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1201_1038262_taonews.html
《科學通報》是主要報導自然科學各學科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性、高水平和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報導及時快速,文章可讀性強,力求在比較寬泛的學術領域產生深刻影響。
文章數
由水生到陸生是脊椎動物演化歷史上非常關鍵的演化事件之一,羊膜卵的出現對這一演化事件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它使得脊椎動物可以向更廣闊的陸地生態系統擴張,進一步加速了脊椎動物的演化速率,提高了地球上陸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羊膜卵 指具有羊膜結構的卵,是爬行類、鳥類、卵生哺乳動物所產的卵。羊膜卵的結構保證了脊椎動物可以在陸地上正常繁殖,而不一定依賴水環境。羊膜卵外層有一層堅硬的鈣質卵殼或柔韌的纖維質卵殼,卵殼內為一層緻密的殼膜,防止卵受到機械損傷、水分散發和微生物侵害。卵殼中分布有許多微孔,以保持胚胎發育過程中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恐龍是爬行動物中演化最為成功的一類脊椎動物,這一類群自距今約2.35億年前中三疊世出現到距今約6500萬年前絕滅,統治地球長達1.7億年之久,並且其中一類恐龍演化為目前地球上非常多樣化的鳥類。它們的卵如同現生鱷類或鳥類的卵一樣,由一層堅硬的、主要由方解石微晶組成的殼單元以不同排列方式構架成卵殼,卵殼中包裹著卵白和卵黃。在漫長的地質歷史過程中,這些堅硬的鈣質蛋殼可以保存形成為化石,而其中的卵白或卵黃在化石過程中都已被分解或置換。因而,「恐龍蛋」成為研究羊膜卵形成和演化非常重要的材料。
圖1 休寧傘形蛋的蛋窩
恐龍蛋自19世紀中期發現以來,目前已在全球除南極洲和大洋洲之外多處地點被發現。其中,中國是世界上恐龍蛋數量最多、類型多樣性最為豐富,截至目前的不完全統計,在中國已有15個省區市發現恐龍蛋,其中研究和命名的恐龍蛋類型包括有15個蛋科、31個蛋屬、67個蛋種。
安徽黃山地區是我國一處非常重要的恐龍蛋產地,該區域發現恐龍蛋的地層為上白堊統徽州組,此次報導的恐龍蛋呈橢圓形,蛋化石在蛋窩中沿長軸定向排列,不在同一層面,長徑平均為13.86 cm,赤道直徑平均為10.43 cm,形狀指數為75.25;蛋殼外表面無紋飾;蛋殼較薄,厚度平均為0.75 mm;比較特殊的是這一類型的殼單元整體呈降落傘形、三角形或錐形,殼單元排列疏密不均,錐體呈半球形,錐體層非常薄,平均厚度為0.12 mm,約為蛋殼厚度的1/6,柱狀層近內表面和近外表面分別發育傘形結構;氣孔道不規則;鑑於以上特徵,與其他類型恐龍蛋進行對比,建立了一類新的恐龍蛋類型:休寧傘形蛋(新蛋屬,新蛋種);並建立傘形蛋科(新蛋科)。
圖2 休寧傘形蛋蛋殼徑切面顯微結構示傘形殼單元的排列
休寧傘形蛋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恐龍蛋類型的多樣性,為進一步研究羊膜卵的形成與演化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古生物材料,同時也為皖南地區晚白堊世紅層的劃分與對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證據。
圖3 休寧傘形蛋蛋殼球形的錐體(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
文/黃建東, 王強, 胡遠超
本文來自《科學通報》
loading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未經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複製或鏡像
京ICP備1100085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388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1611號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
由水生到陸生是脊椎動物演化歷史上非常關鍵的演化事件之一。