到一些影響,但不會改變法國長期使用核能的選擇。經過50多年的發展,法國建立起強大的核工業體系,能源供應實現了自給自足。1970年法國80%的能源依賴進口,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能源自給率達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